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学科实施体验式教学的主要成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推进了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1.体验式教学符合课程改革要求,有利于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认真研读国家教育部颁布并实施的《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们不难发现体验式教学中倡导的教学与思想品德新课程中关于课程基本理念和教学建议中的很多要求是相一致的。

如课程基本理念部分:

理念一: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 “思想品德是人在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初中学生生活范围逐渐扩展,需要处理的各种关系日益增多。思想品德课程正是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与他们一起体会成长的美好、面对成长中的问题,为初中学生正确认识成长中的自己,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提供必要的帮助。”这里强调的思想品德新课程是建立在学生逐步扩张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这和体验式教学中需借助学生经验,把学习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的要求相吻合。

理念二: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在初中阶段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品德,树立责任意识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基础性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里强调的思想品德新课程的任务和追求的有效实现方式就是开展体验式教学,因为体验式教学倡导教学是“师生运用协作探讨的方式在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中进行体验、感悟,逐渐熏陶,促进学生养成”。

理念三: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实践,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只有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为学生真正接受。思想品德课程将正确的价值引导蕴涵在鲜活的生活主题之中,注重课内课外相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进行积极探究和体验,通过道德践行促进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这里指出的思想品德新课程的基本原则中的相关要求也与体验式教学中倡导的基本环节相吻合。

再如教学建议部分:

建议二:强调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善于开发和利用初中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组织教学,为学生的思想道德成长服务。这里强调的教学应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与体验式教学中的必须把学习主体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的要求不谋而合。

建议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是最重要的道德学习方式。教师要善于利用并创设丰富的教育情境,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教师还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提高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这一建议中强调的注重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等要求正是体验式教学中的基本要求。

基于上述分析以及新课程中设计的相关教学内容等的研究,笔者认为,在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实施中可以并应该引入体验式教学。及时引入体验式教学,并在其基本框架内作新的改造和扩展将有利于新课程的有效实施。

2.体验式教学模式符合新教材设计和编排思路,利于教师较快驾驭新教材

基于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各地先后组织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编写了多个版本的初中思想品德新教材,纵观国内主要版本的教材设计和编排的基本思路均是先出示学生生活化的实例或活动,进而提出探讨的话题或问题,最后提出相关知识、结论或观点。如

人教版教材七(下)第二课片段:

体验式教学中要求的课堂教学“三环节” 恰好与这些设计和编排思路相一致,教师学习运用体验式教学对其学习驾驭思想品德新教材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实践证明教师能熟练运用体验式教学就能轻松驾驭新教材,从而较快实现自身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强调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围绕这一目标,南京市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教育教学中积极实施的体验式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成长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1.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公民责任感的形成

体验式教学注重联系学生真实生活,强调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和具体实践活动中体验感悟,这对青少年公民责任感的培养有较大的积极意义。如在在学习《陶冶高雅情趣》时,开展社区居民休闲活动调查,让学生调查社区公园、广场、健身场馆、网吧、茶馆、舞厅等休闲场所、设施的建设、使用情况及存在的休闲空间;调查社区不同年龄、性别、文化层次的居民对休闲活动的认识及需求情况及其主要休闲活动;了解休闲活动在居民生活中的作用,尤其是不良休闲活动对个人、家庭、社会的危害;并向社区委员会、公安机关提出社区文化、法制建设合理化建议,向物业管理公司、开发商提出居民小区公用文化、休闲、娱乐设施建设合理化建议。通过这一活动,使学生体会到文明守法、积极向上、高雅健康的休闲方式不但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家庭幸福、事业成功,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居民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法律意识的增强,对文明社区的建设、社会的稳定都有推动作用。在调查访问过程中,学生也发现在市场经济的大潮的冲击下,居民的休闲方式也会鱼目混珠。有的先富起来的居民在休闲活动中一掷千金,用金钱来麻醉自己;也有一些居民沉迷于麻将、玩游戏机等非健康甚至有害的休闲活动中不能自拔;有的居民的休闲活动中存在赌博等违法行为。既倡导了积极向上、文明健康的休闲方式,也促使学生分清良莠,克服盲目攀比之风,自觉抵制不良休闲方式的影响,形成严肃认真、对自己负责的生活态度。活动中要求学生提出合理化建议,为的是让学生关注自己的生存环境,让学生融入社会,培养公民意识,造就具有高度责任感的合格公民。同时理性思考也能使学生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目的。

