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心中地图的构建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摘要: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地理心中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心中地图是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地理概念,它的形成是学习地理的关键之一。心中地图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以下的途径可构建心中地图:将所学到的地理事物都落实到地图上;做好图文转化工作;加强读图、用图能力训练;增强地理问题意识;填图练习贯穿地理教学的始终。

关键词:地图心中地图构建构建途径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是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工具。在地理学习中,学生若以地图为依托,就能将许多地理事物和现象直观地呈现在面前,可便捷地去了解和掌握它们,也能逐渐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种地理空间概念。毋庸置疑,地图在学生学习地理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其作用可概括为:地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其次,地图能够让学生更容易地了解地理事物的形态、分布规律和相互联系;再次,地图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所以,地图的作用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体现得如何,尤其是心中地图能否形成?将会直接影响其学习效果。

所谓心中地图,或称心里地图、心理地图、头脑地图,是人们对地表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的内化了的印象。它具有形象性、动态性、综合性和差异性等特征,它反映出人们对位置和不同尺度区域的认识,这些头脑的地图给学生提供了一种感知世界、储存和提取地球上自然信息和人文信息的必要方式。其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它是人脑中形成的表象。它既是一种空间表象,是对地理事物或现象的空间形状、空间分布、空间结构、空间演变和发展的主体反映,又是一种记忆表象,能在头脑中保持和再现;其二,它是思维活动,既是空间想象的产生过程,又是空间想象的结果。

心中地图是一个既有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地理概念。认知心理学认为:将原本复杂的逻辑思维简化,迅速掌握重点,能开启大脑的无际潜能。建构主义认识论认为: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及形象思维能力,以达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这是心中地图的理论基础。至于说心中地图也有实践经验,可举一例以佐证。宋代画家文同善于画竹子,苏轼说他之所以画得好,是因为下笔之前,他心里已经有竹子的模样了。这是成语“成竹在胸”或“胸有成竹”的典故,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有通盘的考虑。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如果遇到某一地理问题,学生早已有了“心中地图”,那么问题的解决就轻而易举了,这与“胸有成竹”的画竹经历就有异曲同工之妙。由于心中地图最突出的特征是形象性和综合性,因此对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认为心中地图的形成是学习地理的关键之一,所以在地理教学工作中,我十分注重学生心中地图的形成。

当然,心中地图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绝不能一蹴而就,通常需要经历三个阶段:一是模糊期——即在初学阶段,对地理空间或地理事物、地理规律的最初印象;二是明晰期——通过学习、训练,对地理空间或地理事物、地理规律逐渐明晰清楚;三是巩固和发展期——经过长期的学习、训练后,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完整清晰的区域空间模型,能根据需要提取有用的地理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有效地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而且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知识的不断积累,头脑地图也不断地得到完善。为了学生能有效地形成心中地图,我在教学工作中作了以下的尝试。

一、将所学到的地理事物都落实到地图上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特别注意将学生所学到的地理知识一一落实到地图上,这已成为我进行地理教学的一项常规工作。学生上课时,《地理地图册》常伴左右,“一本一册”(课本和地图册)是上地理课的必备用书。问题探究从“图”开始,探究过程在“图”上进行,探究结果归纳在“图”上,巩固练习多用《地理填充图册》。另外,我重视板图、板画(手绘画)的教学运用,要求学生养成乐于读图的良好习惯。我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形成“初步的心中地图”,是心中地图形成的“模糊期”。

二、做好图文转化工作

(1)以文释图。将图像及图表中的内容用文字表达出来,一般分为三个层次,一是能够根据图像和图表叙述地理事物、现象;二是能够对图像和图表进行分析,得出有规律的地理知识;三是能够把图像中的有联系的事物,经过分析加以归纳总结,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2)以图释文。以直观的图像来表述教材中的文字内容,由抽象思维向形象思维转化。例如课文有关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段文字,可用下图来解释,一目了然,生动形象。

又如有关陆地与海洋的概念,用下图来解释,不但清楚明了,而且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也不言而喻。

以图释文的作用是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化繁为简,容易记忆,印象深刻。

(3)以图释图。用一张或几张新图来表述、归纳原图。例如地球的自转图。

如果学生单单是靠上图来学习,有许多问题是比较难说清楚的,比如问题之一: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如何?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如何?

如果将上图转化为下面三幅图,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三、加强读图、用图能力训练。平时经常指导学生读图、用图,提高读图、用图能力,并从中挖掘出有用的地理信息。

(1)地图的转换:经常进行由简到繁或由繁到简的图形转换,初学时要求由繁到简,即由纷繁复杂的地理事物或现象中,概括几点带有规律性的地理规律来,画成简图,以利于理解掌握。例如“世界大洲和大洋分布图”,本图如果没有一点空间想象力,是抓不到要点的。

如果简化为下图,规律性的东西马上就归纳出来了。例如:(1)大陆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大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2)赤道经过非洲、亚洲、南美洲。(3)南极洲分布在南极圈附近,北冰洋分布在北极圈附近等。

复习时要求由简到繁,在概括性极高的地理简图上不断补充各种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增加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这方面的基本做法还有:平面图与剖面图互相转化;平面图与立体图互相转化;表格图与曲线图互相转化等。通过转化加深理解,识记地理知识,加快心中地图的形成。

(2)加强画简图训练。每一章节的地理知识经高度概括后画成地理简图,这是对心中地图的一种直接的强化。例如在学习《世界的大洲和大洋》时,我就带领学生画世界的大洲和大洋轮廓几何简图(即上图),课后也反复画此图,让学生对各大洲的轮廓与位置烂熟于心。

一般情况下,首先由教师带领学生画,其后由学生自己画。学生根据自己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画地理简图,不但兴趣盎然,而且越画越精确。如果画得不对,由教师纠正,或学生自行纠正。简图的内容由少到多,由简单到复杂。三是要经常画,使之巩固,熟练掌握,一挥而就。

经过以上这两步训练,学生的心中地图逐渐进入明晰期。

四、增强地理问题意识

要让学生牢固地构建心中地图,增强地理问题意识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所谓地理问题意识,是面对一幅地图,通常提出如下问题:这是什么图?在哪里?为什么?与本图相关有哪些地理问题?例如,面对“经纬网图”,我们可以提出如下的相关问题。

(1)经纬网如何定位?(2)南、北半球如何划分?(3)东、西半球如何划分?(4)本初子午线是什么意思?(5)五条重要的纬线各是什么?纬度是多少?(6)四条重要的经线各是什么?经度是多少?(7)你能根据经线(或纬线)的间隔条数,推算出经度(或纬度)吗?如果这些问题都能回答,说明这一幅图在学生心中已经比较牢固了。

五、填图练习贯穿地理教学的始终

填图练习是地理教学的一大特色,有一段时期地理教材中曾经取消这种练习,我认为是十分错误的,因为这种练习,对学生形成心中地图很重要。所以,我在课堂上练习或课后复习,都是做这种练习。一方面,填图练习难度不大,趣味性强,学生喜欢做,基础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做;另一方面,这种练习的针对性强,对巩固学习过的地理知识十分有利。

最后两点做法对巩固和发展学生的心中地图,起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我对学生心中地图的构建的一些尝试。实践证明,这些做法对降低学习地理的难度,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地理教学质量是大有裨益的,而且心中地图一旦构建,是十分牢固的。今后我还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完善和发展这些做法。

参考文献:

1.《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9.7《乡土地理教学中心理地图的构建方法探讨》,邹金伟、朱良、闻振平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1-2《初中阶段学生地理能力的培养研究》,邹今倜、刘华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53294.html

相关阅读:小地名大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