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谈初中数学教学结尾艺术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吕小保

  摘自:《北大附中附小网校》

  布局合理、结构完美的课堂教学。不仅要有扣人心弦的“序曲”,引人人胜的主旋律,还要有回味无穷的“尾声”,以达到前后浑然一体的美妙境界。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都精心设计每节课的引言,并总结出许多行之有效的课堂教学的启导方法,然而,却有不少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结尾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以致出现了教育教学的随意性,即“讲到那里,就在那里歇”的教学现状,使得一节课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久而久之,还会使学生对数学课的学习产生厌倦情绪。由此可见,对于每一堂数学课,良好的开端固然重要,但结尾的作用同样不可忽视。

  1、课堂教学结尾的作用

  课堂结尾是教师在数学课堂任务终结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再认识。再总结、再实践、再升华的教学行为方式。数学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和延伸,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结尾,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1归纳整理知识方法的功能

  在一堂课的结尾之际,通过教师有意识地穿针引线,提纲挚领地将本节课甚至前几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简明扼要的梳理、概括,便于学生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并能使新知识方法牢固地注人学生的认知结构中,使之在学生头脑里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让学生体验到掌握新知识的喜悦。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把一堂课喻为一幅画,那么结尾就犹如画龙点睛之笔。

  1.2反馈教学信息的功能

  学生对老师所教新知识的理解往往只是表面的,若在课堂结尾时,从不同的角度精心设计几个针对新知识的小问题让学生回答,可充分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有利于教师及时地进行教学调控,为下一堂课的教学目标确立和教学方法改进提供研究素材。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评的过程,有利于学生进一步掌握和理解新知识,从而真正圆满地完成一节课的教学任务。

  1.3迁移知识的功能

  教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决定了教学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有序过程。在课堂教学行将结束时,提出与本节和后续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问题离开课堂,对活跃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发展学生智能,都是很有价值的。联系课堂内外,因势利导,把课堂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出来,使学生充分探究、深人分析直至最终解决问题,并获得成功的喜悦,也有利于学生把好的学习方法迁移到新的知识上。从这个意义上讲,课堂教学的目标就是“为迁移而教,为迁移而学”。

  2、课堂教学结尾的一般形式

  2.1归纳总结式

  为了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方法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往往在课堂结尾时利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文字、表格或图示将一堂课(或包括前几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总结归纳。这种小结应能准确地抓住每一个知识点的外在实质和内在的完整性,从而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的重点和知识的系统性。

  如,在教授“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可小结为:

  (l)填表: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

  (2)如何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上述小结中,既有对本节课重点知识的总结,又有方法上的总结。像这样以表格的形式进行高度的概括,以进行归纳总结的结尾方法,形象直观,易于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的总结,进一步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便于学生从整体上系统把握知识要点,培养他们的综合概括能力。

  2.2问题练习式

  新课结束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和传授的内容,抓住重点难点,精心设计一些习题,通过组织学生练习的形式结束本课。这样,既能使学生所学的基础知识得到应用和强化,又可使课堂教学效果得到及时反馈,便于教师具体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

  如,“不等式的性质”教学,学生一看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且临近下课了,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若教师仍用总结归纳式结尾的方法,单纯强调性质,则不易被学生接受。此时,教师需要将内容巧妙地化为富有思考性的问题进行小结。如设置以下系列的问题串:

  (1)已知将不等式mx>m的两边都除以m,得x<1,则m应满足什么条件?

  (2)下面的不等式变形错在哪里?将不等式2x>4x的两边都除以x,得2>4。

  (3)你能把不等式一1>x变形为吗?

  学生在思考上述问题的过程中,对不等式的性质进行再回顾、再思考、再比较、再应用。不仅自然而然地系统总结了不等式的性质,而且对性质的理解与应用则更能深人,远比让学生归纳总结这节课“你有何收获”等述说性的小结更有实效。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255241.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知识点??轴对称:轴对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