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画类史料设问技巧(初中)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对图画类史料精心设问,有利于对所学内容创制一种历史的氛围,创造一种悬念,以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有利于让学生积极参与活动,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能力。
  
  以往教学中,对于图画类史料的使用,疏于设计。通常情况下,多直接援引资料中的练习题。如历史人物图,大体都是一个模式:
  
  1.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2.他(她)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这样做,显然,模糊了认知环节与练习环节的区别。认知环节侧重于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悟,而练习环节的重点在于巩固已感悟的内容。
  
  既然认知环节侧重于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悟,必然要求教师对史料的使用,花一番功夫去设计,以下内容是我在教学中,对图片类史料设问的一些初步尝试。
  
  一、历史人物肖像图
  
  对于历史人物肖像图,设问要领在于恢复成一个有血有肉、有灵魂的生动形象。所设问题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五官,进而引导学生分析人物的性格与气质,最后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与其相关的历史事件。严格地说,这个过程并没有完全的必然性,只不过是为了营造一种历史气氛,这种手法类似与文学中人物描写。
  
  例一、观察俾斯麦肖像图
  
  我们可以设这样几个问题:
  
  1.俾斯麦的面部表情、眼神各有什么特点?
  
  2.从俾斯麦的面部表情、眼神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俾斯麦嘴角下拉、面沉似水、眉心紧锁,经引导逐步能说出:俾斯麦面部表情有“冷峻”的特点;再观察眼神,得出“深邃”的特点。进而分析出:俾斯麦是一个强硬、野心勃勃、老谋深算的人。
  
  基于以上的分析,学生学习接下来的内容时,对他推行“铁血政策”,及由此而获得一个“铁血宰相”,会流下较深的印象。在学习俾斯麦发动的三次对外战争时,对他老练的外交周旋、以及战争中游刃有余的筹谋,或许,会浮现在脑海中。
  
  同样是世界历史上的优秀人物,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形象却又是一种风格。
  
  例二、观察罗斯福肖像图
  
  我们可以这样设问:
  
  1.从罗斯福的面部表情、眼神,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他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学生通过观察,觉得:罗斯福嘴角边拖着两条长长的皱纹,显得嘴角微微上挑,有一种似笑非笑的感觉;而且炯炯有神的大眼睛直视前方。但一时还未必能说出罗斯福是一个什么样得人。带着这个疑问,读完罗斯福在总统就职典礼上的演说、听完教师介绍完罗斯福做“炉边闲话”节目的情景,一个充满自信心的罗斯福,便跃然在目。
  
  二、历史事件情景图
  
  对于历史事件情景图,设问要领在于活化场面,力求有身临其境之感。这类图片设问时要依据由远及近、先宏观后微观的原则,逐步切入画面。
  
  例三、观察《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图
  
  我们可以这样设问;
  
  1.从整幅图来看,这是一个什么场面?
  
  2.图片中列宁前倾的身体给人什么感觉、挥舞的手臂给人什么感觉?
  
  3.列宁身后的工人、士兵手持武器,注视着列宁,又给人什么感觉?
  
  4.整幅图的气氛预示着什么?
  
  学生通过观察,首先感受到场面气氛的热烈。但即刻还难以看出这是什么场面,带着疑问去读教材相关的内容,才知: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受到群众的热烈欢迎。
  
  再观察列宁的姿态,前倾的身体给人一种关切的感觉,在《列宁会见来访农民》中,他也是这样的姿势。由这个细节,体现出列宁对社会下层的关怀,学生由此可以预想到;未来的革命,一定是解放人民群众的革命。这对于理解十月革命的性质,即要从根本上消灭人剥削人的制度、消灭剥削阶级,很有帮助。
  
  演讲时,挥舞的手臂给人以力量、振奋人精神,同时也会给人一种信心:革命一定会取得胜利。
  
  列宁身后的工人、士兵手持武器,注视着列宁,生动地体现出人民群众对领袖的拥戴,这也正是十月革命能够取得胜利的原因之一。
  
  从整幅图的气氛来看,预示着一场新的革命的到来。
  
  例四、观察《墨索里尼暴尸米兰广场》图
  
  我们可以这样设问;
  
  1.看图后,如何用一个字来表述自己的感受?
  
  2.这幅图意味着轴心国集团发生了什么变化?
  
  学生看图后,有的说:“残!”、有的说:“该!”。其实,这两个字,已揭示出学生不同层次的认识:“残!”是从对图片的直觉来说的、而“该!”是从整个历史事件角度而发的。后者已上升了一个层次,说明学生对墨索里尼发动法西斯战争,表示深恶痛绝。
  
  墨索里尼残死,形象地说明:轴心国集团成员之一,已彻底崩溃。从这个意义上说,这幅图片,是轴心国集团走向瓦解当然的例证了。
  
  三、历史事物图
  
  对于这类图片,单从画面上说,内容比较单一,但它是当时历史事件的重要角色,所以仍能传递大量的历史信息。设问时,要领在于设置悬念,激励学生进行综合的观察分析。
  
  例五.观察《“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图。
  
  我们可以设问:为什么“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炮声象征着十月革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学生单从图片上看不出问题的答案,必然要看教材中的文字。这便是一个很好的主动感知历史的过程。
  
  四、历史漫画
  
  这类材料,容哲理、形象与艺术为一体,恰当引导观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设问要领在于引导学生思考漫画中各主要要素所揭示的信息。
  
  例六、观察《垄断资本家的贪欲》
  
  我们可以这样设问:
  
  1、漫画中的四个人物从形体特征可以怎样分类,这样的形体反差,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漫画中最显眼的肥胖者,面前堆满各种东西,左手紧握钱袋,右手还向前方抓取。表达了什么意思?
  
  3、漫画中的三个小人物从形象来说各代表什么?
  
  漫画中的人物从形体特征来看,很明显可以分为肥大者和瘦小者,垄断资本家的脑满肠肥显然是建立在对社会下层的榨取上。
  
  漫画中最显眼的肥胖者,面前堆满各种东西,左手紧握钱袋,右手还向前方抓取。生动地体现了垄断资本家的贪欲。
  
  漫画中的三个小人物从形象来说,分别代表了农业、制造业和商业等部门。
  
  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获得的知识远比教师单纯地讲“垄断资本家通过兼并或联合的方式组成垄断组织,控制某一或几个部门的生产、价格和市场,赚取高额利润。”印象深刻得多。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253953.html

相关阅读:初中历史总复习资料:青藏铁路取得成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