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如何来改造小小的”御宅族“们(亲子教育指导)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亲子活动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前言:现在每个家庭之中,电脑、游戏机、电视等等各种娱乐的电器都是应有尽有,从而使得现在的孩子一放假就窝在家里,不愿意迈出家们一步,其实这不仅仅对孩子的视力不好,而且还会影响其智力的开发呢!

  带着阳光的童年记忆

  你的童年是什么模样?或者,你儿时期待的童年是什么模样?

  7岁的时候,也就是家中小宝宝现在的年纪,几乎在每个夏天的早晨,早餐一结束,所有邻居的小孩都会出来玩;大家在街头巷尾和树林小径探险,或爬树,或捕捉草丛里、树叶上的蚂蚱、小蝴蝶。直到天色暗了,一行人才会浩浩荡荡地,带着脏兮兮的身体,拖着受伤的膝盖,满心欢喜地踏入家门。玩了一整天之后,当你黏着妈妈躺在沙发上,她会深深地吸一口气,然后轻轻地对你说:“你闻起来像阳光一样!”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闻起来也像阳光一样,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宅。如果室内也有某种味道(电脑荧幕清洁剂?塑胶DVD盒?),那会是现今孩子们专属的气味吧。

  你家有小宅男宅女吗

  好好观察一下自己的孩子,是否不厌其烦守着少儿频道不换台,是否盯着电脑废寝忘食,是否独自一人整天看漫画?任凭窗外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就是不肯挪出家门一步。这些可都表明,你家的孩子正慢慢步入小“宅”男“宅”女的行列呢。

  国外研究的结果显示,孩子们长时间玩游戏机的几率是骑自行车运动的3倍;在1996年到2006年之间,自行车运动量下降了33.2%。就算是去上学,也并没有增加孩子们在户外的时间:在1969年,家住学校1000米距离以内,6岁到17岁的小孩,有87%是走路或骑自行车上学的。到了2004年,这个比例下降到48%(9~15岁的小孩)。

  多项研究显示,经常且未经规划的野外游玩会让孩子更聪明,更平和,更自律,更合作以及更快乐。回顾户外锻炼带给我们的好处吧:一个健康的身体;一个近距离接触身边鸟类、昆虫和植物的机会;许多次筋骨损伤和自行车擦撞造就而成的强大韧性;还有,因为知道就在大门外面,每天都有探险和惊喜而感到的开心。

  那孩子们自己是否意识到他们已成了眼下流行词的“代言人”了呢?其实“宅”是一种生活状态,对孩子们来说也一样。每天在家无忧无虑地看着电视,玩着游戏,抛开上课时的学习压力,还躲开了令人头痛的暑假补习班,何乐而不为呢?于是,每天如出一辙的生活内容渐渐变成了常态。

  可作为家长,相信没人希望自己的孩子从小就“宅”起来吧。孩子应该是天真烂漫,活泼开朗的,对外界充满好奇心。可看着孩子每天与电脑相伴,与机器“对话”,和父母的谈话却越来越少,哪个父母会不忧心忡忡呢?!教育专家指出,孩子如果缺少与外界的沟通,会失去很多培养生活能力的机会,将来就可能出现人际关系疏离、语言表达不畅、不善于控制情绪、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这可不是危言耸听。所以作为家长,要先了解孩子“宅”的原因,然后才能“见招拆招”。 一起来看看,我们拒绝让孩子们外出玩耍的心态以及一些父母们试验过、能够克服这些心态的方法

  障碍1:“太不安全了!”

  媒体上有关儿童绑架和交通意外事件的可怕报导泛滥,让爸爸妈妈们紧张万分的儿童伤害事件,更是让人觉得时代变化,还没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宝贝们实在需要投注更多的注意力,将他们的安全放在自己生活的重中之重。家长们普遍的想法是让青春期前的孩子到外面去玩实在是太危险了。

  在户外,有些事情确实是有风险的;但是,把孩子们关在家里面,也同样有它的危险。例如,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报告指出,大约每三个美国小孩,就有一个体重超重,抑或是即将超重,这会增加他们得Ⅱ型糖尿病,心脏疾病和高血压的几率。毫无疑问的,我们理当意识到让孩子出去玩有可能??通常很少??有危险,同时,我们也应该注意到不让他们出去玩而造成的更普遍的害处。

  解决之道:

  A.确立规矩

  规定好明确的界限,让你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安全的。例如,Stella两个年龄较大的儿子,可以在我家这条路段上任何人家的前院游玩;但是,除非事先让我知道,他们不准进入任何人的房子或后院。他们出去之前,我们会说好他们要去的地方和回来的时间,而且我们会约定电话追踪。你的规矩要根据不同的因素来定:小孩的年纪和成熟度,你们小区的安全状况以及能跟小孩同行的其他兄弟姐妹或朋友。Stella允许她四岁的儿子,在有围栏的后院玩耍;有大哥哥们陪伴的时候,他可以到前院去玩。不过,两岁半的小儿子,她给他一个昵称叫“飞毛腿”,必须时时刻刻地待在锁起来的门、栏范围之内。

  B.动员小区

  当你小时候在社区闲逛的时候,通常,你朋友们的妈妈,在盯着她们自己骨肉的同时,也在盯着你。和其他的社区爸妈一起看管彼此的小孩,你们可以用电话或短信联系,告知对方那帮孩子们现在在哪里,干什么去了。如此,不但小孩可以享受到自由的快乐,你还会得到额外的看管助手。Mike是两个小孩的爸爸,同时也是专门提倡不受限小区玩乐网站的创始人。他建议,更好地计划爸爸妈妈们定时聚在一起的时间,你们可以在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坐在花园的椅子上聊天。

  障碍2:“室内比较好玩!”

