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教 案 首 页

教材版本

人教版

学段

七年级上册

学科

第五单元第21

题名

风筝

2时

执教教师单位

萍乡市第四中学

教师姓名

张威

目标

1、知识与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学习本传神的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2、过程与方法:自主阅读,理解内容;合作探 究,体会作者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敢于承认错误的自责自省精神;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意,理解内容。

2、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体味本在兄弟间发生的误解冲突中层现的浓浓的亲情。

教学难点

1、揣摩中艰深难懂的语句,理解其深刻内蕴

2、学习作者的自省精神

教具

多媒体教学

时间安排

第一时:一、情景导入(1分钟) 二、作者介绍(2分钟)三、整体感知(15分钟)四、问题探究(25分钟)

第二时:一、导入(1分钟)二、问题探究(20分钟)三、拓展延伸(10分钟)四、心灵独白(10分钟)

小结

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把自己放在策划者、组织者、合作者的位置上,并多给学生以鼓励从完成的目标情况看,这两节的教学内容完成得比较成功。

一、我将本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整体感知,多角度有创意的理解;至于本教学的难点,我认为应是对作品中一些语意含蓄而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只有突破了这些句子学生才能很好地了解的思想内涵

二、我在教学理论的运用上:1、将语学科工具性和人性统一起,注重了人思想的渗透;2、在具体的教学中,真正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知识,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经验;3、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建构、自我生成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的理论精髓,我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激活、利用了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和经历;4、 强调了个性化和创造性阅读的原则语新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本之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情趣堂上师生关系和谐,全无以往的那种“师道尊严”居高临下的训导式教学,营造了民主、平等、自由、轻松、活泼的堂气氛,使阅读成为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师生共同参与,共同创造,共同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三、教法灵活1、激趣一首短诗《村居》引入,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2、引导在学生自主阅读、整体把握的基 础上,对阅读的步骤、重点等问题给予必要的引导,以提高堂教学效率;3、点拨在学生小组讨论学习时遇到疑难 处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在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之后,教师给予必要的点评。

教 案 内 容

风筝

第一时

一、情景导入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放学归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yuān)。 二、作者介绍

鲁迅(1881—1936) 我国现代伟大的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1902年去日本学医,后从 事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18年,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主要作品: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散集:《朝花夕拾》 散诗集:《野草》 三、整体感知:读准字音,体会感情。

1.生字及词语积累 筝 蕾 堕 丫杈 掷 伶仃 嫌恶 肃杀 诀别 可鄙 什物 惊惶 瑟缩 虐杀 宽恕 恍然大悟 苦心孤诣 惩罚 憔悴 2.按照“现在--过去--现在”的思路,把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比较北京和故乡放风筝的季节、引出回忆。(1—2) 第二部分:“我”回忆小时候故意弄坏小兄弟风筝并在成年后求得原谅未果的事情。(3—11) 第三部分:抒发内心无比沉重的悲哀感受。( 12 ) 四、问题探究

1.鲁迅和弟弟各是怎样看待放风筝的?找出能表现各自态度的句子。 2.体会第四段中描写“我”的动作的 词语,说说它们的表达效果。 (一连串的动词,十分具体的表现了我的盛怒和狂暴。) 3.小组交流合作:单数组:我一边踏着风筝,一边气哼哼地想—— 双数组:我(小弟)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哥哥离开后绝望的想—— 4.小结:本的一个重要情绪---忏悔 5.沉重的语调读出忏悔的感情。 有一天,我忽然想起,似乎多日不很看见他了,但记得曾见他在后园拾枯竹。我恍然大悟似的,便跑向少有人去的一间堆积杂物的小屋去,推开门,果然就在尘封的什物堆中发见了他。他向 着大方凳,坐在小凳上;便很惊惶地站了起,失了色瑟缩着。大方凳旁靠着一个胡蝶风筝的竹骨,还没有糊上纸,凳上是一对做眼睛用的小风轮,正用红纸条装饰着,将要完工了。我在破获秘密的满足中,又很愤怒他的瞒了我的眼睛,这样苦心孤诣地偷做没出息孩子的玩艺。我即刻伸手抓断了胡蝶的一支翅骨,又将风轮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五、作业布置

联系生活 ,讲述故事。回忆你玩玩具、玩游戏的快乐与忧伤,选一个最难忘的写在练习本上讲给老师听。 板书设计: 喜爱

“我”和弟弟对于放风筝的观点有何不同 ? 风筝我 弟弟嫌恶

本的一个重要感情情绪--忏悔

第二时

一、导入---赏析两幅风筝图

作者为何描绘这两幅风筝图?

