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下册一调检测考试试题(有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2014-2014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卷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 11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 选择题(60个小题,每题1分,共60分。下列每小题所给选项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1.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2.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的理解正确的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
3.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指出“古来帝王,有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 , 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 ( 康熙 ) 四人而已。”其中的“国家政体”指
A.王位世袭制 B.中央集权制 C.文官体制 D.监察体制
4.《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自后诸侯王唯得衣食租税。”关于以上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执法不避皇亲国戚以警示贵族官僚
B.改变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格局
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D.创立诸侯只享用租税而无治民权并受所在郡监督的制度
5.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6.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到: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这三次战争的共同之处是
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
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 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7.下图是英国对华输出总值走势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五口通商促进英国对华贸易发展迅速
B.工业革命后英国加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C.自然经济的强势存在使英国对华贸易徘徊不前
D.英国对华输出的商品不适应中国市场消费需求
8.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9.“历史总是喜欢在关键时刻玩一点小的噱头,将几千年中国乡村权力格局翻过来的革命,居然在这样一个俄国式的名词下进行的,尽管这个名词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但依旧没有多少人明白它的真实含义,可却没有耽误人们在它的旗帜下奋斗。……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中所说的革命指
A.土地革命 B.土地改革
C.农业合作化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10.毛泽东指出:“国民党在1937年和1938年内,抗战是比较努力的,同我党的关系也比较好。”国民党“比较努力”抗战的作用是
A.有利于开辟敌后战场 B.赢得了反扫荡的胜利
C.促成国共第二次合作 D.取得了正面战场胜利
11.下列有关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共八大强调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发扬党内民主,反对个人崇拜
B.十一届三中全会,标志着国家的政治建设从此进入一个新时代
C.邓小平《党和国家制度的改革》的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D.1999年正式把依法治国方略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12.表l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全国人大农村代表所代表的人口与城镇代表所代表的人口的比例变化,不能说明的是
A.农村与城镇代表比例趋向平衡
B.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速度加快
C.城市和农村人口数量趋于接近
D.基层民主选举制度逐步的普及
13.“已有不少人将周恩来喻为日内瓦会议的挽救者,他已赢得了外交舞台第一流人物的地位”。这样的评价基于他在日内瓦会议上发表了一篇重要的演说。其演说的宗旨是
A.号召亚非国家采取不结盟政策
B.亚非各国坚持反帝反霸的方针
C.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D.解决亚非尤其是印度的和平问题
14.尼克松在其回忆录中说:“我知道,1954 年在日内瓦会议时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1972 年访问中国时)我走完阶梯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标志“另一个时代开始”的事件是
A.中美签订《朝鲜停战协定》 B.《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建交公报》的发表
15.在《论中国与欧洲国体异同》中,梁启超指出,中国周代与古代希腊的国体相似。两者政治上的相似之处应是
A.贵族政治、列国分立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C.小国寡民、等级森严 D.分封诸侯、城邦国家
16.《十二铜表法》第六表第八条规定:“出卖的物品一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旨在
A.限制罗马贵族的特权 B.确立等价交换的原则
C.维护下层平民的利益 D.保护罗马公民的财产权
17.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他这句话是对
A.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的抨击 B.查理一世专制统治的批判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否定 D.查理二世复辟统治的不满
18.美国前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在《在华五十年》中写道:“美国的强大及其在自由与安全事业中的地位,使它成了自由国家抵抗共产主义威胁的领袖”。20世纪50年代,体现美国充当这一“领袖”的史实是
A.提出杜鲁门主义 B.抛出马歇尔
C.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D.在越南发动“特种战争”
19.1875年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此宪法体现法国政权的特点包括
