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太原市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太原市2014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一) 阅读题甲 必考题(9分,每小题3分)1~3题。 为什么汉字是方块字,这个问题虽然没有明确的考证,但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窥见一斑。《淮南子》说:“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这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从甲骨文可以看出,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了。此后,春秋战国时从篆书到隶书,汉字完成了一次飞跃,表现在字形上,就是从以前的圆润瘦长变成了方方正正的方块字。这种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所追求的客观美——稳重、端庄、平衡对称,有一种周正之美。 虽然后来有了“龙飞凤舞”的草书,但每个朝代的正体字,仍然沿袭着工整的书写模样。最早的金文,即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都写得规规矩矩,在当时写字是件极其庄重严肃的事。到了周朝后期,各国纷争,文字异性,但距离周国最近的秦国,其正体字仍然是规正的篆体字。秦国灭六国,建立秦朝之后,正式立小篆为正体字。但在官方规定的正体字之外,秦简上还出现了一种辅助性书体,即后来的隶书,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此后,在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盛行,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一直流传至今。 虽然书写方式不同,但对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却一直没变。唐朝时用科举制选拔人才,开了各种考试科目,书法就是其中一科。但是,不管是考哪一科,都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当时颜元孙《干禄字书》的影响很大,这本字书是在颜师古的“颜氏字样”的基础上完成的,字分俗体、通体、正体三种写法。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写字必遵正体。后来颜元孙的侄子颜真卿在湖州做官,将《干禄字书》书写上石。要想通过科举求仕进,就必须学习这样的 不过,这样过分求统一的书写方式却破坏了书法的灵魂——对“势”的追求。古人写字,讲求 (节选自《汉字为什么是方块字》,有删改)1.下列对方块字发展历史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块字与古人观察世界的方式有关,因为在古人心目中,天圆地方,地是方形的,而且在四方形地的尽头,还有撑着的柱子。 B.甲骨文中的汉字基本上是方形,到了西周末年,汉字一字一方格的特点已经完全成形秋战国时,汉字完成了字形从圆润瘦长到方方正正的一次转变。 C.秦朝时,小篆为正体字,到汉代汉武帝年间,隶书逐步取代篆书成为正体字,魏晋南北朝年间,楷书成为官方认可的正体字。 D.古人写字讲求一个“势”字,要求书写连贯,下笔不悔,一气呵成。这是书法的灵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气韵生动的效果。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方块字方方正正的写法,体现了中国古人平衡对称、周正之美的追求,这种审美追求并没有因书写方式的不同而有所改变。 B.都写得规规矩矩。 C.因为文字书法的优劣关系到个人的功名和人生出路,所谓“升沉是系”,所以仕进者非常重视。如果学好端正秀丽的干禄字,就可以参加科举考试谋求仕途发展。 D.干禄字楷书在明朝时被称为“台阁体”,在清朝时被称为“馆阁体”,虽端庄秀丽,但写法程式化,千字雷同,破坏了书法对“势”的追求。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淮南子》中关于女娲补天的传说是用来说式中了解“汉字是方块字”的部分原因。 B.唐朝时选拔人才重视书法,要求“楷书字体,皆得正详”,文字与书写并重。颜师古创立的干禄字几经发展,成为科举考试、官府文书必遵的书写正体。 C.古人写字,不仅讲求通篇的气势.而且讲求每一笔的手势动作,即把字写“活”,透出字里的精气神,这便是“见字如见人”的所指。 D.在书写上,要达成气韵生动的功力,就必须进行日积月累的训练,使肌肉也形成记忆。这种训练也成为一种人格训练,体现了一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扁鹊者,勃海郡郑人也,姓秦氏,名越人。少时为人舍长。舍客长桑君过,扁鹊独奇之,常谨遇之。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出入十余年,乃呼扁鹊私坐,间与语曰:“我有禁方,年老,欲传与公,公毋泄。”扁鹊曰:“敬诺。”乃出其怀中药予扁鹊:“饮是以上池之水,三十日当知物矣。”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忽然不见,殆非人也。扁鹊以其言饮药三十日,视见垣一方人。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特以诊脉为名耳。为医或在齐,或在赵。在赵者名扁鹊。 当晋昭公时,赵简子专国事。疾,五日不知人,于是召扁鹊。扁鹊入视病,出,董安于问扁鹊,扁鹊曰:“血脉治也,而何怪!