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导语】不管此时的你是学霸级别还是学渣分子,不管此时的你成功还是失意,不管此时的你迷茫还是有方向,请你认识自己,好好爱自己。再怎么羡慕别人的钱包,身份,地位。那都不是自己的。收起你的伪装愚昧,好好地做自己,记住自己在糟糕也是自己,请善待自己。逍遥右脑为你整理了《2018高二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学习路上,逍遥右脑为你加油!

  【一】

  1、《世界文明史》中说:“(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印度思想家正在思考灵魂和神的关系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导致中国思想家关注这一主题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的剧烈变动B.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C.统治者政策的引导D.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2、《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一书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

  3、2010年初山东淄博陈庄遗址出土一件青铜器,上有"丰般作文祖甲齐公尊彝"铭文。("丰":国名,"般":人名,"作":制作,"文祖甲":对先辈的尊称,"尊彝":泛指祭祀的礼器。)这件青铜器及铭文可研究①西周分封制②当时的冶铸业③秦朝郡县制④隶书的特点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清代苏州文士顾禄在《清嘉录》记载:“(苏州)居人有宴会,皆入戏园,为待客之便,击牲烹鲜,宾朋满座。”这反映出清代的苏州①社会消费出现了奢靡之风②商品经济促进了服务业发展③戏曲的流行丰富了城市生活④“击牲烹鲜”破坏了生态平衡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

  5、王国维先生曾说:“诗在我们这个国度,一出世,它就是宗教,是政治,是教育,是社交,它是最全面的生活。”以下各项中,能体现王国维这一观点的是:①孔子整理《诗》②唐代科举以诗赋取士③明清士人互赠诗文绘画作品④学者根据《诗经》研究春秋早期农业状况

  A.①②③④B.②③C.①②D.①②④

  6、前不久我国考古学家宣布一座位于河南中部的、属于东汉晚期的古陵墓,就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曹操的寝陵。从该墓中出土了200多件文物,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一些刻有“魏武王常所用×××”之类铭文的刻铭石碑和金属武器。下列推理合理的有()

  ①魏武王曹操是朝廷分封的异姓诸侯,封地在魏

  ②“魏武王常所用”之类的铭文可能是考古学家断定墓主人就是曹操的重要依据

  ③刻铭石碑上的文字最有可能是隶书

  ④金属武器应该以铁制为主,采用灌钢法冶炼而成

  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7、日本学者内藤湖南提出的“唐宋变革说”认为,自唐朝开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化,宋朝以后进入到“近世”时期,中国历史的方方面面都呈现出新的特征。以下关于唐宋时期中国社会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商品货币在经济中影响增大②文化生活明显出现市民化趋势

  ③经济重心转移逐渐完成④中枢机构分权制约了君主*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8、据《资治通鉴》记载:在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资(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这一记载()

  ①反映了贞观年间经济的发展②反映了贞观年间的社会安定

  ③过分地粉饰和美化贞观之治④完全不符合唐初的实际

  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

  9、假如你是某电视剧的编导,要布置一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你应选用

  ①纸张②一叠印刷精美的书籍③临摹的《洛神赋图》④王羲之的《兰亭序》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③D.①

  10、在唐诗和唐三彩中骆驼和胡人逐渐成为流行的文化符号,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①民族融合的加强②丝绸之路的畅通③文化政策的开放④古代商帮的推动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12、王夫之认为,不能离人而别有天,不能离欲而别有理,“随处见人欲,即随处是天理”,“人欲之各得,即天理之大同”。这一主张

  A.反对“理”是世界本原的思想主张B.反对“格物致知”的求理方法

  C.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教条D.将满足“*”作为顺应“天理”的唯一教条

  13、梁启超评价一位儒学大师的著作时说:“他的政治理想,从今日青年眼光看去虽平平无奇,但三百年前——卢*《民约论》(即卢梭《社会契约论》)出世前之数十年,有这等议论,不能不算人类文化高贵产品之一。”他评价的是

  A董仲舒的《春秋繁露》B.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

  C.李贽的《焚书》D.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

  14、李英华、武玉鹏在《董学特性新论》中指出:“正如周桂钿先生所说,为统治者服务未必就是罪过,这主要取决于统治者的性质。武帝时西汉王朝正处于上升时期,有一定进步性。”在这里,作者引用周桂钿先生的说法,最有可能想得出的结论是

