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期中考试试卷2、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请将选择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答在试题卷上无效;请将非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卷相应位置,答在试题卷上无效。4、请将班级、姓名、试场号、考试序号等个人信息写在第Ⅱ卷答题卷密封线以内。5、非选择题请用黑色钢笔或水笔答题。第I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1-30题,每小题1分;31-40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小题,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1907年,欧洲各国在荷兰海牙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大会,其主要任务是制定“尽可能人道”的战争行为准则。从以后十年的历史看,这样的“准则”所起的主要作用是A.承认了战争的合法性 B.阻止了战争的爆发C.阻止了非人道武器的使用 D.使人道主义深入人心2.菲舍尔在他的《称霸世界的利爪》一书中写道1914 年6月的这一事件为德国统治者长期准备的战争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这一事件是指A英法对德宣战B.奥匈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遇刺身亡 C美国宣布实施中立政策D.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3.1914年8月2日英德双方谈判时,德国首相指出:“你们是否要为一张废纸(指保证比利时中立的条约)和我们开战?”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我们承担着光荣的责任,要保卫一个弱小邻国的独立、自由与领土完整。如果哪些国家说他们只有在条约对他们有利时才守约,我们就不得不使局势变得只有守约才对他们有利。”这反映出英国的真实意图是A.为维护比利时的中立而对德作战 B.为维护国际公约的尊严而对德作战C.决心以武力阻止德国势力的扩张 D.以武力逼迫德国遵守《凡尔赛和约》4.1915年英国军需品法规定:因战时需要,私营工厂必须交由国家管理并增建国营工厂,各工厂所需原料、生产及货物都加以详细规定。这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英国A.国民经济完全军事化 B.开始出现社会主义经济成份C.经济政策有利于工人阶级 D. 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干预5.根据《布列斯特和约》,苏俄割让323万平方千米领土,赔款60亿马克……被占领区煤炭开采量占全国的90%,铁矿石开采量占全国的73%,工业占全国的54%……对此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和约是苏俄同同盟国集团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B.和约使苏俄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和约的签订为苏俄赢得了巩固政权的时间D.和约与苏俄《和平法令》的原则相一致6.2008年3月12日,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最后一名老兵蓬蒂塞利以110岁高龄去世。2008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A.80周年 B.86周年 C.90周年 D.96周年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一共有850万14—18岁的青年被动员到前线,其中有131万人永远没有回来,战争爆发仅两个月,已经有25万法国士兵马革裹尸。战争还使法国的工业系统遭受重创,国民财产损失不计其数。”使法国遭到严重损失的原因有①法国北部是主要交战区②旷日持久的阵地战③新技术武器巨大的杀伤力④法军战略严重失误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 D.②③④8.1918年,世界因患“西班牙流感”(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传染病)死亡的人数约为4000万人,交战各国几乎都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传染病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主要原因 B.灾害因素能够影响历史进程C.传染病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D.人类面临的最大威胁是传染病9.一本史学著作说:“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一系列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②第一次世界大战给欧洲带来了深刻的经济和政治危机③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④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快了美国、日本的崛起A. ①②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10.“谁都不会否认,在战后的和平会议(巴黎和会)上,战胜诸强之间存在着利益的争夺,但是,只要看一下诸强签订的对德国及其战时盟国的几个和平条约,另一种现象无疑在和会上占据着上风。”这“另一种现象”是指A.列强间争夺与妥协并重 B.列强之间的妥协C.列强维护欧洲小国利益 D.列强将全球利益置于国家利益之上11.“为德国履行本条约之保障起见,凡坐落莱茵河以西之德国领土连同各桥头,自本条实行起15年期间内均应由协约及参战各国军队占领”。这一条款应当出自A.《慕尼黑协定》 B.《圣日耳曼条约》 C.《凡尔赛和约》 D.《纳伊条约》12.“凡尔赛体系,由于它内在的不合理性,一直存在着对它的反对意见,对它进行调整也是势所必然的。”20世纪20年代,在对凡尔赛体系进行的“调整”中,不包括A.协约国集团与土耳其凯末尔政府另订《洛桑条约》B.中日签订《解决山东问题悬案条约》及附件C.欧洲主要国家缔结《洛迦诺公约》D.德国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13.1922年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规定“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该规定的客观积极意义有①打破了日本在中国的优势地位②使中国捍卫国家主权的行为有了国际法依据③使中国恢复独立自主的要求得以实现④使中国政府收回了山东主权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4.