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泉州市泉港区九年级语文上期中试题(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福建省泉州市泉港区2018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试题
 (本卷共 20 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积累与运用(20分)
1.古诗文默写。(12分)
(1)                     ,都护在燕然。
(2)                     ,夜泊秦淮近酒家。
(3)                     ,东风无力百花残。
(4)                     ,似曾相识燕归来。
(5)商女不知亡国恨,                     。
(6)春蚕到死丝方尽,                     。
(7)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
(8)                      ,青鸟殷勤为探看。
(9)王维的《使至塞上》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是:                  ,                 。
(10)它的宽大的叶子也是片片向上,                    ,更不用说倒垂了。它的皮光滑而有银色的晕圈,                 。
2.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作答。(8分)
《朗读者》精心挑选经典美文,用最平实的情感读出文字背后的价值,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节目呈现生命之美、文学之美和情感之美,它所传递的责任感、温情符合中国人的传统价值理念。
其mèi力并不仅仅在于朗读本身,嘉宾分享的故事同样精彩。这些简单的过往经历,却有着深刻的【甲】(底蕴  内涵)或动人的情感在里面。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在节目中畅谈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分歧、隔hé乃至冲突,与观众【乙】(分享  共享)对儿子的教育心得及父子间的相处之道,令人感慨。不少人把《朗读者》喻为传播文化的一股清流,以此肯定该节目的创办意义。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选择题只填序号)。(4分)
① mèi力(        )             ② 隔hé(       )
③ 呈现       (A.chén?    B.chén)   ④ 感慨       (A.?ài   B.kǎi)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2分)
       【甲】              【乙】              。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2分)
                                                                            。
二、阅读理解。(70分)
(一)诗歌鉴赏。(5分)
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这两句抒发了作者             之情。(2分)
4.下面对这首词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词人精心选择了夕阳、落花、归燕等景物,以白描手法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B.全词语言圆转流利,清丽自然,意蕴深沉,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C.“几时回”三字道出了今昔的迥异,吐露出词人难以藏抑的轻松喜悦和怀人的情感。
  D.词牌名,即曲的谱子。曲谱短小的词牌称小令,《浣溪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小令。
(二)阅读文言文选段,完成5-9题。(17分)
【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发鸠之山,其上多柘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卫”,其鸣自?。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注释】①文首:头部有花纹  ②其鸣自?:它的鸣声是呼叫自己的名字。
5.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甚矣,汝之不惠(      )     (2)惧其不已也(    )
(3)有鸟焉,其状如乌(     )    (4)以堙于东海(    )
6.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其如土石何  有鸟焉,其状如乌   B.河曲智叟亡以应  以堙于东海
C.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溺而不返     D.虽我之死   常衔西山之木石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2)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                                                 。