  A.应该肯定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B.应彻底否定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思想

  C.汉武帝是一个很有作为的皇帝

  D.要辩证地分析董仲舒和汉武帝在历史上的作用

  15、顾炎武认为,“王(阳明)学末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正宗”。从中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的学风,提倡“实学”B.顾炎武批判“心学”的空谈

  C.顾炎武批判“心学”对儒学思想的背弃D.顾炎武主张全面废除儒家思想

  16、五四运动时期,进步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17、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独尊儒术”的文化体制与思想局面的转变里,我们能够看到①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②古代学术思想自由发展的终结

  ③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确立④中央集权的加强和自然经济的鼎盛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8、.假如你是汉武帝时期的一个书生,你所遇到的情况可能是()

  ①你的教科书除了儒家经典外,还会有法家经典②你可以到郡县的学校就读

  ③即使你不是贵族子弟也有机会读书④如果你考试合格的话,可以到政府任职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

  19、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0、黄宗羲和韩非子对君主*所持观点几乎截然相反,其主要原因是()。

  A.两人的阶级立场不同B.两人对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同

  C.两人所处的社会历史阶段不同D.儒家是主流思想而法家不是

  21、、儒家思想长期以来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①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需要不断丰富和完善②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③儒家思想没有受到外来思想的影响④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

  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22、中国在汉朝时主要是向外传播生产工具和先进的手工艺品,唐朝时向外传播的是政治制度、思想、文学艺术等。北宋及以后向外传播的主要是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技术,这说明了()

  ①汉朝时我国以铁器为代表的生产力水平居世界前列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封建中央集权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③唐朝时各国普遍认同我国的儒家思想④四大发明对整个世界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3、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你觉得适宜的是()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印刷术——古希腊的智者运动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

  24、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25、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26、在敦煌艺术中,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壁画大多宣传佛教悲惨牺牲的善行和现实的悲苦无奈;隋唐壁画则更多地宣传享受和娱乐,表现幸福与祥和;宋朝壁画中,世俗场景大量渗入佛界。这种变化反映了()

  A.佛教文化的中国化B.艺术内容的时代性

  C.中外文化的交融性D.艺术形式的多样化

  27、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对这段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强调人的尊严和价值B.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

  C.法律不能违背人的理性D.顺应自然的生活就是至善

  28、司马迁说:“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究天人之际”意思是追求认识天和人的关系,这是思想家们永恒的追求,尤其是古代史上的几位著名思想家,他们表现得更为突出。下面关于他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A.普罗泰格拉——以人为研究对象B.苏格拉底——关注人及人的内心世界

  C.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世间万物的发展规律D.亚里士多德——认为人是最高级的

  29、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从本质反映了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B.反对法律约束C.忽视道德建设D.处事灵活变通

  30、有学者分析,从古希腊到19世纪上半叶的欧洲,社会上层精英一直把民主看作洪水猛兽。洛克、伏尔泰、孟德斯鸠、康德这些先哲们,对民主最大的恐惧是所谓“多数*”。而19世纪中期,“到处都在促进民主”。这位学者认为民主制度形成的动力是()

  A.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B.民众广泛参与的革命

  C.启蒙思想的广泛传播D.欧洲君主制普遍瓦解

  31、“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B.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D.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32、代以来,欧洲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都

  ①促进了工业的迅速发展②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③促进了新城市的兴起与发展④促进了新的交通工具的出现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第Ⅱ卷(本部分共三道题,共49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孔子曰:“智、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孔子把“智”(智慧)、“仁”(仁德)、“勇”(勇敢)这三种品质称为“君子道者三”,认为是一个品行高尚的君子必须具备的三种美德。苏格拉底提出一个重要的命题即“美德就是知识”(或“道德就是知识”)。其涵义,他认为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贯穿于一切美德之中;美德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些观念和准则,任何美德都须具备相应的知识,无知的人不会真正有美德。认为:“美德由教育而来”。

  ——百度•百科

  材料二14~18世纪,是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转折时期。当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时候,中国的理学逐渐兴盛、发展并占据统治地位;当欧洲发生宗教改革运动的时候,中国出现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当欧洲发生启蒙运动的时候,中国清代大兴“*”。

  ——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有何相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宋明理学家对“人性”的认识有何不同?分析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10分)

