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活地理环境育人的途径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生活地理环境育人的途径论文】《新课程标》新课程观强调地理与生活联系,“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侧重基础性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生存能力”。

  生活地理环境育人的途径

  教学要面向学生生活的需要,重建学生生活。让地理课程从纯科学出来,回到学生生活世界。就是要在地理教学中密切关注地理知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利用地理环境育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地理环境,让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学习,领悟地理知识。在生活实践中,让学生学会求真、行善、审美、健体。让学生在生活空间里,感受到地理的兴趣和作用体验地理的魅力。在地理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地理环境,启迪学生思维,领悟地理知识。环境是人类生活、学习和工作的空间。我们随时都与地形、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矿藏等各种自然资源,还有洪涝干旱泥石流等各种自然现象打交道,体现人地关系的密切性,为人们所熟知。人们衣、食、住、行都离不开生活的社会环境,是人们经常谈论的焦点,都应当在讲课中适当联系,及时用地理观加以解释分析,使学生感觉学地理有“理”。联系实际教学要求教师授课前对周围地理环境中的地理事物作留心的观察,挖掘教材中的教育潜能,寻找与教材内容相联系的切入点,使其成为联系实际教学的好素材。在生活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关键是学习过程要走进学生生活,所学内容要与学生生活产生碰撞,激起灵感的火花。很多时候,我们教师苦口婆心地告诉学生,这对学生生活有用,那对学生生活有用。但因为没有与学生生活激起碰撞的火花,学生根本不领情。生活是学生的生活,对生活有用是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的一个认同过程。只有在学生的生活中才能真正让学生学习到对学生生活有用的地理,才能调动学生主动地学习。

  一、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地理知识,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利用生活事例创设问题情景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启迪学生思维。在教学中列举学生司空见惯的地理现象,以丰富学生的感知,从这些现象中,挖掘蕴含的地理知识。生活经验是学生经过自己的实践检验过的感性认识,是学生最为可信、也是最能从浅显中见深奥、最能说明问题的事实材料。授课时及时联系生活,可使教学内容变得亲切可感,使难点易化。在学习工业区位时可以请同学讨论本县水泥厂区位是否合理,影响因素有哪些?学习城市化时可联系本县具体情况为什么县城会向南北发展,假若你是镇长你将如何规划这个城市?又如讲述旅游业时,借助我县是省级历史名城,省级温泉群风景名胜区和革命老区。让学生谈谈发展旅游业的作用和意义,思考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改善旅游环境,推动我县旅游业的长发展呢?在讨论中,学生谈到石阡佛顶名山深山腹地的迷人魅力、洋溪山峡的绝谷幽奥、龙川河的风光秀丽、石阡温泉洗浴的惬意神奇;谈到石阡城的遗踪胜迹古朴神韵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教师敏锐地抓住这一话题,让学生谈谈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其养在深闺人未识呢?如是展开,这样,地理教学就会变得有声有色,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为一炉,学生兴趣盎然。这样使学生感到地理就在身边,并不神秘。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处处有地理思想。教师要创设问题情景关键在于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离不开平常在生活中的观察和积累,善于从生活中提炼地理知识。利用生活现象提炼地理知识,引入新的教学课程,才能随心所欲,随口而出。

  二、在学生身边生活空间里,讲授生活地理,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的兴趣和作用,体验地理的魅力。

  1、运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有自然环境烙印,教师可结合教材,让学生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我国南方房顶是陡斜的?为什么夏天喜欢穿白色衣服?为什么冬天农民用熏烟方法来保护农作物?为什么本地正午日影总朝北?……,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现象,引起他们的探究心理,他们会体验到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对地理建立一种需求感。让学生将所学原理扩展,学会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2、运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与地理有关,引导学生用地理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应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是地理学习的终结目标。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到地理知识的用途, 使学生能自觉地在生活中应用地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必然要用到许多地理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例如建筑中房屋、街道的朝向;太阳能热水器的安放角度。如何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的路线和交通工具,如何根据旅游景区图选择游览路线,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安排生产和生活等。如何利用文化扩散规律,选择适当商品推销方式。近阶段房地产很热,假若你是购房者你会选择怎么样的房子。

