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导语】着眼于眼前,不要沉迷于玩乐,不要沉迷于学习进步没有别*的痛苦中,进步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只有足够的量变才会有质变,沉迷于痛苦不会改变什么。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认为自己的强项一定能弥补弱项,高考什么都能发生,有弱项会使你未战先败。逍遥右脑为你整理了《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及答案》,助你金榜题名!

  【一】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来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竹子后来被视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来看,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答案】1.C2.B3.A

  【解析】

  1.试题分析:依据原文表述“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可知C项“竹文化发展到高峰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表述不符合文意。“高峰时期”在文中找不到依据。原文只说“蔚成风气”。

  考点: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2.试题分析:“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原因表述与文本不符。由原文“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来,”可知这才是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的原因。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3.试题分析:“爱竹源于他们的性格”与作者观点不符。作者认为“同其它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草堂•诗魂

  (1)细雨蒙蒙,落叶飘飘。

  (2)当我来时,又是茅屋为秋风所破的季节。老天像有意在营造一份思古幽情,像有意让人来品味一种人生意蕴——文章憎命达!

  (3)茅屋而草堂,草堂而杜甫草堂,这绝代诗圣生命的一大栖息处,这和着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一个伟大灵魂沉吟的处所——杜甫草堂,早已成了成都的杜甫草堂公园。草堂公园由大廨、诗史堂、工部祠和柴门等景观组成,给成都人一个清幽的休息场所,也给远方慕名而来的游客以精神的慰藉。设施是对过往的纪念,也是对现在的经营。只是草堂,作为一个诗人艺术生命的凝结处,作为中国文学史的一个纠结点,作为一段历史的现象台,太有特点了,情绪也太浓重了。“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读清人顾复初的“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盘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那副对联,更让人嘘唏不已。草堂的文化意义与杜甫在世时命运的反差也太大了。然而,又让人坚信只要确实灿烂过,也就注定会占有辉煌。

  (4)草堂足供观赏,甬道曲折,尽可徜徉,更何况又是细雨迷蒙,黄叶铺地!草堂,草堂,此时此际的草堂在诉说什么呢?从开元到天宝,《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直到《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仅这些就足以彪炳青史了。这是杜甫的不朽,这是杜甫的辉煌,这也是杜甫的价值所在。舍此,我们又何以了然在一个大起大落的时代里,有一个愈老大愈清瘦愈苦寒的杜工部!这些是不必说的。但仅仅如此,就远不能了然杜甫诗歌抑郁沉雄的内在生命力,也远不能了然士人的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是其深层的人生意蕴所在,也是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

  (5)中华传统,士人总有一份天下之志、用世之心,更何况出身于奉儒守官世家的杜甫!杜甫曾抒写人生抱负:“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自谓颇挺出,立登要路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希望一出山就占据要津,而且充满理想色彩——要让君王赶上传说中的尧舜,要使全国民风淳朴敦厚。志莫大焉!然而,命运总是跟人开玩笑,历史也总在捉弄志士仁人。由开元而天宝,张九龄罢相,李林甫上台,唐王朝也已今非昔比,贤能之人想说什么做什么都已不可能了。这是国家的不幸,时代的不幸,也注定了杜甫一生宏图大志的落空。肃宗即位后,杜甫表面上拥有一官半职,比如左拾遗、华州司功参军、工部员外郎,而实际上却难有作为,薪俸也不足以养家。离开中原后,其行迹大略是同谷——锦城——夔州——潭州,同时他的生命也如一片黄叶飘到了尽头。

  (6)可是,他的诗作却从此更加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映现出一代河山的风云、生灵的状貌。它们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杜甫的命运就这样确定了,杜甫的历史角色及其创作成就也就这样确定了。这时我们再吟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就会发现,个人的遭际,在诗圣眼中已不算什么了,此时他所想的只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苦寒到此已极矣,而忧患、仁慈至此亦已极矣!杜甫之胸怀,杜甫之心地足以光照日月!“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或者说经邦济世,要的不就是这种德与才么?但是,风雨飘摇中的唐王朝抛弃了杜甫,而历史却于风雨飘摇中造就了另一个杜甫。这究竟是杜甫的不幸,还是杜甫的幸运呢?历史总是把一份生命的朴素,让人咀嚼得百味丛生。

  (7)流连一番,天色已晚,该走了。细雨依然。

  4.下列对这篇文章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通过详细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诗句,鲜明地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

  B.作者借用顾复初的对联抒发参观杜甫草堂的感慨,择取杜甫著名诗句阐述诗人的理想与情怀,引用贴切,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C.围绕“文章憎命达”这一中心,文章深入探讨了伟大诗人杜甫《壮游》、《三吏》《三别》、《北征》、《秋兴八首》以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诗的历史意义。

  D.文章以写景和交代游踪开始,接着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草堂引发的观感、杜甫人生艺术道路两个方面展开叙述,最后以写景和交代游踪作结,结构完整,中心突出。

  E.文章用“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形容杜甫诗歌波澜壮阔、想像奇特的浪漫主义色彩,用“如钟,如鼓,回响在中华历史的长空”形容杜甫诗歌超越时空的现实意义。

  5.从文章第四段看,“草堂在诉说什么呢?”请根据文意概括回答。

  6.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答案】4.BD5.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⑵杜甫的苦寒人生⑶中国历史上人才的成就与命运的二律悖反(矛盾冲突)

  6.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

  (2)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

  【解析】

  4.试题分析:A项的问题在于概括不准。文章的确揭示了杜甫在风雨飘摇的朝代,不顾个人生活的苦寒,关注国事,心忧苍生的伟大胸怀,但是,这不是通过分析《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来表达的,而是通过层层对比来表达的。C项的问题也在于概括有误。文章列举了杜甫的许多著名诗篇,只是为了说明杜甫诗歌写作的巨大成就,从而说明“文章”和“命达”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对这些诗篇的历史意义展开探讨。E项的前一句分析不准。“如长河激浪,深潭照物”,说波澜壮阔尚可,说体现了“想像奇特的浪漫色彩”则不准确。恰恰相反,“深潭照物”应该是指真切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生活,是现实主义手法而不是浪漫主义手法。

  考点: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5.试题分析:答案范围在第4段。“从开元到天宝,……这些是不必说的”为一个方面,讲杜诗的价值。“但仅仅如此……用世之志与命运悲剧”是第二方面,暗示杜甫的悲剧人生。“这正是文章憎命达的命意所在……与命运的二律悖反”是第三方面,讲透过杜甫的人生所揭示的深层意蕴。在概括每一点时要注意抓准要点,找出能鲜明、具体而有确切表明作者观点态度的关键词语。避免用过于抽象笼统的词语,譬如第一点,用“杜甫的不朽、辉煌和价值”就没有用“一代诗史再现了一个时代”具体而确切。