  (3)通过以上对东西方思想文明的对比,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哪些结论?(4分)

  36.(15分)古往今来,科技的发展与传播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奠基的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生产关系的变革,……这也就从根本上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开拓了道路,……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士人。思想的解放,……更促成了包括科学技术在内的学术繁荣。所以,这一时期成为中国科学技术体系奠基的年代是顺理成章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稿》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春秋战国成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奠基时期的原因。(5分)

  材料二但是,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教士中间,却存在着激烈的反对。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的中心地位一样,达尔文主义似乎虚黜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2)材料二“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和“达尔文主义”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什么将二者相提并论?(5分)

  材料三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中的一颗行星。

  ——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3)材料三中的“普遍法则”指的是什么?以该法则为核心的理论体系产生了哪些影响?(5分)

  37.思想解放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同时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二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楚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80年来,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高扬民主和科学之旗,包含着80年中西文化论争所积累起来的认识成果,又体现了认识的一种飞跃,它由古今中西新旧之争而来,又是对古今中西新旧之争的历史概括。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二】

  第I卷单项选择题(25题,共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

  1.柏杨在总结某家思想时说:“为什么在街上杀一个人是犯罪,而在战场上杀一万人是英雄?……为什么人民要忍饥挨饿去供养统治者挥霍?……为什么埋葬一个死人,要花那么多钱?”下列言论与之有相通之处的是:

  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

  C.“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D.“兼相爱,交相利,节用、节葬”

  2.周公要求统治者“敬天保民”,孔子主张“德治”,孟子提出“仁政”,董仲舒提倡“天人感应”、“郡守、县令,民之师帅”,朱熹强调“正君心”。材料表明,儒家主张为政者应该:

  A.发挥楷模和教化作用B.顺应天意,无为而治

  C.统一信仰和社会规范D.用礼义道德遏制人欲

  3.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A.霾是灾难的象征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D.自然规律

  4.下图是高二某同学的历史课堂笔记,记录了一历史事件的重要信息。他的学习内容最有可能是:

  A.孔子创办私学B.齐国设“稷下学宫”C.汉武帝设立太学D.隋朝开创科举制

  5.历史学的基本要素包括史料、史料解释、历史叙述、历史观点和历史评价。下列表述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李贽(1527—1602),回族人,出生在一个市民家族

  B.李贽是明末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C.“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D.李贽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时代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6.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演进的曲线图示。与d点直接相关的是:

  A.孟子、荀子B.董仲舒、主父偃C.朱熹、王守仁D.顾炎武、王夫之

  7.阅读下列古代科技发明的统计资料,下列评述正确的是: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件百分比件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的统计

  A.清朝初期前,中国科技领先于世界B.鸦片战争使中国科技受到严重打击

  C.十六世纪前后,四大发明传至欧洲D.新航路开辟后,西方近代科技兴起

  8.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

  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

  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书籍出版业的管理受到政府的重视

  9.秦始皇为了巩固国家统一,在全国推行了统一的文字、贷币、度量衡。统一的文字是下图中的:

  A.B.C.D.

  10.苏轼在欣赏王维的画作时说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下列作品在绘画风格上与之相似的是:

  A.B.C.D.

  11.《诗经》中的《七月》描述农民无冬无夏地劳动,却“无衣无褐”;一些爱情诗反映了青年男女在恋爱婚姻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这说明《诗经》:

  A.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B.是中国成熟诗歌形成的标志?

  C.具有现实主义的艺术风格?D.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12.下图为中国邮政发行的主题为“中国古代文学家”的纪念邮票,包括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四个人物:贾谊、司马相如、扬雄和班固。将他们列为一组是因为他们的作品:

  A.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的基础B.以华丽的辞藻描绘气势恢弘的时代

  C.适应市井生活的需要,受到市民的欢迎D.特别重视主观意识和感情的抒发

  13.有人认为,杜甫之所以成为诗圣,关键是他有宽广、伟大的“诗圣的襟怀”。这在“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南国旱无雨,今朝江出云”等诗句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据此分析,“诗圣的襟怀”的含义是:

  A.对社会*的感伤B.爱国忧民的情怀

  C.对农业生产的关心D.热爱和平的态度

  14.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15.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主义强化B.商品经济发展

  C.拜金主义盛行D.轻商观念淡化

  16.下列这组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强科技实力B.谋政治变革C.求经济发展D.向西方学习

