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扫描版)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高三历史评分标准及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题目答案CDCDACDDDD题目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CDBDACDAA二、非选择题(共计60分)21.(1)重“礼”;有教无类。(2分)(2)三纲五常(“等级尊卑”);朱熹将之抽象为“理”,从哲学高度论证其合理性;李贽对之进行批判,主张个性自由,男女平等。(3分)(3)不同:孔子主张“重义轻利”;朱熹则强调“以义取利”(或“义”在“取利”中的重要性);(2分)影响:明理(明白事理);提高经营能力;讲求诚信,规范经商行为;重视公益事业。(2分)(4)教育思想的创新。治国理念的发展。义利观念的进步。(2分)22.(1)表现: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1分)成就: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分)(2)原因:没有把民主共和的理想与民族解放、国家独立紧密结合。(2分)同:否定封建专制,实行民主政治。(1分)异:前者是社会主义的人民民主;后者是资产阶级的民主。(2分)(3)努力:加强集体领导;健全三大民主制度;加强民主法制建设(3分)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分)23.(1)道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工业化进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结局: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现代化尝试受到严重挫折。(3分)(2)首要前提:实现民族独立。确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工业化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立,权力高度集中。(4分)(3)方式: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成就: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道路;把依法治国写进宪法。(3分)(4)启示:现代化是各国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民族国家、实现民族独立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应结合本国实际,走符合国情的现代化道路。(3分)24.(1)格局: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1分)特点: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1分) (2) 特点:位于东南沿海(1分)原因:①广东、福建两省靠近港澳,华侨多,便于吸引外资;②远离国家政治经济权力中心,环境相对宽松、干扰少,有利于改革实验(2分)(3)优势:①位于长江入海口,是国家进出口和贸易的主要港口;②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基础雄厚,实力强;③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主要桥梁(3分)目的:①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三角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②深化对外开放;(2分)(4)不同:肯定、乐观派着眼于发展生产力、加快国家现代化,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否定、悲观派着眼于其对社会主义制度、意识形态的影响,对资本主义的侵略表示担忧。(2分)实质:姓资姓社问题(1分)25.评分标准:(1)观点层面:赞成(或正确)、反对(或错误)、片面等均可。观点明确,须有概括性表述(2分);(2)史实层面:运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史实阐释(6分)反对:侧重于中国反应中的自我能动性,即从中国社会内部寻找社会发展的动因;赞成:侧重于西方冲击与中国学习或对抗西方的对应或相应性;片面:侧重于中国社会变迁是西方冲击和中国各种人物、政治斗争、思想文化相融合碰撞的产物,两种角度都涉及。(3)论证层面:要有一定高度,不是对史实观点的平行总结(4分)反对:该模式思想基础为西方中心论(欧洲中心论),是为西方对亚洲等地的殖民扩张辩护;赞成:运用事物普遍联系关系和内外因理论,指出中国传统社会缺乏变革的先决条件,无法独立衍生出近代化;片面:对上述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中国近代社会变迁是中国内在动因主动改变和外部冲击被动反应相结合的结果。江苏省徐州市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扫描版)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00958.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