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百花齐放教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第20课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一、目标
目标
内容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识记
理解
运用
“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
“双百”方针的提出符合当时中国国情,具有必要性。
1.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和两千年前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的比较。
2.通过学习,学会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
问题探究
文化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春天的信息
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和内容
“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基本性、长期性的方针,对发展我国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具有重大意义。
情景再现
影视赏析
历史比较
春天的硕果
“双百”方针的贯彻: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之争、文学艺术领域的成就
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勤于思考、独立思考的意识和素质。
二、教材分析和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课时安排
1课时。
重点
“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目的。
难点
“双百”方针贯彻的经验教训。
教材内容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四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繁荣科学文艺工作的“双百”方针:“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方针的提出过程、内涵;方针的贯彻情况和成果;经验教训。“双百”方针是党的一项基本的、长期性的方针,它是为适合探索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而提出的。“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使科学文艺领域出现繁荣景象,但同时又提供了很多经验教训。由于文学艺术方面的资料较丰富,建议在教学过程中适当补充,并采取多种形式,如讨论、辩论、文艺作品赏析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感性认识,加深学生对“双百”方针的理解。
本课引言是由一幅照片和文字说明两部分内容构成,突出表现了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双百”方针的提出给科学和文艺领域带来的欣欣向荣、春意盎然的景象。建议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引言内容。问题一、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问题二、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
第一目“‘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双百”方针的提出,有着深刻的社会历史背景。
(1)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从1953年开始,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剥削制度即将被消灭,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但中国的生产力水平还很落后,所以党和国家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迅速发展我国的经济、科学和文化事业。为适应这种探索的需要,中共中央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提出了一些变革措施,为此,毛泽东写了《论十大关系》,指出:“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冲破苏联模式的束缚,抛弃苏联错误的东西,走出自己的建设道路来,这是《论十大关系》的基本思想。在《论十大关系》中,针对文艺、科学领域,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2)有些意识形态领域的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建国初期,在科学文化领域内由于受到前苏联在学术批评中的粗暴作风的影响,也由于我们自己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的某些“左”倾思想的影响,存在着教条主义、宗派主义和形式主义,在学术、文化和艺术问题上动辄打棍子、扣帽子的情况时有发生,把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当成政治问题,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伤害了一部分知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与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是不适应的。
(3)关于知识分子会议召开。1956年1月14日至20日,中共中央召开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周恩来代表党中央作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他代表党中央郑重宣布:知识界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中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陆定一在会议上说:在学术、艺术、技术的发展上,我们不要做“盖子”;“学术问题、艺术问题、技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发挥个人的才能,采取自己的风格,应该容许不同学派的存在和新的学派的树立(同纵容资产阶级思想的自由发展严格区别开来),他们之间可以互相批评,但批评时决不要戴大帽子。
在本目的教学中,建议教师指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讨论,教师可以给出几个讨论问题:问题一、“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1956年之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问题二、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为更好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党提出“双百”方针是很有必要的。讨论中,也可以让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第二目“春天的信息”。教材首先详细介绍了“双百”方针的提出过程,然后重点阐述了“双百”方针的内涵。
(1)“双百”方针的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个方针,是党在指导文艺工作和科学研究的实践中逐步提出的。“百花齐放”这一思想的提出是在1951年。当时,国内关于京剧问题的发展出现了争论,一派主张全部继承;另一派认为京剧是封建主义的,主张全部取消。1951年4月,毛泽东为中国戏曲研究院题词:“百花齐放,推陈出新”。他主张京剧还是要,不单是京剧,各种戏曲形式都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加以继承。“百家争鸣”是毛泽东在1953年就中国历史问题的研究提出来的。1953年中央决定要中宣部就中国历史问题、中国文字改革问题、语文教学问题组织三个委员会加以研究。7月26日中宣部提出三个委员会的名单,8月5日中央予以批准。当时,中国历史问题研究委员会主任向毛泽东请示历史研究工作的方针,毛泽东提出要百家争鸣。10月,在中国历史问题研究会的会议上传达了这个精神。当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都只是分别向一个领域提出,而“百家争鸣”的口号还没有公开宣传。