  17.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谈到:“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改变老一套办法,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这种根据还得从孔孟之道里去找……”下列能体现上述思想的著作是:

  A.《天下郡国利病书》B.《天演论》C.《孔子改制考》D.《文学革命论》

  18.“这种主义的高涨以对劳动群众生活状况的最真挚的同情和对他们的压迫者及剥削者的最强烈憎恨为前提,同时又反过来产生这种同情和憎恨。”列宁评价的应是孙中山的:

  A.民族主义B.民权主义C.民生主义D.改良主义

  19.1919年12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新思潮”的意义》一文,倡导“整理国故”运动。“就是从乱七八糟里面寻出一个条理脉络来;从无头无脑里面寻出一个前因后果来;从胡说谬解里面寻出一个真意义来;从武断迷信里面寻出一个真价值来。”材料表明胡适:

  A.违背了新文化运动的宗旨目的B.认可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C.力图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D.抵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0.近代史上的北大开民主风气之先,人才荟萃,其中尤以属兔的三名教授闻名中外。俗称“老中小三只兔子”:大兔子是蔡元培,中兔子是陈独秀,小兔子是胡适。胡适曾俏皮地说:“北大是由于三只兔子而成名的。”据此判断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大兔子:1917年任北京大学校长,采取“兼容并包”方针,使北大学风焕然一新

  B.中兔子: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最早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

  C.小兔子:提倡白话文,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D.三只兔子所倡导的新思想,最终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21.有学者认为:北洋政府时期的社会心态主要有“接受”、“回归”和“再选择”三种主流表现。“接受心态”使中国社会走出封建*阴影,朝资本主义道路迈进。据此可知,“接受”主要是:

  A.接受“民本”等传统文化观念,扫除封建*的阴影

  B.引进马克思主义思想,为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基础

  C.学习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政体

  D.利用启蒙思想的社会方案,推动民主共和制度的真正实现

  22.民国时期著名记者黄远生认为:“盖吾人须知,新旧异同,其要点本不在枪炮工艺以及政法制度等等……非其本源所在。本源所在,在其思想。”为解决材料中的“本源”问题,近代先进中国人:

  A.倡导中体西用B.主张君主立宪

  C.宣传民主科学D.实行三民主义

  23.近代某位学者提倡研究和解决具体及实际的问题,“一点一滴”进化式地改造社会。他反对盲目的行动主义和漫无目的的革命,建议自发的逐步的改造,以推动社会进步。此人最有可能是:

  A.陈独秀B.李大钊

  C.胡适D.蔡元培

  24.孙中山曾说过“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在1940年的《新民主主义论》中说“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其目的都是为了:

  A.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实行全民族抗战

  C.宣传新三民主义D.完成民主革命任务

  25.以下资料符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学习主题的有:

  ①《孙中山传》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邓小平传》④《江*传》

  A.①②③④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第II卷非选择题(3小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第26题18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8分,共50分)

  26.(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百家争鸣”的景观中,“儒法之争”引人注目。事实上,“儒法之争”不仅存在于春秋战国时代,也不止于秦汉帝国创立过程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儒法之争的实质关涉到“如何立国”和“如何治国”两个重大政治问题……不过,汉武帝时期儒家在立国问题上政治意识已趋于成熟,儒法之争因此而走向消歇……儒法合流最终成就了泱泱中华帝国文明。

  ——摘自赵明《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先秦“儒法之争”在“如何治国”问题上的具体分歧。分析从儒法之争到儒法合流背后的时代变化。(7分)

  材料二梁启超曾于1902年《新民之议》一文中指出:“凡一国之能立于世界,必有其国民独具之特质。上自道德、法律,下至风俗、习惯、文学、美术,皆有一种独立之精神。祖父传之,子孙继之,然后群乃结,国乃成。”那么,决定着中国历史存续与现代命运的精神是什么?自严复、梁启超、辜鸿铭始,中国知识界给出了种种界定,要言之,无非是爱国主义和改革创新两大主题。正如习*同志在第十二届全国*一次会议闭幕会上所讲:“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刘成纪《中国精神的传统基源与现代转换》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精神”的含义。(4分)结合史实说明春秋战国秦朝时期“中国精神”为古代中华文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3分)

