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心理效应在高三物理复习中的应用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学习指导 来源: 高中学习网


  一、 系列位置效应与课堂教学的开头、结尾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材料中各部分的位置不同,学习效果就不同。例如,识记一篇文章,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的识记效果就比中间部分的效果好。

  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高三物理总复习由于缺乏新意,学生感到枯燥,要想提高复习效率,除了课堂中间要突出重点外,更要重视课堂教学的开头和结尾。上课依始,要让学生精神饱满、情绪高昂,教师要在黑板上醒目的位置板书本节课的标题,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中心内容有深刻的记忆。在课堂结尾时要安排好时间进行总结,要提纲挈领地板书本节课的知识结构。要做到龙头凤尾,而不是平淡地开头草草地收尾。

  二、 遗忘曲线与及时复习

  高三总复习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准确地记忆地物理概念、定理、公式、典型题型的解题方法,而遗忘却是记忆的天敌。我们常常发现,不少学生复习了后面的内容,前面的内容又忘记了。如何提高记忆的效率就成了高三复习不得不面对的课题。

  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总结了人类的记忆规律并绘制了遗忘曲线。他发现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记忆的初期遗忘最快,以后逐渐变慢。这就要求我们学习过后要及时组织复习,而且要多次复习,知识的掌握不可能一蹴而就。但是学生的时间是有限的,而且要多、学多门学科,不可能无限地重复,这就有个科学复习的问题。什么样的重复才是科学有效的呢?必须按照遗忘规律复习,学习的第一天后要复习,三天后要再复习一次,一周后还要复习一次。总之要在遗忘发生之前就复习,把即将遗忘的知识从大脑深处唤回来。在高三的总复习中一个有效的办法就是周周练,每周把近期学习的主干知识通过试题的形式练习一次,练习的目的不求全面透彻掌握,只求唤回即将失去的记忆。

  让我们记住俄国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的话:“不要等墙倒了再来造墙”,也就是说不要等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后再去重新学习,否则代价就太大了。

  三、 超限效应与教学的度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令人感动,准备捐款。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于是他决定,1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冗长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

  心理学把这种刺激过多、过强和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反抗的心理现象,称之为“超限效应”。超限效应在学校教育中时常发生。如:学生犯了错误有的老师或家长会一次、两次、三次,甚至四次、五次地反复批评,使学生从内疚不安到不耐烦最后反感讨厌。被“逼急”了,就会出现“我偏要这样”的叛逆心理和反抗心理,甚至拒不承认错误,到最后顶撞老师、家长。对学生的错误要批评有度,只要学生知道自己错了就行,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否则适得其反。

  超限效应在高中物理总复习中还表现为认知超载。不少老师总想讲深讲透讲全,常常希望把一些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归纳总结。例如:万有引力守律及其应用是高考常考的知识点,有的老师就把万有引力定律及天体运动的问题归纳为“天体运动十大问题”进行复习,这种归纳是全面系统的,但是学生一听说天体运动有十大问题心理就自然嘀咕:这么多问题我能掌握吗?那种学习的欲望就大打折扣了。倒不如用三五句话归纳天体运动的解题思路和要领,学生更易接近。

  超限效应表明学生头脑中存在着一个认知极限,在高三物理总复习的课堂教学中要安排好容量。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少而精,不要超出学生的容忍极限:例如学校放两天假,如果只发一张物理试卷学生可以接受,并且会认真完成,如果布置3张或5张试卷给学生,说不定学生1张都不会认真完成,相反还会讨厌这位老师。

  超限效应表明对考得不好的学生老师不宜过度关注。曾经有一位学生父亲是教育局的主要领导,高三前两次大考考得不好,各科老师都不断去找他谈话,上课经常抽他回答问题,结果考试一次不如一次。倒是后来各科老师象对待其它同学一样对待他,结果高考还考出了理想的成绩。老师的过度关注会给学生更多的压力,使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影响考试的发挥。

  四、 思维定势的利与弊

  思维定势是指思维在形式上常常采用的、比较固定的甚或是相对凝固的一种思维逻辑、思维推理、思维内容。思维定势是人的思维能力的重要表现,是人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形成的经验。思维定势既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但也有它的负性一面。思维定势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可以说思维定势是思维的惰性。

  在高中物理总复习中既要让学生建立一些典型模型,对常规问题进行归类复习,逐渐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但又要防止学生过分依赖思维定势。有的学生甚至不认真读题,不认真审题,甚至没有搞清楚题目要求就开始答题,例如多数选择题是选出正确选项,而恰好有道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相当一部分学生就要犯错误。再比如有一道选择题要求选出符合史实的是:A、亚里氏多德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牛顿建立了万有引力定律,卡文迪话测量了万有引力常量。D、法拉第提出了场的观点。很多学生不选A,因为他们认为题目要求选出正确选项。这就是没有认真读题、思维定势造成的结果。

  在高中物理总复习中一方面要帮助学生建立思维定势,例如看到圆周运动就要想到向心力,另一方面又要让学生打破思维定势,防止思维定势的陷阱。防止思维定势陷阱的最佳方法就是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养成一切以条件为转移的辩证思维习惯。任何物理规律都是有条件的,不能死记硬背物理定律,例如有的学生只记到绳上各点拉力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等等结论,而不去深刻理解这些结论的条件,遇到变化的情境必错无疑。绳上各点拉力相等是因为不计绳的质量的必然结果,如果不是轻绳这个结论就不能用。弹簧的弹力不能突变是弹簧两端连结有物体的必然结果,因为弹力的变化取决于弹簧的形变量,弹簧两端连结物体后物体发生位移需要时间。

  五、暗示效应

  心理学把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相符合,这种现象称为“暗示效应”。

  其实暗示效应无处不在。在物理考试中学生常常认为越后面的试题越难,最后一道题是最难的题。因此,在时间不够的情况下常常放弃后面的题不做。如果命题老师把试题的顺序设置不好,如果试卷有3道计算题而把最难的题放在第1,学生做不起第1道就会感到慌张,因为他认为第1道就这么难,后面的题会更难,必然影响整个考试的发挥。曾经有人做过实验:把3道题拿到甲班做,老师明确告诉学生第1题最难你们不容易做对,第2题较简单,第3题最简单,结果学生受老师的暗示,2、3题做对的人明显多些。然后再把同样的题拿到乙班去做,给学生说1、2题简单,3题最难,结果1、2题做对的就多。

  在高中物理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给学生暗示:我行,我能行。学生也要经常给自己心里暗示:我行!一定行!让学生的信心得到强化。有的老师在学生没有考好或者没有理解时,总是怨学生笨,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这样下去一次次地暗示学生让学生深信自己学不好物理,自己比别人笨,结果真的就学不好,就比别人笨。当学生做对了时,当学生进步了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好的学生是鼓励出来的,决不是教师骂出来的。

  来源:调研的博客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52599.html

相关阅读:高三快速记忆之概括记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