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汕头市20152013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本卷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分别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上,并在答题卡右上角的“试室号”和“座位号”栏填写试室号、座位号,将相应的试室号、座位号信息点涂黑。2.单项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卷前必须先填好答题纸的密封线内各项内容。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答题纸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答题纸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A.男女分工明确,以家庭为生产单位B.纯粹的海洋渔猎文明,不存在农业生产C.女性居于家庭主导地位,男性地位不高D.男女平等,排斥男耕女织的生产模式A.井田制盛行 B.商鞅变法 C.孝文帝改革 D.商品经济发展4.叔本华说一切天生万物总结起来就是我,在我之外任何其他东西都是不存在的是A.孔子 B.董仲舒 C.王阳明 D.顾炎武5.有学者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A.B.C.D.残忍。至20世纪初,清政府宣布废除肉刑。这种变化主要是由于A.工业化进程的推动 B.封建愚昧思想的革除C.西方人文精神的影响 D.社会治安的好转A.民族危机的影响 B.启蒙思想的影响C.苏联的影响 D.中共的影响9.民国五A.李大钊抨击袁世凯复辟帝制 B.李大钊主张君主立宪C.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D.五四运动正如火如荼进行10.读《国民党五大与六大时党员地域分布比较(%)》(部分),与表中数据变化相关联的省别五大(1935年)六大(1945年)省别五大(1935年)六大(1945年)四川6.112.3江苏4.70.9贵州1.43.9广东25.49.4陕西1.85.3山东2.11.1广西3.17.3河北3.90.8A.辛亥革命 B.北伐战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11.自建A.B.全C.文D.改A.极左思潮的影响 B.改革开放的影响C.儒学复兴的影响 D.计划经济的影响13.A.古希腊的智者学派 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 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14.有学A.B.C.D.15.16世纪A.新航路开辟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经济大萧条16.文A.科技进步使学科分工细化 B.宗教改革宣扬因行称义C.基督教神学禁锢人们思想 D.启蒙运动倡导理性主义17.193A.议会主权、法律至上 B.君主立宪、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社会契约 D.民主共和、崇尚科学18.1919.A.B.“通过恢复商品交换,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C.D.20.李A.国家利益的驱动 B.帮助中共取得政权C.将中国纳入社会主义阵营 D.在美苏争霸中取得优势21.罗A.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 B.罗斯福坚持自由放任C.经济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 D.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22.美A.胡B.罗斯C.艾森D.尼23.A.古典主义 B.君主立宪制 C.权力制衡 D.法律至上24.A.文B.宋C.第二D.战后经 第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共计52分。)从中可见社会变迁的轨迹,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朱子语类?卷十三》中世纪的西方人会因为吃了额外的羊排或第二碗米饭而惊醒、而悔恨……因为“贪吃”乃反上帝的罪行。——易大经《贪吃文化与美食文化》材料二:下表是一位英国御厨为国王开出的“圣诞节布丁”的配方(部分)原料(配方)产地1磅无籽葡萄澳大利亚1磅带籽葡萄干南非1磅红糖西印度群岛1把布丁香料印度6盎司苹果泥加拿大8盎司面粉英国——摘1960年8——摘自明2006年在美中餐馆数量超过麦当劳等3家本——摘编自刘海铭《美国华人餐饮及其文化认同》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朱熹与中世纪西方人关于饮食方面有何共同认识?(2分)(2)概括指出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列举推动该趋势形成发展的历史因素?(6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材料三所述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4)材料四中,1949—1959年在美国的中餐馆数量较少,为什么?2006年中餐馆在美国大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又有哪些?(6分)26.(16分)儿童教育的发展历程能够客观的反映某些时代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雅典的教育方法是讲求民主和教育个别化;雅典的教育虽然民主,但雅典社会却有重男轻女的习俗,以至于很不重视女子的教育。——摘编自——摘编自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雅典儿童教育的特点?(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卢梭的儿童教育思想产生的背景。(6分)(3)阅读材料三,推断该史料可能出自哪一时期?(2分)概括指出你从中能获得哪些历史信息(4分)27.(18分)某校学生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发现20世纪30年代在我国兴起了“国货运动”,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引领下,进行深入探究。对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态度如何,不言而喻是要以物质力量的建设来解除这个压迫。——1933年10月15日《申报月刊》——1933年1月1日《申报》——1935年7月2日《时报》——1935年6月30日《时报》——1933年,凯恩斯《自给自足的国民经济》 汕头市20152015学年度普通高中教学质量监测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有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列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DACCABCCACAB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CBAACCCAACBD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有3小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共计52分。)25.答案要点:(共18分)(1)饮食上禁欲(或反对贪吃)。(2分)(2)趋势:世界市场逐步成型(或经济全球化的发展)。(2分)因素:①新航路开辟;②殖民扩张;③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④资本主义经济发展;⑤交通与通讯的进步。(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得满分4分)(3)原因:①大跃进;②人民公社化运动;③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④中苏关系恶化;⑤左倾思潮的泛滥。(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得4分满分)(4)中餐馆少的原因:①美苏冷战影响;②美国对新中国孤立封锁;③中国经济相对落后;④计划经济体制下,限制公民出国。(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得满分3分)中餐馆增加的原因:①中美关系正常化(或中美建交);②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③全球资本和人口流动快;④中国改革开放;⑤中国加入世贸组织;⑥中西文化相互交融。(每点1分,答出任意3点得满分3分)26.答案要点:(共16分)(1)特点:①注重民主;②重视个性培养;③不重视女子教育;④重男轻女。(每点1分,答出任意2点得满分2分)(2)思想:归于自然、遵从天性。(2分)背景:①政治上: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反专制思想渗透到教育领域。②经济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旧有的儿童教育阻碍社会进步。③文化上:天主教会禁锢人们的思想,启蒙运动反对封建教育制度。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推动人文主义思潮传播,使人们更注重对儿童个性的塑造。(考生须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作答,每方面2分,答出3个方面得满分6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3)时期: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或新中国成立);③政治氛围浓厚;④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⑤妇女地位提升;⑥新中国学前教育制度的建立。(每点1分,答出任意4点得满分4分)27.答案要点:(共18分)(1)工业革命后,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洋货横行。(2分)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中国近代工业化起步并不断深入(或答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也可),国货承担了抵御洋货的历史责任。(2分。不拘泥于参考答案,言之成理即酌情赋分)(2)国际: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1分)②各国对外出口转嫁危机。(1分)国内: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进行;②救亡图存思潮的影响;③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④部分国货价廉物美;⑤中国内忧外患(或民族危机加剧)。(每点2分,答出任意2点得满分4分)(3)实践:罗斯福新政。(1分)变化:①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或一定的计划经济手段);②人民资本主义;③经营者革命;④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每点1分,答出4点得满分4分)(4)同意第一种观点。理由:近代以来,中国屡受外来侵略,在西学东渐过程中,民族自尊心受到冲击,滋生崇洋媚外心理。加之国货良莠不齐,更加剧了哄抢洋货的现象。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人告别了计划经济时代单一的消费选择。在全球化背景下根据自己的喜好和认知来选择品牌,这也是我国市场经济发育走向成熟的表现。(3分。只亮明观点未说明理由不得分,两个观点同等得分,言之成理即酌情给分)!第11页 共11页学优高考网!!幼儿园暂行规程第一条:本规程根据中国人民政治协广东省汕头市2015-2016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552987.html

相关阅读:福建省德化一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