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七年级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1课时 繁盛一时的隋朝 
【学习目标】
1、掌握隋朝的建立及统一,大运河的有关知识。
2、理解大运河开凿的作用;客观公正的评价大运河的开凿。
【学习重点】 隋朝大运河。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学与交流:(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 建立隋朝,定都 ; 年,隋灭掉陈,统一南北。
动脑筋:你能总结出隋朝可以重新统一南北的条件吗及统一的历史意义吗?



2、隋文帝的统治:
(1)措施:改革 ,发展生产,注重 ,减轻人民负担;
(2)表现:国家 ,社会经济 ,人口大幅度 。
3、隋朝大运河:
(1)目的:为了加强 ,巩固____________________。
(2)时间:在 在位时开凿。从605年起。
观察教材第4页的运河图,填写下面(3)至(6)项:
(3)三点:中心在 ,北达 ,南至 。
(4)四段:大运河从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 、邗沟、 。
(5)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上 的运河。
(6)作用: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 。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想想看,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2、“天下转漕,仰此一渠”说的是什么意思?水运粮食在古代为什么重要?


3、讨论:你知道隋朝类似于学过的哪个朝代吗?试着分析它们的相同点。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你怎么看?(书本6页)

2、比一比,今天的运河与隋朝的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四、巩固训练
1、隋朝在历史上最大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 B、设三省六部 C、创立科举制 D、开通大运河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开始于
A、589年 B、601年 C、605年 D、611年
3、隋朝大运河的河段中,从洛阳到涿郡的一段是
A、通济渠 B、永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4、下列有关隋朝历史的叙述,错误的是
A、隋朝的建立者是杨坚,他是隋文帝 B、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开凿大运河 C、隋文帝时,人民负担较轻,社会繁荣 D、隋朝的都城在长安


5、阅读下列材料: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皮日休《汴河怀古》
请回答:(1)诗人赞颂的“此河”是哪项伟大的工程?该河开凿时的皇帝是谁?



(2)诗中的“此河”全长有多少?地位如何?



(3)请写出“此河”的三点四段分别是什么?



(4)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

第2课时 贞观之治 
课型:新授 时间:2012.2.7. 主备:刘萍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唐朝的建立以及唐太宗和武则天采取的统治措施的知识。
2、理解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的原因。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学习任务:详细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下列知识填空,并努力记住下列知识,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学成果。
1、唐朝的建立:时间 年,建立者是李渊(唐高祖),都城在   。高祖退位以后,传位于李世民即 ,年号 。
2、贞观之治:(原因)
治国思想:①吸取 的教训,明白统治者不可过分压榨农民;
②政府要 ,发展生产;
③皇帝勤于 ,大臣 ;
治国措施:①重视发展 ,减轻农民的 ;
②注意“ ”,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③下令合并 ,革除“ ”的弊政;
④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 。(任命 、 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重用敢于直言的 )。

3、结果:贞观年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 。
动脑筋:读一下课本第8页唐太宗的那段话,想一想他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4、武则天:
(1)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称帝后将国号改为 。
(2)统治措施:①继续实行发展 的政策;②继续注意选拔贤才。
武则天统治期间,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称她的统治
“ 、 ”。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讨论:汉朝时也出现过类似于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你能说出是什么局面吗?然后比较一下这两个盛世出现的共同点有哪些?




2、唐太宗与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1、结合课本第9页的小字部分,找几名同学来排演一下当时的情景,我们也感觉一下唐太宗那种虚心纳谏的美德。


2、如何评价唐太宗


四、、巩固训练
1、隋朝从建立到灭亡共存在了
A、35年 B、36年 C、37年 D、38年
2、今天的西安(长安)曾被许多统治者选择作为都城,她因此被称为“六朝古都”。下列朝代属于这六朝的有①西汉 ②东汉 ③隋朝 ④唐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下列有关“贞观之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唐太宗把地方的州、郡、县改为州、县两级
B、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轻徭薄赋
C、唐太宗善于用人,重视纳谏
D、农民占有一定土地,生产时间有保证
4、唐太宗时期,下列人物得到重用的是①房玄龄 ②姚崇 ③魏征 ④宋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5、你能说出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6、隋朝亡唐朝兴给我们的启示。



