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二上册生物12月月考试卷(附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2—2013高二年级月考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1-30每题1分,31-45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内环境必须保持稳定,细胞才能进行正常生命活动,有关论述不正确的是 ( )
A.由于血浆中含有H2CO3、NaHCO3等缓冲物质,它的pH才能正常
B.内环境体温调节受到下丘脑控制
C.剧烈运动积累了乳酸、碳酸,肌肉感到酸胀,并随排尿使这些物质排出而症状消失
D.血浆中缺少蛋白质可引起组织水肿
2.稳态被破坏后,细胞新陈代谢会紊乱的根本原因是 ( )
A.温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B.渗透压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C.细胞内复杂的酶促反应受严重影响
D.酸碱度条件不能满足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要求
3.人体内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称为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细胞生活所必需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渗透压的稳定遭到破坏,必然会引起代谢紊乱
B.pH和温度的稳定给酶正常发挥催化作用创造了条件
C.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异物、外病原微生物也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机制
D.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维持的,体液调节占主导地位
4.哺乳动物因长时间未饮水导致机体脱水时,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 )
A.血浆渗透压降低
B.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C.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的刺激减弱
D.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作用减弱
5.抗原的特点说法错误的是 ( )
A.特异性 B.大分子性 C.异物性 D.还原性
6.吞噬细胞不参与的是 ( )
A.非特异性免疫 B.体液免疫 C.细胞免疫 D.合成并分泌抗体
7.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反射活动由一定的刺激引起
B.反射活动中兴奋在突触处双向传递
C.反射活动的发生需要反射弧结构完整
D.反射活动中需要神经递质参与兴奋的传递
8.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生长素通过促进细胞分裂而促进植物的生长
B.燕麦幼苗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C.生长素从顶芽运输到侧芽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自然状态下西瓜的果实发育所需的生长素是由邻近的芽和幼叶产生的
9.种群最基本的特征是 ( )
A.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 C.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10.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 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
A.50只 B.42只 C.92只 D.160只
11.下列群落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是
A.西双版纳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 C.高冻原D.东北小兴安岭红松林
12.森林中的植物有垂直分层现象。这种现象主要与下列哪一因素有关 ( )
A.光照强度 B.食物种类 C.湿度 D.温度
13.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调查该土壤中 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 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14.将A、B 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 容器中培养,得到图 a 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 b 所示结果。从实验结果中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 ( )
A.寄生 B.捕食
C.互利共生 D.竞争
15.谚语“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种间关系是 ( )
A.竞争 B.捕食 C.寄生 D.共生
16.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具有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17.下列关于森林群落垂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群落中的植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B.群落中的动物具有垂直分层现象
C.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层与植物的分层有关
D.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不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
18.在寒温带地区,一场大火使某地的森林大面积烧毁,在以后漫长的时间中,在原林地上依次形成了杂草地、白桦为主的阔叶林、云杉为主的针叶林,这种现象称为( )
A .物种进化 B.外物种入侵 C.群落演替 D.垂直结构
19.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正确的是 ( )
A.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要远远超过其他所有自然因素的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活动可以任意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20.关于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围湖造田活动对群落演替有影响
B.演替过程中群落的物种组成不断变化
C.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生演替的速度快
D.弃耕农田上发生的群落演替是初生演替
21.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
A.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的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
B.生态系统中群落的结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的
C.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 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D.城市生态系统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
2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①气候、食物、天敌和传染病都将影响到大熊猫的种群密度②在弃耕农田演替至森林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有所增加③种群的空间结构分为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④与北极苔原相比,热带雨林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弱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动物大部分属于消费者,其中植食性动物属于第三营养级
