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走向”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语文 来源: 高中学习网


“新课标”特别强调:“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因此,要求我们不要拘泥于旧有的课堂教学,要打破故有的教学模式,要有新的教学理念。下面我就个人的心得,谈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三个走向”。

语文课堂教学应以讲授为主,走向以指导学习,回答疑问为主

语文教学必须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的五层需要,其中“尊重需要”对人的主体意识得以增强。过去的课堂是老师教的活动,而学生基本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的教学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笔者以为,减少统一的讲解,增加学生的自主探索,增加学生的分组活动,如讨论,实验,观察,评价等,是十分必要的。传统的课文教法是:写作背景介绍;介绍具体内容,归纳段义;整合各段落,归纳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人物性格特征;布置作业,巩固扩展。笔者认为,与其老师讲解写作背景,不如推荐一些与背景有关的书籍、录像、磁带等,让学生自己了解,做好预习准备,老师在课堂中请部分同学发言,然后指导,点拨;与其肢解课文去分析段落大意,归纳中心,不如让学生在默读、朗读、诵读的基础上,形成个人观点,然后交由同学们探讨,最后再由老师进行点拨,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与其生硬地分析人物性格,不如就文章的关键字、词、句、段落进行分析,然后列举同学们身边或同学们曾看到过,读到过的人物,与课文中的人物进行对照,总结出文中的人物性格。

语文课堂教学应从以教材为主,走向以学生发展为主

教师应科学地把握教材,结合自身特点及学生实际,对教材适当的调整。每个学生都具有与他人不同的个性,在知识、智能、兴趣、特长等方面也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我们必须坚定树立起教学的个性差异观念,坚决克服传统教学不顾实际,“一刀切”齐步走的弊端。在探究教学中,引导学生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观察视角去进行探索,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答案、不同的结果、不同的进度,从而让不同层次、不同个性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例如新编教材《山中避雨》中对“乐以教合”的理解,由于各位同学对音乐的感受不同,那么在请同学分析时,不能把作者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观点,甚至有与作者不同的观点,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语文课堂教学应从统一走向多样化

新课标要求我们对统一的学习安排更多地被因人施教所代替,强调教学从统一走向多样化,减少教学中的统一要求,逐渐加大学生的自主学习权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加强指导、帮助,从而在统一计划与自主学习的结合中实现学习者有差异的主动发展。

例如,在作业的布置上我们可以设计若干层次的作业内容,让同学们选择。对基础差一点的同学可以先注重字词积累,语言运用等基础性作业,然后再过渡到课文研读、阅读鉴赏、能力迁移。对基础较好的同学则可以淡化字词的积累,让其自行解决,着重于课文研读、阅读鉴赏、能力迁移、文学创作等。这样的作业才使得学生有所取舍,更切于实际。

总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要真正把学生当成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644006.html

相关阅读:初中语文知识归纳:文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