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全册教案1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1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课程标准】讲述开国大典的史实,认识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简述西藏和平解放的基本史实。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中国历史新纪元的开始,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西藏的和平解放对祖国统一和中华民族的意义,培养学生维护祖国统一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得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历史结论。激发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努力学习的信念。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插图,对开国大典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然后讲述史实。提供思考的方向,讨论理解新中国成立的意义。解放西藏,认识问题的复杂性,理解西藏和平解放的重大意义。
三、知识与能力:一届政协的召开及其内容(,开国大典的时间、过程与盛况,西藏和平解放的时间、经过。从而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概述能力,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能力。
【重、难点】重点;新中国成立的意义。难点: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及革命胜利的原因。
【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百年中国的历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大家想想1901年和现在的中国有哪些明显的不同?你们知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话题。
认真思考,踊跃发言。
引起兴趣,制造悬念。
二、开国大典
1、指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图、阅读文字,说说开国大典的盛况。2、指导学生阅读P3-5第二目,找出其中的主要点(毛泽东、五星红旗、《义勇军进行曲》等),强调开国大典标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3、为什么确定这些(以上)内容的?分别是什么含义?引入“一届政协”的教学。
认真观察,组内、班上讲开国大典的盛况。
阅读,记忆。
三、中国人民政协的召开
1、问题:为什么要召开“一届政协”,主要内容是什么? 2、政协有何作用?它的召开与开国大典有何关系?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1、你能从历史和现在、未来的角度,以及国内与世界几个角度、去思考吗?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朗读书上的结论。
2、中国革命何以能取得胜利呢?当时,全国领土是否解放?
五、西藏和平解放
1、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问题:为什么说西藏自主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向西藏进军又力争和平解放?和平解放的大致过程怎样?西藏和平解放有什么重要的意义?
2、整理知识点。师小结其意义。阅读、思考,找出答案,得出结论积极思考、讨论,归纳,发言。
落实在书上。

讨论、归纳
进入下一目的学习。
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思考、讨论、发言、归纳,然后得出结论。
认真听,落实知识点。
四、学习反思:要求学生再回头看看本课的内容,清理思路,发现新问题。然后指导学生思考、结论。认真复习、思考,参与讨论。
五、小结:
巩固与作业:学习测评P7-8;收集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书面作业。
收集英雄的故事。
【教学后记】
第2课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课程标准】讲述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事迹,体会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意义。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认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巩固政权时期内政外交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通过观察地图,学习战争的过程;通过讲述、归纳,学习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教师指导下讨论、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与意义,学习辩证地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根据教材中的插图及引用资料,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地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三、知识与能力:抗美援朝的原因、指挥者、简要过程、战斗英雄、结果。《土改法》的颁布,土改的意义。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从史实中归纳概括、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抗美援朝战争、《土改法》的颁布。难点: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故事导入
1、问:抗美援朝的英雄代表的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象与尊严,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他们表现出来什么样的精神呢?
2、中国人民志愿军占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这些中国的战士为什么要到异国他乡去作战呢?他们为的是什么?导入第一目。
讲述,认真听。
讨论、归纳。
阅读教材,思考、归纳、发言。
二、抗美援朝战争
1、师利用简笔画地图,简介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交待清楚“三八线”。指导阅读教材,进行思考、交流、讨论。
2、问题小结:美国欺凌弱国,我们应持什么态度?讨论。
3、地图,简介经过。知道志愿军五战五捷,为谈判打下了基础。
4、点出结果。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讨论。
7、抗美援朝的胜利有何意义?(指导学生从对朝鲜、对中国、对美国、对世界有何影响等)
三、土地改革运动
1、师生交流。(原因、时间、文件、结果、实质、意义→从对新中国的政治、经济等方面去思考)指导学生注意观察书上的插图、引文、书上的小字等,理解土地改革及其带来的巨大变化。
补充1952年主要工农产品与历史上最高年份、1949年的比较情况,说明带来的巨大变化。讨论、归纳土地改革的意义。
四、镇压反革命
问题导学:运动开展的必要性、《惩治反革命条例》颁布的作用及意义、运动的结果及意义
提出自己的问题。听介绍,为后面的讨论原因等作铺垫。
阅读、思考、讨论、交流。互动,得出结论。
了解经过,过思考、讨论,交流胜利原因和意义,并得到情感的体验。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理清内容,落实要点。
观察、阅读、体验土地改革及带来变化。