  电动玩具,24小时的卡通频道,短信聊天,还有网络,室内有这么多好玩的事情,难怪孩子们懒得出去。儿科学会建议,限制孩子们每天看着荧幕的时间为一或两个小时,能鼓励他们不整天待在家里。但是,你要如何让户外更有吸引力呢?

  解决之道:

  A。为小孩定制后院

  Nancy把定制让孩子着迷的后院变成了一项艺术。孩子们的游戏空间现在有一幢树屋,一座发射台和一个土豆大炮(全部都是自己做的),而且,他家正在制作一套巨型西洋棋组和一个户外镖靶。如果你住的地方因为政府法令或空间不足而不能照做,那就设计一个以孩子为中心,让他们能够忙上几天,几个星期,甚至几个月的活动:专门在花园留一小块地方,栽种容易生长的植物让孩子们照顾,制作一个鸟舍,或是一个松鼠喂食器。

  B.挑战孩子们的潜能

  分配孩子一些能够给他们责任感或展示他们专长的户外任务。Kathy是一位有三个男孩的34岁妈妈。她说,大点一的孩子们喜欢做一些让他们感到独立和有用的跑腿差事。“我给我11岁和9岁的孩子一张购物清单,让他们到几条街外的小市场买东西。”她说,“他们通常不能单独到那么远的地方,所以他们很喜爱这个任务。”此外,你自己也会发现,任何形式的激将法,保证能够挑起孩子们的兴趣。挑战你的小孩:看看五分钟之内,她能在院子里跑几圈;或是,他能不能找到七种不同种类的叶子。这些,都可能给孩子们提供离开沙发的动力。

  阻碍3:“外面没有人可以一起玩!”

  这是孩子们对于到户外去玩最大的抱怨:通常,外面看不到其他孩子的影子。但是,如果爸爸妈妈们可以找来一两个户外玩伴,慢慢地,一大批孩子们会为了到院子里玩耍而抛弃他们的游戏机。

  解决之道:

  A。制订一个户外活动时间表

  Cathleen是一位有两个小孩的41岁妈妈,她说,“跟我住同一条街的一些爸爸妈妈和我一起设计了每周几天下午的户外活动时间。现在,如果是星期三下午4点,我的孩子们就会直接往外跑,因为他们知道其他的小孩也会在外面。”这些小孩,从7岁到14岁,可以在任何允许进入的院子里玩。

  B.展望住家周围

  现在,住在同一条街上的孩子们不一定都上同一所学校,也就是说,他们可能从来都没有碰过面。39岁的Micky有两个小孩,她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替小孩报名参加住家附近公园举办的夏令营。她说,“这样,他们可以跟住在我们家附近的孩子们交朋友。”住家附近的图书馆和书店举办的活动,或是青年会和学校举办的日间营,都是可以让孩子们认识邻居小孩的方法。

  障碍4:“我们很忙!”

  当然,比起以前,在今天的家庭,每个人的时间都排得非常满。但是,孩子们还是需要一些放松的时间??而父母可能必须替他们找到这个时间。

  解决之道:

  A。游戏优先

  不要轻看探索自然的时间和自由对孩子们发展的重要性。这件事或许不会马上实现,所以,你要在你的时间表上留出定时出游的空间。需要灵感的话,可以参观美国国家野生动植物联合会的绿色时间方案网站greenhour.com,他们列出了许多户外活动的点子,例如,规划花园,采集石块以及和孩子一起制作一本每周观月日记等。

  B。纪录在小区的日程表上

  Jennifer是一位有三个孩子的38岁妈妈。她说:“在孩子的学校,我们有个“走路星期三”,以鼓励孩子们走路上学。这非常有用!每个星期三,不管下雨或出太阳,孩子们和我都会走一英里半的路程到学校。虽然在我们出发之前,他们偶尔会嘟嘟囔囔的,但是,我们之后总会很高兴选择了走路上学。”你也可以在小区里组织一个“走路团”,让早晨比较有时间的爸爸妈妈们轮流陪着孩子们上学。

  C.自己到户外活动

  2008年一项研究发现,大家越来越少从事野外活动,例如,露营,钓鱼,还有参观公园,比起1987年少了25%。如果我们要孩子们花多一点时间在户外,我们自己也必须开始这么做。在户外活动除了本身既有的乐趣之外,还有一个额外的好处:“到野外活动,可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平和、更少的压力,对成人和小孩都适用。”

  健康快乐的孩子们,加上平和放松的你。听起来,该是把笔记本电脑放下,和孩子一起去附近公园的时候了!看看我们能不能拾起一些阳光的味道?

总结:其实孩子的这种习惯,也许很多的时候还是使父母的影响呢,因为许多的家长因为工作了一周,好不容易有了空闲的时间,也常常会玩一些游戏,从而使孩子也跟着效仿,所以希望父母们能够多利用节假日与孩子们一起走出家门,去呼吸下外面的新鲜空气!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zaojiao/716901.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