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历史必修三第三单元练习题:辉煌灿烂的文学[1]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从《诗经》到唐诗
(浙江省五校2011届联考)2.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 ( )
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
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解析】本题考查了《诗经》有关知识点,《诗经》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诗经》的精粹,反映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其中也揭露了阶级压迫和剥削。《雅》是周王朝王城所在地的诗歌,反映贵族阶级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也表现出对社会不公及黑暗腐败现象的忧虑与不满情绪。《颂》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歌颂祖先和当权者功德。题中“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大意是:《风》虽然有许多描写男女恋情之作,但却不是淫乱;《雅》虽然表露了百姓对朝政的诽谤愤怨之情,但却不主张公开反叛。据此说法正确的是A项。
二.宋词和元曲
(深圳市高中2011届第三次测试)23.宋人称“柳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郎按执红牙拍,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与“学士词”词风一致的代表人物是
A.李煜 B.李清照 C.陆游 D.辛弃疾
解析:D 本题考查宋词的流派。“学士词”是指苏轼的词,其风格为豪放派,与其一致的是辛弃疾。AB都是婉约派的代表。陆游的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是我国现有存诗最多的诗人;他的词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答案为D。
(湖南省雅礼中学2011届第四次月考)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该材料出自的文学作品的体裁是
A.楚辞 B.诗 C.词 D.散曲
解析:D 本题考查元曲。材料是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属于元曲中的散曲。答案为D。
(福建省六校2011届联考)6.这是1958年6月20日,邮电部发行的编号为纪50的纪念邮票——《关汉卿戏剧创作七百年》。这位世界艺术大师的代表作是
A.《桃花扇》 B.《金瓶梅》 C.《窦娥冤》 D.《西厢记》
解析:C。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桃花扇》孔尚任作品;《金瓶梅》作者兰陵笑笑生;《窦娥冤》是关汉卿的代表作;《西厢记》是王实甫代表作。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C。
(广东省六校2011届第三次联考)13.某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了下列图片,据此判断,他的研究课题应是
杂剧俑 京剧脸谱
A.古代舞蹈艺术的演变 B.古代绘画艺术的发展
C.古代市民生活的演变 D.古代戏曲艺术的发展
解析:D。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古代戏曲艺术发展历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元朝杂剧俑和京剧脸谱反映的是戏剧的发展。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1届月考)8.元代杂剧兴盛,作家众多,名剧迭出。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杂剧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故又被称为北曲
B.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品
C.杂剧的固定演出场所被称为“勾栏”
D.杂剧的发展受到了市民阶层的欢迎,但却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排斥
【解析】根据所学,元杂剧是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它是用中国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的,因此又被称为北曲或北杂剧。随着元代城市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也为适应统治阶级燕乐的需要,元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起来。当时,在城市里有了杂剧及其他各种技艺固定的演出场所,时人称之为“瓦肆”或“勾栏”。元杂剧作家众多,名剧迭出。著名的杂剧作家关汉卿创作出多部揭露黑暗现实、讴歌反抗精神的高水平剧目。其中,《感天动地窦娥冤》一剧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本题中D项“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排斥”说法错误。
(浙江宁波市2011届考试)5.右图为一只四系瓷瓶,盛酒器,上饰“……今日少年明日老,山,依(旧)好;人,不见了。”关于其制作的可能时代说法,较为正确的是
A.饰有隶书作品,秦朝隶书盛行,这应当是秦朝作品
B.饰有行书作品,晋代行书盛行,这应当是晋代作品
C.所饰作品为诗歌,诗文饰于瓷器始于唐朝,这应当是唐朝作品
D.所饰作品为小令,元代开始盛行,这应当是元代作品
【解析】本题判断较简单,重点是作品内容而不是书法,AB两项起到了迷惑作用,A项秦代和B项晋代不可能出现这样作品内容,C项“作品为诗歌”说法也错误。酒器上所饰正确的应是元曲中的散曲(包含小令等),音节和用韵上都比较

较自由,句子长短更为参差,而且可以加衬字,多用方言俗语和当时的新词,增加了语言的灵活性和通俗性,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散曲的兴起,是诗体的一次解放。散曲题材广阔,语言幽默通俗、明快泼辣,形式活泼,描绘生动,手法多样,使时人耳目一新,逐步占据文坛的重要位置。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1229404.html

相关阅读:高二年级历史下册期末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