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初三语文五月调研试题(太仓市带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太仓市2014届初三年级五月份学科教学质量调研卷
                    语   文                    2014.5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22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号、座位号、考试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并用2B铅笔认真正确填涂考试证号下方的数字;
    3.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
  4.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26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shǔ)  ▲  光 ②魁(wú)  ▲   ③(yíng)  ▲  光屏 ④纷至(tà)  ▲  来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把它们找出来填人表中,然后改正。(4分)
    零晨,微白的天空下,群山沧黑似铁,庄严、肃穆。红日初升,一座座山峰呈墨蓝色;紧接着,雾蔼泛起,乳白的纱把重山间隔起来,只剩下青色峰尖,真像一副笔墨清淡、疏密有致的山水画。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写出相应的作家、篇名。(10分)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  。(陶渊明《桃花源记》)
  ②  ▲  ,良多趣味。(  ▲  《三峡》)
  ③潮平两岸阔,  ▲  。(王湾《次北固山下》)
  ④  ▲  ,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  ▲  。(白居易《  ▲  》)
  ⑥晓镜但愁云鬓改,  ▲  。(李商隐《无题》)
  ⑦  ▲  ,丰年留客足鸡豚。(陆游《游山西村》)
  ⑧了却君王天下事,  ▲  。(辛弃疾《破阵子》)
4.名著阅读。(5分)
  (1)唐僧师徒历经了八十一难完成了取经的使命,其中最后一难是什么?请简述其情节。
  (2)“仁厚黑暗的地母啊,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她”指的是鲁迅笔下的哪个人物?我的生活因为有了“她”充满了爱的滋味,请写出一个“她”和我的故事。(故事不超过10个字)
5.母亲节这天,班里准备召开班会,主题是感谢母亲,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份“对母亲、同学生日关注度”的调查结果统计表。请根据要求完成表后题目。(3分)
 
    ①简要概括上表所反映的主要信息。(2分)
②作为初中生,请根据表格内容谈谈你的感想。(1分)