第3课 开元盛世 
课型:新授 时间:2012.2.11. 主备:刘萍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唐玄宗统治前期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以及经济上繁荣的表现的知识。
2、理解开元盛世就是唐朝的全盛时期。
【学习重点】开元盛世;唐都长安。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政治上(开元之治):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他采取的措施有:
②任用 为相,“ ”; ②重视 ,亲自考核县令政绩;
③崇尚 ,不用奢侈物品。
这些措施,使开元年间政局为之一新,史称“ ”。
2、经济的繁荣:
⑴农业:①兴修水利工程;②农作物种植上:水稻采用育秧移植栽培、蔬菜品种增多、饮茶之风盛行;③农具改进:唐朝时发明了新的生产工具 和 ;④抗拒天灾的能力增强。
⑵手工业:①丝织业品种多,技术高;②陶瓷业:有越窑 、邢窑 和 。
⑶商业:①唐朝的商业繁荣,大都市有长安、 、扬州和 。
②长安:不仅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 的大都市。
3、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 时期,历史上称为“ ”。
了解:唐玄宗统治后期,政治腐败,“安史之乱”使唐朝由盛转衰,后在唐末农民起义军的打击下,907年唐朝灭亡。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唐玄宗与唐太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这句诗赞颂的哪位皇帝在位时出现的什么盛世局面?你能归纳一下该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吗?


五、巩固训练:
1、“开元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唐玄宗励精图治 B、唐玄宗崇尚节俭
C、有贤臣魏征为其处理政事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2、唐朝全盛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4、唐朝的国际性大都市指的是 A、洛阳 B、长安 C、扬州 D、成都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课型:新授 时间:2012.2.11. 主备:刘萍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科举制的诞生及发展完善的知识。2、全面理解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重点】科举制的正式诞生;科举制的影响。
【学习过程】(精彩课堂,展现独特自我)
一、自主学习:(我的课堂,我的舞台)
1、科举制的诞生:
⑴ 时期,开始用 的方法来选拔官吏。
⑵隋炀帝时,正式设置 , 正式诞生。
2、科举制的完善: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常设的考试科目中以 、 两科最为重要, 、 、 是完善科举制的关键人物。
⑴唐太宗:①扩充 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②严格录取应试者
⑵武则天:武则天时创设了 和 。
⑶唐玄宗:唐玄宗时, 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3、科举制的影响:
⑴科举制改善了 ,使有才识的读书人可以入朝为官;
⑵科举制促进了 的发展;
⑶科举制促进了 的发展,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4、科举制的废除: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 多年,直到 才被废除。
二、合作探究:(发现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还要有价值)
1、请你结合史实探究科举制度兴衰利弊


2、书本上的动脑筋。

三、拓展延伸:(走进历史,感悟历史)
假如你生活在唐朝,为了能够以自己的才能报效祖国,你要通过什么途径才可以有这个机会呢?设想一下如果你几次参加考试都没有考中进士,那你会有什么感想呢?
途径:
感想:
五、巩固训练(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
1、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在于谁统治的时期
A、隋文帝 B、隋炀帝 C、唐太宗 D、唐玄宗
2、下列哪位皇帝是开殿试之先风的
A、隋炀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下列对科举制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科举制诞生在隋朝 B、唐朝时科举制逐渐完善
C、唐太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D、科举制度促进了封建社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
4、科举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课型:新授 时间:2012.2.14. 主备:刘萍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和并能够简述吐蕃的社会发展及与唐朝的关系;了解回纥、粟末、南诏的社会生活及与唐朝的关系。
2.引导分析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出现这种政策的原因及影响,培养归纳能力和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能够认识到祖国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和发展的;民族友好交流有利于各民族的发展,这种关系是我国民族关系的主流。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吐蕃的发展及唐朝与吐蕃的友好关系。
 难点:唐朝对边疆各民族采取的比较开明的政策。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民族政策:唐太宗推行 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被尊奉为“ ”
2、管辖西域: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 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 的最高
和 。
2、唐与吐蕃
1)吐蕃是 的祖先,生活在 一带。
2)7世纪前期,杰出的赞普 统一了青藏高原,定都逻些。
2)唐朝与吐蕃的关系用一句话概括,应是 。
4)在唐朝与吐蕃友好相处过程中,有两位女性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她们分别是
5)
6)文成公主入藏: 把文成公主嫁给 。
文成公主入藏的意义:

7)金城公主入藏:8世纪初,唐朝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日益密切,已经“ ”了。
4、唐朝与其它民族
1) 是维吾尔族的祖先,游牧于色楞格河流域,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
2)隋唐时期,我国东北松花江,黑龙江流域,生活着??族是 的祖先。唐玄宗封其首领为 。
3)南诏是 和 的祖先。生活在云南苍山洱海一带。唐玄宗封其为 。



连线搭配:
千寻塔 吐蕃 维吾尔族

大昭寺 南诏 藏族

布达拉宫 回纥 彝族、白族
二、合作探究
1、从哪些事例可以看出唐朝民族政策的特点是民族平等?

2、民族关系问题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政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在某些程度上推动了历史的发展。试列举几例比较有名的民族交往事例分析采取此种措施的原因。



三、巩固训练
①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 A、吐蕃 B、回鹘 C、突厥 D、??
②回鹘衣装回鹘马,描述了唐朝长安少年的时尚装扮,请问回鹘是今天的哪个民族?
A、藏族 B、蒙古族 C、回族 D、维吾尔族
③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关系反映的是
A、唐与南诏的关系 B、唐与吐蕃的关系
C、唐与突厥的关系 D、唐与回纥的关系
④唐太宗大败东突厥,俘虏东突厥的首领是
  A.皮罗阁  B.颉利可汗 C.大祚荣  D.骨力裴罗
⑤原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流域一带的民族是
  A.??  B.突厥  C.回纥  D.吐蕃 
⑥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 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尺带珠丹致唐朝皇帝的上书
⑴上述材料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唐朝与这个民族和同为一家的另一史实是什么?



⑵这个民族今天主要生活在我国的哪一自治区?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课型:新授 时间:2012.2.14. 主备:刘萍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了解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的情况,包括日本派往中国的遣唐使与唐文化对日本产生的深远影响、鉴真东渡日本、隋唐与新罗的频繁的来往、玄奘西游取经等史实。
  2.理解分析隋唐时期出现频繁交往高潮的原因和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3.感悟鉴真六次东渡、玄奘历时18年的西游和历时19年的译经生涯中体现的奋斗精神;认识唐朝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进而产生对先人业绩的自豪感。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难点:封建时代对外交往如此频繁的原因;理解它与当今的对外开放的区别。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 唐时期中国与哪些地区有交往?

②中国人被称为“唐人”的原因是什么?


④新罗与中国交流的事迹有哪些?


⑤从 皇帝时,日本开始派“遣唐使”和留学生到中国学习。
⑥朝在哪些方面对日本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政治:以 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
文化:参照 创制日本文字。
社会生活:保留了唐人的某些风尚。

⑦唐玄宗时六次东渡日本的唐朝僧人是 。
作用:传播了唐朝文化,为中日 作出了最大贡献。
8)天竺就是现在的 。唐太宗在位时期,高僧 西游天竺。回国后潜心研究佛经,同时根据自己的经历写有《 》一书。
作用:促进了 。

二、合作探究
1、从玄奘、鉴真法师的身上学到了什么?


2、得吴承恩的《西游记》描述的“孙悟空大闹天宫”和“唐僧取经”故事中,哪些人物是实有其人?哪些人物是虚构的,和历史史实不符?
3、唐朝时期的对外交往同我国现在的对外开放有什么区别?
4、我国历史上还有许多在中外交流史上名垂青史人物,试列举一二。


三.巩固训练
①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 鉴真东渡日本 B、 玄奘西游
C、 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 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②为唐风洋溢奈良城做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A、鉴真 B、玄奘 C、阿倍仲麻侣 D、一行
③你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④_______是日本政府派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唐玄宗时高僧______东渡日本弘扬佛法。唐太宗时高僧______西行天竺求取佛教精义。
⑤成为今天研究印度半岛历史、地理的重要典籍的是
A、《西游记》 B、《大唐西域记》 C、《大藏经》 D、《徐霞客游记》
⑥唐朝时称印度半岛为
A印度 B波斯 C高丽 D天竺

