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人工降水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地理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人工降水是用人为的手段促使云层降水的办法。水是人类活动的重要资源,云中含有大量的固态、液态水资源,可达数百万吨。组成云的小颗粒其大小只有0.01mm,它们悬浮在空中不能下降,只有当这些小颗粒达到1mm数量级时才能落到地面,大量水资源才能充分利用。向云层中撒播水滴、盐粉,或溶液滴、碘化银,或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等催化剂,使水滴、冰晶增大到一定程度、降到地面,这便是人工降水。根据云层的物理性质,人工降水的方法有:

1、冷云催化:在低于0℃的冷云中,当冰晶达到或高于1个/升时,才有较高的降水效率。冰晶数量不足,则不能降水,这时撒播催化剂(干冰或碘化银),每克可产生1012个冰晶,几百克催化剂就可以使几十立方公里的冷云中的冰晶达到10个/升,实现人工降水。

2、暖云催化。在云层温度高于0℃时,半径超过0.04mm的大水滴便能迅速成长为雨滴,若云中这种大水滴数量不足,撒播半径大于0.04mm的水滴,便可促成降水。每克水可以形成几百万个大水滴,几吨水可催化10km的云。也可以撒播一定大小的吸湿性物质颗粒,它们在云中吸湿,迅速长成大水滴,促成人工降水。

我国每年都曾多次进行人工降水,在北方各省用飞机大范围地撒播干冰、碘化银,增加冬季和春季的降水;在南方曾用飞机、高射炮向积雨云内撒盐粉、碘化银,增加夏季的降水量。有关人工降水的很多问题目前还在研究和探索。

地理网有最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750218.html

相关阅读:初一下册地理期中考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