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四中、五中、九中、十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联考试卷语文答案一.1. B(A.yàn读yè,C.jīn读qīn、hún读hùn,D. qiān读jiān)2. C解析:A.变幻莫测; B.谩骂; D.坟茔3 . A 4.B解析:A.去掉句末“造成的”;C.“飞快地”和“驰骋”重复,“同学们”和“驰骋”不搭配;D.“理论上”和“政策上”句意重复 5.C 6.A二.7.C 8.D 9.D 10.C三.11.C解析:丁壮:年轻人。12.D解析:为:动词,是;介词,替。其:代词,她的;语气词,难道。以:动词,认为;连词,因为;者:的人。13.C解析:A.丈夫的姐妹;C.婆母;B与D,姑且、暂且。14.A解析:②表现百姓对于公的尊重;⑤是太守所为;⑥是其子被封侯。15.D解析:是于公的儿子于定国被封为西平侯。16.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母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母。17.替我把门修造得高高大大的,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18.从表面看,这首词(特别是后三句)写的是往昔的繁华,但实际上是为了突出梦醒后的无限凄凉,表达了李煜深切的亡国之痛。(答出“表面写繁华,实际突出凄凉”或“亡国之痛”即可;意思对即可,句子不通顺或表达不准确酌情扣分。)19.①相同点:两首词都运用了反衬(对比)的手法,以繁华的美景反衬凄凉无奈的亡国之痛。(“反衬”或“对比”1分,作用1分;意思对即可,句子不通顺或表达不准确酌情扣分)②不同点:《望江南》是以虚景衬情,用梦中虚幻的繁盛景象反衬醒后现实的凄凉无奈;《虞美人》则是以实景衬情,由眼前的无限美景勾起对故国往事的回忆,反衬出亡国之君的深切痛苦。20.略 四.21(4分)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化无形为有形,文笔简约却又意味深长。点明宋词在宋朝的文学地位, 领起下文,为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22(2分)“小我”之愁,亦是“大我”之愁(“独特的而又极具普遍意义”亦可)23(4分)在用例上,文章选取了读者耳熟能详的典型词人,并进行了详略得当的安排。全方位地给我们展现了这些代表性的词人的作品中那无尽的忧愁和哀伤24(6分)⑴因为它可以滋润我们因为过度追逐娱乐而干燥的心田;⑵宋词的哀愁和忧伤使我们的心灵变得柔软,内心充满爱;它使我们细致而深刻地感受到哀愁和忧伤及其价值参考译文:丞相西平侯于定国,是东海郡下邳县人。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作过县里的狱吏,后又升为郡里的狱官,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郡中触犯法令的人,经于公判决的,都不敢隐瞒真情。东海郡百姓在于公活着时就为他建立了生祠,名叫“于公祠”。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母特别恭谨,她的婆母想要她改嫁,她始终不肯答应。她的婆母告诉邻人说:“这孝顺媳妇侍奉我很是恭谨,我哀怜她没有子女,守寡的日子很久了,我年纪老了,怎么能长久地拖累年轻人呢?”后来,她的婆母自已吊死了。婆母的女儿告到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我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孝妇辩解说她没有杀死婆母,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报送上级官府。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母十年并以孝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母。太守不听他的话,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太守后来终于杀了孝妇。此后,郡中枯旱三年。后任太守到此,卜卦寻问枯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应当处死,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于是新任太守就杀牛宰牲去祭奠孝妇的坟墓,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亲自到坟前祭奠。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当年五谷丰登。郡中的人因此更加敬重于公。于公修建房屋住宅,对工匠说:“替我把门修造得高高大大的,我判案从未有过冤案,我的后代一定有受封赏的人,要让高车驷马都能通过。”到了他的儿子于定国,果真被封为西平侯。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高考资源 每天发布最有价值的安徽省蚌埠四中、五中、九中、十二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扫描版,WORD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752379.html

相关阅读:河北省保定市重点中学高二3月月考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