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测试题及答案[1]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1920年11月,孙中山指出:“有人说推翻清室后,民族主义可以不要了,这话实在错了。即如我们住的租界,外国就要用治外法权来压制中国人,这还是前清造成的恶果。现在清廷虽然不能压制我们,但各国还是压制的……所以我们还是三民主义缺一不可的。”这番话表明孙中山(  )。
A.仍坚持原来的三民主义  B.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C.在反帝问题上模糊不清  D.仍不敢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2.蔡元培曾撰写过这样一副挽联:“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该挽联悼念的是(  )。
A.孙中山  B.宋教仁  C.陈独秀  D.鲁迅
3.孙中山认为:“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历史上的政治和社会经济种种都归之于民生问题。”为此,他提出的政策是(  )。
A.平均地权  B.奖励实业  C.保护工商  D.土地革命
4.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总结民国以来经验时说:“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步,实因单破坏地面,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这地底的陈土,就是官僚、武人、政客。要建筑灿烂庄严的民国,须先搬去这三种陈土,才能立起坚固的基础来,这便是改造中国的第一步……”此后孙中山为“搬去这三种陈土”而采取的措施有(  )。
①改组国民党 ②提出新三民主义 ③确立三大政策 ④发动“二次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5.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演讲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论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这体现了他主张(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共和主义
6.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指出:“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由此可知孙中山的民生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
①平均地权 ②通过政府调节来解决社会福利问题 ③以发展经济来解决民生问题 ④“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  D.②③
7.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先驱李大钊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都对中国民主革命作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们的相同点是(  )。
①主张社会革命 ②建立劳工社会 ③主张国共合作 ④发动国民革命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8.1924年,当宋庆龄问孙中山“为什么需要共产党加入国民党”时,孙中山回答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要救活它需要新血液。”孙中山接受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三民主义指导思想的内容有(  )。
①提出民生主义 ②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主张 ③提出联合苏俄的主张 ④提出节制资本的主张
A.①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
9.“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个马克思主义的原则。”为此,他做出的选择是(  )。
A.只依靠农民阶级进行革命  B.发动国民大革命
C.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开展社会主义革命
10.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共“七大”在延安城西北郊的杨家岭村沟口中央大礼堂举行,主席台前的石拱上书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的大幅标语。这说明(  )。
①毛泽东思想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③中共开始了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过渡 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实践经验进行了科学的概括与总结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1.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道路;“文革”结束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开创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两者的根本共同点是(  )。
A.坚持党的领导  B.坚持从中国国情出发
C.坚持民主集中制  D.坚持继续革命的思想
12.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主要解决的中国革命的问题有(  )。
①领导力量问题 ②主力军问题 ③革命道路问题 ④战略步骤问题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3.不久前,中国最早的《共产党宣言》泽本(1920年陈望道翻译)在山东广饶发现。对该书在中国出版,有人评价说:“从此,这个徘徊在欧洲大陆上的幽灵来到了中国。”这一“幽灵”同中国革命和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产生的理论创新

新成果有(  )。
①新民主义 ②“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④1956年后提出“以阶级斗争为纲”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③④  D.②③
14.日本国会议员冈团春夫曾说;“毛泽东和列宁一样,改变了世界的历史,而且正在创造着历史,是20世纪最伟大的人物。”这句话说明毛泽东(  )。
A.第一个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
B.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C.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彻底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15.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是把改革开放推向新阶段的宣言书。因为“南方谈话”(  )。
A.深刻回答了束缚人们思想的重大问题
B.进一步阐述了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C.提出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理论
D.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中,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本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是(  )。
①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②时资本家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 ③建立“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7.在改革开放中,经过1次思想解放,我们先后冲破了“个人崇拜”“计划经济崇拜”和“所有制崇拜”。其中冲破“计划经济崇拜”的关键事件是(  )。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18.胡锦涛同志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能够支撑这个观点的材料是(  )。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②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③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 ④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A.①②③①  B.①②③  C.①②  D.②③④
19.下面四幅图所反映的重大历史事件中,被称为20世纪中国经历的历史巨变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国庆群众游行以“我与祖国共奋进”为主题,分若干部分展示了共和国60年历史进程。下列四个部分按先后顺序排列应是(  )。
①改革开放 ②奋斗创业 ③世纪跨越 ④科学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21题16分,第22题16分,第23题18分,共50分)
21.2010年12月26日是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17周年纪念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7年湘赣边秋收起义,是继南昌起义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又一次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在连受挫折的情况下,却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正确道路,毛泽东功不可没。
材料二 如图是1949年2月7日《时代》周刊封面人物毛泽东。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探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
材料四 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努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形成了具有鲜明中国特点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高举毛泽东思想的伟大旗帜。
──胡锦涛
23.在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切的重大战略思想。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年和1979年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材料二 江泽民说:“毛泽东最伟大的历史功绩,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领导党和人民找到了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接着又从中国实际出发

