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逍遥右脑记忆网-免费提供各种记忆力训练学习方法!

“如果要揭示诗的比喻的特殊性,请允许我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开始

编辑: 路逍遥 关键词: 初中议论文阅读 来源: 逍遥右脑记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4 题。(共 16 分) 如果要揭示诗的比喻的特殊性,请允许我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开始。《世说新语》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2—14
题。(共
16
分)
如果要揭示诗的比喻的特殊性,请允许我从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开始。《世说新语》载: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
白雪纷纷何所似?”
兄子胡儿曰:“
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
公大笑乐。
构成比喻,有两个基本的要素:首先,从客体上说,二者必须在根本上、整体上,有质的不同。其次,在局部上,有共同之处。《诗经》中有:“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首先,女人和云,在根本性质上不可混同;其次,在数量上都给人众多的印象。撇开显而易见的不同,突出隐蔽的暂时的联系,比喻的力量正是在这里。
但这并不是说,任何不相干的事物,只要任意加以凑合一番,便能构成新颖的比喻。好的比喻,不但要符合一般比喻的规律,而且要精致,不但词语表层显性意义相通,而且在深层的、隐性的、暗示的、联想的意义也要相切。这就是《文心雕龙》所说的“
以切至为贵”
。有了这样的理论基础,就可以正面来回答谢安侄儿谢朗的“
撒盐空中”
和侄女谢道韫的“
柳絮因风”
哪一个比较好的问题了。
以空中撒盐比降雪,符合本质不同,一点相通的规律。盐的形状、颜色上与雪一点相通,可以构成比喻。但以盐下落比喻雪花,引起的联想,却不及柳絮因风那么“
切至”
。因为盐粒是有硬度的,而雪花则没有,盐粒的质量大,决定了下落有两个特点,一是,直线的;二是,速度比较快。而柳絮质量是很小的,下落不是直线的,而是方向不定的,飘飘荡荡,很轻盈的,速度是比较慢的。三是,柳絮飘飞是自然常见的现象,容易引起经验的回忆;而撒盐空中,并不是自然现象,撒的动作,和手联系在一起,空间是有限的,和满天雪花纷纷扬扬之间的联想是不够“
切至”
的。四是,柳絮纷飞,在当时的诗文中,早已和春日景象联系在一起,引起的联想是诗意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谢道韫的比喻,不但恰当切至,而且富于诗意的联想,而谢朗的比喻,则是比较粗糙的。
比喻“
切至”
与否,不能仅仅从比喻本身看,还要从作家主体来看,和作者追求的风格有关系。谢道韫的比喻之所以好,还因为与她的女性身份相“
切至”
,如果换成一个关西大汉,这样的比喻,就可能不够“
切至”
。有古代咏雪诗曰:“
战罢玉龙三百万,残鳞败甲满天飞”
,就含着男性雄浑气质的联想,读者从这个比喻中,可以感受到叱咤风云的将军气度。
未若柳絮因风起,是七言的古诗(不讲平仄的),是诗的比喻,充满了雅致高贵的风格,但并不是唯一的写法。同样是写雪的,李白写的“
燕山雪花大如席”
(《北风行》)就是另一种豪迈的风格了。李白的豪迈与他对雪花的夸张修辞有关。如此大幅度的夸张,似乎有点离谱,故鲁迅为之辩护曰:

燕山雪花大如席”
,是夸张,但燕山究竟有雪花,就含着一点诚实在里面,使我们立刻知道燕山原来有这么冷。如果说“
广州雪花大如席”
,那可就变成笑话了。
鲁迅的这个解释,把问题简单化了。其实,至少应该从三个方面看。第一,本体与喻体特征的相似性。鲁迅所说,正是这个意思,因为是在北国燕山,雪花特别大。但是,特征的相似性是很丰富的,有时,北方的雪花并不仅仅是雪片之大,如岑参的“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就以雪片之多,铺天盖地之美取胜。为什么有不同的选择呢?
这就有了第二个原因,那就是作家对风格的选择。第三,文学形式的制约。“
燕山雪花大如席”
之所以精彩,还因为它是诗。诗的虚拟性,决定了它的想象要相对自由得多。如果是写游记性质的散文,说是站在轩辕台上,看到雪花一片一片像席子一样地落下来,那就可能成为鲁迅所担忧的“
笑话”
了。
如果从诗的角度看,柳絮因风,撒盐空中,就不仅仅是修辞的问题。同样的比喻,在不同的文学形式中,效果是不同的。所以比喻的暗示和联想的精致性,还与文学形式不可分割。
12.
依据第三段内容,指出下列诗句中没有运用比喻的两项( )( )(4
分)
A.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李白《蜀道难》)
B.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C.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柳永《望海潮》)
D.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辛弃疾《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
E.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13.
纵观全文,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4
分)
A. “
有女如云”
不仅取数量众多的共性,而且使人联想到女子体态轻盈如云,比喻富于诗意。
B.
谢朗将“
白雪纷纷”
比作“
撒盐空中”
,具备构成比喻的两个基本要素,但缺乏诗意的联想。
C.
谢道韫“
柳絮因风”
的比喻,恰当切至,富于诗意的联想,但不如“
燕山雪花大如席”
精彩。
D. “
燕山雪花大如席”
之所以精彩,不仅因其风格豪迈,还因诗歌中的想象可以不受任何约束。
E. “
切至”
的比喻,既要贴切而且富于诗意的联想,还要吻合作家的风格特点,契合文学形式。
14.
唐代边塞诗人岑参所写“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之句,其中的比喻是否“
切至”?
请参考本文论述,分条简要分析。(8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整理
12.
(4
分,每项2
分)A
/E 13.
(4
分,每项2
分)C
/D
14.
(共8
分)诗人将雪压冬林的奇景比作团团梨花在春风中绽放,取其视觉的相似点,比喻恰当。(2
分)使人联想到一夜春风催开满树梨花带给人的惊喜,富有诗意。(2
分)通过比喻写出大雪铺天盖地的壮美,不仅展现了诗人豪迈浪漫的诗风,(2
分)也契合边塞诗瑰丽雄浑的特点,可谓比喻切至。(2
分)【评分说明】共四个要点,每点分析若不具体,分数减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471915.html

相关阅读:《守住信念》阅读答案
《折磨是一种赐予》阅读答案
难得淡定 阅读答案(衡阳)
《让孩子们刚强起来》阅读答案
罗家伦《荣誉》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