8.用一个成语来概括【乙】的意思,这个成语是:                          。(2分)
9.试分析愚公与精卫精神的相似之处,两则故事共同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怎样朴素的思想?(4分)
答:                                                                         。
(三)阅读下文,完成10—12题。(10分)
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①宋朝时,蔡州有一道人善棋。每与人对局,总是让对方先走一步。即便如此,他也从没输过。有诗云:“烂柯真诀妙通神,一局曾经几度春。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②“饶人”即“让人一步棋”,后来慢慢演变成了“宽容、忍让”之意。
③饶,在汉语里还有丰足的意思。丰足,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都需以积极的姿态去进取,也需适当“退一步”来回味。一味向前、向前、向前,马不停蹄,无休无止,定有山穷水尽时。略停停,退后一步,放开视野,让思想回旋一下,世界呈现给你的常常是惊喜。
④饶,饶人,都贵在这退后一步。
⑤饶人,不是一种姿态,而是一种情怀,是那种立在高处、视野涵容八方的自信,是游刃有余的大智。就像那位宋朝道人,身有绝技,可骄矜,可放旷,可目中无人、藐视四野,但他宽落落地让人先行。这饶人处,便多了一重人格之“美”。
⑥法国作家雨果有句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人心,宽阔在哪?必有一个饶人处。饶人,不是一种表演,而是一种宽宏的内在。
⑦饶人者,目光高远,思绪恒定,心无杂念,因此心间可撑船、可奔马、可容得人性万千。心宽了,就厚了,就暖了,自个儿暖和,拢一块儿暖和,抱在一起更暖和。饶人,是一种人性之暖。
⑧饶人,还是一种智慧。按说,得理不饶人,是不逾矩的,属个人权利。得理且饶人呢,境界更为超拔。它是一种原谅,一种放下,一种人生大智慧。人一得理,往往会理直气壮,有声势,要讨个说法,喧嚷、焦躁、振振有词;但是,任何事,过犹不及。不讲理,是缺点;硬讲理,是盲点。
⑨不管什么时候,留一点余地,便可以让棘手的事情回旋自如。这饶人之处,像那雨过天晴,人情与霞光共散成绮,相映生辉。
⑩人这一生,走万里路,修百年身,难得的是一帆风顺。饶人,便是一叶扁舟,乘风破浪,载你到一个开阔地,柳暗花明,月朗风清,这正应了左宗棠那半个联儿:择高处立,寻平处住,向宽处行。
10.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答:                                                                         。
11.下面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第⑤段中“这饶人处”指宋朝道人身有绝技,不骄矜,宽容让人一步棋。
B.饶人,是一种情怀,是一种宽宏的内在,展现人格之美、人性之暖、人生大智慧。
C.物质及精神层面的丰足,需以积极的态势努力获取,适当时候需“退一步”来反思。 
D.清代儒将左宗棠那半个联儿意为做学问要高屋建瓴、做人应低调处世、做事该留有余地。 
12.下面事例,最适合放在文中哪个段落?请简要阐述理由。(4分)
唐朝时,狄仁杰千方百计排挤娄师德。可娄师德心胸宽宏,以德报怨,上表“十许通”,竭力向武则天推荐狄仁杰,赞赏他的治国才能。狄仁杰看了荐表后羞愧难当,折服于娄师德的包容之心。
答:                                                                         。
(四)阅读下文,完成13—17题。(23分)                                           
人生是一场场目送
①还记得人生的第一场有记忆的目送,那年六岁,是暖意融融的春日。母亲坐在从邻居那里借来的小毛驴车上,围着家里那床大红花的被子,毛驴车驶过院外的桃花树,一阵风来,粉红的桃花瓣纷纷飘落,落在她灰白头和新穿的淡青色碎花衬衫上,她只是挥着手,脸因为瘦削而越发显得笑得夸张,可她就那样笑着离开我们视线,再也没有回来。目送者站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看着母亲渐行渐远,无奈的抽泣。一个六岁的孩子无法主宰自己,更无法主宰别人的命运。
②第二次的目送,是作为被送者,十七岁,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离开,离开小镇,离开县城,到省城求学。清晨赶火车,夏末秋初的凉风,乌瓦红砖的小站在晨曦中朦胧,长长的铁轨从远方来,延伸到远方去。我拖着行李挤上车,站在过道上向窗外看去时,看见父亲寻找的目光,孤单的身影。垂下头时眼泪已滴在行李箱上,列车启动,哐当哐当声中,越来越远的是故乡和父亲,还有曾十二万分盼着离开的家,如今都因离别而蒙上了暖色调,就像渐起的朝阳,暖橘。
③人生最大意义的那次目送,发生在六年后。我要嫁到远方去,独自一人出发。行李已先行托运,只随身携带一个小包。早春二月,天还蒙蒙亮,我赶早车,父亲早起送我,他站在简陋的门楼下,黑漆的大门半掩在他身后,启明星在遥远的天际寂寞闪烁。我摇摇手,“爸爸,回去吧。”爸爸嗯了一声,我回头看不清他的表情。于是我转过头来一直走去。(A)街上空寂无人,父亲的目光在孤单中无限地拉长。心里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多年的独立让我知道,我从来不是那个有点事儿就可以哭哭啼啼耍情绪的孩子,我的情绪给谁看呢?那天早晨,我坐上车,车在晨曦微明中驶出小城,我不知父亲站在门口目送了我多久。那是意义重大却简约的目送。
