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冠荣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来源: 高中学习网


陈冠荣

陈冠荣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上海市人,1915年12月5日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河北医学院讲师,中国石油公司台湾新竹研究所工程师等职。1948年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参与组建化工设计队伍,对于吉林化工基地的建设,在技术决策上起过较大的作用。

陈冠荣-基本资料

姓名:陈冠荣

职业:化学工程学家

工作单位:中国科学院

职位: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

研究方向:化学工程

籍贯:上海市人

陈冠荣-专家简介

陈冠荣

化学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委员。上海市人,1915年12月5日生。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河北医学院讲师,中国石油公司台湾新竹研究所工程师等职。1948年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参与组建化工设计队伍,对于吉林化工基地的建设,在技术决策上起过较大的作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领导设计了已煤、油为原料采用“三触媒”流程的合成氨厂、钙镁磷肥厂和醋酸、聚氯乙烯等有机产品的化工装置,并对氯乙烯等产品成功地进行了一些流程改革,60~70年代组织领导了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等国的氮肥厂的设计。1973年以后负责化工科技管理工作。在这方面,他对能源利用、煤气化等重点项目及化工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重要的组织和推动工作。

在硝酸钾、硫酸钾等钾化工技术方面也有很深的研究。

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8年获美国卡内基理工学院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化学工业部技术委员会高级工程师。曾领导设计了数十套化工生产装置,其中包括越南的氮肥厂和磷肥厂,阿尔巴尼亚和巴基斯坦的氮肥厂以及生产电石、醋酸、苯酐、聚氯乙烯等化工产品的工厂。他领导并参与了新技术开发,如用煤制合成氨的净化新流程,聚氯乙烯的流程改进,流化床制 苯酐等。1978年后担任化工科技研究的技术领导工作,组织领导了煤的气化、水质稳定和节能等重点科研项目。他是中国《化工百科全书》的主编。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陈冠荣-留学事迹

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四项基本原则,自觉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作出突出贡献。1947年,在美国获得化学工程硕士学位后,婉言谢绝了系主任请其继续深造的邀请,回国参加社会主义祖国的建设。是新中国化工设计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化学部副主任、资深院士,通晓英、日、俄、德四门外语,学识渊博,获得了化工、石化、医药等行业专家学者的尊重。长期从事化工设计的领导工作,对化学工业的发展和技术开发做出了卓越的贡献,领导设计、审查了几十套无机、有机、化肥等专业生产装置,在我国化工界有很高的声望。

陈冠荣-贡献

2004年12月30日陈冠荣院士与杨主任会谈

1948年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同年回国。曾任东北化工局计划处、基建处技术室主任,设计处副处长,重工业部化工局设计公司副经理,化工设计院副院长,化工部有机化工设计院副院长,化工部第一设计院副院长、院长兼总工程师,化工部科技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化工部技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科学院化学学部副主任中国化工学会副理事长等职,曾参与组建化工设计队伍,对于吉林化工基地的建设,在技术决策上起过较大的作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领导设计了以煤、油为原料采用“三触媒”流程的合成氨厂(见合成氨工业发展史)、钙镁磷肥厂和醋酸、聚氯乙烯等有机产品的化工装置,并对氯乙烯等产品成功地进行一些流程改革,60~70年代组织领导了援助越南、阿尔巴尼亚、巴基斯坦等国的氮肥厂的设计。1973年以后负责化工科技管理工作。在这方面,他对能源利用、煤气化等重点项目及化工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重要的组织和推动工作。

陈冠荣

陈冠荣(GuanrongChen;G.R.CHEN1915)化学工程专家。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化学系。曾先后在大学、工厂、机关、研究所工作,任讲师、工程师、研究员等职。1947年6月-1948年6月,在美国匹兹堡卡内基理工学院学习,获化工硕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高级工程师。

他长期从事化工设计的技术领导工作,领导设计了数十套化工生产装置,其中包括以煤为原料,首次在我国工业生产的一系列有机原料和高聚物如甲醛.乙醛.醋酸.三氯乙烯.苯胺.苯酚.苯酐.己内醯胺,聚氯乙烯.氯丁橡胶.有机玻璃等,以及越南.阿尔巴尼亚和巴基斯坦的氮肥厂。同时他还领导并参与了新技术开发,如用煤制合成氨的气体净化新流程,聚氯乙烯的流程改进,和用流化床制苯酐等。1978年后担任科技的领导工作,组织领导了煤的气化.冷却水水质稳定和节能等重点科研项目。担任主编编辑了中国《化工百科全书》。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zhong/912586.html

相关阅读:我国古代冶金中的一项杰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