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清远市201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广东省清远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12.从秦朝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君主专制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两千多年。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古代社会产生的主要的消极影响是 A.皇帝个人独断的随意的决策容易出现失误 B.助长唯上是从的因循守旧之风? ? C.极力扶助小农经济的顽强发展 D.造成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13.侯家驹在《中国经济史》中指出:“国家干预”在现代社会中,是政府与政策性干预来维护社会公正和经济正常运转;但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观点相符合的是 A.官营专卖 B.市坊制度   C.朝贡贸易 ?D.闭关锁国14.西汉巨商卓王孙的新寡女儿卓文君与司马相如一见钟情。对此,宋明理学家认为 A.“正获身,非失身” B.“逾墙淫奔,无耻之尤” C.“四目相视,具各有情” D.“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15.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转型的进程从19世纪五、六十年代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主要经历了被动开放、经济起步、政体变革、思想解放四个时期。这是一种社会质变,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发生了整体性的变革。以下不属于这一时期社会转型表现的是 A.洋务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戊戌变法 D.马列主义的传入16.近代中国人在反思传统文化时,有的人“由增入外界新形式新规则使之具有新意义”,有的人“厌恶固有文化中这若干缺陷,而从事批判与排除”。这两种人的代表分别是 A.魏源、洪仁?          B.洪仁?、康有为 C.康有为、孙中山         D.孙中山、陈独秀17.下表是1956-1964年我国工业与农业的发展趋势示意图。根据该表,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国家实行的纠左措施使工农业比例趋于平衡 B.苏联撤走专家是导致农业产值大幅度下降下的主要原因C.优先发展农业使1961年后农业产值增加? D.1960年工业出现峰值是因为“一五计划”的实施18.在公元前800至公元前200年间发生了人文精神的奠基。这个时代称为“轴心时代”。下列属于“轴心时代”西方思想家主张的是 A.中庸    B.人非工具    C.小国寡民    D.知识即美德19.在历史上,一些著名的革命运动都有一些响亮的口号,这些口号经常表露了参与革命者所要追求的理想,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A.1688年光荣革命:没有代表,不纳税? B.1776年的美国革命:自由、平等、博爱 C.1789年法国大革命:限制王权,议会制上 D.1917年俄国革命:和平、土地、面包20.一位十九世纪的法国人论及自己的时代:不论是佃农、工人或水手,只要勤劳节俭,就 有机会拥有农庄、工厂或商船,甚至可能成为银行家。这种说法反映下列哪一历史现象? A.封建制度面临解体       B.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C.帝国主义不断扩张        D.社会主义蔚为风潮21.清代画家石涛有诗云:“变幻神奇懵懂间,不似似之当下拜。”与诗中所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相近的西方画派是 A.古典主义 B.印象主义 C.现代主义 D.现实主义22.据美国1935年的调查显示,年龄在25至30岁的未婚妇女比例比5年前提高30%。未婚妇女人数增多的主要原因 A.美国妇女婚姻观的变化 B.经济危机 C.社会动荡不安?      D.受当时社会习俗的影响23.20世纪60年代,中法的角色类似:一个是在全球范围内向美国霸权挑战的不驯服的盟国;一个是不听从指挥棒直至公开脱离苏联轨道的“大家庭成员”。1964年1月27日,中、法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推动中法建交的因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感召 B.中国恢复了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大幅提升 C.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中法力图在外交上走独立自主的道路 D.中法两国奉行“无敌国外交”政策?38.(26分)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结合所学回答问题:(1)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作为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教育家孔子,在实现教育的公平上有何贡献?(4分)(2)关注穷人,关注弱势群体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在这一方面,20世纪30年代美国是怎样寻求社会公平的?效果如何?(10分)(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占人口的大多数,解决好农民问题,尤其是土地问题,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关键之一,为此,中国近现代社会各阶层在这一问题上进行了哪些努力?(8分)(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影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因素。(4分)?39.(26分)一个国家或文明要生生不息,就一定在多个领域有所传承和超越。世界历史要承载进步,各国或各文明之间就要有所联系,相互学习和借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个文明在文化上的连续性必须有以下两个方面的体现:一方面是,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赖以流传的工具或形式的连续性;另一方面是,学术传统(其中尤其是直接反映历史连续性的史学传统)的连续性,这是一种文化精神内容的连续性。——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二:明清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秩序稳定的一个伟大时期。……不幸的是,在此期间欧洲却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现代化发展……不过这并不表明明清两代便是历史的倒退,此间取得的成就亦不容否认。如果能更好地了解这几百年来的中国历史,我们应能发现不少的革新和发展。中国社会远非停滞不前,不过与西方相比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罢了。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材料三:中国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近代以后的情况与以前已有了很大的不同……如果离开这个背景来考虑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问题,那么我们对于当时中国历史处境的认识,将不会超过道光皇帝之流的清代统治者的水平。——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材料四:当前,全人类正共同面临着一场新的文明转型,如果没有新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如果没有新的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革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矛盾将会迅速激化,人类就有可能越不过这次文明转型的门槛。——潘岳《可持续发展与文明转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文明在“语言文字发展的连续性”的表现。(2分)(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在精神领域“革新与发展”的表现是什么?(2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的社会发展相对西方而言,其步伐较慢、程度较浅的原因主要有哪些?(6分)(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中国在政治和经济上是如何逐渐与世界联系在一起的?(6分)(4)20世纪后半期至21世纪初,人类文明在政治、经济方面出现了什么趋势?(4分)根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如何做才能越过当前所面临新的文明转型?(6分)?广东省清远市2014届高三第一学期调研考试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参考答案一、选择题题号121314151617181920212223答案AABBDADDBCBC二、非选择题38.(26分)(1)兴办私学,打破了官学的限制;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打破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4分)(2)劳动者有组织起来与雇主集体谈判的权利;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的标准;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或答成立救济机构,为老年人、残疾人、失业者和儿童提供社会保障)。(6分)效果:促进美国经济(社会生产力)的恢复与发展,逐渐从经济危机中走出;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广大中下层民众从新政中获得一定好处(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最低限度的安全保障,改善了生活状况);促进了社会相对公平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答出两点可给4分)(3)农民阶级:颁布《天朝田亩制度》,按人口均分土地? (2分)资产阶级:民生主义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的主张(2分)无产阶级:建国初期实行土地改革;1953年进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1978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任意两点给4分)(4)经济发展,社会环境,政府政策,人们的思想理念,人民的斗争。(答任意两点给4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39.(26分)(1)中国文字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等演变历程。(2分)(2)表现:明清之际出现的早期启蒙性质的民主思想(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焕发生机)。(2分)原因:封建专制的强化;闭关锁国;自然经济;理学主导,思想控制;传统科技缺乏突破。(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3)近代中国与世界的联系: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政治上丧权辱国;经济上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开埠通商)。(6分)(4)趋势:(政治)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集团化、经济全球化。(4分)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快科技进步与新技术的发展,开发新能源;参与建立全球资源配置体系的改革;节能减排,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文明的交流与融合,促进和谐发展等。(答出任意三点给6分,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但要紧扣材料)广东省清远市2014届普通高中毕业班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38217.html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