  (3)1840年后的时代特征迫使“中国精神”发生了怎样的“现代转换”。(2分)列举在“中国精神”推动下,1840—1940年中国新兴政治力量为民族复兴作出的努力?(2分)

  27.(14分)三民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手书

  图1图2

  (1)图l孙中山所写的“世界潮流”指的是什么?(2分)依据图2指出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的重要思想。(2分)概述这一思想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作用?(2分)

  材料二:*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2)说明20世纪20年代*“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4分)

  材料三: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发表日期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1984年6月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1985年10月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1992年1月、2月

  ——《邓小平文选》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2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2分)

  28.(18分)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描述和阐释事物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一)提取信息

  材料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有些学者主张从宏观历史学的角度,把现代化作为一个全球性大转变的过程,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大过程,进行整体性研究,涉及到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具体包括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经济的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的科学化、理性化。

  ——钱乘旦《世界近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材料二现代化是突破原有农业大生产力形态转向工业大生产形态引起的社会巨变。这种大转变有二种类型:在世界历史上,这种大转变的最早启动,主要是由内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内源性现代化,这是一种创新性巨变,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自发的过程。最早进入现代化进程的西欧各国属于这种类型。……主要是由外在因素导致的突破,称为外源性现代化,这是一种传导性巨变,是自上而下或上下结合的急剧变革过程,后进国家属于这种类型。

  ——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研究现代化历程中,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史观?(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现代化的启动属于哪一种模式?并说明理由。(4分)

  (二)论证观点

  材料三*、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3)概括归纳材料三的观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印刷术对欧洲产生的影响。(6分)

  (三)阐释事物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关键词

  (4)试从上图中任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6分)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示例:关键词:短暂春天、维新变法、民主科学

  主题:近代化进程加快

  阐释: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20世纪初出现短暂春天,经济工业化进程加快。政治上,19世纪末维新派发起戊戌变法,主张君主立宪。思想上,19世纪末20世纪初,近代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的渐进历程,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

  【答案】

  一、选择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DACCBCDDBDCBB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425

  答案CBDCCCDDCCDB

  二、非选择题(3小题,26题18分,27题14分,28题18分)

  26.(1)分歧:“治国上”儒家强调德治(礼治),法家强调法治。(4分)

  变化:中央集权政治的发展;农耕经济和社会逐步走向繁荣;文化发展多元一体。(3分)

  (2)含义:爱国主义;(2分)改革创新。(2分)

  说明:政治基础:各诸侯国通过变法改革实现了社会的转型;秦朝建立了中央集权制,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任答1点1分)

  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确立了土地私有制的小农经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保护小农经济的发展。(任答1点1分)

  文化基础:以儒道法为核心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核。(1分)

  (3)转换:反对外来侵略,向西方学习寻找强国之路。(2分)

  努力: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维新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发起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坚持新民主主义革命。(任意两点2分)

  27.(1)潮流:民主共和(资本主义发展、近代化)。(2分)

  思想体系:三民主义。(2分)

  影响:三民主义推动辛亥革命(或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新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大革命(或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2分)

  (2)提出“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正确道路。(任意两点4分)

  (3)“一国两制”的构想,推动了港澳回归和海峡*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2分)

  (4)理论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理论要联系实际,不断完善。(2分)

  28.(1)史观:全球史观(整体史观)、文明史观、现代化史观。(写出两个即可。2分)

  (2)模式:外源性现代化。(2分)

  理由:中国现代化起步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开始的。(2分)

  (3)观点:三大发明促进欧洲近代社会的转型。(2分)

  影响:印刷术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助力文艺复兴的发展;有利于欧洲宗教改革的进行。(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亦可)

  (4)赋分说明:本小问满分6分,关键词不给分,主题2分,阐释共4分,每点2分。任意两点即可。

  关键词主题阐释

  例1甲午海战、扶清灭洋、五四运动反侵略、求解放(或求独立)19世纪末,日本发动了蓄谋已久的甲午海战,清政府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打着“扶清灭洋”的旗号,掀起了义和团运动;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的正义要求遭到拒绝,五四运动爆发,成为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例2放宽设厂、实业救国、短暂春天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

  19世纪末,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民族工业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在实业救国思潮等因素的推动下,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但随着一战结束,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曲折发展。