2.有利于激发青少年学生的爱国情感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许多老师都有一个体会:有些学生比较难以做到“知行合一”,从道理上讲,都能理解,都能接受,然而他们的实际行动与之又有相当大的差距。如在学习《培养爱国情操》一课时,为了避免使学生对爱国主义产生“知”、“行”不合一的现象,课前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建“纸上旅游团”——以祖国的名山大川、革命圣地为旅游景点,通过到图书馆查阅资料(或网上阅读)的形式了解景点所在地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文化背景、风土人情。通过“我是小小旅行家”旅游汇报会进行全班交流。同学们如数家珍,不胜枚举,以图片为佐证,用诗一般的语言歌颂了美丽的祖国,深深地体验到了人民的勤劳勇敢,河山的壮丽,祖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个活动为本单元的其它活动作了铺垫:“谁不说俺家乡好”──身边的今昔对比,看到祖国的成就;“谈一谈:身边的人是怎样爱国的?”使学生深深地懂得爱国不是空洞的、高不可攀的,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小品表演“下岗职工求职遭遇”:下岗职工求职过程中发现有人为了谋取不法私益,从洋电子垃圾提炼黄金、将麦当劳的废弃油卖给居民、开发模拟南京大屠杀软件……继而愤起维护国格、人格的故事,体验到公民该怎样对祖国忠诚、维护祖国尊严,知道了爱国就要为国排忧解难,热爱祖国的一草一木、祖国各民族的人民和灿烂的历史文化。系列活动使爱国的要求有了落脚点:爱国是具体实在的,是自己应尽的义务,每个人都应自觉地对自己有行为要求。从而培养了学生关心国家命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达到“知行合一”。

3.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自律意识的形成

自律对这些学生来说是异常重要的,然而又是他们最缺乏体验的。在十二单元的教学中,开展活动“讲讲我的自律体验”。请每个同学介绍一个自己经历中成功自律的故事;老师也作为学习、活动、讨论的参与者,也给同学们介绍自己成长历程中最难忘的自律故事。同学们的自律体验涉及到方方面面,事情有大有小。结果这一杯美味的“心灵鸡汤”缩短了教与学的心理距离,也成为学生自律行为的“加油站”!每个同学都深受感动──为同学,也为自己,原来我也能自律,我并不是一无是处!让学生尤其是平时比较散漫的学生有了自我表现、自我肯定的欲望和机会,也有了自律的成功感,同时这个活动也给他们提供了一个相互学习、自我反省、自我认识、自我尊重、自我提高、自我巩固的机会,起到自我鞭策的作用。

4.有利于升华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感

体验式教学有利于引导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参与,又由于事例直接来源于社会生活、来自学生身边,其可信度大大增强,易于被学生接受;活动中时刻体现的主动性、民主性、合作性和多样性的时代特征,也深受学生欢迎。如对《公民道德规范纲要》的核心内容,不少同学倒背如流,可是不爱护公共卫生,不注意文明礼貌用语的现象时有发生。用小品模拟了《扬子晚报》刊登的一位老人在新街口因行动缓慢而遭人辱骂的事例,开展“告别不文明现象,争做文明人”的讨论。置身于这样活生生的情境之中,作为不同的角色,你说、我说、他说,就这件事,大家很快得出了结论,继而都联想到自己身边,联想到自己。一位同学说,在前两年跳舞毯流行时,他每天放学回家就将音响打开到最大音量跳舞,当时的自我感觉是时尚、激情、健康,今天想想还有不道德甚至不守法──真不知当时邻居怎么忍受得了他的不文明的。另一位同学讲,他在六年级时,曾用厚毛巾缠住手,将校旁一幢商住楼地下室的二十几扇窗户玻璃全部打碎后扬长而去,通过此举来证明矮小瘦弱的他具有男子汉的自尊和气魄。今天回想起来,很汗颜。他说想回母校一趟,告诉物业管理部门,当年的玻璃就是我打碎的,我愿意赔偿所有损失。

