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江西省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说明:1.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本试卷分为试题卷和答题卡,答案要求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作答,否则不给分。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认为:孔子主张人在修养成长的过程中,其来自内部的自律和来自外部的他律,应当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关系,其间并无逻辑上的矛盾和不彻底。其中“他律”指的是A.仁者爱人 B.君主法治 C.礼乐规范 D.三省吾身2.“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经过他的精心整理、改造,阴阳五行学说才得以成为‘中国人的思想律,是中国人对于宇宙系统的信仰;二千年来它有极顽固的势力。’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等弊端,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国文化史》)这一观点A.怀疑董仲舒是一位有影响的思想家 B.肯定董仲舒“阴阳五行”学说C.否定董仲舒的学说 D.肯定董仲舒学说的影响力3.王阳明在《答罗整庵少宰书》中认为,“夫学贵得之于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夫。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夫……夫道,天下之公道也。学,天下之公学也,非朱子可得而私也,非孔子可得而私也。”这一思想的积极影响在于A.否定孔子的权威 B.完善心学体现 C.重建儒学的信仰 D.批判专制思想4.北宋文学家苏轼说“余尝论画,以为人禽宫室器用皆有常形。至于山石竹木,水波烟云,虽无常形,而有常理。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宋诗话全编?苏轼诗话》)这体现了中国儒学发展史上的何种认识论A.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 B.致良知C.格物致知 D.知行合一5.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仪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A.统治者实施新政必须要坚决 B.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C.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6.苏格拉底有句名言:“一种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这主要表明他A.强调生命的意义 B.追求理性的价值C.倡导提高生活质量 D.主张不断认识自我7.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美术创作的特点是A.以宗教题材弘扬人性之美 B.以抨击教会的腐败为创作主题C.注重鲜明的色彩和夸张的形式 D.以浪漫主义为其创作风格8.“一切生活现象皆是由上帝设定的,而如果他赐予某个选民获利的机缘,那末他必定抱有某种目的,所以虔信的基督徒理应服膺上帝的召唤,要尽可能的利用这天赐良机。……他的圣训是:你必须为上帝而辛劳致富,但不可为肉体、罪孽而如此。”持这种观点的人最有可能是A.英国国教的信奉者 B.加尔文教派的教徒C.路德教派的教徒 D.明末到中国的天主教传教士9.法国大革命期间,国王路易十六在狱中追述他最后的也是最隐秘的思想,在谈起他的臣民时,仍称他们为我的同胞们。这表明A.君主专制体制瓦解 B.自由平等成为公民普遍权利C.启蒙思想影响广泛 D.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发展10.右图是一副展品“东汉书信纸”。它原衬垫于铜镜之下,故呈圆形,推测为家书的残片。纸以麻为主要原料,并通过施胶等加工技术,改善了纸面的白度和平滑度,使得纸张厚薄均匀。以下对该展品的说明和论证,正确的是A.当时造纸术已经成熟 B.印刷术已经开始流传C.展品上的字体是小篆 D.纸最早发明于东汉11.元朝文人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称“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由此可以看出,元曲A.重章叠句,语言质朴 B.形式灵活,雅俗兼具C.结构严谨,平仄有致 D.半诗半文,辞藻华丽12.以下有关绘画艺术特征的点评,与右图所示赵孟?《古木竹石图》相符的是A.“以生活为内容,注重写实”B.“一切都缩减在立方体之中”C.“形式夸张,色彩明快”D.“画中有诗”“境生象外”13.牛顿的哲学中承认时间、空间的客观存在,也对暂时无法解释的自然现象归结为上帝的安排,他用数学方法阐明了宇宙中最基本的法则,他是一位震古烁今的科学巨人。