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24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辽宁大连24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 史 试 题命题学校:辽宁省实验中学命题人:李娜张丽校对人:李娜 张丽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1.清代学者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日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下臣诸侯之制。"材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A.通过血缘姻亲关系与地缘结合以强化王权 B.通过分封同姓诸侯以加强对地方的统治 C.通过世袭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以巩固奴隶主专政 D.通过服饰规范等礼乐制度以维护贵族等级特权2.张九龄上疏(唐玄宗)言:“县令、刺史,陛下所与共理,尤亲于民者也。今京官出外,乃反以为斥逐,非少重其选不可。’’(玄宗)于是下诏择京官有善政者补刺史。这表明玄宗时期( ) A.京官腐败导致民心丧失 B.京官地位不及地方官员 C.政府重视对基层的治理 D.政府重视官员的品行才学3.阅读下表秦朝至唐末地方行政建制简表秦朝以郡辖县,地方行政为两级制两汉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东汉形成“州—郡县”三级制隋朝郡,地方行政回到两级制唐末形成了道、州、县三级制 上表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 ) A.古代中国政治的诡秘多变,反复无常 B.地方行政分层决策中的矛盾与困局 C.古代王朝执政能力和效率不断提高 D.从秦朝到唐末中央集权不断得到强化4.“凡得参加司法事务和治权机构的人们”被亚里士多德视为“全称公民”。而其所谓的偏称公民,是指儿童和已过兵役年龄的老人。可见,亚里士多德强调了( ) A.公民的参政能力 B.公民年龄的限制 C.公民的性别歧视 D.公民权必须扩大5.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经常会聘请职业答辩家撰稿,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 ①陪审法庭是雅典司法机关 ②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凭情感 ③法庭审判聘请律师已成惯例 ④法官审案具有很大随意性和主观性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④6.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指出:美国人民之所以服从法律,不仅因为法律是他们自己制定的,而且因为当法律偶尔损害他们时他们也可以修订。这体现出其法律思想是( ) A.法律至上 B.以人为本 C.人人平等 D.天赋人权7.汉密尔顿解释美国设立参议院的主要目的是使政府能够“推行正当之措施”,应该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其主张对参议员“予以较长之任期”主要是考虑到( ) A.地方与中央争权影响美国政局的稳定 B.行政与立法机构在国家中的地位不同 C.“权力制衡”是美国宪法的基本精神 D.参议员专司其事才能提高其专业能力8.鸦片战争期间,广东按察使王廷兰写给家人的信中说: “各处调的兵……毫无纪律。互斗杀人……夷兵抢夺十三行,官兵杂入其中,肩挑担负,千百成群,竞行遁去……从不闻清查一二”,上述材料( ) A.丑化了清朝军队 B.因是家书而无史料价值 C.反映了英军纪律严明 D.能说明清军战败的原因9. 1911年1 1月2日,《神州日报>发表了《伦敦华侨致全国同胞电》:救亡之策,惟泯汉满,和革党,调新旧,速建联邦共和大国。……袁世觊资格,适于总统,外论亦协,方不可折入满洲,存帝自扰材料表明伦敦华侨支持袁世凯是因为他们认为此举有利于 ①调和民族矛盾,稳定局势 ②实现民主共和( ) ③早日推翻清朝,结束帝制 ④避免外国干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0.就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内部的分歧,莫洛托夫说道: “无论是我,还是始终同列宁在一起的那些人中的任何一位,都没有立刻清楚地理解他的话。……当他们所说的社会主义革命是将来的事情时,列宁回答说:不,现在就应当准备社会主义革命。”当时“分歧”主要是围绕( ) A.“四月提纲”中的主张 B.《和平法令》中的规定 C.建立苏维埃政权的决定 D.《土地法令》中的规定11.1920年12月毛泽东在致新民学会学员蔡和森的信中说: “罗素在长沙演说,主张共产主义,但反对劳农专政,谓宜用教育的方法使有产阶级觉悟,可不至要妨碍自由,兴起战争,革命流血……我对于罗素的主张,有两句评语,就是理论上说得通,事实上做不到。俄国就是个明证,所以我对于中国将来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材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 ) A.认为俄国革命道路要和中国实际结合 B.主张思想启蒙以唤醒民众 C.认识到劳工阶级取得政权的必要性 D.主张用宪政手段改造中国社会12.1938年5月5日,蒋介石在反思抗战初期战事时写道:敌军战略本以黄河北岸为限,如不能逼其过河,则不能打破其战略,果尔,则其固守北岸之兵力绰绰有余,是其先侵华北之毒计乃得完成,此于我最大之不利在这一战略思想指导下国民政府( ) A.