  考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6.试题分析:需要注意的是第一问题干中的“哪些方面”,它告诉我们本文的对比不止一处,要统观全篇,不要只限一点。而对第二问“分析对比手法的好处”的回答,一定要扣住文章中心,从艺术手法为文章中心服务这个角度切入。

  考点: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李济:中国考古学之父

  这个年轻的中国学生在“自撰简历”的最后写道:“要是有机会,还想去x疆、青海、x藏、印度、波斯去刨坟掘墓,断碑寻古迹,找些人家不要的古董来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那一年,他22岁,即将去哈佛攻读人类学。后来,他果真去“刨坟掘墓寻古迹”了,只不过是在中原的河南、山西和山东。

  1926年,他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仰韶文化遗址发掘,成为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

  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如今,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已成为中国远古历史的标志性术语,许多对考古学一窍不通的人也耳熟能详。只不过,大多数人对他却是闻所未闻。

  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直至今日,它依旧被视为人类文明史上最重大的发掘之一。

  在中国现代学术史上,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名字——李济。

  我们关于商代的知识很大程度上是由李济给我们划定的。他领导的安阳殷墟发掘,对20世纪下半叶的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包括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中研院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在内的中国考古学界领袖人物,都曾受李济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考古学训练。

  已故的考古人类学大家张光直以台湾中研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教授的*身份,曾对自己的导师李济做过评价:近60年的岁月里,一开始作为中国考古学之父,随后又作为中国考古学掌门人,他的学术思想一直在中国这门学问的发展中占据支配地位。

  如果不将张光直所说的“中国学界”缩小为台湾学界,那么他的判断显然过于乐观了。李济在1948年年底随史语所迁台,这一选择很难以优劣论,但其所造成的尴尬局面却是显而易见的。

  1959年,以《考古》杂志为代表的大陆考古学界对李济发起了猛烈的“围剿”。李济的儿子李光谟甚至还收藏了当年的一期《考古》,整整一期都在批判李济。此后,和许多政治上选择错误的著名学者一样,这个名字逐渐消失在我们的阅读视野中。但他曾对1949年后大陆的考古发掘报告提出过严厉的批评,认为其中缺乏实际材料,充满了政治术语,对出土地、器物、尺寸等内容居然都号称“保密”。“我想,按照他一贯的标准,这些根本都够不上考古学。”李光谟对记者感叹道。

  据说,直到后来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报告出来以后,李济对大陆考古学的印象才有所改变,他自己的文章中也开始引用大陆学界的资料。在儿子眼中,李济相当固执,总是直道而行。“他不知道拐弯的,有时候。”

  李济去世后,人们回忆:“他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但他对真心为学的人则给予最大的帮助。”其实岂止“害怕”,在一些人眼中,此人简直就是“可恶”。台湾名人李敖就曾写过文章,称李济为“最后一个迷人的学阀”。李济因固执而获罪为“学阀”,但饶是刻薄如李敖,也从不否认他身上“迷人”的一面。

  李济人生最辉煌的一页是在殷墟,此后,考古学家和他发掘的遗址天各一方,路途迢迢。身不能回大陆的李济,晚年心中是否牵挂殷墟?隔海相望殷墟,心中是怎样一番滋味?这些问题,由于长期的两岸阻隔,甚至连李光谟也无法回答,但他说:“1977年,李济生前最后一本著作是《安阳》,可见殷墟在他心中的位置。”

  (选自《民国那些人》,有删改)

  相关链接:

  1949年社会巨变,中国学术一分为二,胡适、钱穆、李济、傅斯年等一批学人离开大陆,其中不少人在台湾传薪播火。自此以后,殊途发展,虽为异流,却显同归之势。殷墟的不少资料以及李济在台湾,使海峡对岸仍有不少学者继续着对殷墟的研究。这种研究,不仅是学术,还分明包含着对乡土的牵挂,对故园的思念。《中国文明的开始》和《安阳》等学术著作,均为李济去台后的心血结晶,可见古老的殷墟,仍然是他学脉所牵、心魄所系。

  7.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李济原来的梦想是去x疆、青海等地寻绎中国人的原始出来,后来由于中国人的历史起源于夏商周,所以决定改去河南、山西和山东。

  B.如果没有河南安阳殷墟的发掘,殷商文化也只能以传说的形式出现;它的成功发掘,使得中国的历史又向前推移了数百年。

  C.安阳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前所长夏鼐、台湾史语所前所长高去寻和考古人类学家张光直,都曾受李济的指导,在安阳接受过训练。

  D.本文简述了李济的考古贡献并展现了其高尚的学养人品,为我们塑造了一位并不为很多人所知、却在考古学界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科学家形象。

  8.文中多处引用了别人评价李济的话,这些引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

  9.李敖称李济是“一个迷人的学阀”,对此你怎样理解?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7.BD8.①评价人身份各异,引用不同人对李济的评价,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②这些评价从侧面凸显了李济的学术地位和巨大的学术影响;③评价点出了李济对考古学实事求是的严谨态度;④评价展现了李济正直的人品。

  9.他被称为“学阀”的原因:①他崇高的学术地位。他是第一位挖掘考古遗址的中国学者,他的学术思想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②他独特的个性。他相当固执,是一个被上级、同僚、晚辈、学生害怕的人,甚至在一些人眼中,简直就是可恶。

  他“迷人”的原因:①他杰出的贡献。先后主持了仰韶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以及殷墟的发掘,对中国考古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②他的人格力量。对事业充满热爱,并一直为此而努力,对真心为学的人会给予最大的帮助;对故园充满热爱与眷恋。

  【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文章内容的能力。A.关于去河南、山西和山东的原因,原文并无表述。C.张光直没有在安阳接受过训练。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8.试题分析:人物传记中常常引用他人的评价,这些引用一方面可以丰富文章内容,另一方面可以让作者的观点得到佐证,使其更有说服力,还可以使传主的形象特点更鲜明。

  考点: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试题分析:本题实质是把握传主的形象,概括传主的精神品质,需要通过阅读梳理出主要事件。从人物在事件中的表现来把握其形象。这类题目通常要注意筛选出文章的主要信息归纳出观点,并举出文中的具体例子加以分析论证。如本题,要作出答案,其实只要注意文本的开头和结尾处的叙写,加上正文中的有关作者自身的例子,加以归纳即可得出答案。

  考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能力层级为探究F。

  二、古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伯行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考授内阁中书,改中书科中书。

  四十八年,调江苏巡抚,赈淮、扬、徐三府饥。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署布政使,议司库亏三十四万,分扣官俸役食抵补,伯行咨噶礼会题,不应。伯行疏上闻,上命鹏翮并按。别疏陈噶礼异议状,上谕廷臣曰:“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伯行寻乞病,上不许。鹏翮请责前任巡抚于准及思恭偿十六万,馀以官俸役食抵补。上曰:“江南亏空钱粮,非官吏侵蚀。朕南巡时,督抚肆意挪用而不敢言。若责新任官补偿,朕心实有不忍。”命察明南巡时用款具奏。伯行又疏奏各府州县无著钱粮十万八千,上命并予豁免。