  例3维新变法、三民主义、民主科学

  (或五四运动)思想解放潮流19世纪末,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民族危机的加深,为救亡图存,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维新变法的主张;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激进派以民主科学为旗号,掀起了新文化运动,促进近代中国人思想的不断解放。(五四运动是一场广泛传播民主和科学的新文化运动,体现了鲜明的民主和科学精神,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

  (确定其他主题,言之成理亦可给分)

  【二】

  第I卷(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汉书•艺文志》称先秦某一学派“顺四时而行,是以非命;以孝视天下,是以上同;此其所长也。及蔽者为之,见俭之利,因以非礼,……而不知别亲疏。”这一学派应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2.举荐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举荐者与被举荐者通常都是世族大家之人,结果出现了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种现象渊源于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中央集权制

  3.史学家钱穆指出:“此制用意,在于用一个客观的考试标准,来不断地挑选社会上优秀分子,使之参与国家的政治。”下列语句与“此制”相符合的是

  A.三代用人,贵以袭贵,贱以袭贱B.武帝即位,举贤良文学之士前后百数

  C.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D.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4.下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创造。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

  A.灌溉B.制瓷C.冶铁D.纺织

  5.汉朝政府曾经专门规定,商人穿鞋必须一只黑一只白。汉朝实行该规定的目的是

  A.经济困难,倡导物尽其用

  B.尊儒学为正统,强调社会礼仪

  C.羞辱商人,推行重农抑商

  D.重视法家学说,宣扬政府*

  6.黄宗羲是浙东学派的创立者,也是明末清初最著名的思想家之一。下列对黄宗羲思想的评述,正确的有

  ①猛烈批判君主*,促进明清之际思想活跃

  ②矛头直指君主制度,具有近代民主启蒙色彩

  ③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发展了儒家思想

  ④虽未能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统治地位,但成为近代进步思想先声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7.中国古代的一部作品,以神游天地、上下求索的幻想境界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大量运用“美人芳草”的比兴手法和瑰丽的语言,闪耀着南方楚文化的奇丽色彩。该作品是

  A.《诗经》B.《老子》C.《庄子》D.《离*》

  8.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它反映了

  A.三元里抗英斗争B.黄海海战C.反割台斗争D.台儿庄战役

  9.20世纪30年代,国共两党在陕西拜祭黄帝陵,共产党的祭文是:“维某年四月五日,苏维埃主席*、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黄帝之陵。”该文中的“某年”可能是

  A.民国二十年B.民国二十四年C.民国二十六年D.民国二十九年

  10.*于1935年2月在《忆秦娥•娄山关》中写道:“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是指

  A.南昌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B.进军井冈山,探索农村包围城市道路

  C.遵义会议,中共不断走向成熟D.长征胜利,中共践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1.下图是杭州某商店的一幅宣传画,判断这幅宣传画最有可能出现在下列哪个时期?

  A.甲午战争期间

  B.一战期间

  C.国民革命期间

  D.抗日战争期间

  12.某当代学者在评价中国近代思想界的一位里程碑式巨人时,用了如下小标题。这位“思想巨人”有可能是

  一以西方天赋人权抨击封建*主义

  二以西方进化论为变法之理论基础

  三以提高全民素质为振兴国家之根本

  A.魏源B.严复C.陈独秀D.孙中山

  13.口号代表一种精神、一种希望,也曾使国人振奋。下面口号在中国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①实业救国②民主与科学③“自强”“求富”④“超英赶美”

  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③④①②D.④①②③

  14.联合国大厦有一幅彩色大型壁画,其主题是“黄金法则”:“你不想人家那样对待你,你也不要那样对待别人。”我国外交政策最能体现该法则的是

  A.“一边倒”政策B.不结盟政策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多边外交政策

  15.阅读1957~1961年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单位:万吨)

  粮食产量①糖料产量②油料产量③棉花产量

  造成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一五计划的实施B.三大改造的进行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D.*

  16.1980年8月,原温州市革命委员会转发了市工商局《关于对个体工商户进行全面整顿、登记、发证工作的报告》的通知,1844位个体户统一领到了营业执照,成为温州乃至全国第一批具有合*份的个体户。这说明

  A.温州企业实行承包经营责任制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全面展开

  C.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已被突破D.非公有制经济开始占主体地位

  17.右图是某收藏者收藏的一张中华民国二十八年十月的结婚证书,这张结婚证书反映出当时

  A.社会婚姻呈现守旧特点

  B.社会风俗呈现中西合璧趋向

  C.国际政治形势影响民俗

  D.国共对峙对民俗有巨大影响

  18.1957年5月11日,*在《蝶恋花•答李淑一》中用浪漫主义的笔调写道:“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下列我国的科学技术成果,最能帮助人类接近这一浪漫情景的是

