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22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学案
【自主学习】
?导学提纲
20世纪前夜的中国,长夜漫漫,风雨如晦。由于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陷入苦难的深渊。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孙中山在从事反清革命的实践中,借鉴西方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创立三民主主义,建立中华民国,实现了划时代的变革。继而又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了三民主义,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那么,三民主义的内容是什么?应如何看待三民主义的影响?三民主义在什么形势下得到发展的?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应如何看待孙中山这个人物?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走进第24课――孙中山和他的民主追求。
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1905年,孙中山创建的
三民主义的内容
三民主义
及其发展 提出的时间: 年
标志:国民党一大通过的《 》
新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的核心
【课堂互动】
?读图探史
见人民教育出版社教材P72《孙中山同盟会纲领》图.P73《中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图
(1)根据两图回答,孙中山在革命不同发展时期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什么?
(2)这两种指导思想在内容上有何区别?
各抒己见
综合所学知识,谈谈你是如何评价三民主义的?
【开拓视野】
三民主义对中国革命推动作用综述
三民主义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中国广大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民生富裕的愿望,因此它不但受到资产阶级的拥护,也受到了包括广大劳动人民在内的一切民主派的拥护。在一段时期内,它成为中国革命党人战斗的口号和团结的旗帜,对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正是在三民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在孙中山的领导下,广大革命人士团结一致,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中华民国,使得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旧统治秩序再也不能稳定下来。
【知识扫描】
一、单项选择题
1.孙中山认为要从根本上抵御侵略,挽救民族危机的主要方式是
A.中体西用 B.采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C.维新变法 D.开展“商战”,实行君主立宪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其核心是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三大政策
3.“平均地权”思想的进步性主要在于
A.设计了革命后的土地政策 B.满足了农民对土地的要求 C.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D.改变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4.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是
A.三民主义 B.《中华民国约法》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
5.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一文中强调革命任务有三,即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它们分别是指
A.民族.民权.民生 B.民权.民族.民生
C.民族.民生.民权 D.民生.民权.民族
6.之所以说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主要是因为它
A.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要求
B.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
C.适应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要求
D.提出了平均地权以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7.民族主义的矛头直指
A.帝国主义 B.清王朝 C.封建制度 D.君主专制
8.三民主义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A.没有反映中国人民的民主要求
B.没有表达资产阶级在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
C.没有提出反封建的土地纲领
D.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
9.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首先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B.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C.民族资产阶级与满族贵族的矛盾
D.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立宪派的矛盾
10.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是
A.国民党实现三民主义的策略 B.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C.国民党的斗争纲领 D.革命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
11.新三民主义不同与旧三民主义的内容是①明确反对帝国主义 ②平均地权 ③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④节制资本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12.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最突出的区别是
A.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 B.民权为一般平民所有
C.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D.节制资本
13.下列对新三民主义性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仍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B.是各阶级联合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C.是无产阶级的革命纲领
D.以三大政策为核心
二、非选择题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 “――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军,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告各友邦书》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主张建立的是什么样的“至完美”国家?他准备怎样建立?
(2)据材料一.二分析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15.新三民主义比旧三民主义有哪些进步性?
参考答案
【课堂互动】
?读图探史
[提示](1)辛亥革命时期:三民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三民主义。
(2)新三民主义较之三民主义在民族主义方面: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实现国内各民族的平等和自决;在民权主义方面:更突出了授予一切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个人和团体的一切自由和权利;在民生主义方面:突出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体现了扶助农工的精神。
?各抒己见
[提示]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但是,三民主义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要求,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知识扫描】
一、单项选择题
1.B 2.B 3.D 4.C 5.A. 6.A. 7.B 8.D 9.B 10.A. 11.B 12.A. 13.B
二、非选择题
14.(1)“至完美”的国家是指资产阶级共和国。通过武装革命推翻满洲贵族专制统治。
(2)在民族问题上,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和不平等条约,不敢彻底反帝;在民生问题上,只模糊提到反对富人专制,未提出消灭封建土地制度。
15.民族主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主张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民权主义,主张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并提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使民生主义与扶助农工密切结合。
补充练习:
1.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是( C )
A.儒家思想  B.庄子哲学 
C.“知难行易”  D.知行合一
2.孙中山提出“知难行易”学说的原因是( A  )
A.当时很多革命党人放弃了革命理念对实践运动的指导作用
B.“行之非艰,知之惟艰”
C.当时很多革命党人认识到革命理论的重要性
D.革命党人必须懂得革命的理论
3.孙中山“知难行易”学说揭示的“知”与“行”二者的关系是(  B )
A.“知”是基础,“行”是指导
B.“行”是基础,“知”是指导
C.“知之未必能够行之”
D.“行之则更易知之”
4.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是( B   )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族主义  D.三民主义
5.中国近代以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兴办
洋务”“君主立宪”等思想的失败说明了( A   )
A.近代中国要谋求社会进步必须走革命的道路
B.提出这些思想的人都是志大才疏的人
C.近代中国不可能走向富强
D.中国必须进行辛亥革命
6.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的政治目标是(  B  )
A.推翻封建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B.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C.推翻满族贵族的统治
D.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7.以下对三民主义评价不正确的是(   A )
A.三民主义集中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
B.它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
C.它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D.在它的指导下,颁布了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8.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结成统一战线的政治基础是(  B  )
A.三民主义 B.新三民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D.“知难行易”学说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7604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