①体现了分权的原则 ②实行民主共和政体
③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④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0.亚当?斯密在其撰写的《道德情操论》(1759年)中主张:“政府应公平分配财富,以达到社会的公平和正义。然而资本主义发展的事实却与之背道而驰。”为实现这一目标,率先在政治方面进行的实践是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巴黎公社的建立
C. 俄国十月革命的爆发 D.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21.《天工开物?乃粒?稻工》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该现象
①反映了养牛成本较高②反映了随着人口增长,人地矛盾突出③加剧了小农经济的分散、落后性 ④不利于生产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2.北魏至唐前期实行均田制,宋代以后历朝都未实行统一的土地分配制度。上述变化主要是由于
A.小农经济的发展 B.租佃关系的盛行
C.土地的高度集中 D.农业生产水平提高
23.古代中国土地所有制经历了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废井田,开阡陌”的变化,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观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 B.铁农具、牛耕的出现
C.地主阶级力量壮大,倡导变法 D.百家争鸣推动了思想的解放
24.《梦梁录》记载:“……坊、市界限被打破,夜市与晓市不断出现,时都城临安(今杭州)人口达到一百二十万,城内极其繁华,被称为东南第一州”。与这段描述的情景可能同时代出现的有
A.在西藏地区设宣政院进行管辖 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输出国外
C.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D.《四书章句集注》始编成
25.马克思曾说,在珍妮纺纱机发明之前,“要想找出一个能够同时纺出两根纱的纺织工人并不比找出一个双头人容易”。中国能改变马克思这一断言的历史事件发生在
A.北宋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26.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1月至8月,1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17.8万元上升至1108.8万元。据此可推断
A.该现象发生在国民政府开展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
C.该现象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材料反映的现象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
27.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1872-1911年)设立的厂矿数量统计表。其中,纺织业的数量最有可能是
表2
行业矿冶业机器业纺织业食品工业其他工业
数量(家)723?100153
A.2 B. 31 C. 73 D. 193
28.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的发展状况, 其中出现 C 到 D 点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 一五的实施 B.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C. 国民经济的调整 D. “大跃进”运动的展开
29. “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这里描述的是
A.土地改革 B.三大改造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0.下图所示为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的变化,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经济政策的变化 B.工业结构的调整
C.农业经济的波动 D.中苏关系的变化
31.16—17世纪,英国物价上涨了256%,工资上涨了145%。地租涨幅远远低于物价涨幅。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英国成为海上霸主 ②工业革命 ③殖民掠夺 ④奴隶贸易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③④
32.下列对“火车一响,黄金万两”的最准确理解是
A.铁路与火车都以经济掠夺为目的
B.铁路与火车都是可以牟利的工具
C.铁路和火车带来致富的机会和条件
D.铁路与火车意味着消耗大量的能源
33.哥伦布在遗言中说:“承万能主宰的佑助,我在1492年发现印度大陆以及大批岛屿——我发现了很多其他住着食人者的岛屿——并在我所发现的土地上建立殖民地。”结合这段材料和所学知识,下列结论具有真实性的是
A. 哥伦布曾经到达过印度并在印度建立了殖民地
B. 哥伦布根本没有到达印度
C. 哥伦布发现印度附近岛屿上住着食人者
D. 哥伦布到死时才知道他发现了印度
34.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观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凸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C.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D.资本的发展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35.下图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的社会状况的是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36.美国记者约翰逊在《罗斯福传记》中写道:“他推翻的先例比任何人都多,他砸烂的古老结构比任何人都多,他对美国整个面貌的改变比任何人都要迅猛而激烈。然而正是他最深切地相信,美国这座建筑物从整个来说是相当美好的。”对以上评述理解不正确的是
A.罗斯福新政改变了资本主义的自由放任政策
B.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率先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C.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D.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37.1919年8月至1920年8月,苏俄全国征购到二亿二千万普特的粮食,比前一年翻了一番,1925年一年里,苏俄政权共采购到四亿三千三百万普特粮食。这说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为经济建设募集的粮食不断增长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为前线军事战争募集到足够粮食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实施都巩固了政权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都有利于农村发展