1.由北方冬季风筝引出故乡春季风筝,进而记叙“精神虐杀一幕”。

2.为全涂抹上悲哀的色调。

二、问题探究

1.回忆这个故事的时候,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结束这个故事的时候,作者的感情又是怎样的?

悲哀 ------ 更悲哀

2.为什么说“悲哀”是无可把握的悲哀?

弟弟精 神被虐杀而不自知,“我”沉重的心情因无法补过而只能一直沉重下去,这是怎样的悲哀啊。而这种悲哀是意想不到的,所以说“无可把握的悲哀”,想摆脱也不能。

3.为什么“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吧”?那寒威和冷气又是指什么?

“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就是不要望见春天,不要望见风筝,这才能忘却,才能摆脱悲哀。

寒威和冷气即指天气的寒冷,更指的心头的悲凉。

4.堂总结
——中心的两个感情要点

忏悔:我对弟弟的“精神的虐杀”。

——自我谴责

悲哀:弟弟自甘受辱、受辱而不知、全然忘却。

——社会谴责

三、拓展延伸:听一首成年人心曲

走进成年人复杂的心灵世界,说说本的主题思想。 1.手足之情--兄弟情深 恨铁不成钢;虽为兄长,也一心想讨小兄弟的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2.鲁迅的自省精神--知错就改 鲁迅是严于解剖自己的,严于自省的,往事,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3.游戏的意义--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从此能够健康成长(批判封建教育思想和伦理道德) 4.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批判封建制度 表现被虐杀者的麻木。反映人们受愚昧观念的毒害。 四、心灵独白

我也打碎过孩子的风筝

今夜,我的心底传了风筝碎裂的声音。 我的孩子啊,几天以前你委屈的泪,现在又侵蚀着我的心湖,它打破了原本平静的湖面,让我一次次憋闷,一次次痉挛(jìng luán)。 国庆节长假,你已经贪玩得太过火了:除了必须完成的作业,爸妈给你准备的资料你都没正眼瞧一瞧。所以那天,当你在我面前磕磕绊绊地背诵英语小短时,我没有能压住我心头的怒火? 于是,我的拳头便落在了你幼小的身上,你的本被我扔出老远,令人难堪的话语无遮无拦地砸到你的脸上。而你,则像被困的小兽,颤抖着哭起。 我的孩子啊,从你出生起,我就曾经发誓给你最大的快乐。是的,为了你的幸福,我和你妈妈像天下所有的父母一样,连生命也不会吝惜!只是我的孩子,现在的自由和快乐,只是短暂的一瞬,就像绚丽的烟花,顷刻间就会了无痕迹。而所有的父母,最期望孩子得到的 ,是终生的快乐啊!而这终生的快乐,是需要用现时的努力去为之奋斗的! 今天晚上,当你拿着一份优异的英语成绩单递到我的面前时,真的,我的心底传了像是风筝碎裂的声音。我知道你是怨我的,你那张倔强的脸上写着充足的证据:你不是说我给你丢脸吗?现在你还有什么话说?是 的,我就像个可耻的强盗,用卑劣的手段,把快乐从你的手中强行夺走,你确实有足够的理由恨我,而我,又有什么可以辩解,又用什么方法弥补我的过失呢? 我的孩子啊,你和与你同龄的小伙伴们,确实失去了许多我们曾经拥有的快乐,那只是因为,在这令人眼花缭乱的时代,你们要面 临太多的陷阱与诱惑,面临太多残酷的博弈与竞争。所以你们每走一步,我们做父母的,怎能不小心翼翼,如履薄冰(rú lǚ bó bīng 像走在薄冰上一样。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我一直是爱你的,孩子。请你记住:你的泪,流在脸上;我的泪,就淌在心里。总有一天你会听懂爸爸的话,让我们共同期待,你真正长大的那一天。 爱你的父 亲 2011年10月12日 五、作业布置

与《满天的风筝》比较阅读(研讨与练习三) 板书设计:

精神的虐杀--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悲哀) 办法一:送他风筝,一同放风筝 失败

(更悲哀)    --“他和我一样,早已有胡子了” 办法二:“讨他的宽恕” --“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本的主题思想 1.手足之情--兄弟情深 2.鲁迅的自省精神--知错就改 3游戏的意义--游戏是儿童的天性 4.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批判封建制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yi/46120.html

相关阅读:《郭沫若诗两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