    ④生命里最无法忘怀的目送,发生在去年。父亲走了。幼年时目送母亲,她笑着在桃花纷落的春日。这一次目送父亲在深冷的浓秋。父亲躺在玻璃棺里,似乎在一个梦境中微皱着眉,慢慢沉落下去,只剩下无声不知所措的白色百合。(B)痛苦像铅海,又重又黑,深不见底,压制了撕心裂肺的哭喊。只有沉默,似乎才能表达一切。我目送了生我养我的两个人的离开,目送自己真正意义上的孑然一身的到来。
⑤目送便是离别,即使有时它也意味着出发,可对另一方仍是离别。
⑥人生自古伤离别。
⑦但真正理解目送,却因为龙应台人生三书里的《目送》,关于华安和“我”的故事。小学,16岁,21岁。一个孩子在母亲的目送中长大了,每一段目送似乎也引领着各种酸甜苦辣。龙应台也在目送中永别了自己最亲爱的父亲,沉痛在理智中熨平。
⑧她说“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⑨人生不过是一场场目送,成长或衰败。你是目送者,或者被目送。
13.根据选文内容将下面表格填写完整。(6分)
语段 事情 我的心理
① 六岁那年春日里,我在自家院子的土墙旁目送母亲。 C
② A 热切盼望离开,又略带伤感
③ B D
④ 去年深秋,我目送父亲的离世。 痛苦深重
14.选文以“人生是一场场目送”为题有何妙处,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                                                                         。
15.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列问题。(6分)
(1)有人认为第③段A句中“无限地拉长”用得精妙,请说说理由。(3分)
答:                                                                        。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析第④段中的B句。(3分)
答:                                                                        。
16. 请谈谈你对第⑧段龙应台这番话语的理解。(4分)
答:                                                                        。
17.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选文采用对比手法,将我与龙应台的目送经历对比描写,突出父母的难忘印象。
   B.文末作者认为人生会经历一场场目送,作为目送者抑或是被目送,情绪消极无奈。
   C.第⑥段化用柳永的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增添语言的趣味性,揭示文章的主旨。
   D.选文深情地叙述我的四次目送经历,我因龙应台的《目送》而真正理解目送的含义。
(五)名著阅读。(5分)
18.判断下列表述的正误,正确打“√”,错误打“×”。(3分)
(1)祥子乘黑从兵营里偷跑,顺手拉了五匹骆驼,卖了35块钱,后将钱寄存在人和车场老板刘四爷那里。(     )
(2)《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不小心碰坏了车子,摔了曹先生,被曹先生扣了半个月的工钱。(     )
(3)简•爱从小就表现出强烈的反抗精神,与表哥、舅妈以及学校校长对抗,长大后以其独立人格和勇敢个性赢得了罗切斯特的爱情。(     )
19.简.爱与罗切斯特的婚礼前夜,她做了一个什么梦?请简要叙述。(2分)
答:                                                                        。
(六)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0-22题。(10分)
【材料一】“尊师”体现在对教师的尊重,也体现在呵护教师的尊严。习近平总书记把教师视为中国的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他强调要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材料二】现实中,学生公开顶撞、谩骂甚至殴打教师等情形时有发生,学校束手无策,这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尊严。当教师的尊严荡然无存时,我们的教育怎么能成功呢?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专家在分析教育工作变得更棘手的原因时,曾指出:家庭对孩子教育方式的不当,特别是尊重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目无尊长”。
【材料三】2018年12月30日,青岛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12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以市政府令第252号发布,于今年3月20日起施行。其中第十一条第三款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情节严重的,视情节给予处分。学校的惩戒规定应当向学生公开。”