  噶礼贪横,伯行与之迕。五十年,江南乡试副考官赵晋交*节,榜发,士论哗然,舆财神入学宫。伯行疏上其事,正考官左必蕃亦以实闻,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按治,伯行与噶礼会鞫,得举人吴泌、程光奎通贿状,词连噶礼。伯行请解噶礼任付严审,噶礼不自安,亦摭伯行七罪讦奏。上命俱解任,鹏翮等寻奏晋与泌、光奎通贿俱实,拟罪如律;噶礼交通事诬,伯行应夺官。上曰:“伯行居官清正,天下所知。噶礼才虽有馀而喜生事,无清正名。此议是非颠倒,命九卿、詹事、科道再议。”明日,召九卿等谕曰:“伯行居官清廉,噶礼操守朕不能信。若无伯行,则江南必受其?削几半矣。此互参一案,初遣官往审,为噶礼所制,致不能得其情;再遣官往审,与前无异。尔等能体朕保全清官之意,使正人无所疑惧,则海宇升平矣。”遂夺噶礼官,命伯行复任。

  伯行方成进士,归构精舍於南郊,陈书数千卷纵观之,及小学、近思录,程、朱语类,曰:“入圣门庭在是矣。”尽发濂、洛、关、闽诸大儒之书,口诵手抄者七年。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因自号曰敬庵。

  (《清史稿》卷二六五)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B.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C.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D.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巡抚是中国明清时地方军政大员之一。清代巡抚主管一省军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布政使为巡抚的僚属

  B.“署”在文章中意思为代理或暂任、试任某一官职。“调”的意思为调动、调任。“改”的意思为“改任”。

  C.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明代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乡试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考中者称“贡士”。

  D.尚书,是中国封建时代的政府*名称。在清朝,六部和理藩院等部门的主官称为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张伯行,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他学宗“程朱”,积极传播程朱理学;他居官清正廉明,深得康熙皇帝称赞。

  B.张伯行任江苏巡抚时,因布政司库存亏空,代理布政使职务的陈鹏年建议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亲自上疏奏明此事。

  C.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暗中交接考生,接受*。张伯行和正考官左必蕃上疏奏明这件事,并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

  D.因江南乡试一事,噶礼和张伯行均被解职。而康熙帝认为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行我不能相信,于是夺去噶礼的官位,命张伯行复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布政使宜思恭以司库亏空为总督噶礼劾罢,上遣尚书张鹏翮按治。

  (2)始赴官,尝曰:“千圣之学,括于一敬,故学莫先于主敬。”

  【答案】10.C11.C12.C

  13.(1)适逢布政使宜思恭因布政司库存亏空被总督噶礼*罢免,皇上派尚书张鹏翮查处。

  (2)(张伯行)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

  【解析】

  10.试题分析:加标点后:览伯行此疏,知与噶礼不和。为人臣者,当以国事为重。朕综理机务垂五十年,未尝令一人得逞其私。此疏宜置不问。做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一般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的充当的成分,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如此题注意并列的谓语和人称的转换。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1.试题分析:C“乡试,考中者称‘贡士’”错,考中者称“举人”,会试考中者称“贡士”。

  考点:理解古代文化常识。能力层级为理解B。

  12.试题分析:C“张伯行和正考官左必蕃上疏奏明这件事”错,是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正考官左必蕃也把实际情况上报。“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的是张伯行。解答此类题的思路是:先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再把选项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考点: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13.试题分析:此类题目在翻译时首先要找出关键字或句式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除一些带有比喻性的词语然后再整体翻译,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翻译文言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学会语法分析推断。梳理主干,划分成分,落实语法功能。将句子主干梳理好,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句子成分,从而判断词性、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等现象,以达到准确翻译的目的。(2)组词造句推断词义。文言文中很多单音节实词的含义在现代汉语中由一个双音词来表示。在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换的过程中,又多以同义合并或反义合并或反义并列为构词特征。据此,我们可使用组词方式猜读难懂词义。(3)相似语言结构推断。古汉语讲究语言的工整对仗。文言文中整句较多,骈偶常见。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出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具有相同、相近、相对的特点,据其一可推知其他。(4)语境分析推断。翻译既要联系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又要联系整段文字、整篇文章的大语境。

  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译文:

  张伯行,字孝先,河南仪封人,康熙二十四年进士。后经考选,授内阁中书,又改任中书科中书。

  四十八年,张伯行调任江苏巡抚,救济淮安、扬州、徐州三府的灾荒。适逢布政使宜思恭因布政司库存亏空被总督噶礼*罢免,皇上派尚书张鹏翮查处。陈鹏年以苏州知府的身份代理布政使职务,建议布政司库所亏空的三十四万,以分别扣除官员的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张伯行行文噶礼要求联名上疏,没有被答应。张伯行便自己上疏,皇上得知后命张鹏翮一并调查。张伯行另外又上疏说明了噶礼的不同意见。皇上对廷臣说:“看了张伯行的这个上疏,知道他与噶礼不和。作为臣子,应该以国事为重。我办理机务将近五十年,未曾让一个人施展他的私欲。这个上疏应当放置不予理睬。”不久,张伯行以身体多病为由提出辞官,皇上没有允许。张鹏翮请求责成张伯行的前任巡抚于准及直思恭赔偿十六万,其余用官员俸银及使用差役的费用来抵补。皇上说:“江南亏空钱粮,并不是因为官吏侵吞。我南巡时,总督、巡抚随意挪用*而下级官吏不敢议论。如果责成新任官吏来补偿,我实在于心不忍,”于是让查明南巡时用款情况上报。张伯行又上疏,奏明各府州县现无着落的钱粮十万八千,皇上命令一律免于赔偿。

  噶礼贪婪横行,张伯行与他相反。康熙五十年,江南乡试的副考官赵晋暗中交接考生,接受*。发榜以后,读书人议论喧哗,抬着财神进入学宫。张伯行上疏奏明这件事,正考官左必蕃也把实际情况上报。皇上命尚书张鹏翮、侍郎赫寿查处,张伯行与噶礼会审。后得到举人吴泌、程光奎暗中*的情况,供词中牵连噶礼,张伯行请求解除噶礼的职务,交有关部门严肃审理。噶礼心中不安,也找出张伯行的所谓七条罪状上奏。皇上命二人都解职。张鹏翮等不久奏报:赵晋与吴泌、程光奎行贿受贿事均属实,应按刑律治罪;噶礼暗中受贿事属诬告,张伯行应撤职。皇上说:“伯行任官清正,这是天下所了解的。噶礼才干虽有余,但喜好无事生非,并没有清正的名声,这个意见是非颠倒。”于是,命九卿、詹事、科道官再议。第二天,召九卿等说:“伯行居官清正廉洁,噶礼的操行我不能相信,如果没有张伯行,那么江南必然受到他的盘剥,大概要达到一半地区。这次二人互相参奏的案子,起初派官去审理,被噶礼阻挠,以致不能得到其中的真实情况;再派官去审理,与前面的意见没有区别。你们应能体会我保全清官的心意,要使正直的人没有什么疑虑和恐惧,那么天下将会出现安定的局面。”于是夺去噶礼的官位,命张伯行复职。

