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岑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试题 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二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历史测试注意事项: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请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2. 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 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 考试结束,只需将答题卡上交。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4.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跟下列哪一制度关联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25.《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 “庶务丛集……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26.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这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形成平等的外交观念 B.“天朝上国”规制受到冲击C.对西方列强产生崇拜心理 D.收到西方文化的广泛影响27. 保罗?约翰逊在《现代:从1919到2000年的世界》中写道:“(20世纪)80年代,人类刮起了一场巨大的求变之风……80年代成为当代史的分界线。民主精神恢复了自信,开始广泛传播。”这场“求变之风”对世界产生的深远影响是A.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多极化趋势 B.壮大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 C.导致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D.加快了西方政治民主化进程28. 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材料反映了(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29.学者李述森在一篇文章中论述道:“俄罗斯传统的核心是民族主义。是强国的诉求。要强国就必须大力发展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为了在短时间内达到这一目标,就必须以强制措施将全体居民控制起来,特别是要控制农业,榨取农业。”材料论及的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赫鲁晓夫改革 D.斯大林体制30.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31.《世界知识画报》2004年第一期的文章《一棵树和一座古城——马六甲掠影》中有一幅插图:马六甲河口兀立着一艘西欧人首次远航至马六甲附近时的巨大木船,尽管经历沧桑依然保存完好。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这艘船最有可能属于哪国船队 ( )A.葡萄牙 B.西班牙 C.荷兰 D.英国32.17世纪,英国与荷兰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英荷)战争”。当时,英国发动三次英荷战争的主要目的是 (   )夺取海外贸易优势和抢占殖民地 B.将北美洲和大洋洲纳入世界市场C.推动英国机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 D.保护跨越大西洋的黑人奴隶贸易33.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这是党在农业问题上的一个重要决策。从 1949 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总趋势是 ( )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社→土地包给个人自负盈亏D.互助组→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生产→人民公社化34.清朝进士李希圣曾记录:“……自联军之入城也,时掠取财物,而德兵尤横,……夷兵至骑驴上三殿,玉帛图籍焚掠无遗。……俄、英兵迭居颐和园,及出而薪木皆尽矣。”材料反映的是哪一次战争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5.2006年,时任美国总统布什否决了国会通过的“胚胎干细胞议案”, 而民意调查显示,美国70%的公众支持胚胎干细胞研究。依据美国联邦宪法,布什这一做法 A.说不清 B.不合法 C. 合法 D.遭公众反对无效gkstk第Ⅱ卷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36题—41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2题—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 孙中山认为,民生问题不仅是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历史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且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原动力。他说:“社会进化的定律,是人类求生存。人类求生存,才是社会进化的原因。”“人类求生存是什么问题呢?就是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才可说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我们能够明白社会进化的原动力,再来解决社会问题那才很容易。”他进一步解释道:“人类生活的程度,在文明进化之中可以分作三级。第一级是需要。人生不得需要,固然不能生活,就是所得的需要不满足,也是不能充分生活,可说是半死不活。所以第一级的需要,是人类的生活不可少的。人类得了第一级需要生活之外,更进一步便是第二级,这一级叫做安适。人类在这一级的生活,不是为求生活的需要,是于需要之外更求安乐,更求舒服得了充分安适之后,再更进一步,便想奢侈。”孙中山将人的生活分为“需要”、“安适”、“奢侈”三个等级,未必科学,但是,他实际上是在说,人的需要是不断增长、不断发展、不断提高的,正是人的这种不断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推动社会和历史的发展。所以他说:“民生就是社会一切活动中的原动力。”——《新华文摘》 2007年第2期《孙中山思想的现代价值》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不能解决当时民生问题的原因。(5分)材料二 1937年,红星照耀西方。该年1月,在美国《生活》杂志上,惊异的出现了毛泽东的头像。在斯诺为他拍摄的一系列照片中,那张头带八角帽,神情沉着,面容清癯的肖像无疑最为著名。——《复兴之路》环球时报结合你的理解,简述“红星”是如何“照耀西方”的? (4分)gkstk材料三 1940年11月2日,罗斯福在竞选第二次连任总统的演说时呼吁:“为了全体美国人的福利”他说:“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 那里的工人不会在风华正茂时被一脚踢开,那里的人们不会世世代代受穷,那里的穷苦农民不会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汉,那里的青年不会在垄断的淫威下乞讨工作。?”“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 那里的全体人民有极好的文化教育机会。”“我看到这样一个美国, 那里的劳工界进入暮年之人能够安度余生,?养老金和保险金将理所当然地颁发给这些为国家忙碌了一生的人。”——岳西宽、张卫星译:《历届总统就职演说集》指出罗斯福政府切实保护低层民众的措施,并结合当时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其原因。(6分)材料四 新中国成立时,国家百废待兴,工作千头万绪,党首先关注的是人民群众的吃饭穿衣、生产生活问题,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了执政实践的第一位。正如当时主管全国财政经济工作的陈云同志所说:“我们面临着如何把革命成果巩固和发展下去的问题,关键就在于要安排好六亿多人民的生活,真正为人民谋福利。”新中国成立初期,怎样较好解决广大人民的生活与生产活动?(5分)材料五 “21世纪始于1978年”,这是英国《卫报》专栏作家的断言。因为那一年“是邓小平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的年份---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开始从平均主义向市场经济走出了尝试性的一步,它创造了一个完全不同的历史”。这个“完全不同的历史”有什么主要表现?结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民族复兴的梦想会在1946年破灭却在1978年变成现实?(4分)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 天下之势,方病大肿,一胫(小腿)之大几如要,一指之大几如股。——《汉书?贾谊传》材料三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明]宋濂《元史》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中的地方行政制度,针对其“弊”秦朝在地方制度上又是如何求“变”的?(4分)(2)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地方制度的弊端。汉武帝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4分)(3)据材料三分析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2分) (4)综上所述,概括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趋势。(2分)请从下面所给的42、43两道地理题中选定一题作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方框涂黑,按所涂题号进行评分;不涂、多涂均按所答第一题评分;多答按所答第一题评分。请考生在第44、45两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44.(16分)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广西岑溪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试题 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er/85970.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