4月25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讨论中陆定一发言,提出对于学术性质、艺术性质、技术性质的问题要让其自己讨论。他还表示不能同意“巴甫洛夫是社会主义的,魏尔啸、西医是资本主义的,中医是封建的”,“摩尔根、孟德尔是资产阶级的,李森科、米丘林是社会主义的”这样的说法。他认为,把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帽子套到自然科学上去是错误的。在讨论中,还有人发言,建议在科学文化问题上要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两个口号。4月28日,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正式提出了“双百”方针。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七次会议上进一步阐述了“双百”方针。他说: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又说:百家争鸣是诸子百家,春秋战国时代,二千年前那个时候,有许多学说,大家自由争论,现在我们也需要这个。他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李森科、非李森科,我们搞不清,有那么多的学说,那么多的自然科学,就是社会科学,这一派,那一派,让他们去说,在刊物上、报纸上可以说各种意见。
1957年2月,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宣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方针。这次讲话经整理补充后以《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为题,于6月19日在《人民日报》公开发表。同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党对科学文化工作基本性的长期性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2)“双百”方针的内涵
1956年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自然科学家、社会科学家、医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系统阐述了党中央提出的“双百方针”。他强调:我们党现在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要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指出“我们所主张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提倡在文学艺术工作和科学研究中有独立思考的自由,有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有发表自己意见的自由。”“我们主张政治上必须分清敌我,我们又主张人民内部一定要有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学领域中的表现。”在自然科学工作方面,他指出:“在某一医学上,生物学或其他自然科学学说上,贴上什么‘封建’‘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之类的阶级签,……就是错误的。在文学艺术工作方面,他指出:限制创作的题材“只许写工农兵题材,只许写新社会,只许写新人物等等,这种限制是不对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对批评工作来说,就是批评的自由和反批评的自由”,而现在的批评,有些令人害怕,应当纠正,对被批评的人来说,别人批评得对,应该虚心接受。他还强调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以此来指导文学艺术创作和科学研究工作。
建议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通过回答问题,加深对“双百”方针内涵的理解。
第三目“春天的硕果”。“双百”方针提出后,科学技术领域和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繁荣景象。
(1)“百家争鸣”:生物学领域的学派争论。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方针的会议,是生物学领域中的摩尔根学派和李森科学派之争。这两个学派的争论,在苏联一度被认为是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之争。由于受到苏联的影响,建国之初中国也采取独尊李森科学派而贬损禁止摩尔根学派的态度,一些科学试验遭到粗暴干涉而被迫停止,著名植物学家胡先辅在《植物分类学简编》中批评了李森科,竟遭到政治批判。对于这些情况,毛泽东、周恩来等指示中央宣传部和中科院进行调查研究,要求按照“双百”方针的精神加以解决。1956年8月全国遗传学座谈会在青岛召开,与会130多人中包括了我国遗传学界两派的主要学者。中宣部有关负责人针对遗传学界两派之间的严重对立的不正常状况,阐述了党的“双百”方针,明确表示不赞成把摩尔根的观点说成是唯心论,宣布全部摘掉过去强加给摩尔根学派遗传学的各种政治帽子,强调学术上的不同见解要通过自由讨论和科学实践去解决,一时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等待,不要急于作结论。这次会议打破了几年来我国遗传学派形成的“一家独鸣”的僵硬局面,促进了不同学派之间的团结与合作,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这也是“双百”方针提出后,我国为贯彻落实这个方针,突破苏联模式而召开的一次影响巨大、效果很好的会议。“双百”方针的提出使人们的眼界开阔了,思想活跃起来了,自由讨论的风气浓厚了。
(2)百花齐放:文学艺术领域的成果。“双百”方针给文学艺术的创作带来了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文学艺术界的许多作家、艺术家,采用多样化的形式,以不同的风格,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新风貌,各方面的创作成就都很突出,硕果累累。
生物学领域的争论理论性强,不宜展开,使学生明确这场争论是对苏联模式的否定,体现不同学派的自由争论即可。文学艺术领域的“百花齐放”,建议用幻灯片展示多幅照片,引导学生认识体裁、风格、内容和题材的多样性。
第四目“历史的经验教训”。“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并付诸实施后,学术界和文艺界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生机勃勃的景象。可惜的是,好景不长,由于国际形势的急剧变化和国内反右派斗争的扩大化,致使此后“双百”方针的贯彻出现了严重挫折,受到了“左”的干扰和破坏。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极左思想盛行,“双百”方针受到彻底破坏,百花凋零,科苑荒芜。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毛泽东赞扬了王蒙的小说,说他讲正了一个问题,就是批评官僚主义。其间,毛泽东曾要求调整文艺政策,邓小平在全面整顿中也试图力挽狂澜,但在当时历史条件下,都未能从根本上扭转局面。
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双百”方针才得到恢复。由于这时党清算了“文化大革命”及其之前的“左”倾错误,党总结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的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即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以及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在这三个关系中,和人民生活的关系是最基本的。在新形势下,“双百”方针得到更加自觉、坚定的贯彻,重新焕发了它的勃勃生机。正如邓小平所强调的:“无论如何,思想理论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一定要坚决执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是“三中全会决定了的,现在重申一遍,不允许有丝毫动摇。”这是结合新时期的历史特点对“双百”方针所作的深刻阐述。这些都有力地说明毛泽东提出的“双百”方针是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在新的历史时期,它必将进一步促进我国的科学文化繁荣发展,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猛而健康地发展。
本目内容具有本课小结的作用,建议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指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的文艺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要正确处理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双百”方针具有长久性的指导意义。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双百’方针提出的时代”一目,设计通过让学生自主的完成本节引言给出的【探究问题】第一题:“为什么要提出双百方针”来完成本目的教学任务。在教学中,采用学生讨论法,教师适当指导。给出几个讨论问题:“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1956年之前意识形态领域的状况是怎样的?原因是什么?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什么变化?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为了调动一切因素建设社会主义,包括调动文化界和科学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中央召开了知识分子会议。在肯定知识界面貌发生根本变化的同时,制定一个正确的文化工作方针非常有必要,以使文化与科学走上正轨,以便更好的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为此,党提出“双百”方针。此处要让学生认识到“双百”方针的提出是党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摆脱苏联模式)上的一个重要尝试,是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来的,是在国家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迫切要求上提出来的,是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科学文化工作的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同时为讲下一目做铺垫。