,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2005年7月31日中国军网
材料三 胡锦涛说,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007年10月15日中共十七大报告
(1)《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2)以上述两人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各有何现实意义?(6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为找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正确道路”所发表或提出的重要论著或理论。(6分)
(4)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必须继承和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所开创的哪些政治、经济路线或政策?(2分)
参考答案
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信息的提取与分析能力。结合题干材料中的“各国还是压制的”这一点可以看出孙中山明确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
答案:B
2.解析:本题考查阅读材料的能力和对基本历史事件特征的再认能力。材料提到“三民五权”,应指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五权”主张;推翻数千年专制,应指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功”,应出自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嘱。
答案:A
3.解析:孙中山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内容是平均地权。
答案:A
4.解析:④在1919年之前。
答案:B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可以看出孙中山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即民权主义。
答案:B
6.解析:注意题干中的“由此可知”与“新发展”。①不是“新发展”,不选;④与题意无关,不选。
答案:D
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孙中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人,从根本上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所以建立劳工社会不是孙中山的思想,排除②。①③④是二人的相同点。
答案:A
8.解析:新三民主义提出了反帝和节制资本,①属于旧三民主义,③属于三大政策。
答案:D
9.解析:材料反映了毛泽东没有照搬苏联革命道路的模式,而是走一条不同于苏联“城市暴动”的道路,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答案:C
10.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对有效信息的把握能力。题干“七大”及“在毛泽东的旗帜下……”反映了②④的准确性;①早在抗战前期就已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标志是《论持久战》等三篇文章的发表,③发生在1949年10月1日至1956年底。
答案:B
11.解析:本题旨在考查比较问题的能力。“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都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而中国的具体实践就是结合中国的国情。
答案:B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毛泽东思想指出中国革命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主力军依靠农民阶级,革命道路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战略步骤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所以选A。
答案:A
13.解析:“幽灵”指马克思主义。①与马克思主义无关;④“以阶级斗争为纲”脱离了中国当时的具体国情,不属于“理论创新”的范畴。
答案:D
14.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的主要贡献。A项是列宁同志的主要贡献,C项应为邓小平,D项表述不正确。
答案:B
15.解析:“南方谈话”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区别问题等。
答案:A
16.解析:本题属于组合式选择题,可用排除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化运动违反了客观规律,与中国具体国情不符合,不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因此应排除带有③的选项。
答案:A
17.B
18.解析:“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是毛泽东开创的。邓小平的改革道路也是经历过先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后发展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但是不能说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答案:B
19.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知识理解、迁移能力。20世纪中国经历的巨变是指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故选C。
答案:C
20.解析:“奋斗创业”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改革开放”是1978年后;“世纪跨越”是20世纪和21世纪的交汇处;“科学发展”是当前。
答案:D
21.(1)井冈山道路。内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密切结合起来。
(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战略

决战的伟大胜利,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3)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中国人民站了起来;邓小平主持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使中国人民富了起来。
(4)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现实意义: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
2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考查了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不同历史时期产生的背景和这些理论的作用。解题关键一是注意审题,如第(4)问指出这些理论所产生的“物质力量”实际是考查这些理论的作用,二是要根据材料分析回答问题,不能泛泛而答。
答案:(1)符合时势发展的大趋势:实现民族独立,实现近代化(或实行资本主义)。把握到大众的心理:对民族危机加剧不满;对清政府的腐败统治不满;要求解决民生问题。
(2)依据: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任务:反帝反封建。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3)大趋势:改革开放;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4)物质力量:三民主义指导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新民主主义理论指导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23.解析:第(1)问,考查毛泽东和邓小平在1949年和1979年对中国社会的主要贡献。第(2)问,考查第一代和第二代党的领导集体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理论成果及各自的历史意义。第(3)问,考查1949年建国前,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中的主要论著或理论。第(4)问,考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理论形成过程中的主要政治、经济路线或政策。
答案:(1)①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引发了中国社会的巨变。②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
(2)成果:①毛泽东思想。②邓小平理论。意义:①毛泽东思想是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是社会主义中国立国的思想政治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先导,也是中华民族团结振兴的精神支柱。②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入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也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3)①大革命时期,撰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②大革命失败后,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③抗战时期,先后发表《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
(4)路线、政策:“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国两制”。(答出其他政策,只要符合题意也可)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1154956.html

相关阅读:2018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