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知识点:北方的统一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历史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北魏建立和统一北方:
鲜卑拓跋氏原来生活在大兴安岭北段,东汉末年向南迁移,逐渐成为塞上的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386年,拓跋?在各部酋长的拥戴下,建立魏国,史称北魏。公元439年,魏灭北凉,统一了北方。

南北朝:
北魏统一北方后,从439-581年,大约与南朝同一时期,我国北方先后出现了少数民族建立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5个政权,历史成为北朝。北朝与南朝长期对峙,合称为南北朝。



公元386年-589年政权的演变:



北魏前期封建化政策的内容、结果和影响: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时,任用北方士族崔浩、道士寇谦之进行封建化改革。
政治方面:大量任用汉人、相对提高汉人地位。北魏政权中鲜卑贵族势力有所削弱,汉族地主的势力有所增长。
经济方面:与民休息,不断减轻农民的负担。保护了封建农业的发展。这对于一个刚征服中原的游牧民族来说,是具有特殊意义的。
文化方面:太武帝下诏书以道教为国教,提出“专以礼度为首”的要求,提倡儒学,建立太学,并要求王宫贵族的子弟到太学学习儒学。
结果:由于崔浩、寇谦在改革的进程中以过于激进的手段进行封建化,导致鲜卑贵族不满,最终被太武帝杀害,改革以失败而告终。
原因和影响: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还没有到达消解的程度,反对派过于强大,参与改革者力量比较弱小。改革成败系于皇帝一念之间,改革派的策略过于激进,也是导致失败的直接原因。他们的改革活动代表了当时历史发展的方向和民族融合的趋势,并留给后人许多启示,也为后来孝文帝的改革提供了基础。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孝文帝迁都洛阳:
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为加强对中原的控制和笼络汉族上层地主,公元494年,孝文帝将都城由平城(今山西大同)迁到洛阳。


北魏孝文帝迁都到洛阳的原因:
1、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①北魏的都城地处偏僻的平城,不利于对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②孝文帝想要充分吸收汉族的文化制度来治理和统一中原地区。③他想要迁都来获得汉族地主的认可的正统地位。④孝文帝还希望通过迁都来达到统一全国的目的。
2、平城寒冷干旱,粮食的产量有限,不能满足都城大量人口的需要,一遇到荒年,就会有迁都的议论。平城不适合作为规模较大王朝的都城。
3、正如孝文帝所言,平城是“用武之地”,北方少数民族很容易对平城造成威胁。




相关初中历史知识点: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
为了解决由于鲜卑族与汉族的民族矛盾以及引发人民的反抗起义,北魏孝文帝进行了两次改革,第一次是484-486年,主要改革政、治经、济军事制度;第二次是在494年迁都洛阳后,着重改革鲜卑人的生活习惯,实行汉化。

均田制:
北魏时期推行的土地政策和赋役制度。485年,北魏政府采纳汉族地主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主要内容有:
1、丁男(15岁以上)受露田40亩、桑田20亩或麻田10亩,妇女受露田20亩、麻田5亩。实际授田时,露田加倍。
2、奴婢和平民授田数目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头。
3、狭乡之民可以迁往宽乡授田,宽乡之民耕垦不受限制。
4、地方官吏岁官府所在地就近授田。均田制使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分得了小块土地,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豪强大族对土地的兼并,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是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均田制为隋唐所沿用。



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的实质:
是北魏一次自上而下的以学习汉族先进政治、经济、文化为主的以维护鲜卑族封建统治的改革。

曹魏的屯田制,西晋的占田制,北魏的均田制的对比: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
1、政治上:
(1)整顿吏治:地方长官的任期按政绩好坏觉定,不固定年限;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自筹,并加大反贪污力度,树立御史台的权威。
(2)下令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以邻长,武邻为一里长,五里为一党长。长官均由办事能力强和谨守法令的人担当,负责管理农民、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北魏的基层机构更加完善。
2、经济上:
发布均田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
北魏孝文帝第二次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494年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
2、学习汉族文化。迁都洛阳以后,孝文帝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汉人说汉话,以消除民族间交往的语言障碍;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止穿领小袖的胡服,仿南朝的服装制订官吏,妇女的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北魏孝文帝:


如何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
孝文帝改制是西、北各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斗争、融合的一次总结。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族融合的成果,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发展。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的旧风俗,冲破重重阻碍,毅然进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但是,孝文帝在汉化改革中将已腐朽的门阀制度引入北朝,并加以强化,则带来了以后北魏统治者腐败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448932.html

相关阅读:历史材料题中的六大隐性突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