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一附中2014年高二数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华东师大一附中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
数学学科期末考试试题
注意:1.答卷前,你务必在答题纸上指定位置将班级、学号、姓名填写清楚.
2.本试卷共有20道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3.细致冷静,诚实守信,数学老师祝你考出好成绩!
一.题(本大题满分11×4=44分)应在空格内直接填写结果.
1.已知向量 ,且 ,则 .
2.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时,从 推到 时,不等式左端应添加的代数式为 .
3.系数矩阵为 ,且解为 的一个线性方程组是 .
4. .
5.程序框图如图所示,将输出的 的值依次记为 , , ,
那么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6.在正四面体 中,点 为棱 的中点,则异面直线
与 所成角的大小为 .
7.若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弧长为 cm、半径为 cm的扇形,
则该圆锥的体积为 .
8.在北纬 东经 有一座城市 A,在北纬 东经 有一座
城市B,设地球半径为 ,则 A、B两地之间的球面距离是 .
9.已知等比数列的首项为 , 是其前 项的和,某同学计算得
,后来该同学发现了其中一个数算错了,
则该数为 .
10.某汽车交易市场最近成交了一批新款轿车,共有 辆国产车和 辆进口车,国产车的交易价格为每辆 万元,进口车的交易价格为每辆 万元.我们把 叫交易向量, 叫价格向量,则 的实际意义是 .
11.设平面上三点 不共线,平面上另一点 满足 ,则 的面积与四边形 的面积之比为 .
二.(本大题满分5×3=15分)每题有仅有一个正确答案,应在括号内填写选项.
12.设 是首项大于零的等比数列,则“ ”是“数列 是递增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分必要条件 (D)既不充分又不必要条件
13.右图是某同学为求1006个偶数:2, 4, 6, …, 2014的平均数而设计的程序框图的部分内容,则在该程序框图中的空白判断框和处理框中应填入的内容依次是( )
(A) (B)
(C) (D)
14.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是( )
(A)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B)过空间任一点与两条异面直线都垂直的直线有且只有一条;
(C)底面各边相等、侧面都是矩形的四棱柱是正四棱柱;
(D)过球面上任意两点的大圆有且只有一个
15.已知等差数列 , ,将其中所有能被 或 整除的数删去后,剩下的数自小到大排成一个数列 ,则 的值为( )
(A)15011 (B)15067 (C)15071 (D)15131
16.一位同学对三元一次方程组 (其中实系数 不全为零)的解的情况进行研究后得到下列结论:
结论1:当 ,且 时,方程组有无穷多解;
结论2:当 ,且 都不为零时,方程组有无穷多解;
结论3:当 ,且 时,方程组无解.
但是上述结论均不正确.下面给出的方程组可以作为结论1、2和3的反例依次为( )
(1) ; (2) ; (3)
(A)(1)(2)(3) (B)(1)(3)(2) (C)(2)(1)(3) (D)(3)(2)(1)
三.解答题(本大题满分41分)本大题共有4题,解答下列各题必须写出必要的步骤.
17.(本题满分4+5=9分)
平面上三个非零向量 、 、 的模均为1,它们之间的夹角均为 .
(1)求证: ;
(2)若 ,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18.(本题满分9分)
已知命题 : (其中 为常数),命题 :把三阶行列式 中第一行、第二列元素的代数余子式记为 ,且函数 在区间 上单调递增.若命题 是真命题,命题 是假命题,求实数 的取值范围.
19.(本题满分5+5=10分)
如图,在正方体 中, 分别为 和 的中点.
(1)求证: ∥平面 ;
(2)求二面角 大小的余弦值.
20.(本题满分3+5+5=13分)
设数列 的通项公式为 . 数列 定义如下:对于正整数 , 是使得不等式 成立的所有 中的最小值.
(1)若 ,求 ;
(2)若 ,求数列 的前 项和 ;
(3)是否存在 和 ,使得 ?如果存在,求 和 的取值范围;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答案
1. 或 2. 3.
4. 5. ( ) 6.
7. 8. 9.
10.该批轿车的交易总金额 11.
12.C 13.C 14.B 15.C 16.B
17.(1)证:
(2)解:将 平方得
即 或
故实数 的取值范围为 或 。
18.解: 真时,有
真时,有 ,由题意得:
假时,有
综合, 真 假时, 的取值范围是 。
19.(1)证:(法一)取 中点 ,连 ,易得
平面 , 平面
平面
(法二)取 中点 ,连 ,易得

平面 平面
又 平面
平面
(2)解:连 交 于 ,连
易得
为二面角 的平面角
在 中,由余弦定理得
二面角 大小的余弦值为 。
20.解:(1) ,由 得,
(2) ,由 得,
当 时,
当 时,
(3)假设 存在,由 及 ,得
因 ,根据题意得:
即 对所有 都成立
显然 和 时,不可能,舍去
必有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63004.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