38.2009年5月24号,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法国《解放报》上撰文指出:“金融危机让人们重新发现社会主义……重回列宁时代或许可以找到挽救自由主义的办法。”下列列宁时代所采取的措施中对克服今天的金融危机仍有启示作用的是
A.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施配给制
B.国家统一定价,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小企业实行国家监督
D.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允许中小企业合理发展
39.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
A.没能促进经济发展 B.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
C.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 D.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40.近日,一位英国老太因为论磅和盎司来卖菜,涉嫌破坏欧盟所有成员国在贸易中必须使用标准化公制单位的有关规定,从而面临犯罪指控和高达13万美元的罚款。欧盟对这一“小事”所作的严厉判罚,其根本出发点是
A.维护标准化公制单位的规范使用 B.依法维护欧盟内部的经济统一
C.限制普通百姓的商业经营自由 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与调节
41.先秦某思想家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于治,合于善也。”这位思想家是
A.孟子 B.墨子 C.荀子 D.韩非子
42.下列哪一组是对顾炎武的主张及历史作用的正确解读
①反对高度集权的君主专制政体
②“以分权于下”实现对中央的制衡
③削弱了清初君主专制的统治
④推动了西方国家的启蒙和革命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3.斯塔夫里阿诺斯评价朱熹的思想时说:“理学(新儒学)……为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虽然这一理由从根本上有助于独特而历史久远的中国文明的延续, 但其代价却是形成了压制外界所有的独创性和新观念、显得荒谬可笑的循规守旧。”斯塔夫里阿诺斯的意思是
A. 理学阻止了中国独特文明的延续
B. 理学阻碍了儒家思想的发展
C. 理学成为僵化社会的理论基础
D. 理学缺乏创新性的新观念
44.苏轼认为:“(在唐代)诗至杜子美,文至韩退之,书至颜鲁公,画至吴道子,古今之变,天下之事毕矣。”对材料中相关历史人物成就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杜甫是唐朝由盛转衰时期的著名诗人,被称为“诗圣”
B.颜真卿的楷书雄健、宽博,树立唐代楷书典范
C.韩退之(愈)是宋明理学的开拓者
D.吴道子集风俗画创作的大成
45.“西晋太康年间,文学家左思作《三都赋》,在京城洛阳广为流传,书商们竞相刻板印刷,一时间,洛阳纸贵。”这段表述有悖史实的是
A.西晋都城是洛阳 B.造纸术已经发明
C.雕版印刷术已经发明 D.赋这种文学体裁已经出现
46.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战费彼此均有,不能议给,其平行理可以通融;贸易之所,前已谕知耆英,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晓谕,当可就我范围。”由此可知道光帝的外交思想属于
A.平等外交思想 B.屈辱外交思想 C.传统夷夏思想 D.殖民外交思想
47.1901年1月29日,清廷以光绪皇帝名义发布变法谕旨称:“世有万古不易之常经,无一成不变之治法,深念近数十年积弊相仍,因循粉饰,以致酿成大衅。现在议和,一切政事尤须切实整顿,以期渐致富强。”这表明
A.清政府决心从根本上改革现行的政治制度
B.清政府认识到了“变法”的重要性
C.清政府学习西方仍然停留在器物的层面
D.清政府决定放弃纲常伦理
1865年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
1894年郑观应说:“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
1903年章太炎说:“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
1913年粱启超说:“共和政治,非国民继续的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
48.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A.实现中国工业化 B.实行民主政治
C.推动中国近代化 D.启蒙与救亡并重
49.“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
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 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
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
50.历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新民主主义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竟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变,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材料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
①革命目标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一致 ②领导阶级是无产阶级③革命性质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④未来前途是社会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1.1925年初到1925年底,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基本观点是:工业无产阶级是革命的“主力军”……1927年毛泽东则大声疾呼:“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一切革命同志都要拥护这个变动,否则他就是反革命。”这一变化的背景是
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B.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
C.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教训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基本形成
52.下图是中国邮政发行的一个纪念首日封,图中所示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历史背景是
A.邓小平正式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
B.粉碎“四人帮”后,拨乱反正工作正在进行
C.《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制订
D.国家“科教兴国”战略开始实施
53.因为天主教的很多教义不符合圣经教诲,而加入了太多教皇的个人意志以及各类神学家的自身成果,所以许多信徒开始质疑天主教的教义和组织,发起回归圣经的行动来,因这种回归而陷于困境的思想理念是