  3、运用地理知识增强创新能力。

  学生缺乏生活的技能,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训练,增强生活能力。进行野外考察活动时,例如学完热力环流原理知识后,学生通过勇于的发言积极的讨论,让学生分析了当地城市风就提出了当地水泥厂布局不合理的问题,分析当地地处山区就提出了白天和晚上吹什么方向的风的问题。还联系到了类似的蕴含热力原理的电冰箱、空调内的空气流动状况,太阳能热水器水的流动状况等。不仅加深了对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我们今天的学生,也许就是明天的乡长、厂长,也可能是个体劳动者。本地适合发展哪种农业生产?工厂厂址选在哪里合适?开办商店要考虑哪些因素?在小区域规划中,交通线应如何选择?这些问题都可能是学生步入社会后遇到的实际问题。又如学生如何根据交通图选择出行的路线和交通工具,如何根据旅游景区图选择游览路线,如何根据日月星晨位置、树的年轮定方向,看云识天气等问题,运用地理知识不难解决。当然,学校地理教育不可能完全解答这些问题,但可以也应该给他们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帮助学生了解和体会地理的思维方法。学生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潜移默化地在思想上形成一种多因素、多层面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这对他们来说是终身受益的,提高学生未来生存能力。

  4、运用地理知识指导学生实践能力

  过去学生常向老师提到的问题;“学习地理有什么用?”对学生来说,这个“用”应表现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运用有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解释和解决一些现象和问题;能够借用相关的地理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继续进一步的研究和学习。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发现了和解决身边处处存在地理问题。因此,要不断培训养学生实践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践能力,学生就会留心发生和存在于自己身边的事和物,才可能感知哪些地理知识有用或无用,才能发现对自己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例如,讲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和原因后,让学生焚烧废纸,看到许多细小灰烬上升漂浮的事实来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再如在学习大气垂直分层后,让学生在登山过程中的亲身体会来说明对流层气温的垂直变化规律。如在学习“水陆受热不均”后,到河里游游体验,让学生谈谈中午沙滩与河水温度的差异,晚上沙滩与河水温度有什么不同,来说明冬夏海陆热力差异的形成原理。

  三、在地理课外活动中,让学生学会求真、行善、审美、健体。

  教师要加强教学的实践性,创设一切条件,引导学生把课堂中学习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去,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现实生活中的客观事物。通过地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用地理眼光看问题,用地理的角度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学生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意识。利用地理课外活动,参观气象站,进行天气预测、物候观测;组织学生看星空,找星座,观月相等。让学生在自然环境中去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大胆求真求新,主动探索科学知识。从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中看出,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决策意识。其活动的过程,可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意识,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品德。培养学生关心爱护环境、关心他人、关心社会,树立了学生正确的价值观,通过乡土地理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变化和发展,看到家家乡美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经济的变化就能使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爱国主义情操。可见,通过学生亲身实践,亲身体验,不仅能丰富见闻,扩大视野,培养了学生生活实践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敢于创新精神,让学生去欣赏体会自然及人文景观的美和美育价值,对学生进行环境观、道德观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和生态意识。培养学生自觉去保护和美化生活环境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这样不仅能发展了智育,而且能发展了德育、美育、体育。

  通过上述说明讲授学生身边生活地理,学以致用,让学生感受到地理兴趣和地理的魅力。开拓了学生思维,提高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与,改变了教育教学观念。当然,环境育人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应根据具体环境条件和学生的个体情况不断研究和探索,选择和创造行之有效的育人措施,才能提高育人质量,培养出全面人格健全的社会有用人才。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191782.html

相关阅读:初一地理知识点总结之日本气候特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