  A.核武器技术B.生物工程技术C.地质学技术D.运载火箭技术

  19.伯利克里执政时代,下列机构成员的产生方式能够体现轮番而治原则的是

  ①十将军委员会②公民大会③五百人会议④陪审法庭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20.根据下图所示,其中关于罗马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A.《十二铜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做是公民法的典型代表

  B.当公民法演变为万民法时罗马成文法已经比较完善,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

  C.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从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

  D.罗马的公民法存在注重形式程序繁琐等明显的狭隘性与其存在大量习惯法有很大关系

  21.汤因比曾这样评价一件史事:“顺利地在旧瓶里装了新酒,还不至于引起旧瓶的爆炸。”并认为:“这可以说是一种宪法方面的胜利,这种胜利应该当作一种惊人的技艺”。汤因比所评价的是

  A.美国联邦共和国的确立B.法国共和制度战胜君主制度

  C.近代德国宪法和议会装饰下的皇帝*D.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2.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途径是

  A.西方的殖民扩张B.东西文明的交汇

  C.工业革命的兴起D.世界人口的迁移

  23.罗斯福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的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为此“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调整工业生产B.实行“以工代赈”

  C.调节农业生产D.整顿财政金融

  24.右图为苹果公司最初的LOGO,图片外框写着“牛顿,一个永远孤独地航行在陌生思想海洋中的灵魂。”该公司作此选择最可能的理由是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A.首次将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

  B.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

  C.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D.用数学方法精确描述了宇宙运行规律

  25.右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

  A.发生在1943年7月

  B.是代号为“火炬”的两栖登陆战

  C.将开罗会议的具体决定付诸行动

  D.使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局面

  26.【加试题】有学者发现“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最早见于《左传》(先秦),后来又发现刘向(汉)的《烈女传》有记载,“杞梁之妻……就其夫之尸于城下而哭之,……十日,而城为之崩。”唐代《杞梁妻》首次将故事时间移到秦朝时,并将“崩城”变成“崩长城”。这表明

  A.历史研究可以采用民间故事,但必须详加考辨

  B.历史*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史学研究必须通过考古获取第一手资料

  D.历史年代越近,人们对于历史的评价越客观

  27.【加试题】右图为美国《时代周刊》1962年8月刊的封面,反映了柏林墙给德国人民造成的苦难。柏林墙有一个美丽的代号“中国长城第二”。关于长城和柏林墙,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①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设施,柏林墙是美苏冷战的政治产物

  ②长城是中国古代国家*的标志,柏林墙是现代德国*的标志

  ③长城为抵御游牧民族的铁骑而建,柏林墙为阻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筑

  ④长城和柏林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和德意志民族的象征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①②

  28.【加试题】《全球通史》中说:“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刻进行第二次革命。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战争继续得越久……他的要求也就越得人心”。当时列宁提出的要求是

  A.退出帝国主义战争B.推翻罗曼诺夫王朝

  C.全部政权归苏维埃D.建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29.【加试题】马恩河战役后,交战双方陷入持久的阵地战,对此,德国参谋总长毛奇向德皇报告:“陛下,我们输掉了战争。”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英、法、比军队战斗力强

  B.德国的海上优势被削弱

  C.*在东线发动了进攻

  D.德国难以承受长期战争的消耗

  30.【加试题】它是颐和园全园中的最高处,它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拱券砌成的,没有枋梁承重,又称“无梁殿”。这座建筑是

  A.佛香阁B.智慧海C.排云殿D.德辉殿

  第Ⅱ卷(共4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4小题,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凡四千余年(公元前2200—公元2000年),如按我民族所特有之社会形态发展之程序而分析之,则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盖可综合之为三大阶段,亦即封建、帝制与民治是也。

  从封建转帝制,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从帝制转民治则发生于鸦片战争之后,吾侪及身而见之中国近现代史之阶段也。……此不学所谓两大转型也。

  ——唐德刚《晚清七十年》(自序)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普选产生……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根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帝制与民治”各指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帝制转民治”这一社会巨变的性质。(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建国初期政治建设的成就?并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国“四千年来”的政治发展趋势。(5分)