  张伯行刚成进士时,回家乡南郊建造了一座精制的房屋,摆上了数千卷书以供纵情观览,看到《小学》、《近思录》,以及程、朱的《语类》,说:“进入圣人的门庭在这里呀!”他曾全力找到宋代理学四大学派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朱熹各位大儒的书,一边诵读一边抄录,前后共七年。最初任官时曾说:“圣人们的学问,概括为一个‘敬’字,所以学习没有比掌握敬更重要的。”因此他自号为“敬庵”。

  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高阳台•西湖春感

  张炎①

  接叶巢莺,平波卷絮,断桥②斜日归船。能几番游?看花又是明年。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更凄然,万绿西泠③,一抹荒烟。

  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④,草暗斜川⑤。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⑥。无心再续笙歌梦,掩重门、浅醉闲眠。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

  【注释】①张炎,南宋著名的格律派词人,宋亡以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即落魄纵欢,在江南江北纵横千里的地方漂泊。由于不愿意北向俯首事敌,就长期寓居临安。

  ②断桥:西湖孤山侧桥名。③西泠:西湖桥名。④韦曲:在长安南皇子陂西,唐代诸韦世居此地,因名韦曲。⑤斜川:在江西庐山侧星子、都昌二县间,陶潜有游斜川诗,词中借指元初宋遗民隐居之处。⑥"见说二句":沙鸥色白,因说系愁深而白,如人之白头。辛弃疾《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14.下面对词的内容和分析,错误的两项是

  A.这首词借咏西湖,抒发国破家亡的哀愁。开头三句写景,以景衬托国破家亡的凄凉。“能几番游”二句最沉痛,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

  B.“见说新愁,如今也到鸥边”。词人暗用了辛弃疾的两句词:“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意谓连悠闲的鸥,也生了新愁。白鸥之所以全身发白,似乎都是因“愁”而生的,因此常借用沙鸥的白头来暗写自己的愁苦之深。

  C.“当年燕子知何处?”此句代用刘禹锡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此词在刘诗基础上进一步点明了自己的故国之思。

  D.“莫开帘,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开帘”照应“掩门”,“飞花”照应“卷絮”,“啼鹃”应“巢莺”,首尾呼应,营造了一种花飘风絮,杜鹃啼血的悲凉氛围。

  E.这是一首写春暮时景的咏物词。写春天的景色等是实写,写内心的亡国之痛则是虚写。以景示情,以情带景。读耐人寻味,耐人咀嚼。很有豪放派的词风。

  15.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答案】14.AE15.这首词中,词人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写出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并作简析。

  【解析】

  14.试题分析:A“抒发出人生短暂的无限哀愁”错。E“很有豪放派的词风”错。

  点睛:诗歌鉴赏的选择题综合考核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文章的思想内容,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注意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或只答表层含义,或故意拔高等,一般都存在明显的错误,此题的两个选项分别为情感和艺术风格。

  15.试题分析:注意结合诗中的重点词句“春已堪怜”“一抹荒烟”“新愁”“怕见飞花,怕听啼鹃”分析“惜春之情”和“国破家亡的哀伤之情”的情感。

  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用“____,金石可镂”两句,以雕刻为喻,阐明了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道理。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古代英雄驰骋疆场、气势磅礴的两句是“__,___。”

  【答案】(1).锲而不舍(2).海日生残夜(3).江春入旧年(4).金戈铁马(5).气吞万里如虎

  【解析】试题分析: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考点: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能力层级为识记A。

  第II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

  1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迁推崇孔子,却没把孔子的每句话都当作清规戒律,这一点值得我们借鉴。

  B.他见老领导工作十分辛苦,不禁动了恻隐之心,忙到商店买了一些果品回来。

  C.以每个人分发一百元钱然后遣散的方式来应付民工集中追索欠款,这种作为只能是扬汤止沸,对解决问题毫无帮助。

  D.某局长前不久因违纪受到处分,最近又因*丑行而被停职,真是雪上加霜。

  【答案】C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如果通过,苏格兰将结束同英国的三百年“婚姻”,成为独立国家,而英国也将“一夜*”。

  B.从美国和欧盟的外国直接投资出现剧烈下滑,达到17%—18%以上。其中的一个原因是因为成本的增加使西方公司不再能够在中国获得象10年前一样的暴利造成的。

  C.回顾“占领华尔街”的三年历程,最为引人瞩目的还是其头一年轰轰烈烈的情景,浩浩荡荡的*队伍直奔曼哈顿的富人聚居区;寻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传遍全美。

  D.在网络公共言论平台日趋多样、日益扩展的情况下,公民举报官员的途径也大大增加,同时也增强了公民实现其权利的可能性。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语序不当,因为有两个主语,所以“如果”应该放在“*”前。B项,?嗦重复,成分多余,“原因是因为”与后面的“造成的”累赘。D项,搭配不当“增强”改为“增大”。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出现多重定语或多重状语,就要考虑是否存在语序不当;如果出现长定语就要考虑是否淹没了中心词造成成分残缺;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

  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19.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冰窗花儿的美,还在于它变幻、。。。。,记下了自己的晶莹剔透,记下了自己曾经的绚丽和多姿。

  ①冰窗花儿的莹白,开始放射出七彩的缤纷②太阳的光线越来越热,冰窗花儿开始溶化,在窗玻璃上纵横流淌,把曾经的辉煌,变成了一道道流淌的记忆③最初,只是一种明亮,渐渐地,不同的色彩从冰花上散射出来④太阳出来了,冬日的太阳,淡淡的,以一种柔弱的姿态,照射到冰窗花儿上⑤先是橘黄的,橘黄中带着一种浅紫和淡蓝,慢慢地又变成一种耀眼的红。

  A.④①③⑤②B.④②③①⑤C.④③①②⑤D.①④③⑤②

  【答案】A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眼睛和嘴巴相关联的地方在哪里呢?原来我们吃东西,不仅用嘴巴,同时又兼用眼睛,所以烧一碗菜,油盐酱醋要配得好吃,①__。倘使乱七八糟装一下,②___,但是我们看了心中不快,吃起来滋味也就差一点。③__,食物的味道并不很好,倘使装潢得好看,我们见了,心中先起快感,吃起来味道也就好一点。