A.人文主义 B.因行称义 C.因信称义 D.先定论
54.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的倡导者和19世纪末的中国维新思想宣传者的手段都很高明。两者的“高明”之处是
A.利用宗教反对封建思想 B.建立政党宣传政纲
C.组织团体宣传新思想 D.借助传统文化外衣
55.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A.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56. “政府制订法令,制服恶人,保护良善,这就是政府的职责。政府为着履行这种职责,需要很多的经费,而政府本身没有米谷金钱,故须向农民、商人征收赋税,以资维持,但这是在双方同意下获得的协议,这就是政府和人民之间的约束。……假如政府把保护人民叫做恩惠的话,那么农民、商人向政府缴纳赋税,也可以叫做恩惠了。”上述言论意在说明
A.官民之间的矛盾是可以调和的 B.政府和人民是平等的契约关系
C.自由、平等是上天赋予的人权 D.人与人之间在基本权利上是平等的
57.“科学理论的发展往往并不意味着新理论摧毁旧理论,而是限制和缩小旧理论的作用范围,把旧理论作为新理论的某种特例包含在其中。”下列最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A.神创论与进化论 B.经典力学与相对论
C.经典力学与量子论 D.相对论与量子论
58.“将达尔文的学说应用到社会舞台的做法,称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尽管达尔文主义受到宗教界和其他集团的敌视,它还是对西方社会有着深远的影响。根本原因在于它对适者生存和生存斗争的强调极妙地与时代倾向相适应。”下列各项中不能支撑材料观点的是
A.为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B.以俾斯麦“铁血政策”为代表的民族主义勃兴
C.为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和帝国主义提供了理由
D.经济生活中资产阶级反对政府对经济的任何干预
59.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
A.资源因素 B.市场因素
C.理论因素 D.劳动力因素
60.下图是毕加索的《葡萄与小提琴》,对其叙述不正确的是
A.探索绘画的视觉与幻觉之间的关系
B.它体现的是一种几何形体的美和形式的排列组合所产生的美感
C.用几块平面片断在心目中构成一把可感可即的小提琴的实体形象
D.强烈的光影所形成的戏剧性效果使其具有生动活跃的激动人心的力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注意事项:1.答卷Ⅱ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填在答卷纸试卷密封线内规定的地方。
2.答卷Ⅱ时用兰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答题纸上。
二.本卷共2小题,其中第61题20分,第62题20分,共40分。
61.(20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予之定名‘中华民国’者,盖欲于革命之际,在破坏时则行军政,在建设时则行训政。所为训政者,即训练清朝之遗民而成为民国之主人翁,以行此直接民权也。有训政为过渡时期,则人民无程度不足之忧也。”“除宪法上规定五权分立外,最重要的的就是县治,行使直接民权。”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材料二 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摘编自《中华民国法规辑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民权主义与英美宪政思想的异同。
(1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孙中山的训政思想与南京国民政府的“训政”。(8分)
62.(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材料二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 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等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上述两次改革在政治、经济措施上的主要不同点。并分别指出两次改革对本国的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产生的不同影响。(12分)
(4)两则材料能不能作为判断两场改革性质的依据,说明理由? (4分)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BCBCC ACBAA CDCBA DACCB DCCDB CDCDA
DCBDB CCDCB CACCC CBCBC ABBDD BBABD
二、主观题
61.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6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6分)
(2)简评: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62.
(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4分)
(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8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分)
(3)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4分)
2013-2014学年度下学期一调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一、选择题
BCBCC ACBAA CDCBA DACCB DCCDB CDCDA
DCBDB CCDCB CACCC CBCBC ABBDD BBABD
二、主观题
61.
(1)同:反对专制;主权在民;权力制衡。(6分)
异:英美为三权分立,孙中山主张“五权分立”(五权宪法);孙中山强调直接民权,分阶段实现宪政。(6分)
(2)简评:孙中山训政思想的实质是主权在民,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状况,其目标是实现直接民权;国民党长期施行“训政”,其实质是独裁统治,违背了孙中山的训政思想。(8分)
62.
(1)奖励军功。实行财产等级制度(依据财产多少划分社会等级)。(4分)
(2)不同点:政治上:梭伦改革包含民主政治;商鞅变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经济上:商鞅变法重农抑商;梭伦改革鼓励发展工商业。(8分)
不同影响:梭伦改革:进一步打击氏族制度残余,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社会基础。商鞅变法: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废除了奴隶主贵族特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4分)
(3)能。判断改革性质的依据主要是看改革最终维护哪个阶级的根本利益。(4分)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61248.html

相关阅读:2013年高二下册历史期中试卷(人民版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