  32.二战后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图示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某高一学生在历史课后整理了一幅知识结构图。

  (1)请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中①②③是什么?并概括③的意义。(4分)

  材料二日本贸易振兴会曾做过一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1996年全世界区域经济合作和一体化组织的数量是101个,公布如下:

  欧洲南、北美洲亚洲非洲大洋洲跨地区

  39个40个6个8个1个7个

  其中,1969年前成立的6个,1970—1979年成立的6个,1980—1989年成立的20个,1990年以后成立的69个。

  ——李琮等:《经济全球化、地区化与中国》

  (2)根据材料二,概括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区域集团化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4分)

  材料三各国人民生活在一个“地球村”里,应该携手合作、共同努力,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

  ——胡*

  (3)经济全球化如同一把“双刃剑”。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一些问题日益突出。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社会应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2分)

  33.【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

  材料一清朝统治者重视边疆问题,能够较好地处理各民族之间的关系。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是: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

  ——人民版必修一教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清初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符合上述原则?并指出清朝中央主管民族事务的机构名称。(4分)

  材料二国家实现统一后,台湾可作为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并可保留军队。中央政府不干预台湾地方事务。

  ——叶剑英《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1981年)

  (2)根据材料二,指出改革开放后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国策形成的过程。(5分)

  34.【加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一佛罗伦萨圣母玛利亚主教堂的穹顶是世界上最大的穹顶之一……虽然教堂的整体平面型制仍是拉丁十字式,但教堂穹顶的建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首先体现了设计建造者的革命精神。……而穹顶的建成则是对神学教条的蔑视……这座穹顶都富有首创性,它轻快而明朗的轮廓,使人的压抑之感荡然无存……

  ——陆运洪《浅论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教堂建筑艺术》

  材料二人们为保护自身利益和追求幸福而订立社会契约;为维护契约的*就要制定强制性法律;法律既是维持人权的需要,……因而立法的基础是人的理性;……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在国家中,法律是至高无上的,没有比法更高的权力。这一切就是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法治观念的主要涵义。

  ——刘宗绪《世界近代史》

  (1)根据所学知识,指出“设计建造者”是谁?并列举这一时期具有同样“革命精神”的教堂及其设计者?(3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启蒙运动中提出的法治观念的主要涵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启蒙运动时期对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8分)

  【答案】

  一、选择题(80分.每小题2分)

  123456789101112131415

  DBDCCCDCCCBBBCC

  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

  CBDBCDABDDACCD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小题,共20分)

  31.(10分)(1)封建:分封制(1分);帝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或君主*)(1分);民治:民主共和制(1分)。性质: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分)

  (2)人民代表大会制、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3分);*到民主,人治到法治(2分)。

  32.(1)布雷顿森林体系(货币金融体系);(1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分)关贸总协定。(1分)意义:体现了自由贸易的精神,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1分)

  (2)特点:分布不平衡,欧洲和美洲多,亚非和大洋洲少;跨地区的经济区域集团化出现;20世纪90年代后数量剧增。(2分,任意两点即可)

  关系: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经济全球化是区域集团化的最终归宿。(2分)

  (3)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建立公正合理的政治经济新秩序。(2分,任意两点即可)

  33.【加试题】(1)加强蒙藏民族的团结,特别尊重喇嘛教;在多伦与内外蒙古首领会盟,接受臣服;在蒙藏地区特封四大活佛,掌握喇嘛教务;改土归流(3分,任意三点即可,符合题意也可给分)机构:理藩院(1分)

  (2)一国两制;(1分)过程: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1981年,叶剑英发表《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谈话,主张国共对等谈判,阐明了统一后对台湾的基本政策;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1984年,全国六届*二次会议通过“一国两制”的构想,具有了法律效力。(4分)

  34.【加试题】(1)布鲁内列斯奇;(1分)米开朗琪罗(1分),圣彼得大教堂(1分)。(符合题意也可给分)

  (2)涵义:订立社会契约的目的是维护人的自由与权利;法律的目的是维护社会契约和人权;立法的基础是理性;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高无上。(5分)

  进一步发展:理性主义;反对封建*制度,满足自由平等;人本身的彻底解放;浪漫主义。(3分,任意三点即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1119812.html

相关阅读:高二历册次月考检测试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