阅读、整理、归纳、发言
五、小结:学生谈本课学习后的体会。师小结。谈话作为小结。

【教学后记】
第3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课程标准】:1、了解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3、知道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的意义。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增强学生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使命感。《宪法》的颁布,标志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制的基本形成。三大改造的完成,确立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改造之路。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图表资料,加深对建国后国家的经济状况的理解和认识。利用地图和插图认识一五期间的巨大成就。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充分认识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实质及其意义。
三、知识与能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时间、基本任务、主要成就。第一部宪法的时间、性质。三大改造的内容、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及时间。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归纳、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与分析综合能力,以及通过纵比、横比,辩证客观地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过渡时期总路线、三大改造的完成。
难点:“一五”计划以发展重工业为主的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特点。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备注
一、导入新课
1、用毛泽东的话,让大家分析建国初期的工业状况。
3、讨论:一个国家的工业对一个国家发展有什么重要呢?小结导入。
自由发表意见。
悬念,朗读,解决。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
1、问题:“一五计划”提出的背景、内容、时间及其成果是什么?
2、师生互动。由学生来谈背景。问:其中最主要的是哪一句?指出国家的策略是优生发展重工业。问:当时在中国发展重工业有哪些困难?让学生理解当时发展重工业的必要性及困难。
3、成就:由学生解决,归纳落实在书上。提示用事实来说明。
4、讨论“动脑筋”,辩证看问题。(比较既要横比、也要纵比)
阅读、提取有用信息、发言、思考、讨论。阅读、笔记、学习比较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回忆:一届政协上通过的哪个文件,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2、指导阅读,把握一届人大召开的时间、地点、目的、内容与意义。
强调:一届人大的召开,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
3、问:为什么说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教师小结:1954年宪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基本形成,是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良好开端。
回忆、发言。
阅读、查找信息。
讨论、朗读书上的引文。
四、三大改造
1、回忆中国近代的社会性质及经济情况。
2、启发:社会主义改造是什么意思?其实质是什么?引导思考、理解问题。齐读最后一段教材,落实相关要点于教材上。
3、三大改造,你认为在当时有什么作用?对今后有什么影响?
提示:从生产力、阶级、剥削、生产关系等思考。
认真观察、比较、思考,得出结论。
勾画。学习教材、教师介绍背景知识的情况下积极参与讨论。
六、小结:三大改造完成,个体农民、手工业者转变为集体的农民和手工业,资产阶级已消灭,成了自食其力的劳动者。阶级剥削基本结束。
认真听,仔细体会。
【教学后记】

第4课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课程目标:
基础知识了 解国民经济出现严重困难的原因及全面调整国民经济的具体办法
记 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内容,“大跃进”的主要内容和严重后果
掌 握评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性质、后果
能力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分析历史问题、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能力
过程方法阅读资料辨别图片通过认识“大跃进”时期的壁画,了解“左”倾错误实质;通过先进人物图片,感受他们崇高品质
对比鉴别辩证分析取得建设成就和造成探索失误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
情感态度价值观历史教训正确认识这段惨痛的历史,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永远牢记实事求是
唯物史观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产生失误后,党和人民有能力自我纠正,并经过艰苦努力取得新成就
教学重点: “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教学难点: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出现严重失误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回顾前一课内容:建国初的“三大改造”在哪些行业里进行?历史作用是什么?有何意义?“三大改造”的后期,存在着哪些缺点?
二、承上启下:所以,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既取得了巨大成就,也出现了严重失误。
三、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一)“总路线”
1、阅读勾划、合作研讨:1958年的“总路线”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这句话?总路线反映了党、国家和人民的一种什么愿望?其主观目的是什么?为什么会在当时提出总路线?有什么影响?
2、各抒己见:怎样评价1958年的“总路线”?(它反映…愿望,但因缺少…,急于求成,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终于导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指出有哪些失误,导入下一目。
(二)“大跃进”运动
1、材料分析:出示《“大跃进”时的壁画》和相关课文讨论:这些严重失误表现怎样?你怎么看“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举例说明:“大跃进”表现在哪些方面?讨论:“大跃进”运动给工业、农业生产、资源、人力及人的积极性等方面分别造成了什么样的影响?
2、建言献策: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学生各抒己见,后教师适当概括或请学生概括)
(三)人民公社化运动
1、如果说“大跃进”运动是生产力的大跃进的话,那么同时进行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则是生产关系的“大跃进”。阅读讨论:人民公社化运动是一场什么样的运动?其实质是什么?学生发言,教师小结。
2、事例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影响。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来说明,然后再归纳。
4、综合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严重失误?(对国情…,缺乏…,存在…,忽视…等。)
5、实例证明:这些严重失误产生了什么危害?(由于加上…,使…最为严重的经济困难。)
6、我们应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然后指出:为此,党和政府从1961年春天开始调整国民经济,…等,取得明显成效。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许多先进模范人物,取得显著的建设成就。
(四)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和发展
1、学生阅读,勾划出国家调整国民经济的措施及其成果:图表说明:归纳为“二钢二铁弹油素”。
2、“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A.领导正确:B.干群积极:
四、小结(失误:指导思想、具体表现、实质;经验教训;调整成就<重工业>)
课后反思:
第5课 艰苦创业的民族脊梁
【课程标准】
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
【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是民族脊梁,值得学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工作环境和言行的共同点的学习,感悟、体验英模的先进事迹和精神,产生正确的情感体验。。
三、知识与能力:
知道各行业模范代表人物的名字;理解“民族脊梁”的含义。培养归纳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背景;先进人物的贡献。
难点: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艰苦创业的条件与创业精神的关系。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er/55770.html

相关阅读: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