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育中的创新教育途径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在初中数学教育中,如何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让创新教育在数学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得到渗透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笔者认为有以下有效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心态情境

  良好的心态情境可以诱发学生的潜在创造智能,使学生的心情得到舒畅,灵气得到解放,这就要求课堂上必须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对学生少一些责备,多一些微笑,少一些严厉,多一些宽容,学充分理解、信任、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让学生从内心感到教师可亲可敬,从而对教师信赖,乐于接受教师的教诲。

  二.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创新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由遇到问题而引发的,好的问题可以诱发学生学习动机,启迪思维,激发求知兴趣,怎样才能提出好的问题呢?一是提出问题要有较强的目的性,要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求的欲望,欲解之而后快;二是鼓励大胆发问,于无疑处质疑,不满于书本上提供的现成答案,善于发现并提出自己的不同观点,不同看法;三是设置问题要有多层次,有梯度,要为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条件和机会。

  三、从对学生的发散思维训练中培养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启发学生想象力,进行创新意识训练的另一个主要方法。任何事物都具有多面性,发散思维就具有启发学生发现事物多属性的因素,从而引发创造性的东西来。比如,对于“?=0”这个问题发散式思维训练可得多个答案:⑴0+0=0,⑵a-a=0,⑶a0=0,⑷=0,⑸=0,⑺=0,⑻03=0,⑼Sim0=0,⑽=0,……可见发散思维是一种不依靠常规,寻求变异,从各种方面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发散式思维思路广阔,学生处在一个主动探索状态,且能各抒己见,通过活跃的思维求异,结果各具特色,新颖不俗,真所谓“横看山岭侧成峰”。

  四、在公式的变化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公式是数学知识的高度浓缩,是数学知识的精华所在。在公式的教学中,引入变式,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有很大帮助的,学生除了掌握公式结构特点,推导方法,成立条件,使用范围,要引导学生对公式的正用、逆用、变形、组合、推广等变化训练提高学生的灵活性,增强创造力。

  五、通过比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类比分析思维的基础,也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在比较分析中,温故而知新,新旧知识相互渗透,融合贯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不断拓宽知识领域,激发探究的欲望,拓展思维空间。

  六.一题多变,挖掘引申,提高创新能力

  我们解题后,可以将原题稍加改动,结果使一道题变成一串题,一类题,也可以借题发挥,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演变,比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3个题目:

  ①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2<x≤7时3≤y<11.求这个一次函数.

  ②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2≤x≤7时3≤y≤11.求这个一次函数.

  ③已知一次函数y=kx+b,当-2<x<7时3<y<11.求这个一次函数.

  初看起来,这3个题目好像是一样的,但实际上是有较大区别的,学生发现:

  (A).题目①只有一个解(),而②与③均有两个解(而且均为或);

  (B).题目②与③的两个解中的k值互为相反数.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末页共2页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693010.html

相关阅读:初中数学关于因式分解知识点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