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三单元 北魏孝文帝改革
第1课 改革迫在眉睫
优化训练
基础巩固
1.北魏建立于
A.三国时期 B.东晋时 C.前秦时 D.386年以后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和条件是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民族融合 ③先进文化的吸引 ④社会矛盾尖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③④
3.北魏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对汉制总的态度是
A.不屑一顾,嗤之以鼻 B.持怀疑态度,对于是否学习犹豫不决
C.逐渐受其影响,有限地学习、接受 D.对其大加赞赏,决定全面学习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471年,拓跋宏继承帝位 B孝文帝汉化的推动者是冯太后
C.孝文帝自幼饱读儒家经典 D.孝文帝决心改革汉制,以维护鲜卑旧制
5.北魏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的根本原因是
A.拓跋圭等统治者实行改革,使北魏强大 B.前秦瓦解
C.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客观上其他政权的弱小
6.透过右图能获知
①北魏骑马武士纵横驰骋,骁勇杀敌的战争情景
②北魏是“马背上得天下”的政权
③北魏时陶瓷艺术水平高
④北魏时实行民族压迫政策

北魏骑马武士陶俑
A.①② B.③④ C. ②③④ D.①②③
强化提高
7.北魏统一北方后,在黄河流域逐渐采用先进的经济形式发展经济,这种经济形式实质是
A.奴隶制经济形式 B.封建制经济形式
C.半封建半奴隶制经济 D.半畜牧半农业
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牛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的过程 B.农业化的过程
C.工业化的过程 D.汉化的过程
9.右图的人物是
A.后燕太医
B.汉族地主
C.汉族儒生
D.鲜卑贵族
10.下面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北魏统一后,社会环境较为安定
②拓跋硅等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
③实行宗主督护制,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④冯太后的积极推动和支持
⑤孝文帝本人深刻意识到本民族及政权的落后性
A.①②③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课外延伸
11.阅读下列材料:
北魏初期,在地方上实行宗主督护制。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割据一方。许多逃避战乱的农民投奔他们.成为坞堡中的一员。坞堡主又称为宗主,与堡户结成牢固的依附关系。北魏统一北方后,无力消灭遍及大河南北的坞堡,被迫承认坞堡组织的合法性。北魏政府任命这些坞堡主为地方行政官员,由他们代管征收赋税和徭役。这就是宗主督护制。宗主督护制作为地方基层政权,有许
多的弊端,宗主往往隐冒户籍,“五十、三十家为一户”,借此逃避赋役。
??张文喜、刘焕曾《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可知,北魏的基层政权实行何种制度?
(2)该制度的推行有何危害?
(3)它的推行与孝文帝改革有何关系?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元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北方四分五裂的局面,为各民族间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为巩固统治,北魏参照汉族封建政权的一些统治方式,实行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这样拓跋部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渐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重用崔浩等汉族儒生,完备国家机构,还兴办太学,越来越多地吸收汉族先进文化。但是由于各种制度的建设不够完善和欠缺,使得北魏政权面临许多突出的问题,如宗主督护制的存在加重了“纵富督贫,避强侵弱”。
材料二 根据文献记载,拓跋贵族“每有骑战,驱夏人(汉人)为肉篱”。对于其他被统治民族也是如此。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写道:“吾今昕遣斗兵,尽非我国人(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对于拓跋贵族残酷的经济掠夺,时人谢灵运曾这样介绍说:“北境自染逆虏,穷苦备罹,征调赋敛,靡有止已。所求不获,辄致诛殒,身祸家破,阖门比屋。”拓跋贵族的残暴统治,激起各族人民不断爆发起义。
请回答:
(1)结合上述材料,北魏这次改革的背景是什么?
(2)不改革会造成什么后果?
(3)你若生活在那一时代,处在孝文帝的位置,怎样做才能保证改革的成功?
高考猜想
13.(2007?江苏启东)魏晋南北朝时期,曾经统一过黄河流域的政权除曹魏和北周外,
还有
①西晋②前秦③北魏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14.(2006?山东青岛)崔浩这位汉族儒生受到重用反映的问题是
A.他是汉奸,卖国投敌
B.北魏喜欢利用汉人打汉人
C.鲜卑族学习汉族文化
D.鲜卑族与汉族融为一体
优化训练参考答案
基础巩固
1.D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386年,拓跋圭重建代国,不久改国号为魏,史称北魏。
2.D 该题考查学生的复合选择能力。①②③④都符合题意。
3.C 本题主要考查概括归纳能力。由于汉制的进步性,孝文帝改革以前的统治者如拓跋圭就进行改革,学习汉族先进文化,不过学习是有限的,没有全面学习。
4.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关键是把握住孝文帝改革的实质一封建化,即可知D项是错误的。
5.A 改革旧的制度和落后的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才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6.D 骑马武士陶佣直接反映出北魏借武力统一北方,同时也映射北魏时较高的陶瓷艺术。至于统治者实行什么统治政策在图中是无从得知的。
强化提高
7.B 本题考查学生对当时先进经济发展形式实质的理解能力。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按人口分配土地,推行鼓励发展农业的经济政策,实际上就是封建制下的农业发展模式,因而选B项。A、C、D三项较之B项是落后的。
8.B 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民族融合如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
9.C 本题考查对历史图片的再认再现能力。崔浩是汉族儒生,在北魏时受到重用。
10. C 本题考查的是对孝文帝改革有利条件的全面认识能力。既有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因素,也有主观和客观方面的内容,此题中的③不符合题干“有利条件”的要求,可直接排除。
课外延伸
1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抓住“宗主督护制”即可作答。第(2)、(3)题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一方面要把材料与问题联系起来考查,另一方面要在问题中抓住关键词语。
【答案】(1)宗主督护制。
(2)剥削农民,隐冒户籍,逃避赋税.造成国家税收的减少,也造成地方割据势力。
(3)它的推行激化了矛盾.改革迫在眉睫.导致孝文帝进行改革。
12.【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概括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题从北魏统治危机的出现入手,多方面分析,说明改革的必然性。第(2)题可联想当时社会矛盾的存在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第(3)题要以“孝文帝”的身份,结合当时形势,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案。
【答案】(1)①北魏崛起并统一了黄河流域,社会环境较为安定,社会生产得到发展。②北魏统治者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开始了封建化进程,为孝文帝改革奠定了社会基础。③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后.由于各种制度的欠缺和实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并使北魏出现严重的统治危机,改革迫在眉睫。④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这对孝文帝改革起直接的推动作用。
(2)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社会愈加动荡,统治危机加剧。
(3)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借鉴和采用汉族先进的统治经验和政策,改革鲜卑族落后的统治方式。
高考猜想
13.A 本题考查了散落在教材各处的知识,尽管前秦存在时间短但也曾统一过黄河流域。
14.C 崔浩是汉人,得到鲜卑族重用,但他并未卖国,排除A、B两项;而D项融为一体之说违背史实。题干实际上说明的是鲜卑民族的汉化问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75642.html

相关阅读:北魏孝文帝改革教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