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第五节动物的节律行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九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十二第五节动物的节律行为第十二第五节动物的节律行为 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的

  1.使了解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和学意义。

  2.了解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概念,以及主要节律行为的分类。

  3.了解动物体内钟的概念。

  教学重点

  1.动物节律行为的概念。

  2.动物昼夜节律、季节节律、潮汐节律的概念。

  3.动物体内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

  1.潮汐节律的概念。

  2.钟的概念。

  教学方法

  讲述法结合谈话法。

  教学准备

  蝶和蛾昼夜节律实验装置。

  教法建议

  虽然对一般动物的节律行为有些感性认识,但缺乏系统解。因此,在解决难点时,教师应在前做些更深入细致地准备。可在现有的自然知识水平和一般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配合直观教具,逐步深化,突破难点。

  没有到过海边的学生,对海洋的潮汐现象不甚了解,了解潮汐现象的学生也不一定了解潮汐的规律。因此,学生理解海洋动物的潮汐规律更感困难。这就需要从日、地、月的运行规律讲起,还要涉及到万有引力的常识。对潮汐现象及最基本的规律了解后,对动物的潮汐节律行为也就容易了解了。潮汐现象不是的重点内容,使一般了解便可,不必占用过多时间。

  生物钟的概念比较抽象,也是学生感到生疏的内容。在讲述动物的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的基础上,说明动物的一切行为都是与环境相适应的,由于环境中年、月、日的变化有节律性,生命活动必然也会具有节律性。这种节律性像钟表一样,按照一定周期重复出现,时间很准确,但也可以延迟或提前,就像钟表一样。生命活动的节律在生物学中称“生物钟”,这只是一种比喻,应该使学生明白,动物的体内存在着类似钟表结构的器官,由它可以调节生物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奏性。还应向讲明生物钟在生物界广泛存在,每一种的生命活动都能反映出。

  讲述动物的昼夜节律时可以演示一个实验:捕捉活的蝶和蛾各5只,1只蝶和1只蛾放入一个纸盒中为一组,共5组。讲时相继打开每个盒盖,蝶应立即飞出,蛾应无活动。以此说明,在正常的情况下,蝶类的生活节律是夜伏昼出,蛾是昼伏夜出。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哪些动物有社群行为?与单独生活的动物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2.什么是动物的语言,举例加以说明。

  讲授新:

  引言:日、月、星球都在运动。地球因自转一天分为白昼和黑夜;由于公转一年分成春夏秋冬四个季节。广阔的海平面总是在起伏动荡,潮水的涨落周而复始地进行。几亿年,动物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随着地球、月亮、太阳运行的往复变比,逐渐形成一些周期性的行为,在一天中、一月中或一年中重复出现。动物的这种周期性出现的行为,叫动物的节律行为。

  一、昼夜节律

  教师:人一天的活动有没有节律?

  :有、白天活动,夜间休息,一日三餐。

  教师:动物也是这样,大部分动物不是昼夜都在不停地活动,有的白天活动,有的夜间活动,有的是早晨和黄昏时活动。根据昼夜活动不同的习性,可以分为夜行性动物和昼行性动物。请讲一讲自己知道有哪几种夜行性动物。

  :夜行性动物有老鼠、猫、猫头鹰、蝙蝠等。

  教师:空中既然有飞翔的蝙蝠,这时的空中是不是还应该有其他动物在活动?

  :应该有大量的昆虫在飞舞。

  教师:大部分两栖动物、爬行动物,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和少数鸟类属于夜行性动物。大多数鸟类、一部分哺乳动物、昆虫及少数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属于昼行性动物。有些动物,如许多种鸟类在拂晓和黄昏时活动,也有一些动物的活动没有昼夜的区分。

  演示实验:蝶和蛾的昼夜节律。

  这里有5个硬纸盒,每个盒里放着1只蝴蝶和1只蛾子。蝶类一般是夜伏昼出,蛾类一般是昼伏夜出。现在打开盒盖,看看它们的活动情况。

  相继打开5个盒盖。应该5个盒中的蝴蝶全部飞出,蛾子全部不飞出。如果有的蛾子也飞出,教师可向学生解释这是动物的防御行为,不是节律行为。可引导观察蝴蝶和蛾子各飞到什么地方去了,是飞出去活动还是藏匿起了。

  二、季节节律

  以上学习的内容和看到的现象就是动物的昼夜节律。有些动物的活动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出现周期性的行为,这叫季节节律。请同学们举几个实例,说明动物的季节节律。

  :每年的初夏布谷鸟便叫了。秋季,许多鸟飞到南方过冬,明年再飞回北方。

  教师:这说的是鸟类的迁徙。除去鸟类的迁徙外,还有什么动物的行为也是随着季节发生周期性的变化?

