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湄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

编辑: 逍遥路 关键词: 高三 来源: 高中学习网


试卷说明:

湄潭中学2015——2015学年第一学期 学期测试高三年级历史科试卷一:选择题(48分,每题2分,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不得分)。我国古代的书籍按其作者学派、时间或内容大致分为“经、史、子、集”等几类。其中“经部”是以“十三经”为主和附以解释儒家经典的经书以及研究语言文字的著作。“四书五经”是儒家思想的经典,南宋朱熹编有《四书集注》,其中的“四书”是指 A、《尚书》《礼》《易》《春秋》 B、《尚书》《论语》《礼》《孟子》 C、《论语》《大学》《中庸》《孟子》 D、《尚书》《论语》《荀子》《孟子》2、《史记》云:“诸吕作乱,日蚀、昼晦。吴楚七国叛逆,彗星现,天狗过梁野。”上述记载体现了哪家观点 A、道家 B、墨家 C、儒家 D、阴阳五行家3、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北庭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西域都护府 4、《后汉书》载:“。。。。。。班超定西域。。。。。。遣甘英穷临西海而还。”这里的西海是指 A、地中海 B、红海 C、黑海 D、波斯湾5、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 C、把选拔任用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6、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其原因有 地理位置优越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政治、经济地位在当时超过了长安 A、 B、 C、 D、7、明清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处于“萌芽”状态,是指它 始终未能出现劳动力的商品货币化 力量远不足以分解封建的生产方式 总体上没有进入工场手工业阶段 长期不能改变其自然经济的性质 A、 B、 C、 D、8、明朝时,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米”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近镇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均已棉织为业;景德镇有制瓷窑1000多座。综合分析上述现象说明 A、地区性分工扩大 B、手工业生产力提高 C、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D、商品经济高度发展9、鸦片战争后,在中美《望厦条约》和中法《黄埔条约》中均涉及在华的传教权,其根本原因是 A、与佛教争夺势力范围 B、为其政治、经济利益服务 C、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D、为清政府提供精神武器10、如果清政府在1861年给予美国5%的优惠关税,那么根据相关的不平等条约的规定,当时能享受这种优惠的国家还有 A、英国 B、英、法 C、英、法、俄 D、英、法、俄、日11、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昏暴之君无所施其暴。。。。。。”。此人的主张是 A、加强君主专制 B、建立皇族内阁 C、实行君主立宪 D、倡导民主共和12、在《临时约法》中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质意义在于 A、实行国民一律平等 B、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C、确立民主共和国的法规 D、结束封建统治秩序13、三民主义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并试图用革命的手段予以解决。旧三民主义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A、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B、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 C、资产阶级与专制制度间的矛盾 D、革命派与保皇派间的矛盾14、1928年,为阻止国民政府“北伐”,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济南惨案”。这从根本上反映了 A、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 B、新旧军阀的矛盾 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D、美日争夺中国的矛盾15、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产阶级未能成为 B、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C、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D、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16、“彭宇案”和广东“小悦悦事件”,再次冲击着国人的传统道德观,“法”与“德”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有圣人曰:“‘如果德治不举,人心不稳,法治就会千疮百孔;而法治松弛,惩恶不力,德治也会破堤而溃。”由此材料可见 A、德治比法治更重要 B、法治是德治的基础,德治是法治的保证 C、法治和德治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 D、实行法治和德治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保证人民的根本利益17、从“九一八”事变到“近卫声明”,美英对日侵华的态度从绥靖纵容到拥蒋抗日,再到劝蒋投降,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蒋介石对日态度的变化 B、法西斯侵略形势的变化 C、法西斯的欺骗手段 D、美英的利益得失18、中共之所以能够明确的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共是无产阶级政党 B、正确的分析和认识了中国国情 C、得到共产国际的指导 D、中共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9、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大多分布在南方,是由于 A、北伐战争的影响 B、北方是军阀统治的中心,力量强大 C、南方地形复杂,便于开展游击战争 D、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多是南方人、20、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的共同点是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 A、 B、 C、 D、 21、下列各项,为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的是 A、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建立 B、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C、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D、三大改造的完成22、目前,在台湾新一届领导人竞选演讲中,就处理台湾与大陆的关系,国民党马英九强调应遵循“九二共识”;民进党蔡英文再次强调应遵循“台湾共识”,妄图实现“台独”。那长期以来,助长“台独”势力,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是 A、大陆与台湾社会制度的不同 B、国外敌对势力的的干扰和破坏 C、联合国没有发挥应有作用 D、台湾的国际地位尚未解决23、某文献中分析道:“过去国家对企业管得太多太死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把全民所有同国家机构直接经营企业混为一谈。根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社会主义的实践,所有权同经营权是可以适当分开的。”下列文献中最早可能阐述这一观点的是 A、1958年《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 B、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C、1984年《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D、1993年《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4、某人在其征婚的广告中提出:“1、女子须不缠足者;2、须识字者;3、男子不娶妾;4、男人死后,女可再嫁;5、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据所学知识可判断此则广告在中国最早有可能出现在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20世纪中期 D、21世纪初期二:材料阅读题(52分):25、法治社会逐步代替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首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首要方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33分) 材料一: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银元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摘录自徐立志《清末商事立法研究》 材料二: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主要规定有: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三、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颁布者,不能见诸施行。四、召集、开闭、停展及解散议院之权……。 材料三: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的参议院、临时大总统、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 ——摘录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现在的问题是 法律很不完备,很多法律还没有制定出来。……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 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述清政府经济政策改变的背景并分析这种改变的积极意义。(1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钦定宪法大纲》中对议院与君主关系的认识,并指出其实质。(5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华民国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6分) (4)材料四主要阐述了什么样的思想观点?是在吸取了什么历史教训情况下提出来的?(6分〉 26、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9分) 材料一 以“五年”为单位进行国家建设的“五年计划”模式,起源于前苏联。1929年4月联共(布)十六大制定通过了1928—1932年国民经济计划,标志着五年计划的诞生。1952~1953年,中国编制了第一个五年计划,从工业总产值增长98.3%、手工业增长60.9%、大型工矿项目施贵州省湄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试题历史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gaosan/285687.html

相关阅读:江苏省扬州中学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必修) W