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性”成语文改革关键词 要适应新高考 语文思维成核心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考复习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大家注意了,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7000字,现在是9000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数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来自中青报的报道,近日,在2018第五届“北大培文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写作大赛启动仪式现场,“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关于高考语文改革的观点引起圈内人士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在中学语文教育领域,温儒敏先生是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旗帜性人物,他的观点对于当前中小学语文教学、中高考语文改革都具有风向标的意义。

我们来梳理一下温儒敏当天所透露的多个观点值得圈友和家长们高度关注:

●“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高考语文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前年考的阅读题是古代货币制度。之后他们做了一个调查,99%的学生从来没有关心过,没有看过这个题目,老师也没有注意过。去年考的阅读题跟文学有点关系,就是比较文学,里面有很多概念,一般的中学生也看不懂。这说明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中学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高考阅读题的变化趋势,“那种思辨性,那么复杂,那种扩展,就是你想不到的,对女生特别不利!”(女孩子中学喜欢读小清新、小文艺、小立志,喜欢词很美的文章。这些符合那个年龄段的审美趣味。可她们马上读大学了,就要开始更多地考虑思辨,面对很复杂的逻辑。)

●教改必须在中学阶段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推动写作的教学。

●高考语文现在文学类也要考,应用类也要考。否则,语文课堂不讲诗,不讲散文,不讲小说,最终中国的文学教育也崩溃了”。(高考以前爱考实用文,一个文学类,一个应用类,二选一,“有一年考了刘震云的一篇小说,结果选他的文学类题目答题的只有8%~15%。剩下大部分考生选了应用类的。我们发现之后,第二年就调整了。)

高中语文特别是高中作文教学,全线崩溃!

●高中课程将有颠覆性的变化。对高一,有一个基本的设想,每个学期应安排6~8次的写作。其次要有文学写作,比如写诗,要学生模仿写诗、写小说、写散文、写戏剧。

●为什么要倡导文学创造?并不是要学生写得多么好,以后变成一个诗人。而是通过“模仿写诗,来感觉那种语言的超越,语言的变型。语言有时候不能穷尽,情诗就要说出变型的话,这就是诗。让孩子们懂得语言的这个特点,最终是一种情感训练、思维训练,也是对语言的一种感觉。改革还要让孩子们写剧本、改编剧本,写散文,写小小说。”

高考

决胜高考,语文学习方法要转变

01

重考试更重练习

大家都知道高中学习紧张,学校考试繁多。所以很多同学就为了节省时间,考完后语文就直接不进行订正纠错和反思、总结。这种以考代练打乱了复习的节奏,同学们需要调整策略,重视练习。

02

重练习更重思考

重练习并不是说题目做得越多越好,语文备考要避免机械训练,简单强化。同学们经常会碰到这些情况:费了很多时,刷了很多题,可收效甚微;上课时听得懂,下课后还是不会做;这道题会做,换一道照样扣分。这时候就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方法还是方向不对,是知识有漏洞还是能力有缺陷。可改进之处有很多,比如:用整体性学习代替机械记忆,建立起各知识点的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不停留于获取知识,更重知识的理解与拓展,举一反三,进而建模;改进记笔记的方法,比如可以试试康奈儿笔记法;改进做题的方法,不仅仅写下答案,还可以记录思维的过程;改进订正的方法,不仅看对错,更要看哪里对哪里错,为什么对为什么错,如何改进方能做对。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kao/1198375.html

相关阅读:距离高考30天,如何复习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