  【答案】(1).同时这碗菜的样子也要装得好看(2).即使滋味没有变(3).反过来说

  【解析】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补写式的扩展语句类试题,此类试题一般可以根据上下文的语境和前后语句的句式,补写出一句合适的话即可。语句补写题,解答关键在于把握语段陈述的核心话题,梳理句间逻辑关系,依据相关提示语与相关信息提示,选用恰当的句式来表达。

  考点:扩展语句,压缩语段。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1.下面是我校某班级“爱心义卖”活动的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75个字。

  【答案】本次“爱心义卖”活动全班分为6个小组,以组为单位准备所需物品,要求全员参与,班长负责组织;各组摆摊开展班级义卖,才艺展示,并参加游园活动。

  【解析】试题分析:解题时先由下到上,把构思思路看清楚,其框架描绘的是义卖活动由概括到细致的一个分工过程,然后由左往右看,分别对组内的活动和班级活动作了具体安排,结合以上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即可。

  图文转换考查考生语言的综合运用能力,考生要在理解所给框架图的基础上组织语言,表达要准确、简明、连贯。首先要明确框架图描述对象,把握框架图中各部分关系,分析活动流程,抓住圆圈中所给关键概念组织语言,按顺序进行解说。每点2分。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这样三个母亲,她们都有两个孩子,只有一个苹果。第一位母亲用孔融让梨的办法,让小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二位母亲布置两个孩子完成规定的任务,谁完成得快,谁得到苹果,结果大儿子得到了苹果。第三位母亲干脆把苹果平分,两个孩子得到的苹果是一样的。

  你觉得哪一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最合理,对孩子成长的意义最大?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阐述你的见解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标题自拟,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木竞则直,人竞则立

  三位母亲,两个孩子,一个苹果,却有着迥乎不同的结果。无论是手足礼让,兼顾均分,还是角逐竞得,背后都是母亲的一番拳拳之心。笔者却认为,正如虫豸挣脱茧的*后化为一抹斑斓的蝶影,让孩子在竞争中品尝胜果,才是最好的选择。

  竞争方能拥有自强不息的心态,恰如鹰能声击长空,是因为它有一颗翱翔蓝天的雄心和一份不屈不饶的执着。曾记否,被喻为“铁娘子”的撒切尔夫人,牢记父亲“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要让自己落在别人后面”的家训,培养了“永争第一”的自强之心,在大大小小的竞争中,力争头筹,终而成就英国史册上的一段传奇。前路坎坷,人生漫漫,孩子唯有在竞争中培育自强心态,遂能不畏艰险,昂首自信,一路逐阳。

  竞争方能挥洒出精彩的人生,正如蜗牛能登顶塔巅,是因为它有一颗进取向上的耐心和一种负重前行的执拗。不久前,“根本不被世界看好”特朗普——两年前世人还没听过的名字——居然在与国务卿希拉里的残酷竞争中脱颖而出,逆袭成功登上美国第45届总统的宝座。他成功的秘诀之一就是用“重塑美国梦”的豪言壮语戳中选民的痛点,就是用“我们欠她(希拉里)一个感谢一枚勋章”慷慨大度击中对手的泪点。这个房产大佬、娱乐大亨、“真人秀”节目主持,这个从政经验是白纸一张的人,也顺利拉开了他在白纸上描绘精彩人生的序幕。特朗普身后是一个难以团结一致的美国和一个充满挑战的世界,一个保守的甚至有点粗俗的房地产商人,能否治理好这个国家,能否融洽这个世界,竞争的考题又重新摆在眼前。在竞争中品味了苹果的香甜,也会赢得竞争的快乐,乐于竞争,争出无悔的前路,争出辉煌的成功。

  竞争方能傲立于人才辈出的世流之中。近来,让孩子在雪地*跑的虎妈鹰爸式教育引来网友议论纷纷。这种残酷的精英教育做法虽过于极端,但其中对孩子竞争意识的培育值得借鉴。当今社会高手云集,竞争如此激烈,第二位母亲的做法,让孩子明白竞争是人生的常态,孩子方能积极进取,立足于这竞争日趋白热化的时代,方能在百舸争流的角逐中立于不败之地。

  孔融让梨虽能培养孩子谦让的品格,但会让小儿子不劳而获;平均分配虽然满足了两个儿子,但也打消了孩子的竞争积极性,容易养尊处优坐享其成。通过比赛得到苹果,让孩子用自己的双手争取自己的未来,不失为最佳做法。

  纵观古今,每一份成功不可能是别人谦让给予,更不可能是均分所得,其背后都是竞争拼博的汗水。愿做父母的能如第二位母亲一样,注重竞争,让孩子勇敢地乘着人生的小船,乘风破浪,抵达成功的彼岸。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材料中三个母亲不同的分苹果的方式,其实体现的是不同的教育理念。第一位母亲崇尚“孔融让梨”,教育孩子懂得谦让;第二位母亲崇尚竞争,教育孩子要想得到最好的就要争取做到最好;第三位母亲崇尚公平,教育孩子做事要公平,分配要平均。

  应该说母亲的出发点是好的,但事物都具有两面性,这三种教育理念也各有各自的弊端:第一位母亲的孩子也许过于讲究谦让而缺乏表达内心真实想法的勇气,或者学会用假意的谦让掩饰内心的真实想法,学会说谎;第二位母亲的孩子明白了竞争的重要性,也许过于争强好胜,为了得到想要的东西不择手段;第三位母亲的孩子也许习惯了公平,将来接受不了社会生存中的优胜劣汰。因此,三种教育理念各有弊端,题目所说“从自己的体验出发,比较上述三位母亲分苹果的方法”,这要求考生论述时要有明确的观点,突出其优点,并比较其他的弊端,以阐述对孩子成长的积极意义。

  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材料作文中增加任务型指令,着力发挥试题引导写作任务的功能,使考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辨析关键概念,在*度的比较中说理论证。

  【二】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美国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真菌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人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法,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由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传种,所以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

  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疾病。

  1、下列对“真菌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腺窝,这些腺窝非常细密。

  B.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C.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D.传播出的抗生素可能杀死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2、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尽管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B.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C.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传种。

  D.雌蚁分泌出的链霉素活细菌除能消灭Es—covopsis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3、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研究人员发现,各种“真菌蚂蚁”的食物是不一样的,他们可能依靠种植同一种真菌类蘑菇来生存。

  B.切叶蚁不换作物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病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已经着手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抗生素的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跛哥

  李世袭

  跛哥的大号叫郭苇。我想,应该是那种有思想的芦苇。

  因为脚跛,他上学没少受人欺负。跛哥上初二的时候,新任的语文老师上第一次课时,让学生解释“蹒跚”的意思。这个调皮的学生却说:“让郭苇给我们表演一下吧。”学生们一阵哄笑,老师也笑了,说:“郭苇,既然大家都同意,你就上来学一学吧。”跛哥听了,脸红得像灌了半斤老白干。他拿起语文书朝说话的那个学生砸过去,然后背起书包往外走。跛哥走的时候,一拐一拐地,正是“蹒跚”的“生动解释”。可学生们却不再笑了,老师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后来老师来到跛哥家,道了歉,希望郭苇能回去接着上学。跛哥说:“我早该不上了,家里没钱供我了。老师您不用过意不去。”说来说去,说去说来,老师还是没有劝动跛哥。

  跛哥退学以后,就去大城市当了几年维修钟表的学徒。回来后到镇上开了个修钟表的小店,店名就叫“跛哥钟表维修店”。跛哥想开了,跛就是跛,为什么不让人家说?