  :蛙、蛇的冬眠,鱼的洄游。

  教师:结合教材说一说大雁一年两次在什么时候迁徙,飞到什么地方,飞去干什么?

  :每年秋季到时,大雁便从北方飞向南方去过冬。第二年春又从南方飞回北方,进行繁殖。

  教师:鸟类随着季节的不同而变更生活地区的习性,就是鸟类的迁徙行为,有迁徙行为的鸟叫候鸟。如家燕、杜鹃(布谷鸟)、天鹅、丹顶鹤等都是候鸟。候鸟的迁徙和树木的发芽、开花一样,时间较为固定,每年前后相差不了几天。像鸟类的这种季节节律行为,在许多其他动物也都存在,如海洋鱼类的洄游,温带和寒带蛙、蛇、蝙蝠、刺猬、土拨鼠(旱獭)的冬眠。有些动物只有在一定季节才发情、交配、产卵、育幼,这都属于节律行为。

  三、潮汐节律

  动物除随着昼夜、季节的变化发生节律行为外,还可以随着海水的涨落发生潮汐节律。到过海边的同学都知道,茫茫大海不但有永不休止的波涛起伏,一天之中,一月之中海平面都在有规律地起伏着。海面上升,海水向岸边涌,叫涨潮;海面下降,海水退去,叫退潮。潮汐就是海平面这种有规律的起伏变化。很多海洋的活动与潮水涨落的变化相适应。这种行为叫潮汐节律行为。

  海滩上生活着一种招潮蟹,雄性个体右边的螯肢特别大,像是拉提琴的姿势,也叫提琴蟹。落潮时,在海滩上寻找食物,海水再次上涨前10分钟便藏进洞穴中。潮汐现象有个规律,每天的涨潮、落潮总比前次晚50分钟,招潮蟹出活动和钻入洞穴中,每天也都推迟50分钟。有人曾经作过一个这样的实验:把这种小蟹转移到没有潮汐更迭的环境中,既看不见海水,也听不见海浪,但它们仍然按照原的时间钻入洞穴和出活动,而且每次活动都比的一次推迟50分钟。

  除招潮蟹外,其他海洋有些也有潮汐节律行为。例如,牡蛎、蛤蜊在涨潮时张开贝壳在水小觅食,落潮时闭上贝壳静止不动。有些珊瑚、海生环节动物和一些鱼类,在海水达到高潮时才产卵。

  四、钟

  上面我们讲过的这些动物,它们的行为和生理活动为什么在时间上会与环境中的昼夜交替、四季更迭、潮涨潮落相呼应呢?公鸡在黎明前啼叫,招潮蟹在涨潮前钻入洞穴,大雁在秋季准时迁徙,旱獭准时进入冬眠。除动物外,许多开花植物也有在一定的时间内开花的现象。以上种种事实表明,生物的生命活动存在着节律性。这种节律是一种复杂的生理活动,是体内物质变化的结果。这种节律像是有一个钟表在指示着时间,生物学家就把这种现象叫钟。

  钟表可以拨快或拨慢,生物钟能不能加以调节呢?生物学家用蟑螂做了一个实验。蟑螂是一种昼伏夜出的昆虫,傍晚最活跃。把蟑螂放在实验室特制的箱子里,人为地用灯光把白天和黑夜颠倒,大约经过1周,蟑螂就在人造的“黑夜”里活动,这时室外实际是白天,这样等于把蟑螂体内的生物钟拨慢了12小时。这个实验说明,外界环境的周期性因素可以影响生物体内钟的节律。

  动物在生活中表现出的种种节律行为都是钟在起着调节作用,这是动物长期生活在光照、温度或海水发生周期性变化的环境中,适应这种节律变化的结果。节律行为对于动物获得食物和适宜的生活环境,对于繁殖和躲避不良的生活条等都有积极的意义。人们掌握了动物的节律行为,可以更有效地保护和利用有益的动物,限制和防除有害动物。

  小结:这一节我们学习了动物的节律行为。节律行为是动物随着地球、太阳、月亮周期性变化,逐渐形成的许多周期性的、有节律的行为。动物表现最多的是昼夜节律、季节节律和潮汐节律。节律行为受钟的调节,是动物长期适应自然生活环境的结果。可通过下面两个题目检查的了解程度:

  1.什么是昼夜节律行为和季节节律行为,举例说明。

  2.招潮蟹每天推迟50分钟出洞寻食和进洞藏匿,这属于哪一种动物行为。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san/47232.html

相关阅读:第一章原生动物 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