关于“春天的信息”一目。一、通过对“双百”方针政策提出过程及课文前两个自然段的介绍,让学生明确“双百”方针提出的过程。二、解决本目【学思之窗】的问题(“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让学生自己看书,自主讨论。教师最后总结,突出几个重要知识点。完成此目教学后,让学生认识到:“双百”方针是科学文化工作的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是根据中国具体国情提出来的,它提倡文学艺术、科研领域的三个自由,鼓励文艺科研工作者大胆创新,自由发展。但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关于“春天的硕果”,教材出示了3幅照片和【历史纵横】(关于电影界“难忘的1959年”)的资料。生物学领域的争论不宜展开,由教师对两个学派及其争论的情况简单加以介绍,使学生明确这场争论是第一个贯彻“百家争鸣”的会议,是一次成功的会议,并感受到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的自由学术氛围。关于“百花齐放”的累累硕果,教师充分利用课本上的3幅照片《毛泽东、陈云等接见参加全国专业团体音乐舞蹈汇演的演员》、《1957年周恩来观看著名戏剧家梅兰芳演出后,与演员亲切交谈》、《电影〈五朵金花〉剧照》,用幻灯片或计算机依次出示,可提示学生:从这组照片中,可以得到什么样的信息?(让学生理解文学艺术创作的丰富多彩,开拓出了新的题材和主题,采用了多样化的体裁与表现手法)文艺领域还有哪些优秀的作品和成就?可以简单的向其他同学介绍一下吗?这些作品集中反映了什么内容?起到了什么的作用?(大大丰富了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的文化生活)建议教师还可以多出示一些图片和照片,或者组织学生在课外多搜集一些这一时期的作品资料,在课上介绍或组织课外资料展示,既可以加深对“双百”方针意义的理解,又可以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历史的经验教训是本节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问题。处理本目教材注意“双百”方针在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科学文化发展的重大意义。组织学生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分组讨论,包括:“双百”方针提出后在执行过程遇到了哪些问题,“双百”方针的提出和贯彻给我们提供了哪些经验教训?应该如何处理三个关系?贯彻“双百”方针有什么现实意义?通过讨论,使学生认识: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使“双百”方针又恢复了它的生命力,我们要接受历史的经验教训,正确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使文艺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在这种形势下,科学和文艺工作者步入了又一个春天。在这里建议教师结合“三个代表”的理论,使学生明确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最后师生共同解决【学思之窗】的问题:社会主义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有何异同?作为课堂巩固练习和加深理解。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导入本课学习时。
请同学们阅读本节引言和照片,思考以下问题。问题一、从照片中,你可以得到什么信息?你怎么理解春天?问题二、这种文艺界的春天是怎样出现的?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导入本课学习。导入:春天是万物复苏、百花齐放的季节,是给人们带来生机与希望的季节。1956年我们的新中国在“双百”方针指导下,文艺、科学领域迎来了一个阳光明媚的春天。
案例二 在讲述“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过程遇到的问题时,补充一些资料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
介绍《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受批判的情况。1956年9月,《人民文学》发表了青年作家王蒙的小说《组织部里来了个年轻人》,描写了北京市某区党委会里,一个青年干部同区委组织部一个副部长的官僚主义作风做斗争的故事。有些人认为,小说把反对党的基层领导的官僚主义做主题,是完全错误的,因而受到政治批判。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总结我们可以从中汲取什么经验教训。
案例三 进行全课总结时,阐述“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
“双百”方针是党在总结我国文化发展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是促进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方针。我们要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促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所主张的自由有何不同?
解题关键:两个自由的实质不同。
思路引领:“双百”方针是社会主义时期党在科学文艺领域的一项政策。
答案提示:“双百”方针中所指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范围内,保证社会主义方向,最终会有利于社会主义科学文化事业的发展。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在科学、文艺领域贯彻“双百”方针?“双百”方针在贯彻执行中遇到了哪些问题,又是怎样解决的?
解题关键:建设社会主义要充分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
思路引领: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中国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混淆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答案提示:三大改造完成后,党和国家面临的主要任务是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要调动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1956年,中共中央召开了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会议,肯定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建国初期,意识形态领域的某些争论把学术、思想认识问题当成了政治问题,伤害了知识分子积极性。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知识分子积极性是必要的。
贯彻执行中遇到的问题:由于一些政治运动的扩大化和“文化大革命”的到来,一些学术问题被当成政治问题,甚至把学术争论说成政治斗争,不同的学术观点,被看作是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一些正确的甚至是优秀的作品当成错误的受到批判。
解决:“文革”结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到来,文学艺术和学术领域清算了林彪、江青的极左路线。党总结了社会主义时期以来科学、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双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执行。
二、学习延伸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71198.html

相关阅读:高二历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复习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