  一开始,跛哥的生意只是勉强有些进项,但他能钻研,肯努力,生意很快就火了。周边的人们都知道,没有跛哥修不好的钟表。几年过去,跛哥的店名换成了“跛哥钟表家电维修部”,生意多得忙不过来。但跛哥娘也开始发愁了:儿子老大不小了,上哪儿找个媳妇呀!跛哥却说:“急什么急,您儿子心眼好,脑子灵,挣钱多,咋都不愁个媳妇。说不定还会有人送上门来呢。”跛哥娘便勉强笑笑,

  一天,跛哥店前来了个讨饭的孩子,脚也一拐一拐的。跛哥很是可怜他,给他了些钱,孩子便哭了。他告诉跛哥,他是出来找活干的,活没找着钱却花光了,又没脸回家,只好一边讨饭一边找活干。他还说跛哥对他最好,希望能收他做学徒。跛哥犹豫了一下答应了。这孩子心眼灵,又勤快,很快就能独当一面。跛哥把活儿干完,不等顾客来取,他就主动给人送去。维修部的生意更火了。

  时针一圈又一圈地跑个不停,转眼间,孩子在跛哥这儿待了多半年了。这天,跛哥拿出一沓钱对孩子说:“这是你的工钱。你也该回家了。你手艺学得也差不多了,回去后自己开个店,只要勤快点,好好干,日子肯定错不了。”孩子接过钱,对跛哥谢了又谢,依依不舍地走了。

  半年时间又在“嘀嗒嘀嗒”声音中过去了,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

  春节快到的时候,跛哥家来了两位客人,一位就是那孩子,另一位是那孩子的姐姐,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孩子和跛哥叙旧,姑娘和跛哥娘边唠嗑儿边准备饭菜。

  这天晚上,姐弟两人住了下来。晚上,孩子对跛哥说,他想把姐姐介绍给跛哥。跛哥听了问:“你不是说梦话吧?”孩子说:“不是,你心眼好,又有本事,将来肯定会成大事,我们家里人都说,我姐跟了你肯定能享福。”跛哥不说话了,跛哥不是不想媳妇,有时想得还挺厉害。但跛哥想:找媳妇,得找一个志同道合的呀。跛哥想好了,就说:“我怕委屈了你姐。”……

  第二天,姐弟俩走了。后来孩子的姐姐嫁了人,日子过得挺不错。孩子每次来看跛哥,总免不了说上一句“你当初不该回绝这门婚事”的话。跛哥总是笑笑,看着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说:“我的爱情,总会来的。”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一段寥寥数语,在交代跛哥名字的基础上,写了“我”对名字的理解,为的是突出小说主人公身体残疾,像芦苇一样柔弱。

  B.调皮的学生说让郭苇通过表演解释“蹒跚”的意思,同学们一阵哄笑,老师就让郭苇上台表演,跛哥看到大家都歧视他,生气地走了。

  C.“跛哥娘的叹息越发重了”这一段的交代既符合跛哥的职业特点,也说明跋哥岁数一天天增大,跛哥娘为给跛哥找媳妇越来越发愁了。

  D.受过跛哥照顾的“孩子”,要把自己的姐姐介绍给跛哥,但是跛哥拒绝了,他看出了姐弟俩的庸俗,和他的爱情观不相符。

  5.小说中的跛哥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

  6.有人认为应把标题“跛哥”改为“有思想的芦苇”,你认为哪个标题更合适?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从“墨子号”的投资中获得了回报,完成了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以及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中国凭借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这两项成果确保了在量子通信这一未来通信技术领域的至上地位。该技术主要可以提升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这枚科研卫星于2019年8月16日发射,在距离地球500公里至1200公里处的低轨运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带领的团队完成了三大实验: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密钥分发,此前这些实验仅在地面的光导纤维中完成过。

  (摘编自《中国已成量子通信技术先驱》,2019年8月16日《参考消息》)

  材料二中国仅用一年时间完成既定二年的科学目标,“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取得的成绩让科学家们备受鼓舞。他们提出新目标: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量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基本单元,具有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换句话说,若以量子作为载体来传递密钥,窃听必然会被发现。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团队提出利用卫星实现星地间量子通信、构建覆盖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的方案。

  2019年8月16日成功发射的“墨子号”是这项计划的“第一步”。卫星已相继完成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三大科学目标,成为量子通信通向实用化的“关键一步”。

  潘建伟说,“墨子号”的星地高速量子密钥分发实验是由卫星发射量子信号,再由地面接收。实验结果表明,在1200公里的通信距离上,卫星平均每秒发送4000万个信号光子,一次实验可生成300千比特的密钥。这项成果为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了技术基础。“墨子号”的地星量子隐形传态实验则是由地面发射纠缠光子,再由卫星接收。这项成果为未来开展空间尺度量子通信网络研究等奠定了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建宇说,实现量子通信全球组网所需的卫星个数取决于用户需求和卫星轨道,“如果是在地球同步轨道,理论上有3颗卫星就能覆盖全球”。他认为从实用角度来说必须要构建由高、中、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量子星座,卫星发送密钥的时间也将从当前“墨子号”每次过境开展实验的10分钟延长到数个小时。

  潘建伟说:“如果国家支持发射多颗量子通信卫星,那么有希望到2030年左右,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面向全球,中国科学家正在基于“墨子号”与国际同行开展合作,下一步将与欧洲量子通信团队联合进行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德国、意大利等国的地面站也正在为与“墨子号”对接做准备。

  (摘自《中国科学家提出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2019年8月10日《中国新闻》)

  7.下列有关科学家对量子通信技术应用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科学家利用量子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以量子作为载体来传递密钥,从而构建的量子通信网有可能提升通信过程中的安全性。

  B.“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进一步论证了量子通信无法被窃听,所取得的成绩让科学家们备受鼓舞,于是他们提出了“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的新目标。

  C.早在“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之前,中国科学家就提出了利用卫星实现星地间量子通信、构建覆盖全球量子保密通信网的方案。

