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四年制初三化学课本(人教社最新版)的几点意见_0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三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关于分子概念
  
  ?在旧教材中,表述分子概念时,没有用下定义的方法表述。原文是这样说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里的“是”和“一种”都用得非常恰当,“是”即“属于”。“一种”这个词也很重要,它是说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微粒中的一种,言外之意,还有一些物质的原子也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例如,铁原子能保持铁的化学性质。从语感上意会“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这句话,你会感到既委婉又准确。而在四年制初三化学课本中忽略了这一点,运用了以下表述:“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去掉“微粒”改成“最小粒子”,教者没有不同意见。教者认为,“分子是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的表述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因为,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原子而不是分子。
  
  ?二、关于“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
  
  ?在旧教材中,教学过程中原子量概念的建立是一个难点,一是难在理解上,二是难在为什么要建立这样一个概念,它的用处和优越性在哪里?当然学生在以后的式量计算过程中也能体会到原子量的用处和优越性。四年制初三课本中,去掉了原子量的表述换成了“相对原子质量”,目的显然是为了降低难度。教学实践证明,难度并没有减低,因为“相对”二字的由来就构成了一个台阶,用了“相对”二字,还照样难。根本原因是,难度是由以上所说的两点产生的,难度不是由表述产生的。与其如此,编写教材时,不如再加上一句话“把相对原子质量简称为原子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都用“原子量”这个表述,读、说、写不是更简便吗?一些人认为,把“原子量”表述成“相对原子质量”是知识的更新,我认为,这恰恰是知识的倒退。老前辈的科学家在创立原子量的概念时就指出了原子量是一个比值,那时候难道就没有想到“相对”二字吗?显然,“原子量”这个表述是在教材逐步锤炼和完善的过程中产生的,是十分完美的。
  
  在四年制初三化学课本中,除了用相对原子质量代替原子量外,还用相对分子质量代替了分子量的表述。新课本中这样表述,“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不错,“相对原子质量”可以和“相对分子质量”联系起来,然而,“化学式”怎么能和“相对分子质量”联系起来呢?在此之前,新课本中已经提出了分子式的概念,然而,为什么不写成“分子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就是相对分子质量”呢?显然,编者也意识到“化学式”和“分子式”孰重孰轻,在以上表述中用了“化学式”而没有用“分子式”。教学实践证明,应用“化学式的式量”来表达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单质的式量准确适度,学生是很容易接受的。因为这个概念的逻辑严密,条理清楚,化学用语简练。相比之下,新课本中用“相对分子质量”来代替“化学式的式量”的表述是很牵强的,有凑凑合合的嫌疑。总而言之,新教材破坏了原子量?化学式?化学式的式量?分子量这样一个严谨简单的概念体系,而用了一个没有降低难度,读、说、写都很累赘的表述,我认为是不值得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san/254641.html

相关阅读:初三学习化学的五个要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