B.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两类
C.生产者属于自养型生物,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
D.一种生物只能属于生态系统中的一种生物成分
2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单细胞水藻虽然能进行光合作用,但储存的能量和物质很少,因此不属于生产者
B.消费者都是异养生物,异养生物都是消费者
C.蘑菇虽然可以作为人的食物,但不属于生产者
D.细菌都能分解植物的遗体,属于分解者
26.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要使最高营养级生物的产量最高,能把能量较多引向最高营养级的食物链以及生物 E 与 C 之间 的关系分别是 ( )
A.A→B→C→E、 捕食和竞争
B.A→E→C、捕食和竞争
C.A→D、竞争
D.A→B→E、竞争和捕食
27.“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此成语所隐含的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数至少有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8.在草→食草昆虫→蟾蜍→蛇→猫头鹰这条食物链中,设流经这条食物链的总能量为100%,按最高传递效率计算,猫头鹰所得能量最多是 ( )
A.0.01%   B.0.8% C.0.16% D.0.1%
29.假若某生态系统有食物链a→b→c→d,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1、2、3和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1+2+3+4等于a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B.在一段时间内,若 c 种群数量减少,则 a 种群数量增加,d 种群数量下降
C.b 种群的个体数量一定比 a 种群的个体数量少
D.d 种群中单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不一定比 c 种群中单个个体所含的有机物质量小
30.下图是生态系统中某元素循环的模式图,该图可以说明 ( )
(1)该图主要体现的是碳元素的循环
(2)A 与 B 两种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3)图中的生理过程②全在线粒体中进行 (4)该物质循环带有全球性
A.(1)(4) B.(2)(4)
C.(1)(1) D.(1)(3)
31.如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 其中A、B、C表示生态系统的不同成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③过程代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A、B分别代表消费者和生产者
C.⑦是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D.疏松土壤可能加快⑤过程
3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的原因不包括 ( )
A.处于同一营养级的生物种类繁多
B.能量可通过其他食物链传到顶级 网
C.某营养级的一些生物消失,可由该营 养级的其他生物代替
D.能量流动是逐级递减的
33.下列做法不属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是 ( )
A.捆扎稻草人驱赶稻田里的鸟类 B.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昆虫
C.利用秋水仙素诱导多倍体 D.播放集群信号录音招引鸟类
3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都于环境
B.植物都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
C.信息沿食物链从低营养级向高营养级传递
D.信息可以调节生物种间关系
3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 )
①生产者的遗体、残枝败叶中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
②蜜蜂发现蜜时,就会通过“跳舞”动作“告诉”同伴去采蜜,属于行为信息
③硝化细菌能利用氧化氨过程中 释放的能量,把水和二氧化碳合成为有机物
A.0项 B.1项 C.2项 D.3项
36.下列有关生态学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B.低碳生活方式不利于维持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平衡
C.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还有信息传递
D.生物群落中,碳以 CO2 的形式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传递
37.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影响某植物乙烯生成和成熟叶片脱落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乙烯浓度越高脱落率越高
B.脱落率随生长素和乙烯浓度增加而不断提高
C.生长素和乙烯对叶片脱落的作用是相互对抗的
D.生产上可喷施较高浓度生长素类似物降低脱落率
38.下图表示 3 个共存物种的资利用曲线,图 a 和图 b 中 3 个物种的资利用状况不同,下面是对图 a 中 3个物种与图 b 中 3 个物种相比较的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a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
B.图a中3个物种的种间竞争激烈,图b中3个物种的种内斗争激烈
C.如果资有限,图a中物种2有被排除的危险,图 b中物种2不存在被排除的危险
D.两图中的物种间的种间斗争激烈程度相等
39.下图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
A.在该食物网中,共有5条食物链
B.在该食物网中,H 处于3个不同的营养级
C.若 B 种群中各年龄段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则该种群的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明显变大
D.在该食物网中,如果C种群的数量下降10%,则H种群的数量一般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40.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碳循环是指二氧化碳在甲与丙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B.乙在该生态系统中均处于第二营养级
C.甲、乙、丙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D.生物 X 可能不具有细胞核,生物 Y 不可能含有线粒体
41.下表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A→B→C(三者构成一条食物链)各种群对能量的同化、利用、传递等的部分数量关系,已知该草原生态系统受到的太阳辐射为150 000 百万千焦,但其中149875 百万千焦的能量未能被生产者固定。针对此图有关计算正确的是(单位:百万千焦) ( )
生物类群同化量净生产量(净同化量)呼吸消耗传递给分解者传递给下
一营养级未被利用的能量
A( )(?)65.53.015.041.5
B14.05( )0.522.5
C2( )1.4微量(不计)无(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数为120
B.“?”处数值是 49.5
C.B 呼吸消耗的能量是19
D.能量从 B 传到 C 的传递效率为 14.3%
42.某湖泊生态系统中有大型杂食性鱼类甲,其食物1/2 自浮游植物乙,1/4 自草食性鱼类丙,1/4 自以草食性鱼类为食的小型肉食性鱼类丁。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和丁存在着竞争关系
B.从理论上计算,甲每增加 1 kg 体重,最少需要乙提供360 kg 的物质
C.若湖泊中受到 DDT 污染,则 DDT 浓度最低的生物是乙
D.此食物网中占有三个营养级的生物是甲
43.下图表示 A、B 两个特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