  D.有科学家认为,理论上在地球同步轨道上发射3颗由高、中、低轨道卫星组成的量子星座,就可能构建覆盖全球的量子通信网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潘建伟带领的团队即将完成的“墨子号”通信实验中的“量子隐形传态、量子纠缠分发和量子密钥分发”三大既定科学目标,为我国引领世界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中国在《自然》周刊上发表的两项成果包括从卫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钥分发和从地面到卫星的量子隐形传态,确保了中国在量子通信技术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C.我国如果要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就要发射多颗量子通信卫星,这样才有希望在2030年之前继续保持这一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

  D.卫星由于具有方便覆盖整个地球的独特优势,是在全球尺度上实现超远距离实用化量子密码和量子隐形传态最有希望的途径,这在“墨子号”量子通信试验中得到了验证。

  E.我国在量子通信研究领域一直保持着领跑优势,但竞争日趋激烈,欧洲的德国、意大利等国也在加紧研究并与中国“墨子号”量子通信实验做星地对接准备。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构建量子通信全球组网必须具备哪些条件?(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完颜守贞本名左靥。大定改元,除彰德军节度副使,迁北京留守。二十五年,起为西京警巡使。世宗爱其刚直,授中都左警巡使,迁大兴府治中。御史台奏守贞治有善状,世宗因谓侍臣曰:“守贞勋臣子,又有材能,全胜其兄守道,它日可用也。”章宗即位,召为刑部尚书。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守贞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以对。上曰:“行之果何始?”守贞日:“在陛下厉精无倦耳。”久之,进尚书左丞。明昌三年夏,旱,天子下诏罪己。守贞惶恐,表乞解职。乃出知东平府事。命参知政事夹谷衡谕之曰:“东平素号雄藩,兼比年饥歉,正赖经画,卿其为朕往绥抚之。”赐金币、厩马,以宠其行。它日,上问宰臣:“守贞治东平如何?”对曰:“亦不劳力。”上曰:“以彼之才,治一路诚有余矣。”四年,召拜平章政事,封萧国公。上尝叹文士卒无如党怀英者,守贞奏进士中若赵讽、王庭筠甚有时誉。上曰:“出伦者难得耳。”守贞曰:“间世之才,自古所难。然国家培养久,则人材将自出矣。”守贞读书,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朝廷正人,多出入门下。承安元年,降授河中防御使。

  五年,改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久之,迁知都府事。时南鄙用兵,上以山东重地,须大臣安抚,乃移知济南府,卒。上闻而悼之。谥曰肃。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选自《金史•完颜守贞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B.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C.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国辈所忌/竟以直罢

  D.守贞刚直明亮/凡朝廷论议及上有所问/皆傅经以对/上尝与泛论人材/守贞乃迹其心术/行事臧否无少隐/故为胥持同辈所忌/竟以直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兴府”中“府”是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比县高一级,明清时相当于汉朝的郡,府的长官称知府。

  B.“御史台”,古代官署的名称,长官为御史,在历史上御史的职责一直是监察中央及地方官吏。

  C.“罪己”,检讨自己的过错。“罪己诏”是帝王在国家遭受天灾、政权危难时,自省或检讨自己过失、过错的一种口谕或文书。

  D.“萧国公”中“公”是爵位名,我国古代爵位一般分为五等,“公”居首位,其余依次是侯、伯、子、男。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完颜守贞博闻强识。当章宗锐意于治,询问关于汉宣帝综核名实方面的情况时,他能够诵出史书上的句子,准确回答皇帝的问题。

  B.完颜守贞善于理政。做大兴府治中时,因“有善状”受到御史台推崇;担任被认为难以治理的东平府的知府时,治理起来也并不费力。

  C.完颜守贞才能不凡。两代皇帝都赏识他的才华,比较器重他,世宗曾表扬他,章宗则因其才能卓越、治绩出众而封他为萧国公。

  D.完颜守贞见解独到。在世宗感叹像党怀英那样的文士极难得到的时候,他认为只要国家尽力培养,时间一长,就会有杰出人才出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上新即政,颇锐意于治,尝问汉宣帝综核名实之道,其施行之实果何如。(5分)

  (2)守贞读书,通法律,明习国朝故事。又喜推毂善类,接援后进。(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2小题,11分)

  古代诗歌阅读完成14—15题。

  西江月①

  【宋】苏轼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障泥②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解鞍欹枕绿扬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作。其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枕臂醉卧少休。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一句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色,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B.这首寄情山水的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作者在词中把自然风光和自己的感受融为一体,描绘出一个物我两忘、超然物外的境界。

  C.“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频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马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D.本词写作者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诗人形象。

  E.“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一句用“解鞍欹枕”这个特写镜头表现出词人的随意豁达,而“杜鹃春晓”写出空山春晨的喧闹和生机。

  15.“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精妙,请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5分)

  16.(1)《蜀道难》中李白通过“,”两句,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

  (2)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用“_____________”描写了有风时水面上月光浮动的样子,用“_____________”将无风时水中的月影比喻成璧玉。

  (3)荀子《劝学》写到,与蚯蚓相比,螃蟹虽然具有天生的优势,但因为浮躁,结果“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运用,全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国庆期间,*部门加大了对“在高速公路上违法占用应急车道”行为的查处力度,长此以往,占用现象一定能得到有效遏制。

  ②《西游记》英译为《猴》,《红楼梦》俄译为《红色阁楼里的梦》,结果韵味全失,这种译法简直不可理喻。

  ③广大新闻工作者常年坚守岗位,夙兴夜寐,坚持用妙笔和镜头记录祖国发展的成就,讴歌党员干部的优良作风。

  ④2019年8月8日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处于震源中心的比芒村瓦釜雷鸣,被誉为“童话世界”的九寨沟也变得伤痕累累。

  ⑤《中国在梁庄》以真实而辛辣的笔触,展示出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农民的生存百态,可谓力透纸背。

  A①②③B②③⑤C①②④D③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本届校园心理节围绕“我爱我,放飞自我”为主题,就怎样有效缓解考前压力和增强学习专注度等问题展开充分的时论。

  B.近日,社会各界人士聚集在革命军事博物馆,观看“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以历史追溯者的目光重温历史。

  C.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尽快改变以往主要依靠物质要素投入的粗放型增长模式,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型增长。

  D.留守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也许漫长艰辛,但只要有解决问题、直面问题的诚意、态度和能力,就会在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上迈出重要的一步。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为了回馈客户的长期惠顾,我店重磅推出名牌智能手机促销活动,欢迎广大新老顾客进店咨询。(广告语)

  B.某中学生给编辑写信:“编辑,您好!奉上涂鸦之作一篇,敬请拜读,还望您不吝赐教,多提意见。”(书信)

  C.本人昨日不慎于食堂丢失路遥所著《平凡的世界》一书,期盼拾得者璧还原物,不胜感激!(寻物启事)

