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防卫测试题(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1节 人体对抗病原体感染的非特异性免疫
一、单选题
1.为防止甲型H1N1病毒在人群中的传播,有人建议接种人流感疫苗,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的条件之一是: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
A.侵染部位 B.致病机理 C.抗原决定簇 D.传播途径
2.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3.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
A.浆细胞 B.记忆淋巴细胞
C.过敏反应 D.免疫反应
4.下列疾病中,由病毒引起的是
A. 白化病B. 炭疽病
C. 结核病D. 狂犬病
5.人被犬咬伤后,为防止狂犬病发生。需要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疫苗在人体内可引起的免疫反应是
A. 刺激效应T细胞分化成为记忆细胞
B. 刺激吞噬细胞产生抗狂犬病毒抗体
C. 可促进效应B细胞释放出淋巴因子
D. 产生与狂犬病毒特异性结合的抗体

6.“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骨髓库)的建立为白血病患者带来了生命的曙光,彰显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与关爱。患者与捐献者配型相合是骨髓移植的先决条件,否则所移植的细胞会被患者体内的“防御”系统当作“异己”成分进行攻击而造成移植失败,该系统是
A.神经系统 B.免疫系统 C.内分泌系统 D.血液循环系统
7.甲型N1H1流感病毒能在宿主细胞内繁殖,其主要原因是该病毒
A. 基因组变异过快
B. 基因复制和表达过程过于简单
C. 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与宿主的相似性很高
D. 利用宿主细胞的酶完成基因复制和表达
8.人体内往往存在着针对一种病毒的不同抗体,合理解释的是
A. 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种蛋白质分子
B. 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复制
C. 病毒表面往往存在多个同种蛋白质分子
D. 病毒基因在细胞内能高效表达
9.如果给人注射灭活的甲型 流感病毒,可预防甲型 流感,那么灭活病毒在体内引起的免疫反应,正确的是
A. B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B细胞,能使靶细胞裂解
B. 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
C. 吞噬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细胞,能产生相应的抗体
D. 淋巴细胞吞噬该病毒后形成记忆细胞,能释放白细胞介素
10.用人工合成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初次感染小鼠后,
A.使小鼠产生过敏反应
B.产生的抗体不能与该病毒结合
C.小鼠体内产生针对该病毒的浆细胞
D.短期内,再次受到该病毒感染后不会产生更多的抗体
11.以下关于艾滋病(AIDS)的叙述,错误的是。
①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
②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B淋巴细胞
③HIV侵入人体后存在潜伏期,原因是潜伏期HIV复制能力较弱
④感染HIV的人称为AIDS患者,应尽快治疗
⑤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A.②③⑤ B.①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12.人类Rh血型有Rh+ 和Rh- 两种,分别由常染色体上显性基因R和隐性基因r控制。Rh+ 的人有Rh抗原,Rh- 的人无Rh抗原。若Rh+胎儿的Rh抗原进入Rh- 母亲体内且使母体产生Rh抗体,随后抗体进入胎儿体内则引起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若这位Rh- 母亲又怀一Rh+ 胎儿,下列对这两胎儿的相关基因型及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①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一定相同 ②相关基因型与父亲的不一定相同
③两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相同 ④第二胎儿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比第一胎儿严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 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B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分泌抗体
B.T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分泌抗体
C.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产生的效应T细胞攻击靶细胞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菌,然后将抗原呈递给B细胞,产生的效应B细胞攻击靶细胞
14.甲、乙、丙三组小鼠不同的免疫器官被破坏,其中甲组仅有体液免疫功能,乙组和丙组丧失了特异性免疫功能。现给三组小鼠分别输入造血干细胞,发现仅有乙组恢复了细胞免疫功能,出现这些现象的原因是
A.甲组骨髓被破坏,乙组胸腺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B.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C.乙组骨髓被破坏,丙组胸腺被破坏,甲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D.丙组骨髓被破坏,甲组胸腺被破坏,乙组骨髓和胸腺均被破坏
1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T细胞和吞噬细胞对肥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参考答案

