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解读2011年安徽高考作文 佚名

  一年一度的高考结束了,和往常一样,又是千家万户说高考,各行各业说语文,街头巷尾说作文。作文虽然在150分的高考试卷中只占60分,但它的影响远远超过60的分值,说“得作文者得天下”一点也不过分。确实,作文是学生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学语文教育教学成果的集中呈现,它在高考试卷中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今年是安徽进入新课程改革的第六个年头,也是新课改高考过渡的第三年,高考怎么考,就等于指明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

  《考生大纲》要求考生“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重点当然是在“能写”二字上。我以为作文既然属于表达题,考查的重点就应该是立意、谋篇、表达的能力。好的作文题就应该降低审题难度,排除一切干扰,直指考查目标;同时尽可能为每一位考生提供更大的空间,让他们都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我们高兴地看到,安徽卷在经历了从“带着感动出发”到“弯道超越”到“吴兴杂诗”的多年探索之后,终于出现了“时光在流逝”这样自然质朴又厚重大气的作文题。作为中学教师,我始终期盼着这类作文题的出现,但当面对它的时候,我依然有些难以置信:没想到它如此质朴,没想到它如此契合中学教学实际,没想到它如此贴近考生生活。

  便于多层次展开思维

  这是一个思维空间很大的题目,考场上那短暂的时间内,考生既可以在感性的层面展开叙述和描写,也可以进行理性的分析和阐述,当然更可以上升到更高的思维层面,进行哲理性的追问和探寻。显然,无论考生擅长哪一种思维方式,都可以尽情发挥。其实更可贵的是这个题目的导向作用,它切合新课程注重思维的理念,能引导中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引导我们每一个人去反躬自省。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kao/101861.html

相关阅读:高考历史:背书也是一门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