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地理环境,通常是指环绕人类社会的自然界,又称自然环境或自然地理环境。它是由地貌、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和动物界等要素组成。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是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形成一个整体,这一要素影响另外要素,这一部分影响另一部分。如赤道附近的低平地区,由于获得的太阳热最多,形成高温多雨气候,从而为热带植物的生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而多样的植物和丰富的果实,又为多种多样的动物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来源。这种组成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构成赤道低平地区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又如南美洲安第斯山东西两侧同纬度地区地理环境有明显差异,这一整体乃是由于安第斯山这个要素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作为整体性的地理环境,它的各个地区的形态和结构并不相同,总是有规律地因地而异,通常表现为地带性差异和非地带性差异。地带性差异主要指陆地上的自然带,沿纬线方向成一定宽度延伸,并按南北方向更替的带状规律性。地带性差异的成因,主要是由于地球是一个椭球体,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的分布不均匀,产生了沿纬向分布的热量带。热量分布的地带性,影响着水分的分布,各个地带不同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又形成不同的气候特征。在地球上的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下,气候也是按地带分布的。气候影响植物,而植物与动物又有密切关系,因此,不同的气候带就有不同的植物带和相应的动物界。这样,在整个大陆上形成一系列按纬向分布、南北更替、各个地理要素相互联系的自然带。

然而在世界大陆上,很少能找到整齐地按照地带性因素形成并分布的地理环境,它们在地形、海陆分布、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下,改变了自然带东西方向水平分布的规律,而表现为垂直地带性或经向地带性的分布和呈地方性分布。这种差异,不是因纬度高低而产生的,故叫非地带性差异。

经向地带性是非纬向地带性的一种表现,是指自然地理现象近于南北延伸、东西更替的带状分布规律。由于海陆分布、洋流、山脉南北走向等造成的大气湿度、降水等因素自海洋向内陆递变,从而引起的自然地理特征东西变异。垂直地带性,一般指高山地区自然地理现象随着高度而递变的规律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358622.html

相关阅读:七年级地理海陆的变迁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