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们的血肉筑我们新的长城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八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19课 把我们的血肉筑我们新的长城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说出驻卢沟桥守军英勇抗战的故事,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过程与方法
搜集有关中国军民英勇抗战、侵华日军暴行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等,学习收集历史材料的方法。
围绕“日军为什么会在南京制造骇人听闻的大屠杀” “当前在日本国内有一批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认为这是中国人捏造的,你是怎看的”等问题展开讨论,学习讨论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卢沟桥事变中爱国将领和军民英勇抗战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通过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暴行,认识法西斯反人类、反社会的反动本质以及侵略战争的罪恶。
了解抗日战争前期,国共两党合作和配合作战,推动了抗日形势的发展,认识民族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重点是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并能用生动的语言讲述
难点是让学生通过具体史实,体会中国各阶层人民是怎样“用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英勇顽强、不怕牺牲反击日本侵略者的。
教学过程
课文内容主要讲述我国军民和各阶层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因此用讲故事或请学生朗读的方法,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
导言具有激发学生想像力的作用,从砖石垒砌的长城和血肉之驱筑成的长城之间的区别讲起,以引发学生的想像而导入新课。
[血战台儿庄]
首先,教师可以用幻灯片或地图展示出教科书的“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形势图”。这幅地图要做两个处理:一是先掩去日军从平津南下山东的日军进攻箭头,提问学生后再复原;二是日军占领南京后,其主力方向渡江进犯淮河地区,缺少箭头,教师可以自制。这样,华北、华东日军合围徐州,把两个占领区连成一体的作战意图,通过地图显示出来,增强了直观效果。
其次,讲血战台儿庄时,应充分体现讲述的特点。一方面教师声情并茂讲
述血战的情况,另一方面可把“资料与注释”中的部分让学生朗读。有条件的
可放映<血战台儿庄)等电影片断。这样,学生更容易体会我国军人的英勇顽
强、不怕牺牲、为国捐躯的精神和各阶层众志成城,一致抗击日本侵略者的爱
国主义精神。
[百团大战]
让学生在课前先一些通俗读物,从而增加一些感性认识。讲课时先请几位同学讲一讲他们了解到的“百团大战”的故事,教师总结后依顺序讲清三个问题,具体分析见前面的“教学内容分析”。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制作“百团大战”的形势图,在图上显示出主要任务、反扫蔼的地区。
最后利用“百团大战主要战绩表”讲述百团大战的意义,将双方武器装备对比情况充实到表格中,简单地补充一些国民党正面战场接连溃败的史实到表格中并进行对比。
通过教学,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是全面的抗战,揭示战争的伟大力量存在于民众之中的道理。
[众志成城]
讲述三个历史人物,从不同角度反映出民族存亡之际国人抵御外侮的心态。大字小字结合,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手法和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这样学生更能从前人的威武不屈的史实中获取教益。
从欣赏歌曲的角度感悟冼星海为抗战发出的怒吼,共同感受众志成城、同仇敌忾的民族之声。用徐悲鸿的《愚公移山》和《奔马》这两幅画,结合当时的背景,讲述其中的寓意,以画讲史,以史讲画。侯德榜是致力于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科学家,对侯德榜献身于民族工业发展的高尚情操和侯氏制碱法给予高度评价,以激励学生学习前辈科学家的崇高品质。
重点难点
了解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关于中共七大的重要意义,需要结合会议召开的背景、内容去综合理解分析,这是课文的难点。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抗日战争是什么时候爆发的?”再问: “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中共七大召开,第一次鲜明地确立了自己的指导思想。你知道这个指导思想是什么吗?为什么说这次大会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大会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大会的召开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为什么?”由此导人本课。
[“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指导学生教材,找出七大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七大内容与其历史意义之间有何因果关系,结合七大会场图给学生朗诵陈毅在七大闭幕时写的一首诗: “百年积弱叹华夏,八载于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作主,万众瞩目清凉山。”(七大会场中央大礼堂在延安的清凉山下)让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强调几点:(1)中共七大是在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企图夺取抗战胜利果实,中国人民面临着黑暗和光明两种前途和命运的形势下召开的;(2)七大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工作上实现了高度的统一与团结{制定了统一的政治路线——人民战争路线,即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er/64630.html

相关阅读:我们眼中的解放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