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初中学生学好历史的唯一动力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兴趣,在心理学上是指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每一个人在选择事物的时候,都会对他感兴趣的事物进行优先的和积极的关注,并投之以全部的热情。而且,他不仅仅关注事物的表面,还会积极的探索得更加深入,并且会因为获得感兴趣方面得知识或参与活动而产生情绪上得满足。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要有了兴趣,学生就会全心投入,乐此不疲,反之,则放在一旁,不予理会。

  一、初中学生历史学习现状和原因

  据调查表明,对中国近现代史“很喜欢”的占14。7%,“一般”的占36%,“不喜欢”和未表态的占49。3%。这就是现状,将近九成的学生不喜欢历史。这是历史老师的痛苦啊!历史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课堂纪律不好,学生上历史课,有看闲书的,说话的,做其他的作业的,就是没有听历史课的。学生真的不喜欢历史吗?不是。很多学生都说喜欢历史而不喜欢历史课。笔者也认为,历史本身是博大精深的,丰富多彩而有趣的,学生不愿意上历史课,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本来人文学科现在都在困境当中,历史科也是大环境使然。其实,历史科的冷遇,英国,美国都遇到过。20世纪60代,英国,美国的历史教育也出现了全面危机,举步维艰,虽然现在历史是两个大国的核心课程,但是也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努力的,而在我国,现在包括历史在内的人文科学正是困难时期。

  二是历史这门科从来都是副科(意识上),按当下的说法就是不能产生经济效益,历史分数在中考当中分数又很低,况且又是开卷!

  三是历史教材本身编得就缺乏趣味。比如新航路的开辟,几大航海家几经磨难,终于取得巨大的成就,可是书上就只有时间,人物,简要的路线和贡献,对于途中的有趣事情一概不提。这样的教材读来也确实有点难过,真的没有什么趣味。

  四是因为课堂太枯燥。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把本来有趣的历史弄得只有原因,经过,意义,影响等干巴巴的条款,学生当然毫无兴趣。

  五是学生自身的心理发展特点。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意志力还在培养的阶段,喜欢形象具体的思维而不喜欢抽象的思维,更不喜欢高深的大道理说教。

  二、历史老师的办法

  学生不学历史确实也不能怪学生。但是作为历史老师来讲,既然干了这个,而且要继续干这个工作,并且希望干好,就要想办法把学生拉回课堂上来,就要培养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人文科学的处境是我们无能为力的,副科的地位一时半会也改变不了,教材我们已经在用,就先用着,能改变的只有历史老师本身。

  可以值得欣慰的就是历史学科既然没有多大的升学压力,老师就不必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转,正好可以来钻研如何调动学生兴趣,只要学生有兴趣了,心在课堂上了,那么就可以完成大纲和课标的要求,老师当得也就有劲了,自然历史学科本身的一些社会意义也就潜移默化的传给学生了。要坚信:“兴趣也是可以培养的”!

  我个人认为,要调动学生的兴趣,首先要老师自己要充满热情。以前的老话“干一行,爱一行”可以用在历史老师身上。不管你对这门功课是多么的悲观,可是它毕竟是工作,既然做了就把它做好。反正认真做是一天,不认真做也是一天,还不如认真点,还可以充实点。而且,老师的情绪是很容易影响到学生的,如果你是消极悲观,学生很容易感觉的出来,那即使是有兴趣的也变得没有兴趣了。

  第二,改变评价体系。分数对学生当然很重要,所以如何评价,或者说如何考,决定了老师如何教和学生如何学。单纯的试卷考试只能让老师划重点,学生背重点,大家都没有兴趣。有一个历史老师将评价体系从单一的考试改变成7种方式共同来评价,我们可以参考:一是学生课上参与课堂教学的情况占10%,二是完成课堂训练情况占10%,三是课外活动参与情况占10%,四是期中,期末知识能力测试占40%,五是动手动脑能力综合测评占10%,六是学生自我评价占10%,七是学生家长的评价占10%。评价体系的改变,教学方法一定会改变。

  第三,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满堂灌,一言堂当然应该彻底抛弃掉,而漫无边际的讨论也不可取。课堂教学方式的改变应该遵循这么一些原则:课堂脉络清晰,教学内容紧扣大纲和教材,学生积极性高,兴趣浓厚,整个课堂有张有弛。现在有很多新的教学方式,比如问题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故事会,音乐会等等,我们不用拘泥于某一种方法,而应该灵活应用,只要可以达到调动学生兴趣的方法,我们都不妨试一试。不断试用,不断总结,就会有适用于自己和学生的最好的方式出现。

  第四,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导入课堂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这个环节甚至是可以决定整堂课的气氛的。一开始不能吸引学生,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不在课堂上,你要将它收回来,是要花很大力气的。所以,应该非常精心的设计导入环节。可以慷慨激昂的演讲导入,可以优美动听的音乐导入,可以用最新的学生感兴趣的新闻导入,可以用一个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导入,甚至可以用肢体语言无声的导入。比如讲初二的《长征》,就可以用录音机播放电视剧《长征》的歌曲《十送红军》这首歌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让学生每一根神经都活起来,每一个思维的细胞都活起来,再配以合适的提问,就牢牢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兴趣自然也就上来了。再比如讲初三《美国的独立》,可以用报纸上的新闻,美国推翻萨达姆政权,美国给伊朗的制裁,美国对于朝鲜核试验的反映,然后提问:美国是现在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处处插手别国事物,推销美国式的民主,可是当我国已经进入康乾盛世时,地球上还没有美国,那么,美国是如何诞生的呢?自然引入新课。接下来的环节中,既应该有老师的讲解,也应该有同学的参与,当然合适的提问至关重要,那是学生参与和课堂活跃的前提。

  第五,老师对知识的讲解不应该仅限于课本上和教参上的内容。还是俗话说得好:教给学生一碗水,老师应该有一桶水。我认为,在眼下知识爆炸的时代,老师应该有一河水,知识的储存量应该比以前大,而且还应该不断的更新,历史老师更应该如此,否则就会被学生问得瞠目结舌。比如我在讲十字军东征时,就被学生提问:十字军和成吉思汗的军队打过仗吗?我当即愣住,只得告诉他我不知道,下来查了才答复他。下来翻阅了很多资料才终于有了答案,终于回答了这个问题。而且学术上的不同观点我觉得可以介绍给学生,让学生也多了解一些,这样也很有趣。比如,拿破仑远征俄国得失败原因,他的死亡原因,大革命失败和陈独秀的关系,这些学术界的观点有些甚至是完全相反的,学生接触了不同的观点,也会觉得历史研究原来也很有意思,对于各种观点,还可以自己思考甚至考证,自然兴趣也有了。

  三、老师应该注意的问题:

  1、要紧扣大纲,教材,不能漫无边际。

  2、要合适提问,不能满堂都是问题。问题应该有深度,但是学生要有突破口。

  3、介绍史实要严肃,准确,如果是引起学生兴趣的野史可以有,但是要告诉学生这是正史,这样学生就不会混淆。

  4、我觉得课堂中要让学生体会美和历史发展的脉络,体现历史教学的特色。

  总之,如何让学生回到课堂上来,只能考历史老师“自救”,只要老师们多想办法,多交流,这门课一定会受学生大感兴趣,有兴趣,一切都好办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334021.html

相关阅读:2016年中考历史复习精髓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