下列对他的评价正确的是A.提出物理学的“四维时空” B.丰富和发展朴树唯物主义C.为文艺复兴提供科学基础 D.敬畏真实并抨击宗教神学14.马克思说:“这本书的理论可以用来当作历史上阶级斗争的自然科学依据。”“这本书”是A.《社会契约论》 B.《物种起源》C.《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D.《资本论》15.19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剑桥、牛津大学也进行改革,取消必须信奉加尔文教的宗教宣誓,并增设许多自然科学课程。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近代科技与工业化的扩展 B.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C.文艺复兴及启蒙运动影响 D.教会对传统大学控制的削弱16.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李鸿章“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郑观应“西人以商为战,欲制西人以自强,莫如振兴商务”章太炎“公理之未明,即以革命明之;旧俗之俱在,即以革命去之”梁启超“共和政治,非国民的继续觉悟努力,万万不会维持”A.推动中国近代化,挽救民族危机 B.向西方学习,实行民主政治C.实现中国工业化,自强求富 D.启蒙与救亡并重17.1905年,邓实在《古学复兴论》中指出:“十五世纪为欧洲古学复习之世,而二十世纪为亚洲古学复兴之世。夫周秦诸子,则犹之希腊七贤也……呜呼!西学入华,宿儒瞠目,而考其实际,多与诸子相符。于是而周秦学派遂兴,吹秦灰之已死,扬祖国之耿光。亚洲古学复兴,非其时邪?”这一观点A.混淆了欧亚古学复兴的性质 B.正确认识了文艺复兴的实质C.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D.有利于挽救当时的民族危机18.曾有人这样评价近代中国的一位思想家,“诋讦古人不已,进而疑经,疑经不已,进而疑圣,至于疑圣,则其效可睹矣。”这以思想家是A.李贽 B.康有为 C.孙中山 D.陈独秀19.1902年4月,梁启超在给康有为的一封信中明确表示:“满清政府已百事腐败,久已毫无希望,破坏主义终不免;逾迟则逾惨,不如趁早。唤起民族精神讨满是今日中国最适宜的主义。”这表明梁启超A.赞同三民主义 B.同康有为决裂 C.认清政府本质 D.倾向民主革命20.1903年,蒋百里在《民族主义论》中写道“三十年来之制造派,十年来之变法派,五年来之自由民族派”。这一说法反映了当时中国A.政党政治发展迅速 B.国家政权更替频繁C.社会思潮演进加快 D.民主革命即将完成21.毛泽东曾在《湘江评论》中提出“用强权打到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致张起大搅乱。”对该宣言理解准确的是A.组建工人政党 B.主张暴力革命 C.呼吁社会改革 D.宣传马列主义22.邓小平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中指出:“当前这个时期,特别需要强调民主。因为在过去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将集中,民主太少。”邓小平在这里强调的是A.拨乱反正的必要性 B.加强法制建设的紧迫性C.加强民主促进团结 D.反对个人崇拜的重要性23.1952年6月至9月,中央人们政府大规模调整了全国高等学校的院系设置,把民国时代的现代高等院校系统改造成“苏联模式”的高等教育体系。全国许多高等院校被拆分,大力发展独立建制的工科院校,相继新设钢铁、地质、航空、矿业、水利等专门学院和专业。中国进行上述院系调整的主要目的是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引进“苏联模式”培养人才C.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 D.贯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24.费希特曾说:“从你周围的一切掉转目光,朝向你的内心王国吧,这是哲学向他的信徒们道出的第一个要求。你身外之物没什么重要的,你本身是唯一的问题。”符合这种艺术风格的作品有A.《巴黎圣母院》 B.《人间喜剧》C.《约翰?克里斯多夫》 D.《老人与海》25.下列四幅作品,风格各异,反映的历史背景也不同,其中以世界现代史的某一重大事件为背景的名画是A.《伏尔加河上的纤夫》 B.《格尔尼卡》C.《自由引导人民》 D.《日出?印象》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20分,第27题20分,第28题10分,共50分)26.(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 江西省届高三第三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1000953.html

相关阅读:辽宁省沈阳二中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