发动了淞沪战役以分散日军兵力 B.发动了徐州会战以阻止日军南侵 C.依靠国际力量维护华北主权 D.发动了太原会战以拱卫华北13.二战后,捷克斯洛伐克贝奈斯总统领导的民主联盟曾被视为东西方之间可能的桥梁,但在预定举行的大选中将面临失败的共产党人在1948年2月夺取了政权。从当时国际环境看,这一变化反映出的是( ) A.美苏两国关系的日趋紧张 B. “冷战’’由捷克斯洛伐克问题而引发 C.两极格局形成导致欧洲的分裂 D.马歇尔计划激化了欧洲国家内部矛盾14. 20世纪70年代初蒋介石曾声明:“我们……宣布退出我国所参与缔造的联合国。同时声明,对于本届大会所通过此项违反宪章规定的非法决议,中华民国政府与全中国人民,决不承认其有任何效力。’’材料不能表明( ) A.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之一 B.美国已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C.蒋介石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D.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益15.《登州府志》记载,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山脚),无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城市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 A.自然经济解体 B.家庭手工业发展 C.民营手工业向农村扩展 D.出现经济区域分工16.明代漳州名士张燮在《东西洋考一书中提到: “顾海滨一带,田尽斥卤,耕者无所望岁,……贫者为佣,亦博升米自给。 一旦戒严,不得下水,断其生活,若熟悉自古力势不肯抟手困穷,于是所在连结为盗,溃裂以出,其久潜踪于外者;既接纳不敢归又连结外夷,乡导以入。”材料主要反映了( ) A.抑商的必要性 B.海禁政策的恶果 C.小农经济的脆弱 D.明朝社会矛盾激化17.据《张居正集(第三册卷三十七)载: “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 ) A.重农抑商 B.重商抑农 C.扶持商业 D.农商并重18.有学者认为, “所谓洋务运动,乃是清朝统治者在汉族地主官僚和外国侵略者的支持下,用出卖中国人民利益的办法,换取外洋枪炮船只来武装自己,血腥地镇压中国人民起义,借以保存封建政权的残骸为目的的运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深刻揭示了洋务运动的本质目的 B.全面剖析了洋务运动的历史原因 C.准确阐释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19.1873年1月22日上海县令发出晓谕,通知各制鞋店不得在鞋上用文字标写店号,同年12月3日两江总督李宗羲通知各纸坊铺“不准于草纸等项纸边加盖记号戳记,更不许将废书旧账改造还魂纸。”材料反映了( ) A.官员劝诫百姓敬惜字纸的良苦用心 B.工商业者具有了商标品牌意识 C.商品意识对传统伦理意识的挑战 D.工业化推动了社会风尚的变革20.1933年3月,英国财政大臣张伯伦说: “仅在几个星期以前,任何注视美国形势的人,只能心怀极其沉重的忧虑。今天有新总统的倡导、勇气和智慧,已经发生了几乎可以说是奇迹般的变化。新的有希望的感觉……正在回到美国人民心中,这种信心正在伦敦引起反响。…奇迹般的变化”主要是由于( ) A.美国坚持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干预经济的思想得到国际社会认同 C.美国根治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D.美国实行的罗斯福新政初见成效21.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彼得?诺兰说: “我认为对于任何经济,尤其是对中国这样的一个非常贫穷的面临许多问题的经济来说,这是一个明智合理的策略,而任由经济发展,不采取任何调控措施是不合理的……我一直深信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早期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之后,选择了一条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材料中说的“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指的是( )A.加强市场机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B.推动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C.发挥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D.融入经济化全球化的浪潮22.读“上海、哈尔滨不同年代择偶标准差异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单位:%)项目年代1967-19761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28.812.6615.6本人成份、政治面貌23.515.513.9学历11.712.625.3 A.封建婚姻辽宁省大连24中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1055348.html

相关阅读:高考历史考前模拟试卷(湖南师大附中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