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之“四字”教学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1.设:是指创设情境,激起欲望(2分钟左右)。学生思维的过程受情境的影响,良好的思维情境会激发思维动力,激起求知欲望,不好的思维情境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热情,因此,创设良好的思维情境在教学中显得十分重要。

2.启:是指启发诱导,探求新知(7分钟左右)。创设情境教学后的2分钟是学生精力非常充沛,注意力特别集中,思维敏捷,识记能力强的最佳时间,因而也是教学的“黄金时间”。教师应把讲授的重点、难点内容集中安排在这段时间里予以解决。

3.练:是指变式练习,反馈矫正(4分钟左右)。学生在经过有意注意为主导的接受知识的紧张思维之后,要产生精力上的短暂疲惫,其课堂表现力开始出现涣散。这时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充分了挥学生的主体作,不断变换教学方法,改变刺激方式,设法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多做一些题组型的变式分层性练习,让学生把“已懂已会”的知识当堂达到熟练,形成技能,促使学生产生新的兴趣和注意。可边讲边练,也可集中讲练,练习时教师注意巡回辅导,一切视具体情况而决定。

4.归:是指归纳小结,深化目标(2分钟左右)。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发展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而数学认知结构是由数学知识结构转化而来的。因此,在课堂教学接近尾声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知识,总结规律,概括要点,明确问题,使知识、技能和思想方法三方面在学生头脑中形成一个经纬交织网。让学生掌握系统化、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和技能,并纳入其认知体系,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和保持,促进知识内化,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同时又可培养学生的数学观念,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当课堂教学结构中的各环节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原有数学知识基础及个性差异时,才能发挥高效率,产生最佳效果。因此,运用四字分层教学结构,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内驱力的形成,要着力把教学的重点转到学生身上,把教落实到学上。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660213.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知识点: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