通过体验式教学,让学生在各种情境和活动中体验、学习、明理,不但提高了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社区,走入社会,了解个人和社会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及周围环境,养成关心他人、关心社会的思想意识,加强学生对社会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和义务感;培养了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强烈的公民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提高了学生分清是非的能力,发现问题、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素质和探索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等等。通过心灵的体验,达到了情感的升华,实现了“精神成人”,使学生具备了这些作为合格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为他们将来的健康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1.提升了学科教师的专业科研能力

体验式教学在初中思想品德学科的实施研究,是一项基于现实教学问题解决的行动研究,本项课题研究吸引和团结了全市初中思想品德骨干教师的参与,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广大教师不仅贡献了智慧,而且在不断分享研究成果中自身专业科研能力获得了提升。在实施体验式教学过程中,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科研促教研,在教研中捕捉科研课题,寻找科研人才,培养各级各类有个性的教师。通过参与体验式教学研究,一大批新教师在课题指引下较快完成了角色转换,感受到了做思想品德教师的乐趣,一大批年轻教师在课题研究中成长为教学骨干,部分老教师在课题实验中让自己的课堂教学焕发了青春。

2.提升了学科教师的专业教学技能

要基于新的思想品德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体验式教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在认真学习课程改革、思想品德课程理念、新教材特点和体验式教学相关要求,深入分析我市初中政治教师教育教学现状基础上,在具体工作中我们提出并实践了课堂教学的9项新技能。

①教学设计技能。从整体教学目标(学科的、年段的、学期的)出发,根据具体教学内容,考虑其前后的联系,有所侧重,循序渐进,选择最优化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完成对一单元或一课时的设计。

存在问题:视野狭隘,缺乏设计理念 拿到教材,习惯于根据教学内容,分析重点、难点,以讲授、习题为主,忽视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手段比较单一陈旧。不会提炼清晰具体的课时目标,脑中也没有学科的、年段的、学年的、单元的、课时的多级目标概念,同时,也没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多元目标意识,因此,没有清晰多元的目标的约束,教学设计随意。

矫正的对策:树立全面的多元的目标观;扩大教学资源;丰富教学手段。

②确立目标技能。从整体教学目标(学科的、年段的)出发,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确立与分解三维教学目标。各课可以有所侧重。拟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后,能结合教学内容,设计目标达成的教学流程。

存在问题:目标含糊,不清晰;目标单一;备课上课不按目标走。

矫正对策:强化三维目标概念;提供目标梳理技术(如何从具体年段的教材某一章节中梳理出前后有联系、当堂课有层次的目标来);提供目标表述技术(区分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一般内容与层次结构);

③设置情境技能。善于将教材内容、社会生活、科技发展以及学生经验联系起来,设置合理情境,达到激发兴趣、启发思考、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存在问题:将知识性的问题等同于情境。问题情境涉及的要素单一,缺乏综合。情境问题设问缺乏层次性。问题情境缺乏教育性。

矫正对策:强调设置问题情境的意义与要素的综合;提高设问的层次性;强调情境的教育性。

④流程精致化技能。善于将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有机整合,注重各个环节的配合与补充,保证整个教学流程的精致化,达到不留痕迹的教学艺术的境界。需要老师不断反思不断比较不断权衡,选取最优方案。