1.C
解析:甲型H1N1病毒和人流感病毒具有相同的抗原决定簇,所以接种人流感疫苗能够预防甲型H1N1流感。故选C。

2.答案: C
解析: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是非特异性免疫。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是过敏反应,和器官移植的排斥反应都是免疫过程。骨髓瘤细胞与 B 淋巴细胞融合这是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利用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
3.C
解析: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时,体液免疫过程中会产生浆细胞和记忆淋巴细胞,而过敏反应是指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的物质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因此病原体第一次感染人体,人体不会产生相应的过敏反应。
4.D
解析:白化病是一种遗传病,由基因控制;炭疽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二者都是细菌不是病毒;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
5.答案:D
解析:注射由灭活狂犬病毒制成的疫苗(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的抗体,从而把可能侵入人体内的狂犬病毒清除掉。这是被动免疫,也是体液免疫(如果狂犬病毒侵入细胞内,主要是神经细胞内,就很难预防和治疗了)。抗体是由效应 B 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是由效应 T 细胞产生的,抗原再次刺激记忆细胞时会分化增殖形成大量效应细胞。

6.B
解析:当我们的机体受到外界物质的入侵时,我们的免疫系统就会清除掉这些物质,而白血病的治疗的时候,最好的方法就是移植造血干细胞,而如果移植的细胞和患者的细胞差距太大的话,那么就会被免疫系统攻击和清除
7.D
解析:病毒是专营性胞内寄生生物,缺少代谢必须的酶及场所,不能独立生存,必须在宿主细胞内借助宿主细胞的酶系统来进行遗传物质的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
8.A
解析:一种病毒表面往往有多种蛋白质分子,刺激机体产生针对这种病毒的不同抗体。
9.B
解析:效应B细胞不能使靶细胞裂解;吞噬细胞不能形成效应细胞,记忆细胞不能释放白细胞介素,T细胞接受刺激后形成效应T细胞,能释放淋巴因子。直接判断选择支的正误。此题为容易题,识记类。
10.答案:C
解析:病毒感染小鼠发生正常的免疫反应而不是过敏反应,产生的抗与病毒结合,阻碍病毒的扩散和感染。浆细胞是受病毒刺激之后的B细胞分化增殖产生的。再次感染时,由于记忆细胞的存在,机短时间内产生大量的抗体。
11.答案:C
解析: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人体感染HIV后需经过0.5~20年,平均7~10年的时间才能发展为AIDS病人,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HIV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脏器中含有HIV,具有传染性。潜伏期不是静止期,更不是安全期,病毒在持续繁殖,具有强烈的破坏作用。;AIDS患者出现病症的直接原因是其它病原体感染而不是遗传;目前还没有根治AIDS的特效药。
12.答案:D
解析:胎儿的血型为Rh+,基因型为R-。母亲的血型为Rh-,基因型为rr。父亲的基因型为R-,与胎儿的不一定相同。由于二次免疫,这位Rh- 母亲又怀一Rh+ 胎儿的血液凝集和溶血程度要更严重。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免疫的知识,但由于文字叙述较多,理解题意有难度。
13.答案: C
解析: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处理抗原的是吞噬细胞;能分泌抗体的是效应 B细胞;能攻击靶细胞的是效应 T 细胞。
14.答案:B
解析:细胞免疫一定需要T细胞,它是在胸腺中成熟的,只要缺乏T细胞,一定没有细胞免疫。B细胞是在骨髓中成熟的,骨髓被破坏,在一定无体液免疫,据此可以分析推断出答案。
15.B
解析:本题考察了免疫的相关的知识。A中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抗原不一定要通过吞噬细胞暴露,可以直接传递给T、B淋巴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B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正确;C中T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但体液免疫中抗原是可以直接传递给B细胞完成体液免疫的;D中淋巴因子是通过激活溶酶体释放相关的酶而加强了效应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的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59647.html

相关阅读:生物选择题题型解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