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一、单项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1.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细胞吸水 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对血浆渗透压没有影响2.下列各组化合物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浆、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红蛋白、O2和葡萄糖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3.下列有关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静息状态时神经元的细胞膜内外没有离子进出 B.组织液中Na+浓度增大,则神经元的静息电位减小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经主动运输穿过D.神经纤维接受刺激产生的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4.人体发生花粉等过敏反应时,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渗出,会造成局部 A.组织液增加 B.组织液减少 C.血浆量增加 D.淋巴减少5. 美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肥胖可能与大脑中多巴胺有关。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在兴奋传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兴奋传导的叙述,正确的是 A.突触前神经元释放多巴胺与高尔基体、线粒体有关 B.突触小体可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 D.兴奋只能以局部电流的形式在多个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6.如图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a、b、c代表反射弧中的三种神经元。如果进行下述操作,试判断叙述正确的是 A.用电刺激Ⅰ处,则Ⅰ处细胞膜内外电位为外正内负? B.用电刺激Ⅱ处,则皮肤、肌肉都发生兴C.剪断Ⅰ处,刺激断口处向b侧所发生的缩手反应叫做缩手反射 D.用一定强度的电流刺激b神经元,则神经传导的方向为b→c→Ⅱ →肌肉7、河豚毒素是一类强烈的神经毒素,它能与神经细胞膜上钠离子通道蛋白结合,阻断钠离子内流。河豚毒素中毒病人 A.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强,出现肌肉痉挛等现象 B.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外电位迅速由正转负 C.神经细胞兴奋性丧失,出现感觉和运动等障碍 D.由突触前膜分泌的神经递质减少,病人反应迟缓8.图是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产生、传导示意图。下列说法与图示相符的是 A.图中兴奋部位是B和CB.图中兴奋传导方向是C→A→BC.图中弧线最可能表示局部电流方向 D.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外电流方向一致9、下图表示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用以研究兴奋在神经元上的传导和神经元间的传递方向,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显示了突触连接B.a可能与效应器相连C.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的传递是双向的D.a、c均可能与感受器相连10.某人因为交通事故脊髓从胸部折断了,一般情况下 A.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B.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 C.膝跳反射不存在,针刺足部无感觉 D.膝跳反射存在,针刺足部有感觉11.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D.这一过程中有“电―化学―电”信号的转化12.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 “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下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②④13.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升高都是由于细胞代谢产热增加引起的?B.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C.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散热的主要方式?D.人在剧烈运动时主要产热方式是骨骼肌的收缩14. A.淋巴液属于细胞外液 B.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 C.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参与血液循环 D.淋巴液中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血浆中的15.下列关于人体的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说法正确的有A.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减少 B.饮水过多,细胞外液渗透压会升高C.如果体温低于正常体温,在神经和体液的调节下,汗腺分泌汗液会减少,毛细血管会舒张D.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16.当大脑皮层的视觉性语言中枢受到损伤时,病人将出现什么症状A.看不见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B.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听懂别人谈话C.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自己不会讲话D.能够讲话,但不会书写17.当人所处的环境温度从25 ℃降至5 ℃,耗氧量、尿量、抗利尿激素及体内酶活性的变化依次为 A.增加、增加、减少、降低B.增加、减少、增加、不变 C.增加、增加、减少、不变D.减少、减少、增加、不变18.下列不是植物激素的是A.乙烯 B.吲哚乙酸 C.吲哚丁酸 D.2,4-D20.果实生长发育和成熟受多种激素调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在果实生长中起促进作用 B.生长素对果实的发育和成熟没有影响C.乙烯在果实生长和成熟中起抑制作用 D.脱落酸在果实成熟中促进细胞分裂和果实脱落21.用月季作为实验材料进行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验证实验中,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通过预实验可确定实验浓度梯度位于2 ppm~6 ppm之间B.NAA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是4 ppmC.该实验处理枝条的方法有浸泡法和沾蘸法 D.NAA不属于植物激素22.1914年,匈牙利的科学家拜尔将燕麦胚芽鞘尖端放在去除胚芽鞘尖端的一侧,结果胚芽鞘向对侧弯曲生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实验在黑暗中进行,可排除受光不均匀对实验结果的影响B.该实验证明尖端确实能产生某种物质,该物质是吲哚乙酸C.对照组是没有尖端的胚芽鞘,结果不生长D.该实验证明了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进行极性运输23.下列生产措施中与植物激素无关的一组是 ①培育不需授粉的无籽番茄 ②培育三倍体无籽西瓜 ③果树整枝修剪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 ⑤移栽植物时剪去部分叶片⑥棉花摘心 A.①③ B.②④ C.⑤⑥ D.②⑤24.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激素在人体内作为信息物而发挥作用B.激素在人体内含量较低,但有高效的生物催化作用C.甲状腺激素除了促进人体产热,还有其他生理效应D.正常人体内,激素的分泌受反馈调节25.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的排斥反应减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26.人体感染白喉杆菌后,将启动系列免疫反应,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的是 A.鼻腔粘膜分泌杀菌物质抑制白喉杆菌繁B.巨噬细胞通过溶酶体将吞入的白喉杆菌消化C.口腔中的链球菌产生过氧化氢杀死白喉杆菌D.体液中的免疫球蛋白与白喉杆菌毒27.麻疹病毒活疫苗的广泛接种,显著降低了麻疹的发病率,世界卫生组织已将麻疹列为优先消灭目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疫苗是小分子物质,其表面的抗原决定簇可被免疫细胞识别 B.初次接种该疫苗后,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C.再次接种该疫苗后,记忆细胞分化成效应B细胞释放淋巴因子 D.入侵的麻疹病毒被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消化28.某患者一只眼球受伤导致晶状体破裂,若不立即摘除,则另一只健康眼睛也将失明。 其主要原因是流出的晶状体蛋白进入血液后成为抗原,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会攻击另一只眼球组织。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现象的免疫学原理相同 A.少数患者注射青霉素后产生休克反应 B.感染HIV病毒导致人体免疫机能缺失 C.产生红斑狼疮的病理过程 D.注射流感疫苗后人体产生相应抗体[]A.生态系统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一致就是通过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实现的C.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 D.物种丰富的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后恢复原状的时间较短30. 生物群落空间结构的分布有利于  A.生存竟争   B.占据空间   C.资源利用   D.生物进化31.演替过程中灌木逐渐取代了草本植物,其主要原因是A.灌木繁殖能力较强 B.草本植物寿命较短C.草本植物较为低等    D.灌木较为高大,能获得更多的阳光32.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类活动可以影响演替的方向和速度B.森林阶段动物的分层比灌木阶段的简单 C.初生演替可发生在从来没有植被分布的地带D.森林阶段对太阳光的利用比灌木阶段更充分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C.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D.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34.在下?3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樱桃番茄为材料进行果酒、果醋发酵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酵母菌是嗜温菌,所以果酒发酵所需的最适温度较高B.先供氧进行果醋发酵,然后隔绝空气进行果酒发酵C.与人工接种的发酵相比,自然发酵获得的产品品质更好D.适当加大接种量可以提高发酵速率、抑制杂菌生长繁殖36.下列有关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B.信息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没有信息传递,生物仍可正常生存?D.生物种群的繁衍,离不开信息的传递37.某小组进行“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实验时,同样实验条件下分别在4个试管中进行培养(见下表),均获得了“s”型增长曲线。根据实验结果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I Ⅱ Ⅲ Ⅳ 培养液体积(mL) 10 5 10 5 起始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230843.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