第二部分(44分)
阅读《送东阳马生序》中的一段文字,完成6~9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6.下面哪一组句子加点词的意义或用法相同?(2分)
  A.无从致书以观      非咨询不穷其致(《治水必躬亲》)
  B.益慕圣贤之道      曾益其所不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C.同舍生皆被绮绣      将军身被坚执锐(《陈涉世家》)
  D.以中有足乐者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7.下面哪一个句子不是倒装句?(2分)
  A.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B.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C.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D.何陋之有?(《陋室铭》)
8.作者写自己的求学经历,为什么还要写同舍生的豪华衣饰?(2分)
9.“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中的“此”具体指什么?(不超过40个字)(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言短文,完成第10题。
    伊犁①城中无井,咸汲水于河。一佐领⑦曰:“戈壁皆积沙,无水,故草木不生。今城中多老树,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乃拔木就根下凿井,果具得泉,但汲水须修绠⑦耳。古称雍州土厚水深,不谬也。
    注释:①伊犁:古地名,在今新疆境内。②佐领:清朝八旗兵的官名。③绠(gěng):绳子。
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咸汲水于河。
    ②苟其下无水,树安得活?
阅读《鼎湖山听泉》中的三段文字,完成11~13题。
    ①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倍司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②这一夜,只觉泉鸣不绝于耳,不知是梦,是醒?
    ③梦也罢。醒也罢。我愿清泉永在。我愿清泉长鸣。
11.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12.“山不在名,有泉则灵”,此句作者借用了哪位诗人的名句?用意何在?(3分)
13.第③段中的“清泉”除了实指林中山泉之外,还有哪两层意思?(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4~16题。
学会倾听
    ①数年前,一起医疗纠纷把我推到“风口浪尖”上。患者家有二十来人聚在会议室门口吵吵闹闹,大有一触即发的火药味。当我十分耐心地听完对方讲话时,发现其中既有对医学的误解、对医师的误会,也不乏对医院工作的中肯之词。三个小时的交流后,医患纠纷烟消云散,对方甚至留下地址和电话号码邀请我去钓鱼。干戈玉帛之变,始料未及。这件事让我明白,在某些场合,会说不如会听。听清楚你才会明白对方的意图和需求.才知道怎样面对怎样解说。
    ②其实,无论是“衙斋卧听萧萧雨,疑是民间疾苦声”,还是“四面云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都是静心倾听的结果。因此,我们要在生活中学会倾听。
    ③倾听是一门学问。做学问要讲规矩,倾听也有规矩。“同情就意味着理解的一半”(高尔基),有了同情心,你才会尊重对方,待人以诚。倾听需要专注,不专注听别人的谈话无异于轻视或侮辱别人。专注的倾听对于倾诉者来说是一种无形的褒奖,从专注的倾听中流露出来的真诚和善意,比任何药物都更有抚慰作用。要边听边想,分析综合:既要抓住对方在倾诉中流露出来的闪光点,加以引用、夸奖和张扬;又要留意其中的纰漏和谬误,以便适度疏导或批评。这就需要我们思维敏捷缜密,准确掌握分寸。
    ④倾听也是一种艺术。作为艺术,倾听也讲技巧。倾听者必须保持平静心态、坦诚胸怀,并拥有合适的体态语言。倾听时或上身前倾,平视对方,或俯身侧耳,紧闭双唇,洗耳恭听。倾听中应尽量保持静默。且看中央电视台“讲述”栏目,倾听者时而面带微笑轻轻点头以示肯定或赞赏,时而双眉微皱面有愁容甚至眼泪盈眶,仿佛身临其境,不经意地走进了对方的心灵世界。《长沙晚报》休闲副刊有一个“倾诉”版面我也常看,窃以为倾诉和倾听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次毫无顾忌的倾诉和一次不受干扰的倾听常常使双方受益。倾诉者一吐为快,心中块垒为之一消;倾听者大增见识,心灵为之震撼,同时获得一个结交朋友、研究人性和了解社会生活的机会。
    ⑤成功的倾听是改善人际关系的一剂良方。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应该努力学会倾听。医师学会倾听,就会从善如流,提高疗效;官员学会倾听,就会更加体贴民情,为民造福。如果每个人都把倾听当作一门本领来掌握,我们的社会定然会多一份和谐与温馨。
14.从上下文来看,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说起,有哪些好处?(2分)