①一个吃玉米的人所获得的能量一定比一个吃牛肉的人获得的能量多 ②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③若 A 和 B 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 能养活 10 000 人,则 B能养活1000 人④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 A 中的人比 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③④
44.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 )
①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②“遭到破坏,恢复原状”属于抵抗力稳定性③人们对自然生态系统“干扰”不应超过其承受能力④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砍伐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仍很强⑤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之一是随意增加生物种类,改变其营养结构
A.①③    B.②④⑤ C.②③ D.①③⑤

45.某生物兴趣小组用河水、池泥、黑藻、植食性小鱼、广口瓶、凡士林等材料制作了3个生态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甲瓶中的小鱼很快死亡是因为瓶内分解者数量过少
B.甲瓶中的生物存活的时间相对较长
C.丙瓶中加盖与否,并不影响实验结果
D.若想维持生态平衡,丙瓶不应放在黑暗中
二.非(共40分)
46.(7分)右图为人体某组织的一部分,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体液的名称:
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
(2)以上B、C、D合称 ____________。
(3)人体内的细胞只有通过_______才能与外界环境间接地进行物质交换,而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对新陈代谢起着________作用。
47. (9分) Ⅰ.右下图为一定时间内某生态系统中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回答:
(1)写出该生态系统最简单食物链:_________________。
(2)种群丙繁殖速度最快的是在图中的哪一点?________;
(3)种群丙在A、B、C、D这四个时期中,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时期是_______期;在C处时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_型。
(4)若该生态系统的 抵抗力稳定性增强,图中曲线的振幅和和周期变化为: 。
Ⅱ.右图表示一年中对一小型湖泊水内无机氮浓度变化进行监测的结果。
(1)从图中A到B,无机氮浓度不断增大是由于__________(填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随着气温的升高,迅速分解各种含N有机物所致。
(2)氮在生物群落内从植物流向动物,是以_______的形式,沿着_________渠道进行的。
(3)如果环境被污染,导致水中N、P含量过多,致使藻类等浮游生物大量繁殖,最终将会使鱼类等水生动物的数量 。
48.(7分)某生物兴趣小组对某地区的生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绘制出了该地区ABCDE五种生物的食物关系以及与大气的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图中未表示出分解者),据图回答:
(1)图中含能量最多的生物是 (填图中字母)。请写出图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2)上图中D的同化量少于C,主要是因为大部分能量通过C自身的 作用消耗掉了,另有一部分能量流向了 ,还有部分能量未被利用。
(3)温家宝总理在国际会议上指出:“中国是最早制定实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的发展中国家……我国持续大规模开展退耕还林和植树造林,大力增加森林碳汇……目前人工造林面积达5400万公顷,居世界第一。”
①碳汇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能实现碳汇的生物学作用除光合作用外,还有 。
②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原因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超过了生态系统的 能力。
③1997年联合国签署了《京都议定书》,呼吁各国都要注意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这是基于生物圈中的物质循环具有 的特点。
49.(8分)由东亚飞蝗引发的蝗灾会导致农作物的减产甚至绝收。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以下问题:
(1)甲图为基地区两年气温、降水量变化与东亚飞蝗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
①东亚飞蝗种群数量的波动受到 等因素的影响。
②东亚飞蝗喜在坚实的土地中产卵,在其繁殖期及时疏松土壤,可以影响其种群的 ,以降低种群密度。另外可适当引入与其有 关系的生物,抑制其种群数量增长。
(2)蝗虫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可以作为优质蛋白质食品的。在某地乡村,有人利用局部荒地与耕地结合建立起如乙图所示的养殖和生产模式。
①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 ,在此生态系统中有_____条食物链。
②与传统农业生产模式比较,该生态系统充分利用了 中的能量,实现了物质的 和能量的 。
50.(9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 者之间的和谐是当今世界共同的话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了解水体富营养化对藻类种群数量的影响,以便为养鱼户提供恰当的指导,他们组织人员调查了部分湖泊营养化程度对部分藻类生长的影响,结果如下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提示:鱼鳞藻、脆杆藻为鱼的饵料,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

(1)湖泊中各种生物构成了该水域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由于微囊藻具有气囊,在水域中有趋表聚集的现象,从_________ ________的角度看,这些微囊藻处于其上层。
(2)调查湖泊中草鱼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对如何养好鱼,民间有“养鱼先养水”的说法,由图分析可知,当水体营养化程度处于_________时,________________数目较多,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3)为控制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的数量,试结合图示,提出一个可行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微囊藻会产生有毒物质污染水体。若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下表所列的五个种群。现测得各种群所含的能量和污染物 X 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 X 的质量浓度为0.003 g/L,该物质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
请分析:
种群ABCDE
能量()1.6×1091.2×1091.3×1089.1×1072.9×107
污染物 X 含量(g/L)0.0370.0360.350.393.4
② 生态系统中种群 A 和种群 B 的关系最可能为_______。
②处于该生态系统中初级消费者的生物种群是________,在能量流动的渠道中,________越高,生物体内污染物的含量也越高,即污染物在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具有富集作用。


高二月考生物试题答案(12月)
一、选择题
1-10 CCDBD DBCAD 11-20 AABDA ADCCD
21-30 CABCC DCCDA 31-40 DDCDD CDACC
41-45 DBDA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46.(7分) (1)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2)内环境 (3)内环境、调节
47. (9分) Ⅰ(1)乙→丙→甲 (2)D (3)A 增长型 (4)振幅变小,周期变短 Ⅱ(1)分解者 (2) 含N有机物, 食物链(和食物网) (3)减少甚至死亡
48.(7分)(1)A A→B→E→C→D(2)呼吸 分解者(3)化能合成作用 自我调节 全球性
49.(8分)(1)温度、降水量  出生率  捕食、寄生、竞争等 (2)①野草、小麦  6  ②野草、蝗虫的粪便与秸秆  循环再生  多级利用
50.(9分)(1)生物群落 群落的垂直结构 (2)标志重捕法 中营养化 鱼鳞藻、脆杆藻 (3)进行污水处理( 或减少该湖泊流域化肥的使用量)(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 ①竞争 ② C 和 D 营养级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35058.html

相关阅读:2010年春高二生物期末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