  D.特邀您作为嘉宾莅临我校校园戏剧节,相信您会有幸观赏到最具特色的演出,敬候您的光临。(邀请函)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总结实践经验以便于传授,是谚语的一个主要性能,①。谚语还有一个性能,就是传授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某种认识。这种认识,可以是一种判断,如“众人是圣人”“同行是冤家”;②,如“巧言不如直道,能说不如能行”“宁可人负我,不可我负人”;③,如“人中有吕布,马中有赤兔”“七十二行,种田为王”;有的是嘲讽或揭露,如“财主门前孝子多”“玉皇拜财神,有钱大三级”等等。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进入高三,学生将面临高考复习备考的高效问题。需要强调的是,最好按老师的要求来复习备考,因为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地安排时间,而安排好时间,必将提高做题效率,高考中也就一定能考出优异的成绩。

  ①不是只有按老师的要求才能制定好自己的学习计划。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

  我们在长辈的环绕下成长,自以为了解他们,其实每一位长辈都是一部厚书,一旦重新打开,就会读到人生的事理,读到传统的积淀,读到时代的印记,还可以读出我们自己,读出我们成长时他们的成长与成熟,读出我们和他们之间认知上的共识或分歧……

  十八岁的我们已经长大,今天的重读,是成年个体之间平等的心灵对话、灵魂触摸,是通往理性认知的幽径。请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深入思考,围绕“重读长辈这部书”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B2D3D4C

  5①自尊心强又能面对现实:受同学讥笑时,拿起语言书朝他砸过去;后来想开了,连店名都叫“跛哥钟表维修店”。

  ②朴实善良、有同情心:收留残疾的孩子,鼓励他奋发向上。

  ③身残但有思想,对美好的生活充满信心:拒绝不符合自己爱情观的婚姻,相信自己美好的爱情必然会到来。

  (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若能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6看法一:以“跛哥”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跛哥是全文主人公,以此为题,可突出人物形象;②更生活化,更接地气,符合中国人的阅读口味;③主人公因跛而退学,因跛而学维修,因跛而找媳妇难,因跛而发愤图强。“跛”跟主人公命运相关,能推动情节发展;④“跛”是腿有毛病的意思,“哥”含有敬意的意思,以“跛哥”为标题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可得满分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看法二:以“有思想的芦苇”为标题更合适。理由:①具有象征意义,突出人物形象身残志坚的特点;②让人联想起帕斯卡尔的《人是会思想的芦苇》,增强文章的哲理内涵;③更能体现作者的感情倾向,进而感染读者。(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如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7C8BD

  9(4分)①发射卫星(构建能覆盖全球的卫星网);②分发量子密钥(完成星地高速量子

  密钥分发,即由卫星发射量子信号,再由地面接收);③进行量子隐形传态(实现地星量

  子隐形传态,即由地面发射纠缠光子,再由卫星接收);④建立地面站与量子卫星对接。

  (共4分,每点1分)

  10、B“皆傅经以对”的意思是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其主语是“守贞”,而“尝与泛论人材”的主语是“上”,所以“对”与“上”之间应断开。“其心术行事”为“迹”的宾语,“臧否无少隐”句意完整,所以“行事”与“臧否”之间应断开。综上,选C。

  11、BB项错在“一直”,先秦时期,御史是史官,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从秦朝开始成为监察官员。御史台的长官为御史大夫。

  12、D

  13、(1)东平一向号称雄藩,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依靠经营谋划,你一定要为我前往安抚那里。(得分点:“素”“比年”“赖”“其”各1分,大意1分)

  (2)守贞读书,通晓法律,明了熟悉国家的旧制度(先例)。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的人。(得分点:“明习”“故事”“推毂”“后进”各1分,大意1分)

  【译文】

  完颜守贞本名叫左靥。改元为大定那一年,他被任命为彰德军节度副使,升任北京留守。二十五年,被起用为西京警巡使。世宗喜欢他的刚正不阿,任命他担任中都左警巡使,升任大兴府治中。御史台上奏报告守贞治理情况良好,世宗于是对侍臣说:“守贞是有功勋的大臣的儿千,又有才能,完全超过他的兄长完颜守道,以后可以重用。”章宗即位,召完颜守贞任刑部尚书。当时皇帝刚刚亲政,非常锐意治理国家,曾经问汉宣帝全面考核事物的名与实的方法,其施行的实际效果怎么样。守贞吟诵“枢机周密,品式详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或职位十分完整,法令制度十分详细完备)”来回答。皇帝说:“要这样实行,究竟应该从哪里开始?”守贞说:“在于陛下您励精图治,不要倦怠罢了。”很久以后,晋升尚书左丞。明昌三年夏天,大旱,天子下诏责备自己。守贞恐惧不安,上表池求免除自己的职务。于是让他出京做了东平府的知府。(皇上)命令参知政事夹谷衡告诉他说:“东干一向号称雄藩,再加上连年饥荒歉收,正要依靠经营谋划,你一定要为我前往安抚那里。”于是赏赐他金币、厩马,来给他的出行以荣宠。有一天,皇帝问宰相:“守贞治理东平怎么样?”回答说:“他治理也没有过于费力。”皇帝说:“凭借他的才能,治理一个路实在是绰绰有余的。”四年,召他进京担任平章政事,封为萧国公。皇帝曾感叹文士最终也没有像党怀英那样的,守贞上奏说进士里面,像赵)风、王庭筠当时很有好名声。皇帝说:“出类拔萃的人难得啊。”守贞说:“隔代才有的出色的人才,自古就难以得到。但是国家培养得久了,人才就将自己出现。”守贞读书,通晓法律,明了熟悉国家的旧制度(先例)。又喜欢推举优秀的人,引荐资历较浅的人,朝廷中的正人君子,大多与他交往。承安元年,降职担任了河中防御使。五年,改任为部罗火扎石合节度使。很久以后,改任知都府事。当时南方边境发生战争,皇帝认为山东是重要而需要严加防护的地方,必须由大臣前往安抚,于是调任守贞做了济南府知府,守贞去世。皇帝听到消息后悼念他。谥号为肃。守贞刚直聪明,凡是朝廷的论议以及皇帝有所询问,他都借解说经书来回答。皇帝曾经与他广泛地议论人才,守贞于是推究他们的内心和行事;对人的褒贬没有一点隐瞒,所以被胥持国之类的人所忌恨,竟因正直而被罢职。

  14.AE(A是借喻,不是借代。E“喧闹和生机”不对,应为“表现了空山春晨的万籁俱寂”。)(答对1项得2分,两项得5分)

  15.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

  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诗人愉悦之情。

  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声声悦耳。

  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每条3分,任选两条作答。)

  17.C18.B19.A

  20.①但并不是它唯一的性能

  ②也可以是一种比较(选择)

  ③有的是赞扬或歌颂

  21.(2)不是合理安排时间就能提高做题效率

  (3)不是提高做题效率在高考中就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1133748.html

相关阅读:河北省保定市届高三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扫描版,word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