据了解,这是全国或地方教育性法规中,首次提出“惩戒”的概念。有媒体对“教师惩戒权”进行调查,赞成者高达81%,反对的只有19%。
【材料四】一幅漫画

20. 请从第一、二则材料中提取主要信息。(4分)
材料一:                                                                  。
材料二:                                                                  。
21.对材料四理解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在当下社会环境中,学校教育工作者身份尴尬,教育权利受到束缚,无法实践平等
的教育行为。
B.漫画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此举不仅践踏了学校的尊严,也“毒害”了
孩子的一生。
C.这幅漫画幽默而又不失犀利,意喻深刻,意在警戒老师:“少爷们”碰不得,“老
爷们”更是惹不起。
D.漫画中孩子对家长的做法心存疑惑,在家长的榜样下也效仿骄横之态,这提醒家长
们要注意正能量的言传身教。
22.允许学校适当惩戒学生的新规引发社会各界讨论,请你参与新闻评论,发表看法。(3分)                                                               
新闻评论
三、写作能力。(60分)
请以“                  的名义”
争执误会时,让我们以理解的名义,守护真挚的友情;彷徨苦闷时,让我们以青春的名义,书写奋斗的人生;灾难来袭时,让我们以生命的名义,挺起不屈的脊梁……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写一篇记叙文。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扣题而作,不少于600字;③不套作,不抄袭,不用本试卷中的阅读材料作为写作内容;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


 
泉港区2018年秋季九年级期中教学质量检测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12分)略
2.(1)(4分)①魅  ②阂  ③A  ④B
  (2)(2分)【甲】内涵  【乙】分享
(3)(2分)旨在实现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目标,展现真实的人物情感。
二、阅读理解。(70分)
(一)(5分)
3.(2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和景物更迭的欣慰
4.(3分)C
(二)(17分)
5.(4分)(1)通“慧”,聪明(2)停止(3)形状(4)填没
6.(3分)B
7.(4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不可改变。
(2)女娃去东海游泳,溺水身亡,再也没有回来。
8.(2分)精卫填海
9.(4分)不畏艰苦,坚持不懈,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精神。表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探索自然、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美好理想
(三)(10分)
10.(3分)择高处立,向宽处行。
11.(3分)D
12.(4分)这个事例最适合放在第⑥段,因为事例中娄师德面对狄仁杰的排挤,却宽宏大量,以德报怨,多次向武则天举荐他,与第⑥段论述的观点一致。
(四)(23分)
13.(6分)示例:A.十七岁时的夏末秋初清晨,父亲在小站目送我离家到省城求学。
                B.六年后的早春二月天蒙蒙亮时,父亲在简陋的门楼下目送我远嫁他方。
C.无奈
            D.稍稍有了酸涩,又觉无聊
14.(4分)示例: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揭示文章的主旨;点明叙事线索,表明我由目送经历中生发的人生感悟;把人生比作一场场目送,富有哲理,引人思考。(答出两点即可)
15.(6分)(1)(3分)示例:“无限地拉长”用词精妙,描绘父亲深情凝望女儿远嫁他方的背影,突出父亲目送我时内心的不舍与难以释怀的落寞。
(2)(3分)示例:此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痛苦”比喻成“又重又黑、深不见底的铅海”,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作者目送父亲离世的悲痛之情。
16.(4分)示例:这段文字表达了作者在生命成长、独立、逝去的过程中,从不舍、落寞、痛楚转为正视、坦然、勇敢放手,体现作者对生命与亲情的理性思考。
17.(3分)D
(五)(5分)
18.(3分)(1)× (2)×   (3)√
19.(2分)看到一个身材高大、面目可憎的女人正在戴她的婚纱,然后把婚纱撕成碎片
(六)(10分)
20.(4分)材料一:“尊师”体现在对教师的尊重,也体现在呵护教师的尊严。
           材料二:家庭教育方式的不当是导致学生“目无尊长”的根源。
21.(3分)C
22.(3分)示例:是否惩戒要视情况而定,小事应以批评教育为主,对谩骂、殴打教师及校园欺凌等恶性行为要采取必要、合适的惩戒。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san/1248598.html

相关阅读:北京西城区2018-2019学年度九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