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册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训练题[1]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选择题
1.(08重庆卷)“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战国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2.(08四川卷)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3.(08上海卷)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
4.(08海南卷)“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持这一观点的人应是
A.墨翟 B.孟轲 C.荀况 D.韩非
5.(08上海卷)“父前行,子踵后。路遇长者,敛足拱手。尊长在前,不可口唾。”这是在敦煌发现的唐宋时期少儿启蒙读物中的句子,它反映当时的教育
A.鼓励儿童活泼机智 B.突出地方教育特色
C.提倡父子教学相长 D.注重儒家伦理道德
6.(08年广东卷)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与慧能的观点有相似之处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程颢 C.朱熹 D.王阳明
7.(08宁夏卷)《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某人的著述“狂悖乖谬,非圣无法”,“排击孔子,别立褒贬”。这里的“某人”是指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
8.(09年重庆卷)下列不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发展的史实是
A.吸收儒家思想对道教进行改造 B.吸收佛教思想以丰富道教教义
C.形成了道教主要经典《太平经》 D.开始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9.(09年江苏卷)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10.(09年安徽卷)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11.(09年海南卷)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
A. 天行有常 B.人性本恶 C.礼法并重 D.民水君舟
12.(09年海南卷)董仲舒融合先秦以来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其思想基础源于对一部儒家经典的新阐释,该经典是
A.《春秋》 B.《论语》 C.《孟子》 D.《易经》
13.(2010安徽卷)求真、向善、塑美,既是人类追求的精神理念,也是人们奋斗的价值目标。下列选项与此相符合的是 ①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 ③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费孝通) ④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老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2010年山东卷)“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兼爱”思想
C.儒家“礼治”思想 D.墨家“非攻”思想
15.(2010年浙江卷)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思想的双壁。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16.(2010山东卷)古人曰:“故圣人之为衣服,适身体,和肌肤而足矣,非荣耳目而观愚民也。”这句话体现的思想主张是
A.革新 B.仁爱 C.齐物 D

D.节用
17.(2010山东卷)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身和谐等。下列语句表达人与自身和谐思想的是
A.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B.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C.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D.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18.(2010山东卷)下列语句体现“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①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②民者,国之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③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④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2010年上海卷)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20.(2010年海南卷)“欲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这一观点出自先秦
A.儒家 B.法家 C.墨家 D.道家
21.(2010年北京卷)有人认为,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B.荀子、孟子
C.商鞅、孟子 D.韩非子、董仲舒
22.(2010年天津卷)《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
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 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
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 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
23.(2010年上海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从天人感应出发
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 D.从人的本性出发
24.(2010年新课标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25(2010年广东卷)“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26.(20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是
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
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
27.(2010年江苏卷)“圣人不责人之必能,是以人人皆可以为圣。”这句话最符合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朱熹 B.李贽 C.陆九渊 D.黄宗羲
28.(2010年海南卷)“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
A.格物致知 B.尊崇道统
C.心外无理 D.经世致用
二、非选择题
29.(09年上海卷)西方学者常常将中国称为“孔子的中国”。其实,在中国历,孔子的形象历经嬗变,他所开创的儒家思想也在传承中被不断的改造和重塑,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
问题:(12分)
(1)孔子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分)
(2)儒家思想在汉、宋两代发生了哪些变化?(7分)
(3)孔子及儒家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历史命运如何?(3分)
30.(09年广东卷B)(14分)下表是某中学研究性学习课上,三个研究小组展示的材料和所得的结论。
组别
材料
结论
东汉组
史料记载,东汉桓帝是中国位实行道教及佛教教化政策的帝王,他也支持翻译佛经和其他佛教活动。
——据古正美《从天王传统到佛王传统》
佛、道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流。
宋代组
游酢和杨时去拜访老师程颐,程颐正用佛

家打坐法瞑目而坐。游、杨二人遂恭敬地站在其身旁,等候良久,直到程颐发觉。
——据朱熹《近思录》
中国古代有尊师传统。
晚清组
孙家鼐建议京师大学堂应“以中学(中国传统学术与政治思想)为主,西学为辅;不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孙家鼐等《议复开办京师大学堂》(1896年)
这份奏折中,孙家鼐认为中学比西学重要。
请回答:
(1)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从材料可以直接推导出来的?(1分)
(2)上述各组的结论,哪些是不能从材料直接推导出来的?你认为应补充怎样的材料或者修改成怎样的结论,才能使结论与材料相符?(若修改结论,不得照抄材料)(5分)
(3)本堂课的主题是“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请结合所学知识,紧扣主题,重新分析各组的材料,建立材料与主题的联系,说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在东汉、宋代、晚清三个时期的变化。(8分)

31.(09年山东卷)(25分)书籍承载文化,传播知识,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和社会进步的阶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 话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干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于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自讲求,
-——《三宇经》
(1)材料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7(4分)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发挥了
怎样的积极作用’(4分)
材料二: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结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
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人体结构》,一本是哥自尼所著《天体运行之道路》
——桑戴克《世界文化史》
(2)上述两本著作对“人体”和“天体”的研究,反映出当时在思想和科学领域出班了哪些
新的变化’(6分)材料三表3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3)据材料结何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4分)。“中卷’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西学东渐’有何新的发展?(2分)
(4)关于人文知识和科技知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有人认为前者重要,有人认为后者重要,结合史实谈谈你的观点。(5分)
32.(09年福建卷)(37分)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李贽在狱中自尽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也。若失却童真,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见尽长,女子见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焚书》
材料二 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几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与此同时,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批,以“敢倡乱德,或世诬陷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狱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我今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 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静止不懂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除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判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他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是,他说:“你们宣布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到判决更感到害怕。”——摘编自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12分)
(2)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5分)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但并没能在历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9分)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11分)
33.(2010年四川卷文综37题第(1)小题
材料一 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人而用之

也。(《孟子》)
朱熹注:俑,从葬木偶人也。……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4分)
34.(2010年重庆卷文综39题第(1)小题)
材料一 他(孔子)知道,古代传统的重建,并不仅仅是指外表上的同一,这里所倡导的是对永恒真理的温习,而不是对过去的模仿。孔子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使这些永恒的思想重放光彩。
——摘编自[德]雅斯贝斯《大哲学家》
(1)根据材料一,说明孔子对古代传统重建的内涵。(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为重建古代传统文化所做的工作。(2分)并回答孔子的核心思想及其欲达到的目的。(4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1227159.html

相关阅读:历史高二寒假作业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