昔秦穆公尝如此,七日而寤。曰:‘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帝告我:晋国且大乱,五世不安;其后将霸,未老而死;霸者之子且令而国男女无别。’公孙支书而藏之,秦策于是出。夫献公之乱,文公之霸,而襄公败秦师于肴而归纵淫,此子之所闻。今主君之病与之同,不出三日必问,问必有言也。”居二日半,简子寤。 其后扁鹊过虢。虢太子死,扁鹊至虢宫门下,问中庶子喜方者曰:“其死何如时?”曰:“鸡鸣至今。”曰:“臣能生之。”中庶子曰:“先生得无诞之乎?何以言太子可生也!”扁鹊仰天叹曰:“越人之为方也,不待切脉望色听声写形,言病之所在。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病应见于大表,不出千里,决者至众,不可曲止也。予以吾言为不诚,试入诊太子,当闻其耳鸣而鼻张,循其两股以至于阴,当尚温也。” 中庶子闻扁鹊言,目眩然而不瞬,舌挢然而不下,乃以扁鹊言入报虢君。虢君闻之大惊,出见扁鹊于中阙,曰:“窃闻高义之日久矣,然未尝得拜谒于前也。先生过小国,幸而举之,偏国寡臣幸甚。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言未卒,悲不能自止,容貌变更。扁鹊曰:“若太子病,所谓‘尸厥’者也。太子未死也。夫以阳入阴支兰②藏者生.以阴入阳支兰藏者死。凡此数事,皆五藏厥中之时暴作也。良工取之,拙者疑殆。” 扁鹊乃使弟子子阳厉针砥石,以取外三阳五会。有间,太子苏。太子起坐。更适阴阳,但服汤二旬而复故。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扁鹊曰:“越人非能生死人也,此自当生者,越人能使之起耳。” (节选自《史记?扁鹊太仓列传》)【注】①指越简子想灭晋卿范氏和中行氏与泰穆公想平晋乱一样。②支兰,阻绝。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特以诊脉为名耳 特:特别 B.不出三日必间 间:痊愈 C.问中庶子喜方者曰 方:医术 D.先生得无涎之乎 诞:欺骗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扁鹊拥有高超医术的一项是(3分) ①长桑君亦知扁鹊非常人也 ②以此视病,尽见五藏症结 ③先生得无诞之乎 ④目眩然而不瞬,舌挢然而不下 ⑤但服汤二旬而复故 ⑥故天下尽以扁鹊为能生死人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③④⑤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扁鹊做人家客馆的主管时偶遇长桑君,时常恭敬地对待他。后来长桑君拿出一种药给扁鹊,扁鹊按照他说的服药三十天后,就能看见墙另一边的人。 B.扁鹃为晋国大夫赵简子诊病,断定晋国将要大乱,之后会有人称霸而且称霸不久就会死去,霸主的儿子将让国家男女淫乱。 C.扁鹊治病不需给病人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就能说出病因在什么地方,因为他根据病人外表症候,就能推知内部的病机;诊察到内部的病机,就能推知外表的病症。 D.扁鹊认为虢国太子是阳气袭入阴气,可以治愈,如果情况相反,就会死亡。他认为自己并未有使死人复活的本领,只是可以使不应当死的人恢复健康而已。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i0分) (1)我之帝所甚乐。吾所以久者,适有所学也。(5分)(2)有先生则活,无先生则捐填沟壑,长终而不得反。(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临江仙元好问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8.上片是如何表现“江山如画”的特点的?请简要分析。(5分)9.从上下片的关系角度,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6分))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1),,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欧阳修《醉翁亭记》)(2),秋天漠漠向昏黑。,娇儿恶卧踏里裂。(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3),不如须臾之所学也;,不如登高之博见也。(荀子《劝学》)乙 选考题(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在这里不要叫我妈妈曾颖 这个关于母爱的故事,是一个保安小兄弟讲的: 我是到帝豪小区当保安的第三天认识阿兰的。准确地说,应该是她主动来和我搭讪并请 从相貌和装束上看,阿兰也是保姆,但也许是来城里很久了, 我的工作,是看护小区的花园。花园占地几十亩,是小区的配套工程,里面有健身路径、游 每天下午六七点,阿兰就会带着小胖胖准时来公园。阿兰永远穿着一身浅淡的衣服,而小 我问阿兰:你的工资一定很高吧?看把孩子带得多好! 阿兰对此,总是含笑不答。 几个月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我和阿兰也混成了熟人,小胖胖每次见面,隔 有一天,保安队长对我说:最近有业主反映,外面时不时有非业主混入花园,极有可能是保 领令之后,我睁大眼睛努力寻找队长所说的可疑人物,但几天下来,一无所获。 有一天,一个中年妇女来向我举报线索,说有个女人,老是带个娃娃来和她孙子套近乎,她 她指的女人是阿兰。 这是我不愿认可的事情,但为了不让那女人继续向队长投诉,我决定悄悄查一查。山西省太原市2014届高三模拟考试(一)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45558.html

相关阅读:浙江省温州中学201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