15.“倾听是一门学问。做学问要讲规矩,倾听也有规矩。”倾听的“规矩”是什么呢?(3分)
16.第⑤段划线句举医师、官员的实例有什么作用?(2分)
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17~21题。
她长得像我妈
巩高峰
    ①在一溜打着赤膊的搬运工里,我见到她的时候,吃了一惊。嗯,女搬运工本来就很少见,何况她这么矮小瘦弱,我都不知道她能不能搬动一箱瓷砖。
    ②让我吃惊的另一个原因是我昨天下午刚刚见过她,就在一家大超市门口。当时之所以多留意了她几眼,是因为她长得有点像我妈,满脸都是皱纹,看上去明显超出实际年龄。只是她看起来稍稍年轻一点,但是更瘦小,像远在千里之外老家的小一号的我妈。
    ③当时她正和儿子吵架,虽然她努力表现出家长训斥孩子的口吻,可俩人看起来就是吵架。儿子也就十三四岁的模样,却比她高半头,她得仰着头数落他——因为那个男孩自己做主在超市买了一双耐克鞋,而且从超市一出来就立马换上了,那双旧鞋则拎在手里。这样一来,即使她吵赢了,这鞋也没法退了。于是她退了两步,仔细端详了好几遍儿子脚上那双贵到让她心疼的鞋。我在超市里见过那鞋的特价广告牌,799元。而她生气就是因为这个价格,她说她天天在超市门口整理自行车,打扫卫生,一个月才挣八百,他一双鞋就给花没了。
    ④今天竟然又见到她,巧得让我不由多看了她一眼。她很敏感,很快发现我注意了她一下,而且她误会了我的眼神,特意从一排搬运工里跑过来,跟我保证说她能搬动,让我放心,她不是来混搬运费的。我不过是帮朋友一点小忙,替他看着搬运工腾挪一个仓,盯着顺利装车就成。所以我朝她息事宁人地点头,说:“你可以挑小箱搬,注意别砸着脚。”
    ⑤她本来都转身走了,听我说了这句话,回头看了我一眼,显然又理解错我的意思了。第一箱她就赌气搬了个最大的,一箱足足70斤。我试过,两个人抬都有些吃力。她个头矮,不能像别人用背的方式,只好抱着瓷砖,身子后仰,下巴紧紧顶着,走起来有点摇晃,像一只笨拙的家鹅。虽然很吃力,倒也顺利搬到了仓门口的车厢口。她停了一下,用右腿顶住,深吸一口气,“嗨”的一声将瓷砖举高了一些,由车上面的搬运工接过去。她掸了掸衣襟上的灰尘,扭头看了看我,眼神里有点小得意。
    ⑥第一车装满的时候,搬运工们突然嗷嗷叫着往车上爬,争抢去卸车的机会。卸车钱一样,但是活轻松多了,所以需要的人也少,最先爬上车的四个人抢到机会。她反应明显慢了,挤到车厢边,四个胜利者已经坐在瓷砖上微笑了。
    ⑦动作慢的人自觉放弃,回来喝一通水,有的吵嚷着聊天,有的聚在一起打牌。她在门口很不甘心地看着车子走了老远,才慢慢掉头往回走,脸上是几乎要哭的表情。我不知道该怎么称呼她,那些男搬运工带着讥笑议论她时,都叫她“那个女的”。他们说她是从四川被拐卖到这的,卖给了一个大她十八岁的老男人。最初几年被拴在屋里不让出来,后来生了三个孩子,让她走也不肯走了。显然,他们对她排斥又有些同情,觉得她不该来分他们的搬运费,也不该干这么辛苦的活。
    ⑧我把一个塑料凳子给她,示意她坐下来歇歇,“搬仓怎么也得十几车,下一趟再去。”她勉强笑了笑,没说话。这些搬运工里就她没带杯子,于是我用一次性杯子倒了水给她,她边喝水边谢了我三次。
    ⑨我说:“我昨天见过你,你不是在那个超市门口管理自行车吗?怎么又来干这个?”她听我这么说,惊讶地挑了挑眉毛,笑了,“那个活儿只干半天,下午四点到晚上十一点。上午都闲着没事儿,反正多赚一点是一点嘛,是吧?”她其实很健谈,只是说到小儿子叛逆、经常逃课,还跟她顶嘴、吵架,有时还偷钱离家出走时,她的脸上罩上了乌云。说着说着,她突然毫无征兆地哭了,鼻涕眼泪混在一块,一把抹了擦在鞋帮子上。那姿势、哭腔和表情,跟我妈当年为我生气时几乎一模一样。那么一瞬间,我很是恍惚,仿佛自己又在倔强地面对着伤心的母亲……
    ⑩后面的几趟车,我跟司机交代了,每趟都让她跟去卸车,而且不用挤在车厢里,就坐在副驾驶的位置上。她很高兴,每次大家吼她,让她动作快一点上车,她都回头感激地朝我笑一下。她不知道,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7.随着小说情节的发展,“我”和她的心理都在不断变化,请按要求填写下表。(4分)
 
18.根据全文内容,概括“她”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19.请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第③段插叙“她”和儿子吵架这一情节的作用。(3分)
20.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描写十分精彩,请自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3分)
    她个头矮,不能像别人用背的方式,只好抱着瓷砖,身子后仰,下巴紧紧顶着,走起来有点摇晃,像一只笨拙的家鹅。
21.文末说“每次她一朝我笑,我就想哭”,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4分)

第三部分(60分)
22.作文。(60分)
  请以“我的世界,有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②除诗歌、剧本以外文体不限;
     ③不要少于600字;
     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san/290718.html

相关阅读:2015年九年级语文上第四单元测试题(有答案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