因果联系是历史进程中的普遍联系,结合所学知识,下列对图1与图2的因果联系的表述,最确切的是图1 中国爆发五四运动 图2 九国召开华盛顿会议A.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是促使召开华盛顿会议的主要原因B.五四运动的爆发是促使召开华盛顿会议的重要原因C.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是促使召开华盛顿会议的根本原因D.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是促使召开华盛顿会议的重要原因15.“该条约创造了近代以来国际关系的一个先例,它实现了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之间的和平共处。”该条约指A.《关于太平洋区域岛屿属地和领地的条约》 B.《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C.《拉巴洛条约》 D.《慕尼黑协定》16.1929-1933年世界经济大危机使“原有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和世界市场市场分崩离析”,主要原因是A.各国阶级矛盾尖锐,工农运动蓬勃高涨 B.资本主义大国以邻为壑,大打经济战C.德国、日本成为世界大战的策源地 D.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迅速席卷资本主义世界17.美国学者特纳说:“马克思主义在20世纪30年代剑桥大学的学生中是人尽皆知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可供选择的经济学之一……有人开始思考马克思主义者考虑到的问题。”据此,剑桥大学的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发生兴趣是因为马克思主义A.科学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 B.论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专政的思想C.提出了与凯恩斯相同的经济主张 D.提出了阶级斗争的理论18.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导致德、意、日结成法西斯轴心的共同诉求是A.三国之间不存在矛盾 B.都要求改变现存的世界秩序C.都把共产国际作为首要敌人 D.三国都退出了国际联盟19.一英国人说:“我知道,今天人们很不愿意回忆那一次会议,在那次会议中张伯伦和达拉第等自投罗网,向希特勒和墨索里尼投降。”他这样说的理由是因为“那一次会议”A.承认了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 B.使建立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努力最终失败C.使德国更执意于发动新的世界大战 D.使德军摆脱了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困境20.丘吉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中说:“英国四百年来的对外政策,就是反对大陆上出现最大、最富于侵略性和最霸道的国家”,英国总是“参加不那么强大的一方,同它们联合起来,打败和挫败大陆上的军事霸主,不管他是谁,不管他所统治的是哪一个国家”。下列史实能够说明英国这一外交原则的有 ①20世纪初与法俄订立协约②加入并主导国际联盟③巴黎和会上极力阻挠法国的过分要求④对西班牙内战采取“不干涉“政策A.①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21.研究20世纪世界大战历史的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双方过分强硬、互不相让;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矛盾双方中的一方的无原则让步。“无原则让步”指 ①英法推行绥靖政策 ②1934年美国通过中立法 ③苏联与德国签订《互不侵犯条约》 ④亚、非、欧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败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22.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尽管调停人通常将民族自决的原则运用于欧洲,但他们绝对不在欧洲以外地区这样做。”这是对《凡尔赛和约》中哪一内容的批评? A.奥地利独立,德奥永远不得合并 B.以“委任统治”形式瓜分德国殖民地C.将波兹南等一部分领土划给波兰 D.未就亚太地区的矛盾冲突达成协议23.华盛顿会议结束时,美国总统哈丁兴奋地称赞:“这次会议取得了新的重大成果”。他所说的“成果”主要有 ①拆散了英日同盟 ②美国海军力量获得与英国同等的地位 ③重新瓜分了德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殖民地 ④中国的“门户开放”成为现实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4.美国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说:“绝大多数德国人都是修正主义者,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赔款、波兰走廊,对于武装部队的限制以及把讲德语的地区从祖国划分出去等做法,是不会被永远忍受下去的。”这里的“修正主义”是指A.拒绝加入国际联盟 B.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C.拒绝签订《凡尔赛和约》 D.要求修改《凡尔赛和约》25.1936年广田弘毅内阁上台后制定了“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地位之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基本国策。次年 ①日本制造了华北事变②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③日本发动了局部侵华战争④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④26.一位浙江省杭州外国语学校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20276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