⑦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⑧为什么隋唐时期,对外交往如此繁盛?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课型:新授 时间:2012.3.. 主备:刘萍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在科技和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包括赵州桥、唐都长安城、雕版印刷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
  2.对比雕版印刷术与手抄笔录的影响,培养用对比方法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唐诗的赏析,进一步激发对诗歌的学习兴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学习重点:李春和赵州桥;“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光耀千古的诗坛”。
难点:认识赵州桥;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①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欧洲 年后才建有类似的桥。
②赵州桥设计科学的表现是什么?
③唐朝的 是建筑艺术的代表。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④唐朝印制的《 》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 印刷品。
⑤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唐诗内容丰富,风格多样,才华横溢的诗人层出不穷。今天,我们依然能读到唐朝 多位诗人的近 万首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诗人,有 、 和 。
诗人 称谓生活的时代 代表作 作品主要特点
诗仙盛唐
盛唐转衰 《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三别”等
白居易 中唐
⑥完成下列表格内容

⑦提倡诗歌要更多的反映现实生活,达到教育目的的诗人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2.巩固练习
①现存世界上最早的石拱桥是何时建造A.秦朝 B汉朝 C隋朝 D.唐朝
②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
A.《天方夜谭》 B.《金刚经》 C.《大唐西域记》 D.《西游记》
③“人命至贵,有贵千金”,体现了药王 以人为本的职业道德精神。
A、华佗 B、张仲景 C、孙思邈 D、李时珍
④唐朝中期,诗坛掀起改革浪潮,以 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提倡诗歌要反映社会生活,达到教育目的。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柳宗元
⑤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是 A.春秋B.西汉C.南北朝D.唐朝
⑥下面的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赵州桥??李春      B、“三吏”??李白 
C、“诗史”??杜甫      D、《秦中吟》??白居易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课型:新授 时间:2012.3.. 主备:刘萍 姓名 班级:
学习目标
  1.掌握隋唐时期的书法、绘画成就以及石窟、音乐、舞蹈等艺术成就,包括颜真卿和柳公权的书法、阎立本和吴道子的绘画、敦煌莫高窟艺术等。
  2.理解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书法艺术在唐朝进入了黄金时代。并能够叙述阎立本、吴道子各自的创作特点。
学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 难点: “灿烂夺目的书法和绘画”。
学习过程
1.自主学习
通读教材,标划知识点,并解决以下问题:
① 代著名的书法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唐代著名的画家有___________、
② ② 时期,我国书法艺术步入又一个高峰。 书法融合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为 书法创新奠定了基础。
③ ③连线题:
④ 颜真卿 《步辇图》
⑤ 柳公权 《多宝塔碑》
⑥ 阎立本 《霓裳羽衣舞》
⑦ 吴道子           《玄秘塔碑》
⑧ 李隆基           《送子天王图》
⑨ 苏轼赞扬颜真卿书法的诗句是“ 。”
⑩ 擅长人物故事画; 画技高超,注重线条的变化,后人称他为“画圣”。
? 石窟艺术在 时期大为发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 。大部分洞窟是 时期开凿的。除精美的壁画外,还有无数形象生动的 。同时石窟内存有大量的 、 等。
2.合作探究:隋唐时期促使文学艺术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巩固训练
《玄秘塔碑》是下面哪位人物的作品A.柳宗元B.颜真卿C.柳公权D.杜甫
阎立本的《步辇图》属于 A.山水画B.人物故事画C.写意画  D.花鸟
被后世称为“画圣”的是A、展子虔 B、阎立本 C、吴道子 D、顾恺之
敦煌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开凿于
A、魏晋时期 B、前秦时期 C、隋唐时期 D、宋元时期
⑤用“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这样的“笔谏”来劝谏皇帝的是( )
A、颜真卿   B、王羲之  C、欧阳询   D、柳公权
4、课后反思: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yi/63149.html

相关阅读:七年级历史与社会第五单元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