当前问题:缺乏整体观,教学流程不流畅,教学环节不紧凑,教学效果有明显缺憾。

对策:树立教学设计的整体观、联系观,不断反思不断比较不断权衡,以一流的教学设计来达成最优的教学效果。

⑤小组建设技能。包括有效分组、熟悉小组建设不同阶段的问题与解决对策、熟悉小组发展过程中特殊学生的处理对策、尽可能运用小组进行教学与管理;运用小组对小组长进行培养以及促进班级整体凝聚力的形成。

当前问题:没有充分意识到小组教学的优势,在教学设计时忽视设计需小组共同完成的教学任务,导致课堂散乱;不熟悉小组建设的几个阶段,缺乏应对技巧;忽视小组的多功能开发。

对策:将小组教学作为新的教学组织形式进行学习,形成新的技能;教学设计重视小组的作用,并设计相应的小组任务与考评要求;熟悉小组建设的阶段以及相关问题处理的对策;重视对小组多功能的利用。

⑥小组考评技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考评,包括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包括课时评价、阶段评价。检查的内容包括小组的纪律、小组的作业水平、小组的合作水平。终结性评价可分为质的评价与量的评价。质的评价包括:对小组以及个人的定性评价(以写评语或赠言方式进行)。量的评价包括:对小组与个人的相对等第的评价。所有评价最终要与个人成绩联系。

当前问题:班额过大,课时的小组评价难以操作,导致小组教学的管理与教育功能大大弱化;教师设计的可供小组合作完成的学习任务偏少,小组考评的机会不多;班额过大,小组的定性评价操作花费时间较多,难以完成。忽视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的联系。

对策:呼吁教育的深层次改革,尽可能缩小班额,使小组考评有时间保证;熟悉小组考评的逐步深入原则,提高小组建设能力;在教学设计中提高学生群体参与活动的比例,保证小组考评有内容进行;将小组考评与个人成绩联系起来。

⑦作业指导技能。作业不仅包括短时段的课时作业,还包括训练一项学习技能或习惯的长时作业。不仅包括操练性的、重复性的作业,还包括开放性的作业、研究性的作业。作业指导技能是指作业的训练目的清晰,作业的要求明确,作业的量适中,作业的批改反馈及时。作业的布置、批改与讲解与课堂教学紧密相关。作业指导能做到细致、具体、到位。

当前问题:作业训练的目的不清晰,作业要求不明确,作业的量过大或过少,教师布置作业过于依赖练习册,导致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训练缺乏一贯性;

对策是:将作业的布置与习题的设计作为教学设计的一项能力来重视;注重作业的多重功能;作业要适量并及时批改,在以后的教学中有意识重复、巩固与拓展相关的知识与能力、态度等。

⑧及时点评技能。能敏锐地发现大多数学生可能要进入误区或者及时发现自己教学设计的不完善,结合现场情境,进行诊断与点评。通过与学生的讨论,明确提出标准或重新设定标准,从而使后续的学生有章可依。当然,对学生出色的表现,新颖的思路也要及时点评,从而在课堂中鼓励创新,使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不时地感受成功,体验自我价值。

当前的问题:教师忽视对学生的观察,不能及时就课堂中出现的学生群体或个体问题进行反馈,错失引导或纠正的机会。

对策:强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的基础是理解学,教是为了不教”的观念,始终关注学生的变化,并给予反馈;通过教学案例的集体探讨以及个人的自我反思提高自己的及时点评技巧,促进课堂教学的深化。

⑨分步训练技能。学生的学习,不仅包括具体的知识,还包括学习习惯、课堂规则、学习要求。而后者都需要要分步进行,才能完成系列的训练。

当前问题:老师们忽视对学生学习习惯、课堂规则、学习要求的整体与系列的设计,导致错失很多关键期,最后问题积重难返。

对策:在新学段、新学年要强化习惯、能力、要求、规则整体设计,并分步实施,逐步培养。

这些新的教学技能的提出和实践,对全市思想品德学科教师的专业成长。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53193.html

相关阅读:八上第九课《守候良心》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