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山西大学附中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高二中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纸表格内。1.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一书中写道:“儒家首先是一个解决日常生活中各种问题的实用性道德体系。”这主要是指儒家思想A.强调礼仪和社会责任 B.强调“德治”和“君轻民贵”C.强调“仁”和“仁政” D.强调“有教无类”和“温故知新2.下列历史人物中,“当举世大乱之时,不因人类之残贼凶恶,而怀憎恶厌弃之意,且极力推明人皆可以为尧、舜”的是A.孟子 B.韩非子 C.老子 D.荀子3.《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楚威王慕庄子之名曾派人以钱财相位相邀,但庄子以祭牛为例,认为其蓄养多年衣着华丽无非是为了送入太庙当祭品,还不如自由自在的小猪,在污泥中自得其乐。材料反映出庄子的人生态度是A.齐物 B.逍遥 C.先义后利 D.重义轻利4.《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 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①④③② D.③①②④12.19世纪前期法国人比奥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程度”。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D.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宋人洪迈在《容斋随笔》中曾感叹说:“唐人诗歌,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清人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写道:“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看识趣闲文者特多。”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B.思想控制的加强C.商品经济的发展 D.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有一位英国著名哲学家曾经明确指出:“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下列言论能够佐证这位哲学家观点的是A.赎罪券增加的仅仅是贪婪之心 B.每一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牧师C.上帝的恩典不是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权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是启蒙运动的口号。”这是康德对启蒙运动含义的理解,你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A.启迪和开导人们的反封建意识,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光明和希望B.要以人为中心考察一切,认识一切C.人生活在世界上,为人处世要有理智D.人要运用自己的理智,对世间万物做出自己的判断霍克海默?阿道尔诺说:“在启蒙精神的发展过程中,总是不可避免的、必然的有一定的理论观点受到毁灭性的批判。”在启蒙运动中受到批判的理论或观点不包括A.“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B.“上帝是宇宙的主宰,君主的权力来自上帝”C.“哪里没有法律,哪里就没有自由”D.“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四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A.宣传发展了人文主义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C.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D.促进新的生产关系发展马克思说:启蒙思想家“已经用人的眼光来观察国家,并且从理性和经验中而不是从神学中引出国家的自然规律”。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和经验”基于A.君主的权力与党派的信仰   B.权威的判断与历史的传统 C.自然科学进步和资本主义发展   D.民族国家的意志与精神的寄托19世纪初期,当蒸汽机车轰鸣奔驰的时候,衣冠楚楚的绅士、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快:“我看到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先进科技A.极大地冲击了社会关系 B.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C.改变了落后的社会制度 D.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材料二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遣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而欲止其乱也,自非大亡道之世者,天尽欲扶持而全安之。 ――董仲舒《举贤良对策》材料三 厚敛于民以养禽兽,而使民饥以死,则无异于驱兽以食人矣……盖侈用则伤财,伤财必至于害民。故爱民必先于节用。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材料四 盖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是故桀纣之亡,乃所以为治也,秦政、蒙古之兴,乃所以为乱也。……为臣者轻视斯民之水火,即(使)能辅君而兴,从君而亡,其于臣道固未尝不背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请回答:(1)材料一认为天下得失的关键因素是什么?为此,孟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2分)(2)材料二揭示了董仲舒什么主张?其积极意义是什么?此时儒学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8分)gkstk(3)材料三中朱熹认为爱民的关键是什么?这一时期儒学的地位如何?(3分)(4)据材料四,指出黄宗羲评价天下治乱的标准是什么?为此他提出了什么理论、观念?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5分)(5)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不同阶段的儒学家治国理念的共同之处。(1分)从儒学地位的变化中,你能得到什么认识?(2分)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摘自柳诒征《中国文化史》图为中国、西方古代科技成果比较图材料三 这种特色,不仅在天文学、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学等自然科学各分支中表现出来,在工程技术、农学、医药学等方面更突出地显示出来。譬如,就我国古代的物理学而言,力学知识是与农耕技术、都邑建筑、铁制工具、各种原动力和简单机械的应用、水利工程、船舶制造、材料选配等紧密相连的;声学知识是与乐器制造、音乐娱乐活动、礼乐制度的推进、特殊需要建筑的建造以及军事活动等紧密相关;热学与物性学知识则与冶炼业和炼丹术、火药、火箭的研制,气象、气候的观测以及日常生活等相联系电学与磁学知识则与雷电现象的观察、防避,冶铁业的发展,地形测量,航海事业,军事,医学以及日常生活等紧密相关光学知识则与古镜研制、照相、火的利用、自然现象的观察、对天然晶体的考察等息息相连。――摘自袁运开《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历史概貌及其特征》指出材料一所述的历史现象并说明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2)据材料二,比较并指出3-15世纪和15世纪后两个时期中西科技成果比较的走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发展走势的原因。28.人文精神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材料二 图1是中古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中古时期,由于受到宗教上的束缚,人们并不欣赏人体美。作品中的三女神呆板、单调、僵硬且面无表情。图2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三女神》画像。作品极力赞扬人体之美,将世俗生活中人的形象注入神的形象中,所塑造的宗教人物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的人材料三 启蒙运动时期著名思想家的言论:伏尔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卢梭:人生来就是自由的,人可以说是自由的动物。那么,人民的自由虽可用法律加以保障,但它原是天所赐予的,为任何人所必不可少。材料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2分)(2)材料二中从图1到图2作品特征的差别,反映了当时欧洲社会思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简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分)(3)据材料三,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精神的新发展。(4分)(4)谈谈人文精神的不断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影响。(3分)目的:限制君权,施行仁政。(2分) 地位:成为封建正统思想(或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2分) 根本原因:董仲舒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2分)(3)关键:薄敛节俭。(1分) 地位:南宋后,逐渐成为长期占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2分)(4)标准:百姓的忧乐。(1分) gkstk主张:限制君权,言论自由(或天下为主,君为客)。(2分)影响: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焕发新的生机。(2分)(5)理念:以民为本(或关注民生)。(1分)认识:儒学的发展不断适应统治者和时代的需要(或与时俱进)。(2分)27.(14分)(1)现象:宋代士大夫大量藏书。(2分)原因:宋朝时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得以大量印制,为士大夫藏书提供了方便。(2分)(2)走势:3-15世纪中国科技领先于西方,15世纪以后中国科技逐渐落后于西方。(2分)原因: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科技发展缺乏社会推动力; 科举制阻碍了大多数读书人对科技进步的追求; 重农抑商政策和明清海禁政策则阻隔了中西文化交流; 传统“重道轻器”观念也对知识分子产生了负面影响。(6分,答出三点即可)(3)特色: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2分)28.(15分)(1)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2分)(2)变化:从服膺宗教神学到提倡人文主义。(2分)原因:14世纪以来,资本山西省山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242081.html

相关阅读:山西省朔州市应县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